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GWR模型的大城市房价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1
作者 强欢欢 王慧 雷书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文章以2022年南京市主城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金插值分析法对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布与分异进行分析与模拟,然后引入住房阶层理论在划分不同居住阶层基础上,分析各阶层间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利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住区属性、区位条件、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4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南京市主城区房价整体呈现由主城西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的多组团模式;(2)主城区不同住房阶层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集聚特征,阶层间虽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隔离、对立或极化,但富裕阶层对主城优势资源和环境的剥夺现象显著;(3)各类因素对主城区房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住区属性的影响较稳定,区位条件的影响具有空间全局性,而交通特征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边界效应,即房价与设施空间距离的负相关性具有空间范围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价格 住房阶层 空间分异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
下载PDF
基于MGWR的长江流域植被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泳君 陈青长 +1 位作者 方贺 李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2-362,共11页
以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为因变量,以地形、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借助能很好处理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探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变化,以改善为主,增... 以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为因变量,以地形、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借助能很好处理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探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变化,以改善为主,增长速度为0.245%/a;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模式为东西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异;未来流域大部分地区有退化风险.不同影响因子对于长江植被的作用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坡度、高程、气温及相对湿度是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人为因子对于植被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植被与各个影响因子的响应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对于植被的作用尺度较小,仅为43,而社会因素的作用尺度较大(>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尺度效应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合肥市住宅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璐 邱国新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68,共5页
选取一段时间内合肥市主要城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的二手房市场价格,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所选区域内房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选区域内房宅市场价格受到空间区位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内的空间异质性... 选取一段时间内合肥市主要城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的二手房市场价格,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所选区域内房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选区域内房宅市场价格受到空间区位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内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在描述这种空间异质性数据时存在着诸多限制和挑战,无法胜任描述基于空间特征的价格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比一般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方法 住宅市场价格 mgwr模型
下载PDF
基于MGWR的城市滨海空间活力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市东海岸为例
4
作者 孙小力 原英东 +1 位作者 王锦阳 董琦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城市滨海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其活力是空间品质的外在表征。本文以青岛市东海岸为例,利用百度热力图所反映的人群时空分布描述滨海空间活力,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活力的分异性及聚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多尺度地理... 城市滨海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其活力是空间品质的外在表征。本文以青岛市东海岸为例,利用百度热力图所反映的人群时空分布描述滨海空间活力,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活力的分异性及聚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MGWR)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滨海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青岛市东海岸滨海空间活力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沿海开放公共空间植被指数、岸线形式、空间形态紧凑度以及周边环境的交通可达性与住宅密度等对滨海空间活力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经对比发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拟合效果更优,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活力的影响因素在空间层面的变化。本研究在探究城市滨海空间活力及影响因素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城市滨海空间的空间优化与规划设计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空间 空间活力 多源数据 空间分异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基于MGW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强 崔璐明 鄢慧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格局,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绝对与相对差异均较... 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格局,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绝对与相对差异均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地级市、省级、城市群、上中下游。(2)2002—2020年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呈由东至西递减格局,且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异质性越强。(3)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对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空间模式和影响范围。其中城镇化、分权化、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东至西递减,区域投资水平对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海拔对流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由东至西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黄河流域GPM卫星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柏荷 明義森 +1 位作者 刘启航 黄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2-1062,共11页
黄河流域地域广阔,但气象站点分布较少,导致气象资料短缺。卫星降水可以作为气象站点观测的重要补充,但其空间分辨率有限,导致其在区域研究中作用有限。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卫星降水产品,以2002、2012年和... 黄河流域地域广阔,但气象站点分布较少,导致气象资料短缺。卫星降水可以作为气象站点观测的重要补充,但其空间分辨率有限,导致其在区域研究中作用有限。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卫星降水产品,以2002、2012年和2020年降水数据作为干旱年、标准年以及湿润年3个典型气候年份,在综合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Slope)、地表温度(LST)和风速(WDS)多种反映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2种降尺度方法,得到了黄河流域1 km空间分辨率的降尺度降水数据,并进一步通过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GPM年降水数据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在2002、2012年和2020年的黄河流域地区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经MGWR模型降尺度的降水数据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在降水变化的空间细节表达方面较GWR模型更优。(3)在3个典型气候年份中,MGWR模型在降水量标准年中相对于GWR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区域范围的降水降尺度研究提供宏观参考与借鉴,促进区域气候水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
7
作者 王剑武 季碧勇 +1 位作者 王铮屹 朱程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定量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为开展森林经营、生态保护修复以提高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省级固定样地数据,使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率测算样地的森林碳密度,再通过普通Krig... 【目的】定量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为开展森林经营、生态保护修复以提高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省级固定样地数据,使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率测算样地的森林碳密度,再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形成区域森林碳密度分布图,并分析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选取5项景观格局指标和3项自然因素,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2012—2019年,丽水市森林平均碳密度从23.19 t·hm^(−2)上升到31.96 t·hm^(−2),且空间分布呈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森林景观格局显著影响森林碳密度,并表现不同尺度效应,影响程度在空间上也存在差异。景观蔓延度和斑块密度对森林碳密度驱动力较大,而景观最大斑块指数的驱动力较小。【结论】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应地制宜制定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实施自然演替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森林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亚热带丘陵区 丽水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非线性关系
8
作者 魏丽英 石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获取能够表征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时空变化特征的站点聚类指标,采用K-means++算法将研究区域内的站点划分为4类;进而基于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分类定量探讨不同类别下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捕捉不同站点土地利用与客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对站点进行分类识别,可有效提升两者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解释度。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发现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关键土地利用要素不同,第1类中关键变量为相对重要性分别为61.35%和30.08%的公交站点数量和慢行密度;第4类的情况类似但相对数值有所变化,公交站点数量的相对重要性由61.35%下降至30.31%;建筑密度在第2类中以66.57%的相对重要度占据最大比例;但在第3类中仅占5.59%。此外,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关系存在较为显著且各异的阈值效应。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别站点的用地开发应各有侧重,且应结合实际将土地利用设计指标控制在相应的合理范围内。研究为差异化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量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土地利用 空间差异性 阈值效应 梯度提升决策树 轨道交通客流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时空格局与区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子军 郑慧彬 +1 位作者 戴靓 刘承良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厘清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强化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信部2019—2022年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分析9279家专精特新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 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厘清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强化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信部2019—2022年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分析9279家专精特新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揭示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分为平稳起步期、快速增长期、高位波动期和收缩发展期4个阶段;②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由东到西递减格局,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成渝和山东半岛城市群;③专精特新企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其中工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业是热点行业;④企业的空间聚集度因行业而异,但整体上仍高度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杭州、武汉、成都等高能级城市;⑤该格局受到城市的经济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特性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时空格局 市域分布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河谷城市“三生”空间冲突演化与分异机制——以兰州市为例
11
作者 董建红 陈冉 +3 位作者 刘奔腾 张新红 钟敏琪 程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文章以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在测度“三生”空间冲突强度并揭示多尺度分异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冲突协调策略。结果显示:①“三生”空间格局演化与地域分异显著。生活空间的增加主要源于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侵占。②兰州市“三生”... 文章以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在测度“三生”空间冲突强度并揭示多尺度分异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冲突协调策略。结果显示:①“三生”空间格局演化与地域分异显著。生活空间的增加主要源于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侵占。②兰州市“三生”空间冲突时空演化与地类分异显著。时序上,“三生”空间冲突强度呈持续上升态势,整体处于基本可控级别;空间上,形成了“一心、两翼、多轴带”的空间冲突格局;就地类而言,城镇的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冲突水平较高。③兰州市“三生”空间冲突影响因素尺度效应和异质性明显。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对“三生”空间冲突具有抑制作用;人口密度、人均G D P、夜间灯光指数等因素加剧了区域“三生”空间冲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冲突 演化特征 分异机制 mgwr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流动人口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基于MGW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强 崔军茹 +1 位作者 崔璨 古恒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81-1390,共10页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购房意愿整体偏低,尤其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购房意愿整体偏低,尤其在流动人口聚集的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最低。②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能识别出不同因素对购房意愿的影响具有空间尺度差异,其中户口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次数等显著变量对不同区域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③各影响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婚姻状况、户口类型、职业类型、房价、公共服务等因素对东南地区购房意愿的影响较大,收入、流动次数、已购住房、随迁子女等因素对东北地区购房意愿的影响更大,西北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拥有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而跨省流动的负向影响由西北向中部地区梯度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房意愿 流动人口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孟珂 林育豪 刘望保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66,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对中国城镇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相似,均呈现...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对中国城镇流动人口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格局相似,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但总体上流动人口的感知接受度低于其城市认同度。②城市认同度和感知接受度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城市认同度的影响因素较少,高学历人才占比、在婚比重、跨省流动比例具有全局显著影响,感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更多,除主要流动因素(跨省流动比例、来源城市群比例)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外,其他变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局部异质性。③城市认同度受“个体成长—来源城市—劳力水平”三重影响,而感知接受度受“个体内部特征—流动状态—外部经济产业”三重影响。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度与感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市认同度 感知接受度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生活圈视角下河谷型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14
作者 董晓媛 孙佛佑 +1 位作者 胥德泽 杜森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生活圈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网络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计算兰州市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度指数,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生活圈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网络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计算兰州市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度指数,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服务设施在各区总体呈现“中心良好,外围依次递减”的布局模式;从城市社区便利度指数来看,西固区的便利度指数最高,其次依次为七里河区、城关区和安宁区;GDP、建筑密度和距公交的最短距离是影响城市社区生活便利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兰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专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生活便利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琦 曹蔚宁 延书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23,共12页
基于2018年全国地级市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分析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规律。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扩大作用为主,且影响效果体现出空间异质性规律: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旅... 基于2018年全国地级市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分析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规律。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扩大作用为主,且影响效果体现出空间异质性规律: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为明显的扩大作用;在中部和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弱;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最弱,在沿海区域表现为缩减作用,内陆区域表现为扩大作用。因此,未来应当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全面协同发展;旅游发展规划兼顾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Riding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an evaluation of bike sharing’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Xiamen Island,China
16
作者 Jianxiao Liu Meilian Wang +3 位作者 Pengfei Chen Chaoxiang Wen Yue Yu KW Chau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CSCD 2024年第2期276-288,共13页
In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Bike-Sharing Services(BSS)emerge as a pivotal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green,low-carbon transit.While BSS is often commended for 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we offer a more nu... In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Bike-Sharing Services(BSS)emerge as a pivotal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green,low-carbon transit.While BSS is often commended for 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we offer a more nuanced analysis that elucidates previously neglected aspects.Through the Dominant Travel Distance Model(DTDM),we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BSS to replace other transportation modes for specific journey based on travel distance.Utilizing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we illum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SS’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built-environment attributes.The life cycle analysis(LCA)quantifies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from production to operation,provid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BSS’s environmental benefits.Notably,our study focuses on Xiamen Island,a Chinese“Type II large-sized city”(1–3 million population),contrasting with the predominantly studied“super large-sized cities”(over 10 million population).Our findings highlight:(1)A single BSS trip in Xiamen Island reduces GHG emissions by an average of 19.97 g CO_(2)-eq,accumulating monthly savings of 144.477 t CO_(2)-eq.(2)Areas in the southwest,northeast,and southeast of Xiamen Island,characterized by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register significant BSS environmental benefits.(3)At a global level,the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identifies five key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BSS’s GHG mitigation.(4)Regionally,MGWR enhances model precision,indicating that these five factors function at diverse spatial scales,affecting BSS’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vari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es Shared mobility Carbon emission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ravel behavior Urban mobility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d-and-breakfasts(B&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Differences:A Case Study of Jiaodong Peninsula,China
17
作者 WANG Xinyue MA Q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752-763,共12页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bed-and-breakfasts(B&Bs)in terms of customer positioning,economic strength and spatial carrier.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characteri...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bed-and-breakfasts(B&Bs)in terms of customer positioning,economic strength and spatial carrier.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ach type,is essential for creating urban and rural B&B agglomeration areas.This study used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and the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model to explo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urban and rural B&Bs o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of China from 2010 to 2022.The results showed that:1)both urban and rural B&Bs in Jiaodong Peninsula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a slow start from 2010 to 2015,rapid development from 2015 to 2019,and hindered development from 2019 to 2022.However,urban B&Bs demonstrated a higher development speed and agglomeration intensity,leading to an increasingly evident trend of uneve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ectors.2)The clustering scale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B&Bs continued to expand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volume.Urban B&B clusters characterized by a limited number,but a higher likelihood of transitioning from low-level to high-level clusters.While the number of rural B&B clusters steadily increased over time,their clustering scale was comparatively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B&Bs,and they lacked the presence of high-level clustering.3)In term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urban B&B cluster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stable pattern and evolved into high-level clustering centers within the main urban areas.Conversely,rural B&Bs exhibited a more pronounced spatial diffusion effect,with clusters showing a trend of multi-center development along the coastline.4)Transport emerged as a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B&Bs,with the density of road network having the strongest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In terms of differences,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B&Bs an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B&Bs.Rural B&Bs clustering was more influenced by tourism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urban B&Bs,but increasing tourist stay duration remains an urgent issue to be addressed.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more precise basis for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B&B agglomeratio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bed-and-breakfasts(B&B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model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 Jiaodong Peninsula China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研究
18
作者 朱俊杰 欧向军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升速度前期快、后期慢;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间的差异主导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发展的演化方向由南向北,南北发展变化快于东西方向变化且南北差异大;各影响因素对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开放和产业水平对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大且驱动强,消费、教育和交通水平空间异质性小且驱动力弱或起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动力机制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周广亮 张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I0002,F0002,共12页
通过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集成建模,从新发展理念5个维度构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市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基础上,探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而提出差别化... 通过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集成建模,从新发展理念5个维度构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市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基础上,探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而提出差别化提升策略.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小幅上升且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上游、中游,各维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层次性特征.(2)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聚集空间不稳定,冷点和热点区分别呈“中心收缩”和“两级分化”态势.(3)各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明显,城乡差距为主要障碍因子,教育水平、土地效率、资本效率为主要正向因子.最后,从管理策略、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MGWRK的土壤有机质制图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磊 张吴平 +2 位作者 黄明镜 王国芳 任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0-1844,共15页
【目的】空间预测是一种获得有机质空间局部细节的重要方法,其准确性对于农田合理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方法以获得更优的预测精度,在预测的同时揭示环境协变量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及不同环境协变量... 【目的】空间预测是一种获得有机质空间局部细节的重要方法,其准确性对于农田合理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制图方法以获得更优的预测精度,在预测的同时揭示环境协变量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及不同环境协变量关系的空间尺度。【方法】选取晋中盆地的7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对比普通克里金(OK)、回归克里金(RK)、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GWRK)和多重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MGWRK)4种不同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的预测能力和效果,并探究影响因子在空间分布中对有机质的影响效应变化和这种影响效应的空间尺度。MGWRK是一种多重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与普通克里金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选取坡向、坡度、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海拔、植被年总初级生产力、年蒸散量、地形湿度指数、平面曲率、汇流动力指数、地形指数、地形粗糙指数、年平均NDVI为环境协变量参与建模,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中,模型统计学意义显著,这表明模型具备统计学意义。从Radius指数来看,各模型模拟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RK、OK、GWRK、MGWRK;从制图效果来看,MGWRK与GWRK制图效果相当,从有机质的空间预测图可以看出,土壤有机质在研究区呈现东西两侧偏低、中部偏高的空间格局,其中汾河以东、昌源河流经区域土壤有机质普遍偏高。坡向、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海拔、地形指数、年平均NDVI对研究区东部有机质的影响强于西部,而坡度、植被年总初级生产力、年蒸散量、平面曲率、汇流动力指数、地形粗糙指数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地形湿度指数对有机质的影响则体现为北部强南部弱。【结论】MGWRK方法的空间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RK方法的69%、OK方法的71.74%、GWRK方法的71.17%。MGWRK在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的解释能力和空间可视化表现良好,为有机质的预测和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的描述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制图 多重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 回归克里金 空间非平稳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