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naround times for molecular testing of pediatric viral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in United Kingdom laboratories
1
作者 Siba Prosad Paul Varathagini Balakumar +3 位作者 Arangan Kirubakaran Jothilingam Niharika Paul Anthony Heaton Paul Christopher Turn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2年第3期289-294,共6页
BACKGROUND Rapid molecular test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viral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by providing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in<90 min with potential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shorten inp... BACKGROUND Rapid molecular testin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viral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by providing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in<90 min with potential to improve outcomes and shorten inpatient stays.However,use of molecular assays can vary widely.AIM To evaluate current practice for molecular testing of pediatric cerebrospinal fluid(CSF)samples across the United Kingdom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METHODS A structured telephon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2020.Data was collect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viral CSF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AT),criteria used for testing and turnaround time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RESULTS Of 196/212(92%)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responded;63/196(32%)were excluded from final analysis as they had no on-sit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outsourced their samples.Of 133 Laboratories included in the study,47/133(35%)had onsite facilities for viral CSF NAAT.Hospitals currently undertaking onsite NAAT(n=47)had much faster turnaround times with 39 centers(83%)providing results in≤24 h as compared to those referring samples to neighboring laboratories(5/86;6%).CONCLUSION Onsite/near-patient rapid NAAT(includ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 recommended wherever possible to optimize patient management in the acute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spinal fluid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urnaround times Viral studies
下载PDF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 a promising tool in hepatitis C virus diagnosis 被引量:14
2
作者 Hosam Zaghloul Mahmoud El-shahat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916-922,共7页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 and represents a heavy load on some countries like Egypt in which about 20%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re infected.Initial infection is usually asym...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 and represents a heavy load on some countries like Egypt in which about 20%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re infected.Initial infection is usually asymptomatic and result in chronic hepatitis that give rise to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he management of HCV infection should not only be focus on therapy,but also to screen carrier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prevent transmission.In the present,molecula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CV genome by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represent the gold standard in HCV diagnosis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s.However,real time PCR is a complicated approach and of limited distribution.On the other hand,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offer molecula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eses at point-of-care.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and illustrate its diagnostic value over both PCR and oth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nucleic acid test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INT-OF-CAR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thermostatic nucleic acid testing device based on magnesium pyrophosphate precipitation for detecting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3
作者 Zhu Chen Kaixuan Zhao +9 位作者 Ziyu He Xiaofang Luo Zuodong Qin Yimin Tan Xiangming Zheng Zuozhong Wu Yan Deng Hui Chen Yuan Guo So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4053-4056,共4页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infec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prawn culture globally.The symptoms of the infection are not apparent,and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are time consuming and low in accuracy.We develo...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infec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prawn culture globally.The symptoms of the infection are not apparent,and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are time consuming and low in accuracy.We developed a new onsite rapid testing device(size 18.8×16.7×6.6 cm^(3))for EHP based on magnesium pyrophosphate precipitation and facilitated by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he device enables efficient light absorbance.The device has a highly sensitive detector,high-precision thermal controller,and humanized touch screen.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device is 0.2-0.3℃ at 60℃,63℃,and 65℃.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values(CVV)of the luminous power in one channel at light on and off were found to be 0.0097 and 0.0014,respectively,within 1 h.The CVV of the background,luminous power,and values of eight PCR tubes filled with pure water were all less than 5%.In the EHP experiment,eight samples(including seven positive and one negative)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ice,and four positive and four negative samples verified whether cross-contamination exists.Among them,the rise time of the curve was about 15 min.These results assert that the developed device exhibits enhanced stability and uniformity and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with high sensitivity,good specificity,and low testing time.Moreover,the optimal and minimum absorbance range was 555-655 nm for monitoring the production of L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dity detection Magnesium pyrophosphate precipitation nucleic acid testing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diagnostic positivity of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for diagnos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4
作者 Xingfang Hou Qinglong Guo +12 位作者 Qiao Lin Taosheng Ye Jing Bi Juan Liang Ke Yang Yuan Zhou Juanjuan Zhang Zhihang Liang Xuefeng Zhou Gengwei Zhang Xiangdong Fu Hongjian Zhong Guoliang Zhang 《Infectious Medicine》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Background:Tuberculosis(TB)remains a major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TB diagnostic methods remain unsatisfactory.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NAATs)show higher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culture for the diagnosis ... Background:Tuberculosis(TB)remains a major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TB diagnostic methods remain unsatisfactory.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NAATs)show higher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culture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B(PTB).However,NAATs are expensive and cannot be easily implemented outside major medical centers.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NAATs for PTB diagnosis,we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ive factors that might optimize NAAT utilization.Methods:A total of 1263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TB were enrolled for evaluation.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methods including smear-microbiology,culture of Mtb and NAAT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etection in sput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samples were compared.Odds ratios and 95%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used to assess variables tha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NAAT results for sput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TB.Results:NAAT showed higher sensitivity for Mtb detection(61.1%)when compared with smear(9.0%)and Mtb culture(47.8%).We found that an elevat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the presence of cavities,and positive interferon-𝛾release assay(IGRA)results were indicative of positive Mtb detection by NAAT.Moreover,individuals who had all thre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n 86%diagnostic positivity for PTB from Mtb detection by NAAT.Conclusions:Our study suggests that an elevat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a positive IGRA result,and the presence of pulmonary cavities are helpful factors for predicting positive Mtb detection by NAAT.Patients with the three positive clinical markers should undergo NAAT for Mtb detection because they are the most likely individuals to be bacteriologically confirmed as having 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tuberculosis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INDICATORS DETECTIO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廖川 梁丽娜 +3 位作者 黄少宇 马梦霞 李雪斌(综述) 韦贵将(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03-1007,1024,共6页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基于这种情况,该文主要阐述了LAMP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LAMP技术现在已经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但该技术仍有易产生假阳性、引物设计复杂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合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核酸检测 病原微生物 核酸扩增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恒温扩增检测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郑歌 韩冉 +2 位作者 寿好长 郑献民 马子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恒温扩增检测(TB-SAT)、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3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恒温扩增检测(TB-SAT)、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3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3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2例。135例患者均进行外周血T-SPOT.TB、胸腔积液TB-SAT和胸腔积液ADA检测,比较3种方法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TB-SAT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χ^(2)=4.990、13.410、14.590,P<0.05);T-SPOT.TB+TB-SAT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420、0.060,P>0.05)。T-SPOT.TB+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DA单独检测(χ^(2)=4.069,P<0.05),与T-SPOT.TB、TB-SAT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3.384,P>0.05)。T-SPOT.TB+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显著低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χ^(2)=4.370、12.511、5.371,P<0.05)。TB-SAT+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604、3.213,P>0.05)。TB-SAT+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显著低于TB-SAT单独检测(χ^(2)=5.765,P<0.05),与T-SPOT.TB、ADA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1.251,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χ^(2)=6.760、15.755、16.966,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显著低于T-SPOT.TB、TB-SAT、ADA单独检测(χ^(2)=4.370、12.511、5.371,P<0.05)。T-SPOT.TB+TB-SAT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SPOT.TB+ADA、TB-SAT+ADA联合检测(χ^(2)=4.090、4.990,P<0.05);T-SPOT.TB+ADA联合检测与TB-SAT+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T-SPOT.TB+TB-SAT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SPOT.TB+ADA联合检测(χ^(2)=4.371,P<0.05);TB-SAT+AD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与T-SPOT.TB+TB-SAT、T-SPOT.TB+ADA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0、1.490,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与T-SPOT.TB+TB-SAT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SPOT.TB+ADA、TB-SAT+ADA联合检测(χ^(2)=5.750、6.760,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显著低于T-SPOT.TB+TB-SAT联合检测(χ^(2)=4.370,P<0.05);T-SPOT.TB+TB-SAT+ADA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与T-SPOT.TB+ADA、TB-SAT+ADA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490,P>0.05)。结论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理想,外周血T-SPOT.TB联合胸腔积液TB-SAT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总体效能最好。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性胸腔积液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腺苷脱氨酶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7
作者 徐磊 蓝银苑 +7 位作者 吴茜 黄进梅 何政强 方铭恒 欧江丽 吴兴中 薛耀华 杨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4-1439,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以期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筛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722例就诊者的2749份临床标本进行了MG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以期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筛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722例就诊者的2749份临床标本进行了MG DNA检测,同时对其中的2382例就诊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DNA的检测,收集并分析患者尿道炎和宫颈炎等临床症状与MG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722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测生殖支原体阳性感染者120例,总体阳性率为4.4%,其中男性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4.9%(87/1790),女性为3.5%(33/932)。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率降低。女性18~2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4%(18/281);男性≥46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5%(5/342),各年龄组生殖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就诊者MG检出率为7.3%(42/574),显著高于无尿道炎症状就诊者(3.7%,45/1216)。79例男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89.9%(71/79)。26例女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61.5%(16/26)。女性MG与CT合并感染率为1.2%,男性为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MG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群,同时存在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加强性病门诊患者MG早期筛查和监测的力度,以减少高危性活跃人群中MG感染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流行 核酸扩增试验 性传播疾病 合并感染
下载PDF
核酸质谱技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超 张仕钊(综述) 尹彤(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402-3406,共5页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精准医疗的落地平台备受关注,其中多重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精准用药已被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可行性,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多重基因检测关键技术之一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质谱技术以其...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精准医疗的落地平台备受关注,其中多重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精准用药已被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可行性,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多重基因检测关键技术之一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质谱技术以其中通量、高灵活性、高准确度、低成本等特点,在多重药物基因检测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介绍了核酸质谱技术原理和特点,以及该技术在多重药物基因检测中的优势,并重点综述了核酸质谱多重药物基因检测在精神神经类、心脑血管类、镇痛麻醉类、肿瘤类及老年多重用药等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未来通过完善核酸质谱检测标准化流程和规范,与测序技术联合应用,并将核酸质谱多基因检测与临床多模态数据整合分析,有望进一步助力核酸质谱多重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精准用药中的应用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质谱技术 药物基因组学 多重基因检测 精准用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立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75-478,共4页
传统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受限于便捷性及敏感性不足,影响了在梅毒早期诊断的应用。随着核酸扩增技术在传染病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发展,核酸扩增技术在梅毒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可以用于多种临床标本的检测。与此同时,兔子感染试验在... 传统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受限于便捷性及敏感性不足,影响了在梅毒早期诊断的应用。随着核酸扩增技术在传染病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发展,核酸扩增技术在梅毒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可以用于多种临床标本的检测。与此同时,兔子感染试验在梅毒螺旋体鉴定、繁殖、分离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 核酸扩增 兔子感染试验
下载PDF
120例无偿献血者HIV-ELISA单试剂反应性结果的分析
10
作者 徐伶莉 葛宇君 徐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4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gen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HIV-ELISA)单试剂反应性结果的检测性能,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作参考。方法采用... 目的分析研究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gen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HIV-ELISA)单试剂反应性结果的检测性能,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作参考。方法采用伯乐酶联免疫吸附法(BR-HIV)试剂对笔者血站2023年2月份的7069例标本进行检测,其中有120例BR-HIV单试剂反应性,再对其该单试剂反应性标本采用另外3家不同厂家HIV-ELISA试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NAT)、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统计分析ELISA、CLIA、NAT、Western blot法其检测结果关系。结果BR-HIV单试剂反应性阳性率出现了阶段性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通过电话追踪其120例标本信息,将BR-HIV单试剂反应性的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比较,S/CO值感染者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假阳性率1.69%(120/7069)比2019年2月份假阳性率0.22%(8/361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9,P<0.05)。CLIA、NAT、另外3家HIV-ELISA检测试剂具有一致性(Kappa=1),具有等效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曾经感染过病毒的无偿献血者的标本BR-HIV单试剂假阳性率增高,可以用CLIA、NAT以及其他酶免试剂暂时替代检测,减少血液的报废,提高对捐献血液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核酸扩增试验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驴乳常见致病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1
作者 李建龙 杨昭然 +5 位作者 郝江帆 买占海 张震平 王菊梅 王晓楠 郭庆勇 《中国乳业》 202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奶驴场泌乳驴进行隐性乳腺炎发病率调查,以及常见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驴场40头外表健康泌乳驴、头屯河区驴场24头外表健康泌乳驴乳...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奶驴场泌乳驴进行隐性乳腺炎发病率调查,以及常见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驴场40头外表健康泌乳驴、头屯河区驴场24头外表健康泌乳驴乳样。对乳腺炎初筛阳性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分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米东区驴场患病率15.00%、头屯河区驴场患病率16.67%。鉴定停乳链球菌2株、大肠杆菌4株、无乳链球菌1株、葡萄球菌1株、肠杆菌2株。米东区驴场对阿莫西林药物较敏感,头屯河区驴场对氯霉素药物较敏感。[结论]两个奶驴场奶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且头屯河区驴场发病率相对高,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及链球菌。两个驴场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存在差异,提示应该更加科学的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乳 细菌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核酸扩增试验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可视化重组酶辅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怀宁 李艳蕊 +6 位作者 张亚楠 苏恺 袁晨 逯纪成 孙泰然 薛文阁 宋勤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了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酶辅助扩增(RAA)与核酸检测试纸条相结合的可视化RAA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ASFV的B646L基因(编码p72蛋白)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反应的最佳体系... 为了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酶辅助扩增(RAA)与核酸检测试纸条相结合的可视化RAA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ASFV的B646L基因(编码p72蛋白)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反应的最佳体系和扩增条件;检测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建立方法与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的反应体系为25μL,在38℃恒温条件下反应20 min即可在5 min内读取结果;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等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单个反应可检测到48.75拷贝的病毒核酸。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可视化RAA方法与商品化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其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均为100%。本试验成功建立的基于ASFV B646L基因的可视化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等优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诊断,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B646L基因 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 可视化 核酸检测试纸条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核酸试纸条快速检测诺如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浩洋 冯春燕 +5 位作者 史喜菊 王彩霞 刘晓飞 仇松寅 吴绍强 林祥梅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旨在建立快速检测GⅠ型诺如病毒的方法与快速检测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分别以GⅠ型NoV特异性保守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RPA引物Nov-GⅠ-F、Nov-GⅠ-R与探针Nov-GⅠ-probe、以GⅡ型NoV特异性保守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RPA引物Nov-... 旨在建立快速检测GⅠ型诺如病毒的方法与快速检测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分别以GⅠ型NoV特异性保守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RPA引物Nov-GⅠ-F、Nov-GⅠ-R与探针Nov-GⅠ-probe、以GⅡ型NoV特异性保守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RPA引物Nov-GⅡ-F、Nov-GⅡ-R与探针Nov-GⅡ-probe,利用RPA检测试剂盒建立RPA扩增体系,并通过核酸检测试纸条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检测不同拷贝数的重组GⅠ型NoV阳性质粒对GⅠ型NoV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评价,通过检测不同拷贝数的重组GⅡ型NoV阳性质粒对GⅡ型NoV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评价,并与普通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比较;以星状病毒、MS2噬菌体基因组、人轮状病毒和人腺病毒重组质粒作为模板对GⅠ型NoV快速检测方法与GⅡ型NoV快速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评价;应用建立的两种方法对市场上采集的20份食品样品进行GⅠ型NoV检测与GⅡ型NoV检测。GⅠ型NoV快速检测方法与GⅡ型NoV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到最低质粒拷贝数均为101 copies/μL,且两种检测方法对其余病毒均具有良好特异性;对于从市场采集的潜在携带NoV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针对GⅠ型NoV快速检测方法与GⅡ型NoV快速检测方法相较于普通PCR与实时荧光PCR具有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检测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更适用于市场流通领域食品及医学检测等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核酸检测试纸条
下载PDF
基于RT-RAA的禽流感H5亚型核酸CRISPR-Cas13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芷翊 王新凯 +4 位作者 史玉婷 付思源 张钰炘 曹琛福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03-3811,共9页
采用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RAA)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检测系统,建立一种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禽流感病毒(AIV)H5亚型核酸检测新方法。通过分析342条禽流感病毒H5亚型的HA基因序列,选取保守... 采用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RAA)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检测系统,建立一种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禽流感病毒(AIV)H5亚型核酸检测新方法。通过分析342条禽流感病毒H5亚型的HA基因序列,选取保守性区域设计具有强特异性的CRISPR RNA(crRNA)序列以及RT-RAA引物,并对检测体系中的主要成分LwaCas13a蛋白、crRNA、TaqMan探针、T7 RNA Polymerase、NTP Buffer Mix含量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RT-RAA的AIV H5亚型核酸CRISPR-Cas13a检测方法。取105~1 copies·μL^(-1)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及其他禽病病毒分别验证和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RT-RAA引物与crRNA特异且灵敏,其最佳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用量分别为LwaCas13a蛋白(60μg·mL^(-1))2.0μL、crRNA(100μmol·L^(-1))3.2μL、TaqMan探针(50μmol·L^(-1))1.28μL、T7 RNA Polymerase 0.25μL、NTP Buffer Mix 2.0μL。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 copy·μL^(-1),且与AIV H3、H6、H7、H9、H10亚型以及NDV、IBV、IBDV、DTMUV无交叉反应。对56份已知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RT-PCR符合率为98.2%。综上,本研究通过RT-RAA等温扩增技术结合CRISPR-Cas13a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针对AIV H5亚型的快速检测平台,该方法从样本的核酸抽提到获得检测结果的时间控制在1 h 20 min以内,为AIV H5亚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临床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CRISPR 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分子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远 李永鑫 张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283-1287,共5页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传播,对全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SARS-CoV-2变异株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流行情况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变异株...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传播,对全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SARS-CoV-2变异株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流行情况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变异株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在SARS-CoV-2变异株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为实现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基因测序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15784例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冲 张静 +1 位作者 李胜 杨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4期3632-3637,共6页
目的 检测黄石地区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比较呼吸道感染病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及黄石爱康医院就诊的15 784例非新... 目的 检测黄石地区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比较呼吸道感染病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及黄石爱康医院就诊的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年份、季节、性别、年龄段的关系。采集384例未成年人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分别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IgM抗体和多重核酸扩增法检测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4.50%,2020、2021、2022年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7.62%、28.70%、2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99,P<0.001);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5.25%),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3.76%),第三位是军团菌(2.15%);春季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为21.66%,夏季为26.33%,秋季为29.86%,冬季为20.49%,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51,P<0.001);女性患者IgM抗体检出率(26.11%)高于男性(2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41,P<0.001);新生儿组IgM抗体检出率为3.46%,婴儿组为14.67%,幼儿组为19.45%,儿童组为33.87%,青少年组为13.81%,不同年龄组的Ig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88,P<0.001)。在比对的384例标本中,血清IgM抗体阳性率为29.95%,呼吸道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4.11%,二者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1)。结论 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与年份、季节、性别、年龄段有关,每年流行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不尽相同,春、冬季是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在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检测中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法阳性率比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因此推荐为临床首选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呼吸道感染 IGM抗体 多重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不同检测技术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梅 马荣 郑松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77-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5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将研究对象分为&l... 目的探究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5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将研究对象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T-SPOT.TB、SAT及TB-Ab检测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单项检测中T-SPOT.TB对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7%、73.08%、80.65%,Kappa=0.570;联合检测中T-SPOT.TB+SAT+TB-Ab对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9.03%、63.46%、87.10%,Kappa=0.683。单项检测中T-SPOT.TB对<60岁、≥60岁的肺结核患者均具有中度诊断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4%、85.00%,75.00%、68.75%,81.51%、77.78%,Kappa=0.575、0.544;联合检测中T-SPOT.TB+SAT+TB-Ab对<60岁、≥60岁的肺结核患者均具有中度诊断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5.00%,66.67%、56.25%,89.92%、77.78%,Kappa=0.736、0.532。结论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效能,T-SPOT.TB+SAT+TB-Ab效能最高,且对于<60岁的肺结核患者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智慧 王志江 +2 位作者 彭沫溱 李茜 苏品璨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187-190,共4页
寨卡病毒(ZIKV)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也可通过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传播ZIKV的蚊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人员往来日益频繁,ZIKV在我国有潜在传播的可... 寨卡病毒(ZIKV)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也可通过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传播ZIKV的蚊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人员往来日益频繁,ZIKV在我国有潜在传播的可能性。核酸检测技术是实验室快速检测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和控制ZIKV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ZIKV基因组结构,并对ZIKV核酸检测的样本特点及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核酸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下载PDF
核酸检测拆分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吴佳煌 庄淑程 +1 位作者 裴斌 欧山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对血液核酸检测拆分阳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地区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献血者标本进行6人份混合核酸检测。统计分析年份、检测者、试剂批号、仪器组合方式、... 目的对血液核酸检测拆分阳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地区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献血者标本进行6人份混合核酸检测。统计分析年份、检测者、试剂批号、仪器组合方式、混检反应性pool CT值、标本背景间的拆分阳性率。结果共完成核酸检测标本234715份,其中混检反应性pool 428个,拆分反应性pool 248个,拆分阳性率57.9%。年份、检测者、试剂批号、仪器组合、标本背景对拆分阳性率无影响(P>0.05);混检反应性pool不同CT值组间的拆分阳性率比较有差异(χ^(2)=69.587,P<0.05)。2022年有2个月份拆分阳性率明显异常,经过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混检反应性pool的CT值高低是影响本地区拆分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应当每月进行拆分阳性率监测,一旦出现明显变化,需要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拆分阳性率 非特异性扩增 混合检测 CT值
下载PDF
献血者HCV筛查及确认试验结果分析
20
作者 许雷 马维娟 +1 位作者 张志杰 张龙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青岛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筛查及确认试验结果,了解献血者中HCV流行情况及感染状态,评估现有试剂检测水平,为血液筛查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岛地区献血者标本119602人例进... 目的通过分析青岛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筛查及确认试验结果,了解献血者中HCV流行情况及感染状态,评估现有试剂检测水平,为血液筛查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岛地区献血者标本119602人例进行抗-HCV检测,统计分析两遍抗-HCV血液筛查结果,并留取抗-HCV不合格标本,用双抗原夹心法试剂进行抗-HCV检测作为补充试验,可疑标本再进行确认试验:包括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ecombinant strip immunoblot assay,RIBA)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NAT)。结果61例抗-HCV筛查不合格标本中,双试剂反应性有15例,夹心法补充试验检测上述15例标本全部为反应性,RIBA确认试验阳性14例,阴性1例;核酸检测阳性9例,阴性6例(其中5例RIBA结果阳性)。而血液初筛单试剂反应性标本46例,夹心法试剂仅2例为反应性,经核酸检测全部阴性;RIBA确认试验不确定7例,阴性39例。结论现阶段血液核酸检测不能完全替代血清学检测,夹心法抗-HCV血筛试剂灵敏度可靠,并且假阳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血清学 确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