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ofluorescence on paraffin embedded renal biopsies: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care center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Geetika Singh Lavleen Singh +2 位作者 Ranajoy Ghosh Devajit Nath Amit Kumar Dinda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6年第5期461-470,共10页
AIMTo describe the technique of immunofluorescence on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pitfalls with an in depth review of literature.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is integral to diagnostic ren... AIMTo describe the technique of immunofluorescence on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pitfalls with an in depth review of literature.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is integral to diagnostic renal pa-thology. Immunofluorescence on paraffin embedded renal biopsies (IF-P) after enzyme treatment has been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however has not found widespread use in renal pathology laboratories. In our laboratory proteinase K digestion of paraffn embedded renal biopsy material was standardized and applied prospectively in cases where immunofuorescence on fresh frozen tissue was non contributory or not possible. Diagnostic utility was assessed and in a cohort of cases comparison of intensity of staining with routine immunofuorescence was performed.RESULTSOver the 5-year study period, of the 3141 renal biopsies received IF-P was performed on 246 cases (7.7%) and was interpretable with optimal digestion in 214 cases (6.8%). It was of diagnostic utilit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which predominantly included glomerular disease. Non-diagnostic IF-P was found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2 of 11 cases),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2 of 32 cases), lupus nephritis (1 of 25 cases), post 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 (1 of 11 cases) and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3 of 8 cases). Comparing cases with both routine IF and IF-P, 35 of 37 showed either equal intensity or a minor difference in intensity of staining(1+) for the diagnostic immunoglobulin/complement. Technically assessment of immunofluorescence on the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was found to be easier with clearly observed morphology, however a false positive staining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under-digested tissue. CONCLUSIONAs a “salvage” technique, immunofuorescence on paraffn embedded renal biopsies is of great diagnostic utility, however not without pitfa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fluorescence on paraffin section Renal biopsy Salvage technique Enzymatic digestion Proteinase KSnea
下载PDF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对肺癌患者外周血IL-1β、IL-6、IFN-γ水平测定及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芳 刘莲芳 +3 位作者 王蕾 徐国新 何丽 周勤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561-2565,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下称该院)肿瘤科和肺病科收... 目的探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下称该院)肿瘤科和肺病科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水平,同时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外周血全血中hs-CRP水平。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比较,IL-1β、IL-6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IL-1β、IL-6、IFN-γ、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与肺炎组比较,IL-6、IFN-γ、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IL-1β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肺炎组IL-6和hs-CRP水平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IL-1β、IL-6、IFN-γ可以作为有效评估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辅助指标,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监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炎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 细胞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灵敏度免疫荧光技术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中的精准性与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张文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高灵敏度免疫荧光技术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中的精准性与可行性。该技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产生特定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动物免疫抗体的快速、准确检测。该研究采用多种动物模型和不同抗... 该研究旨在探讨高灵敏度免疫荧光技术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中的精准性与可行性。该技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产生特定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动物免疫抗体的快速、准确检测。该研究采用多种动物模型和不同抗体样本,系统评估该技术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灵敏度 免疫荧光技术 动物免疫 抗体检测 精准性
下载PDF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解娟 张梦瑶 +2 位作者 李小侠 党小军 张利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 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4年7月-2015年1月1 104例0-14周岁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IgM,其中包括嗜肺军团菌-IgM(LP-IgM)、肺炎支原体-... 目的 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4年7月-2015年1月1 104例0-14周岁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IgM,其中包括嗜肺军团菌-IgM(LP-IgM)、肺炎支原体-IgM(MP-IgM)、Q热立克次体-IgM(COX-IgM)、肺炎衣原体-IgM(CP-IgM)、腺病毒-IgM(ADV-IgM)、呼吸道合胞病毒-IgM(RSV-IgM)、甲型流感病毒-IgM(IFA-IgM)、乙型流感病毒-IgM(IFB-IgM)、副流感病毒1,2-IgM和3型(PIVS-IgM),记录患儿信息和检测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 104例患儿中病原体新近感染率为38.32%(423/1 104),其中CP-IgM阳性率最高为28.44%,其次乙型流感病毒-IgM为9.51%,混合感染率为26.24%,以肺炎支原体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总阳性感染人数中男性阳性率为36.40%(218/599),女性阳性率为40.60%(205/5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15)。结论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检测迅速和被检范围广等优点,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具有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免疫荧光技术 间接 病原体
下载PDF
5Hz和20Hz磁场对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怡 赵仑 +3 位作者 邢萱 娄淑杰 何成 路长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观察 5Hz和 2 0Hz磁场 (EMF)对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神经干细胞分别置于 5Hz和 2 0Hz正弦交变磁场 ( 8mT)中诱导分化 ,每天上午、下午各 1次 ,每次 1 5min ,分别作用 1d、5d或 1 0d ,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 目的观察 5Hz和 2 0Hz磁场 (EMF)对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神经干细胞分别置于 5Hz和 2 0Hz正弦交变磁场 ( 8mT)中诱导分化 ,每天上午、下午各 1次 ,每次 1 5min ,分别作用 1d、5d或 1 0d ,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MAP2 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计数MAP2 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5Hz和 2 0Hz交变磁场干预 1d ,均出现对NSC分化方向的显著影响 ,即促进NSC神经元向的分化 ;2 0Hz电磁场随干预时程的延长 ,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增高 ,以 1 0d组神经元比例最高 ;5Hz磁场干预 5d时神经元比例最高 ,1 0d时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2 0Hz磁场效应在 1 0d时显著大于 5Hz磁场。结论 5Hz和 2 0Hz电磁场以不同的效应模式促进NSC神经元向的分化 ,电磁场可以成为NSC定向分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荧光技术 恒磁场 交变磁场
下载PDF
微菌落免疫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叶梅君 裴晓方 +4 位作者 许欣 刘军 顾仪 杨国武 周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1年第3期132-134,186,共4页
本文作者首次将微菌落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酶染色技术相结合,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做了实验,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别用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多价诊断血清与6种细菌特异性染色,结果只有伤寒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与其相应... 本文作者首次将微菌落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酶染色技术相结合,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做了实验,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别用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多价诊断血清与6种细菌特异性染色,结果只有伤寒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与其相应诊断血清有特异性反应,其他菌均为阴性,用巳知菌作最低检出极限试验,常规法为10个/ml菌,微菌落免疫荧光染色法为5个/ml菌,微菌落免疫酶染色法为1个/ml菌。重复20余次,阳性、阴性菌结果均一致。该试验能在5~6小时内出结果,证明本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微菌落 免疫荧光 免疫酶染色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乔贵林 夏咸柱 +4 位作者 王度林 贾补年 袁书智 林庆年 王允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29,共4页
用犬瘟热(CD)弱毒和自制的高免犬血清,建立了检测犬瘟热病毒(CDV)抗体的中和(SN)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这3种方法对38份CD弱毒疫苗免疫犬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当被检血清... 用犬瘟热(CD)弱毒和自制的高免犬血清,建立了检测犬瘟热病毒(CDV)抗体的中和(SN)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这3种方法对38份CD弱毒疫苗免疫犬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当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100时,SN试验、IFAT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测定时的阳性血清数分别为29,7和31份,IFAT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测定结果相对于SN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42.1%和94.7%。同时发现,当SN试验测定的血清效价在1∶100以上时,IFAT测定结果总是在1∶25以上,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测定结果总是在1∶100以上。3种方法以各自初步确定的CDV血清抗体效价完全保护值指标计算所测血清的完全保护率,SN试验为76.3%,IFAT为78.9%,间接免疫酶染色法为81.6%。据此认为,IFAT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均可部分代替SN试验用于CD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抗体 间接荧光抗体 间接免疫酶染色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在PK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被引量:16
8
作者 魏战勇 崔保安 +5 位作者 黄克和 金喜新 王学斌 胡功政 杨明凡 张素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5,共3页
将猪细小病毒南京毒株1(N J-1)、南京毒株2(N J-2)和7909毒株接种于PK-15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研究了猪细小病毒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在PK-15细胞中,3个毒株的增殖规律基本相似,均在感染后12 h即可检测到荧光,表明其子代病毒粒子产... 将猪细小病毒南京毒株1(N J-1)、南京毒株2(N J-2)和7909毒株接种于PK-15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研究了猪细小病毒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在PK-15细胞中,3个毒株的增殖规律基本相似,均在感染后12 h即可检测到荧光,表明其子代病毒粒子产生,随后逐渐增多,在感染后48 h荧光几乎遍布所有细胞,随后荧光开始衰减,在84 h时病毒引起细胞大面积崩解,荧光呈现岛屿状分布。通过绘制其一步法生长曲线可知,在病毒感染后12 h,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TC ID50/mL为2.0左右,随后逐渐增高,感染后60 h 3种毒株的TC ID50/mL均达到最高,子代病毒粒子向细胞外释放也达到高峰,其后TC ID50逐渐下降。培养液中病毒粒子的半寿期为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PK-15细胞 增殖 免疫荧光试验
下载PDF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小环 杨莲如 +1 位作者 赵林立 吴绍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是在生物化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它把显微镜技...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是在生物化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它把显微镜技术的精确性和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作为一种快速诊断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病的诊断,也是许多动物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的常规诊断方法。随着标记抗体、抗原的普及,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寄生虫 检测
下载PDF
免疫荧光检测对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永升 王训 +4 位作者 韩咏竹 胡纪源 杨任民 李凯 胡文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检测对Duchenne型、Becker型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和LG-MD)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 10例,BMD 4例,LGMD 11例)的骨骼肌冰冻切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中央棒状区(Dy...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检测对Duchenne型、Becker型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和LG-MD)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 10例,BMD 4例,LGMD 11例)的骨骼肌冰冻切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中央棒状区(Dys1)、C-末端(Dys2)、N-末端(Dys3)单克隆抗体及α、-β、-γ-肌聚糖蛋白(SG)多克隆抗体在肌膜的表达。结果10例DMD患者Dys染色均为阴性,4例BMD患者呈弱阳性;11例LGMD患者的SG染色中,分别有1例α-SG阴性及1例β-SG阴性。结论Dys免疫荧光检测对DMD/BMD的临床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是临床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SG检测对LGMD的临床诊断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肌聚糖蛋白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景祥 孙凤军 +1 位作者 刘松青 夏培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建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临床分离金葡菌X428为研究对象,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分别于接种后的4、8、12、16、24和48h取出玻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多... 目的:建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临床分离金葡菌X428为研究对象,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分别于接种后的4、8、12、16、24和48h取出玻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多糖和细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取得了生物膜形成过程的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4h时细菌在盖玻片上粘附形成小菌落,8h和12h细菌聚集成簇,多糖基质产生并逐渐增多,至16h形成成熟生物膜结构;24h和48h生物膜已经播散,其结构变小。结论: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生物膜形成过程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藻胆蛋白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HBsAg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萍 顾铭 +1 位作者 戚艺华 欧阳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 研制藻胆蛋白荧光标记诊断试剂盒。方法结合检测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硝酸纤维素膜作为固相包 被载体,采用藻胆蛋白免疫荧光一步法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定值的标准质控 抗原HBsAg样品以及500份血清样品进行同时测... 目的 研制藻胆蛋白荧光标记诊断试剂盒。方法结合检测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硝酸纤维素膜作为固相包 被载体,采用藻胆蛋白免疫荧光一步法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定值的标准质控 抗原HBsAg样品以及500份血清样品进行同时测定。结果目前本法用于血清抗原的检测是可行的,与ELISA法比较,无假阳性现象,随机检出 率达96.6%。结论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检出灵敏 度,使之有望成为一种优良、安全、快速的检测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蛋白 免疫 荧光标记法 乙型肝炎 HBSAG
下载PDF
小鼠放射状胶质细胞和小脑皮质的发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牛保华 张艳 +2 位作者 牛艳丽 崔占军 邓锦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分化。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技术,标记小鼠胚胎8d至生后180d小脑(57例,分为19组,每组3只)的神经干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普肯耶细胞及颗粒细胞。结果放射状... 目的探讨小鼠小脑皮质发育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分化。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技术,标记小鼠胚胎8d至生后180d小脑(57例,分为19组,每组3只)的神经干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普肯耶细胞及颗粒细胞。结果放射状胶质细胞于胚胎13d的神经上皮出现,尔后该细胞分化为各种神经元和贝格曼胶质细胞,并在小脑皮质层状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放射状胶质细胞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小脑皮质的发育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能分化为普肯耶细胞和颗粒细胞,并为神经细胞的迁移提供路径和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皮质 发育 放射状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技术 小鼠
下载PDF
叶酸对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绪梅 黄国伟 +2 位作者 姬长珍 张文治 苏心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7,152,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鼠胚大脑NSCs,用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5'-溴脱氧尿嘧啶(BrdU... 目的探讨叶酸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鼠胚大脑NSCs,用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5'-溴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设立正常对照组,叶酸低、高剂量(培养液中添加叶酸4.0 40 mg/L)和叶酸缺乏组(培养液中添加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0.4mg/L);通过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记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叶酸对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结果无血清培养液中可形成大量呈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组成的神经球,BrdU免疫标记证实培养的NSCs具有增殖能力。免疫荧光双标记和MTT结果显示,两个叶酸干预组N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NSCs的增殖能力,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神经干细胞 NESTIN BRDU 免疫荧光双标记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阎峰 韩泉洪 崔志利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阳性"2+"和强阳性"3+"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膜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CTGF 玻璃体切割手术 RPE细胞 细胞来源 神经胶质细胞 TGF-β1 阳性表达 PVR 双标记技术 上皮样细胞 统计学分析 眼球标本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喻启桂 王红英 郑燕华 吕世超 张建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8-729,共2页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总阳性率为 85 .8% ,高于病毒培养法的阳性率 (70 .8% ,χ2 =1 2 .0 4 ,P <0 .0 1 ) .两种方法检测GH患者皮肤水疱内的HSV阳性率分别为 93.3%和 90 .0 % ,无明显差异 (χ2 =1 .96 ,P >0 .0 5 ) ;而检测糜烂和结痂性皮疹内的HSV时 ,IFA的阳性率分别为 92 .6 %和 6 9.4 % ,均分别高于病毒培养法 (75 .9% ,χ2 =5 .82 ,P <0 .0 5 ;4 7.2 % ,χ2 =1 4 .1 7,P <0 .0 1 ) .结论 :IFA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 ,适用于检测GH患者皮疹内HS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病毒属 生殖器疱疹 抗体 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检测
下载PDF
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臻 陆利霞 熊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597-3599,共3页
介绍了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胶体金技术、EILSA和免疫荧光法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加强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需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键词 霉菌毒素 检测 芯片 传感器 EILSA 胶体金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方法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枰 洪煜婧 +2 位作者 陈相 鲁晓燕 洪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6-58,62,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富集靶细胞的回收率,并用上述方法检测32例卵巢癌患者和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结果①在健康志愿者2 ml外周血掺入不同数目SKOV-3细胞的条件下,肿瘤细胞的回收率在64%~80%之间,掺入细胞间回归方程为Y=0.782X-1.408,相关系数为0.998。②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18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56.3%(18/32,X^2=7.681,P<0.01)。③CTCs阳性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X^2=5.776,P<0.05)。结论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卵巢上皮性癌 负性富集技术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惠雅琳 赵文瑛 刘惠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 21-1)及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结核性和3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EA、CYF...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 21-1)及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结核性和3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EA、CYFRA 21-1含量,并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检查。结果:CEA、CYFRA 21-1对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56%和64%、95%,联合检测胸水脱落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提高到100%。结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诊断 癌胚抗原 角蛋白 荧光免疫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