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longed intestinal mucosal acidosis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human acute pancreatitis: Gastric tonometry revisited 被引量:4
1
作者 Gabor C Kovacs Geza Telek +2 位作者 Janos Hamar Jozsef Furesz Janos Regoly-Mer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0期4892-4896,共5页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multiple determinations of intramucosal pH (pHi) in acute pancreatitis (AP) patients could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disease severity during early hospitalization. METHODS: T...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multiple determinations of intramucosal pH (pHi) in acute pancreatitis (AP) patients could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disease severity during early hospitalization.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pancreatitis were monitored by gastric tonometry in the first 72 h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RESULTS: In the survivor group (n = 15) the initially low phi values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pHi ≥ 7.32) within 48 h (median pHi: d 1: 7.21; d 2: 7.32; d 3: 7.33). In contrast, pHi values in the non-survivor group n = 6) were persistently either below or in the low normal range (median pHi 7.12; 7.12; 7.07 respectively), but pHi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ached significance only after 24 h (P 〈 0.01). Mucosal acidosis detected at any time during the monitored period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single or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P 〈 0.01). CONCLUSION: Prolonged gastric mucosal acid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remote organ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in Acute Pancreatitis, however, correlation with the fatal outcome became significant only 24 h after admission. Due to its non-invasive nature gastric tonometry may supplement the pro-inflammatory markers to achieve a multi-faceted monitoring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ancreatitis Human studies Intramucosal pH Mucosal barrier dysfunction Septic complication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下载PDF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s: Why Is Starling’s Law for Capillary Interstitial Fluid Transfer Wrong? The Hydrodynamics of a Porous Orifice Tube as Alternative
2
作者 Ahmed N. Ghanem Salma A. Ghanem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6期245-249,共5页
Based 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two new types of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s are reported: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 type one and type two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fluid causing their induction. Volumetric over... Based 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two new types of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s are reported: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 type one and type two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fluid causing their induction.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 type one is induced by sodium-free fluids such as glycine, glucose, mannitol and sorbitol and is characterized with acute dilutional hyponatraemia. Volumetric overload shock type 2 is induced with sodium-based fluids normal saline and plasma substitute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of the critically ill and has no serological marker. It presents with the multiple vital organs dysfunction or failure syndrome or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ypertonic sodium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when given early adequately.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y is discussed. An alternative to Starling’s law for the capillary interstitial fluid transfer is given. Hydrodynamic of a porous orifice tube akin to capillary with a surrounding Chamber akin to the interstitial fluid space demonstrated a rapid dynamic magnetic field-like fluid circulation between the surrounding chamber and the lumen of the G tube that represent an adequate replacement for Starling’s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The multiple Vital organs Dysfunction or failure Syndrome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Syndrome HYPONATRAEMIA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对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燕 郭志丽 +2 位作者 尚培中 李晓武 王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究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在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脏与胆管外伤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理方案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 目的 探究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在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脏与胆管外伤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理方案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观察2组救治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干预前后损伤严重程度、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损伤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M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85%(3/52)、1.92%(1/52),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可降低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应激及损伤程度,加速康复进程,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肝脏与胆管外伤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出血性 救治管理
下载PDF
MODS并肾上腺危象漏诊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高伟康 全建华 牛新荣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合并肾上腺危象(adrenocortical crisis,AC)的临床特征、诊疗要点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对MODS合并AC漏诊患者的1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48岁中...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合并肾上腺危象(adrenocortical crisis,AC)的临床特征、诊疗要点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对MODS合并AC漏诊患者的1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48岁中年男性,因呕吐、腹泻2 d,嗜睡1 d,意识丧失10 min入院。因高热,低血压,降钙素原及乳酸高,合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诊断为肠道感染并脓毒性休克、MODS,积极给予抗感染、脏器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休克及意识障碍程度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反复追问病史,患者家属诉既往体健,重新给予患者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黝黑,除外患者工作原因,考虑为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给予患者检查激素水平后明确诊断为AC,给予醋酸泼尼龙2.5 mg,1次/d口服,根据复查激素水平调整醋酸泼尼松剂量,症状很快纠正。结论对于无基础病的健康群体,AC的早期临床表现往往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症状,易漏诊、误诊。医生应加强对本疾病的认识,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寻找导致AC的病因,积极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脓毒性 漏诊
下载PDF
1例巨细胞性心肌炎植入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后联合ECMO右心辅助病人的护理
5
作者 吕璐 阳玉蓉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0期4315-4318,共4页
总结1例巨细胞性心肌炎导致心源性休克同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植入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术后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右心辅助的术后护理。如迅速成立团队;循环容量管理;右心功能管理;多脏器功... 总结1例巨细胞性心肌炎导致心源性休克同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植入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术后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右心辅助的术后护理。如迅速成立团队;循环容量管理;右心功能管理;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感染控制;抗凝;人工左室辅助泵的护理;后期康复及心理护理等。该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90 d后由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转入普通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性心肌炎 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 心源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右心辅助护理
下载PDF
Fatal visceral disseminated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 in a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6
作者 Di Wang Jin-Quan Wang Xiao-Gen T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0期9168-9173,共6页
BACKGROUND Visceral disseminated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nfection is a rare but lifethreatening disease.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VZV infection,visceral dissemination may develop without skin eruptions,which l... BACKGROUND Visceral disseminated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nfection is a rare but lifethreatening disease.In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VZV infection,visceral dissemination may develop without skin eruptions,which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early diagnosis.CASE SUMMARY The patient was a 33-year-old male renal recipient who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with severe upper abdominal pain of 3-d duration.On admission,the patient rapidly developed septic shock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with liver dysfunction and acute kidney injury.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peripheral blood yielded 39224 sequence reads of VZV,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VZV was positive,with 1.2×10^(7) copies/mL.The final diagnosis was visceral disseminated VZV infection.Acyclovir and supportive therapy were started,but the patient died of severe visceral organ damage 16 h after admission.CONCLUSION Visceral disseminated VZV infection is possible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presenting abdominal pain and rapidly-evolving organ damage without skin in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tic shock Visceral disseminated infection Renal transplantati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ultiple organ failure Case report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婷 刘晓立 +3 位作者 宁方玉 李志 王涛 王晓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CBP组27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72 h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乳酸、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CBP组27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72 h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乳酸、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价,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血肌酐水平、28 d病死率降低,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CBP对多个器官起支持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性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段绍斌 马磊 +3 位作者 董杨帆 于亮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休克持续时间、经历2次以上较大手术、复苏后发生脓毒症、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休克持续时间、复苏后发生脓毒症、入院时ISS评分、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APACHEⅡ评分是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休克持续时间越长、复苏后发生脓毒症、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Glasgow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危险性减少。临床上应认识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积极抗休克治疗,尽量缩短休克持续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创伤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世成 陈君长 +3 位作者 王坤正 高宗强 王伟卓 王小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严重创伤合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依据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A组70mmHg(1mmHg=0.133kPa),B组80mmHg左右和C组在90mmHg以上.比较各组术前一般及治疗... 目的:探讨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严重创伤合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依据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A组70mmHg(1mmHg=0.133kPa),B组80mmHg左右和C组在90mmHg以上.比较各组术前一般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功能衰竭(OD)和死亡率.结果:①各组年龄、损伤评分、开始复苏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及碱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A,B,C3组之间的术前总输液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487±96),(2696±87),(3200±95)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之间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00±210),(416±163),(800±130)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B组,分别为(90±45),(115±32),(110±34)g/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3组中O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C组中高于A,B组(P<0.05),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术前在未控制出血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氧自由基机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金丽娟 金春华 +2 位作者 王静珍 谢忠琳 黄巧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文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封闭加出血性休克造成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的大鼠,探讨乳自由基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渡过休克后发生MSOF的动物,全血还原型谷胱廿肽(GSH)在第二天升高,为4.17±0.38mg/gHb(基础值为2.67±0.09)。血浆谷胱... 本文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封闭加出血性休克造成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的大鼠,探讨乳自由基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渡过休克后发生MSOF的动物,全血还原型谷胱廿肽(GSH)在第二天升高,为4.17±0.38mg/gHb(基础值为2.67±0.09)。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第1天下降最多(1.22±0.27U/ml·min),第2、3天渐升,仍低于基础值3.08±0.200。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直低于基础值249.5±72.4μg/gHb,第1天达182.6±27.1。血浆丙二醛高达基础位(6.54±0.31nmol/ml)的2倍。相关检验表明,MSOF大鼠的肺系数、血浆GPT和肌酐分别与肺,肝匀浆SOD及肾GSH水平呈负相关。结果提示MSOF时血和组织中抗氧化剂、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有明显变化,器官衰竭似与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休克 氧自由基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80例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龙鼎 喻莉 +1 位作者 张远超 杨军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住院28 d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集束化治疗
下载PDF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凤 赵良 +2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最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 7例 ,死亡 4 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 /非手术、入院至脓毒症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② 5 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 (6 2 8% ) ,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 (88 2 % ) ,合并霉菌感染 2 6例(5 1 0 % )。③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 ,最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0 1)。最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5 ,P <0 0 0 0 1) ,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 ,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 ,二种评分的最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预后 预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p38 MAPK在内毒素休克小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阚文宏 闫文生 +4 位作者 姜勇 黄巧冰 王静珍 赵克森 王士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变化趋势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p38MAPK)在内毒素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小鼠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 ,分别观察LPS作用和组织中iNOS表达的时间过...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变化趋势 ,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p38MAPK)在内毒素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小鼠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 ,分别观察LPS作用和组织中iNOS表达的时间过程、剂量 效应关系及 p38MAPK在其中的作用。动物在LPS处理后 ,收集血液 ,用Griess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 ;取肺、肝、肾等组织样本 ,分别用Western印迹法和RT PCR检测组织iNOS蛋白和mRNA表达 ,用免疫沉淀和放射自显影检测组织p38MAPK活性。结果 ①腹腔注射LPS后可引起双峰型进行性的动脉血压下降 ,6h后达到重度休克 ;②iNOS在正常肺中就有少量表达 ,注射内毒素后肺组织iNOS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血浆中NO水平升高 ,它们与LPS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随着LPS作用时间的增加iNOS表达也增高 ;③注射LPS后 ,在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中 ,肺iNOS表达最早 ,水平最高 ;④LPS注射的小鼠iNOS表达增高的同时 ,肺中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 ;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 0 3580后 ,可以显著降低血浆NO水平及肺组织中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但对血压下降并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在正常情况下 ,小鼠肺组织有少量iNOS表达 ,内毒素休克时全身多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脂多糖类 一氧化氮合酶 磷酸转移酶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小鼠
下载PDF
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加剧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丽娜 赵自刚 +3 位作者 赵永泉 刘争杰 牛春雨 张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MLR)加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1 h,再灌注2 h)、SMAO组(夹闭...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MLR)加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1 h,再灌注2 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和SMAO+MLR组(同时夹闭肠系膜淋巴管和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浆;留取固定位置的肝、肾、心肌、肺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以及各组织匀浆内毒素(ET)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器官组织匀浆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Sham组和MLR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SMAO组及SMAO+MLR组的血浆、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的ET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MLR组,且SMAO+MLR组血浆及各组织匀浆的ET水平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及SMAO+MLR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CD14、LB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MLR组,且SMAO+MLR组各指标均高于SMAO组。结论:MLR加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与ET经过肠淋巴途径移位、激活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内毒素移位 炎症反应 多器官损伤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卫东 杜力巍 +2 位作者 朱珊 张伟民 谢秀娟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3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及治疗前、治疗3、7d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内毒素、纤维蛋白原(FIB)、二胺氧化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患者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分别为(11. 26±3. 12) d、11. 76%(4/34),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5. 22±3. 69) d、23. 53%(8/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d时,乌司他丁组胃肠功能评分(2. 20±0. 63)分、APACHEⅡ评分(19. 22±3. 13)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7d时,乌司他丁组胃肠功能评分(1. 55±0. 72)分、APACHEⅡ评分(13. 12±2. 28)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β、TNF-α、IL-10、内毒素、FIB、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7d,乌司他丁组患者IL-1β、TNF-α、IL-10、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FIB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乌司他丁 胃肠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锦 范建鹏 +1 位作者 许元鸿 郭克建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8期712-713,共2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T/HS肠功能障碍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生大黄10 g,每日2次胃管注入;对照组(53例)除不应用生大黄外,原发病及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T/HS肠功能障碍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生大黄10 g,每日2次胃管注入;对照组(53例)除不应用生大黄外,原发病及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恢复率、恢复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的肠功能障碍恢复率高于对照组(82%和36%),肠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5±1.2)d,(5.8±3.0)d],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2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T/HS患者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属 休克 创伤性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猪复苏时输注游离血红蛋白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波 方国恩 +2 位作者 钱宝华 康俊升 薛绪潮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猪复苏时输注不同浓度、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心肺功能的变化,了解FHb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为战伤伤员输注FHb含量较高的库存血提供指导。方法:将健康家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每组各6头;5组分别...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猪复苏时输注不同浓度、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心肺功能的变化,了解FHb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为战伤伤员输注FHb含量较高的库存血提供指导。方法:将健康家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每组各6头;5组分别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a、b、c、d组于休克复苏时分别经静脉输注2.5、5、10和15 mg/kg的FHb,观察放血前、休克期、复苏期、复苏后(12、24、48小时)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并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动物输注FHb后心肺功能即开始发生变化,实验d组输注15 mg/kg的FHb后心肺功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d组MODS的发生率为50.0%(3/6),对照组为16.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输注剂量>10 mg/kg的FHb对失血性休克猪心肺功能的影响显著,MODS的发生率升高。动物对FHb的耐受剂量约为10 mg/kg,动物在失血性休克情况下输注<10 mg/kg剂量的FHb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血红蛋白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肠源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良广 何桂珍 崔晓雨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之后出现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细菌移位的提出揭示了肠道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肠屏障的概念。但是随着实验和临床资料的积累,对细菌内毒素移位引起MODS的理论提出了疑问,肠道...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之后出现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细菌移位的提出揭示了肠道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肠屏障的概念。但是随着实验和临床资料的积累,对细菌内毒素移位引起MODS的理论提出了疑问,肠道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免疫炎症反应逐渐得到认识,对肠源性MODS有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认识。本文就肠源性MO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细菌移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下载PDF
急性脑损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惠凌 李同凯 +1 位作者 李强 陈玉敏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4期72-74,88,共4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机体发生急性脑损伤后可出现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从而出现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引起肠源性感染,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就肠道屏障功能的不同检测指标进行阐述,意在提醒神经科医师... 近年来研究表明,机体发生急性脑损伤后可出现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从而出现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引起肠源性感染,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就肠道屏障功能的不同检测指标进行阐述,意在提醒神经科医师在诊治急性脑损伤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者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肠道屏障功能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治 被引量:8
20
作者 黎沾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