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bcutaneous versus Intravenous Bortezomib Administr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a Meta-analysis 被引量:3
1
作者 Shi-dai MU Li-sha AI +1 位作者 You QIN Yu HU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Bortezomib,the first potent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MM).However,evidence bear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 Bortezomib,the first potent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MM).However,evidence bear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SC) versus intravenous(IV) administration of bortezomib for MM patients is controversial.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enrolled in our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rtezomib via SC vs.IV administration on MM patients.Sixteen trials with a total of 2575 patients with MM(SC,n=1191;IV,n=1384)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rms regarding overall response rate(ORR),complete response(CR),or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The pooled RRs for rate of adverse events(AEs),such 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were 0.79(95% CI:0.68–0.92) and 0.63(95% CI:0.51–0.79),respectively.Moreover,there was much more largely decreased incidence of grade 3 and higher thrombocytopenia and BIPN in bortezomib SC administration than IV route.In general,alternative SC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stead of IV administration in use of bortezomib for patients with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tezomib multiple myeloma META-ANALYSI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顾姗姗 孙琪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05-50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肿瘤。有硼替佐米参与的联合化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会导致需要减低用药剂量或停止治疗,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硼替...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肿瘤。有硼替佐米参与的联合化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会导致需要减低用药剂量或停止治疗,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硼替佐米由传统静脉快速注射改为皮下注射并不影响临床疗效,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皮下硼替佐米给药为MM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方式,本文将对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给药
下载PDF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红花 吴娜 +4 位作者 贺鸣 张睿 周叶英 赖洵 申政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MM患者74例,接受P-CT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硼替佐米皮下注射37例,对照组硼替佐...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MM患者74例,接受P-CT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硼替佐米皮下注射37例,对照组硼替佐米静脉注射37例。上述患者共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耐受性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媛 傅荣 +1 位作者 叶红芳 褚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按设计的给药流程实施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按设计的给药流程实施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培训后护士确认时间明显少于培训前,且操作规范性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设计并实施给药流程可以提高用药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护理操作流程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玉娇 许宏 +3 位作者 郭振清 鞠小妍 崔中光 赵洪国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6名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117例采用皮下注射(SC)、49例采用静脉注射(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6名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117例采用皮下注射(SC)、49例采用静脉注射(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及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VGPR)、部分缓解率(PR)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截至硼替佐米治疗终止(皮下组3~18个疗程,平均8.5个疗程;静脉组3~16个疗程,平均6.6个疗程),皮下组PR率显著高于静脉组(P<0.001),两组之间PFS及OS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感染的发生率、所有级别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率及3级以上PN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皮下组(P<0.05),其余副作用两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相比早期疗效相当,但可明显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合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慧芳 金美珍 +2 位作者 黄旖旎 顾琴琴 郑珠 《全科护理》 2015年第28期2841-2843,共3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合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护理。[方法]对5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在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治疗期间重视心理护理、血液透...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合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护理。[方法]对5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在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治疗期间重视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的护理、用药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等。[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因病情进展放弃治疗1例,其中最早1例入院病人肾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脱离血液透析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外周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有较好疗效,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予及时处理,可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衰竭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护理
下载PDF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和护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万李 叶红芳 +1 位作者 张新月 季丹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给药流程和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分级,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27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包括恶...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给药流程和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分级,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27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12例,呕吐4例,腹泻4例,便秘7例;局部皮肤红斑硬结15例;白细胞减少11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带状疱疹5例;不同程度疲乏38例。根据不良反应,通过循证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个体化护理,以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不良反应 个体化护理 给药流程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浓度硼替佐米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董丽丽 胡燕红 +1 位作者 唐菊英 朱海燕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入住血液病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入院后根据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5 mg/ml组(40例)和1.0 mg/ml组(40例)。...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入住血液病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入院后根据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5 mg/ml组(40例)和1.0 mg/ml组(40例)。观察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2.5 mg/ml组在引起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1.0 mg/m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神经毒性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浓度为2.5 mg/ml可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局部损伤,且不改变硼替佐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不同给药浓度
下载PDF
硼替佐米周疗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荣 胡文旭 +6 位作者 郭普 苗苗 张嵘 李迎春 廖爱军 刘卓刚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周疗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多发性骨髓瘤使用硼替佐米周疗病例的疗效。其中初诊6例,复诊4例。全部病例均使用硼替佐米周疗方案:硼替佐米1.3mg/m2第1、8、15及2...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周疗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多发性骨髓瘤使用硼替佐米周疗病例的疗效。其中初诊6例,复诊4例。全部病例均使用硼替佐米周疗方案:硼替佐米1.3mg/m2第1、8、15及22天静推,沙利度胺75mg第1-35天口服,氟美松15mg第1、2、8、9、15、16、21及22天静推。完成至少2次化疗者可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周疗。可评估7例,其中CR 6例,VGPR 1例。无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主要为带状疱疹(2/7)。结论:硼替佐米周疗方法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对于治疗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信公众号在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丽丽 陈平 唐菊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将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医护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将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医护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微信公众号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后,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毒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1203)。结论将微信公众号应用到血液病科医护人员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医护工作中,可降低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得到更好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 微信公众号
下载PDF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容建创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多发骨髓瘤7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予硼替佐米常规注射,研究组予硼替佐米改良注射方案,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疼痛度情况。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多发骨髓瘤7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予硼替佐米常规注射,研究组予硼替佐米改良注射方案,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疼痛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R(完全缓解)为42.86%、PR(部分缓解)为40.00%,对照组依次为37.14%,4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红斑、肿胀等不良反应(20.48%)比对照组(42.38%)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疼痛VAS(3.08±1.12)分低于对照组(4.86±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疼痛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疼痛度
下载PDF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左晓佳 叶丽霖 +3 位作者 冯尽意 邢苗 史文婷 刘定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的情况,探索减少硼替佐米治疗相关性PN更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46例无P...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的情况,探索减少硼替佐米治疗相关性PN更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46例无PN的初诊MM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2例采用静脉注射硼替佐米,24例采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均于第1、4、8、11天用药,且剂量均为1.3 mg/m 2,为1个疗程,统计并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结果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的PN发生率分别为50%和25%(P=0.02);静脉注射组中91%的患者PN分级为1级,而皮下注射组中100%的患者PN分级为1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与静脉注射相比,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可以有效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给药途径
下载PDF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月茹 李振宇 +1 位作者 许婷 徐开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比较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2种方式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更适宜的给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皮下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 目的比较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2种方式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更适宜的给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皮下和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汇总2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种给药方式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给药方式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给药方式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5),余不良反应发生率2种给药方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2种给药途径的临床疗效相当,皮下应用可能比静脉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2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硼替佐咪)23例和观察组(皮下注射硼替佐咪)23例。观... 目的探讨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2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硼替佐咪)23例和观察组(皮下注射硼替佐咪)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5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低于对照组(26.1%)(P<0.05)。结论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总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咪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相关不良反应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颜小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5期810-812,共3页
目的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采取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样本选择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研究对象是5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取BD公司研发且提供的1ml注射器,存在1.3cm的针头,依次将左下... 目的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采取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样本选择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研究对象是5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取BD公司研发且提供的1ml注射器,存在1.3cm的针头,依次将左下腹、左大腿外侧、右大腿外侧、右下腹顺作为注射位置实施交替注射,以脐为中心附近10cm范围作为腹部注射位置。以抽签法实施分组研究,试验组实行改良的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参照组实行常规皮下注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皮下注射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参照组为40.74%,试验组皮下注射疼痛评分为(3.52±0.32)分,参照组为(5.32±0.55)分,试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皮下注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应用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可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皮下注射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方案在初治不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燕辉 沈孝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18-22,共5页
目的探析不同皮下注射方式应用于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方案治疗不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首次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不适合移植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 目的探析不同皮下注射方式应用于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方案治疗不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首次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且不适合移植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改良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观察组按照左上腹、左下腹、左大腿外侧近端、左大腿外侧远端、右大腿外侧远端、右大腿外侧近端、右下腹、右上腹顺序交替进行皮下注射,28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毒副反应,注射硼替佐米局部不良反应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30min后平均VAS评分为(2.89±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评分的(4.86±0.35)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90.00%和83.33%,观察组药物毒副反应[腹部不适、周围神经病变、贫血、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减少、血小板(PLT)减少]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局部不良反应(肿胀、外渗、硬结、红斑)发生率(16.94%)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P<0.05)。结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方案对初诊不适用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采用8个部位交替进行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缓解注射后疼痛和局部注射反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不适合移植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下载PDF
改良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注射,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皮下注射。... 目的分析改良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注射,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注射后躯体疼痛程度和注射药物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注射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05±2.21)分,低于参照组的(5.21±2.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药物后,参照组患者发生红斑3例、药物外渗5例、硬结4例、局部红肿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67%(15/36);研究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2例、硬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3/36)。研究组患者注射药物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程度低,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改良皮下注射 硼替佐米
下载PDF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秦慧 汪延生 +3 位作者 丁士华 吴凡 王芝涛 王强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给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MM患者。12例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皮下组),14例接受硼替佐米快速静脉注射(静脉组)。比较...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给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MM患者。12例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皮下组),14例接受硼替佐米快速静脉注射(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一致。皮下组和静脉组分别获得75.00%和71.43%的总有效率,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完全缓解(VGPR+CR)率分别为50.00%和47.14%,CR率分别为16.67%和2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方式起效时间相当,均在第1疗程半数达部分缓解(PR),第4疗程半数达CR(P>0.05)。安全性比较:皮下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静脉组〔16.67%(2/12)vs.64.29%(9/14),P=0.021〕,其中静脉组中≥3级周围神经病变占7.14%(1/14);相较静脉组(0%),皮下组皮疹发生率高达66.67%(8/12),但局限、短暂、无需处理;其余血液与非血液毒副反应的发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皮下给药的疗效与传统静脉给药的疗效相当,皮疹发生率增加但症状轻,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减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给药 毒副反应 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4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致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丽 左丽宏 +1 位作者 南红 赵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15,共3页
总结47例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4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带状疱疹、白细胞减少和皮疹等不良反应,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并根据轻重... 总结47例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4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带状疱疹、白细胞减少和皮疹等不良反应,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并根据轻重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对症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按疗程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注射 皮下 护理
原文传递
皮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庄韵 金志超 +1 位作者 季鸥 沈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2种不同给药方式(皮下和静脉)以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linical 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 Med、Em Base等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比较硼... 目的系统性评价2种不同给药方式(皮下和静脉)以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linical 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 Med、Em Base等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比较硼替佐米的皮下与静脉这2种给药方式治疗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数据,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RCS)8篇。包括2021例患者。皮下和静脉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OR=1.06,95%CI(0.84,1.33)]和完全缓解率[OR=0.93,95%CI(0.65,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下给药,可明显降低周围神经病变[OR=0.44,95%CI(0.35,0.56)]和≥3级神经病变[OR=0.30,95%CI(0.19,0.46)]的发生率,较静脉给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硼替佐米皮下给药与传统静脉给药的疗效相当,但皮下给药周围神经病变明显减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皮下 静脉 硼替佐米 神经系统并发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