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species assemblages of tropical forests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based o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
1
作者 Qi Yang Maaike Y.Bader +3 位作者 Guang Feng Jialing Li Dexu Zhang Wenxing Lo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Backgroun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map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atur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diverse tropical forests, accurate spatial mapping of vegetation types is challenging;the high species divers... Backgroun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map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atur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diverse tropical forests, accurate spatial mapping of vegetation types is challenging;the high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rare species challenge classification concepts, while remote sensing signals may not vary systematically with species composition, complicating the technical capability for delineating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landscape.Methods: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field-based compositional data and their relation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types in the Wuzhis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WNNR), Hainan Island,China, us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 The MRT was based on arboreal vegetation composition in 132plots of 20 m×20 m with a regular spacing of 1 km. Apart from the MRT,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 was used to evaluate vegetatio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Results: The MRT model worked best when using 14 ke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ing topography, climate,latitude and soil,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simpler model including only topographical variables was small. The full model classified the 132 plots into 3 vegetation types, 6 formation groups, 20 formations and 65associations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syntaxonomic levels. This model was the basis for forest vegetation maps for the WNNR. MRT and NMDS showed that elevation w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formation groups. Climate, latitude, and soil(especially available P), together with topographic variables, all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formations and associations.Conclusions: While elevation determines forest-type distributions, lower-level syntaxonomic forest classes respond to the topographic diversity typical for mountains. Apart from providing the first detailed forest vegetation map for any part of WNNR, we show how, in spite of limitations, MRT with existing environmental data can be a useful method for mapping diverse and remote tropical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assemblages Tropical forest MAPP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下载PDF
Combining otolith elemental signatures with multivariate analytical models to verify the migratory pattern of Japanese Spanish mackerel(Scomberomorus niphoniu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Xindong Pan Zhenjiang Ye +4 位作者 Binduo Xu Tao Jiang Jian Yang Jiahua Cheng Yongjun Ti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54-64,共11页
Japanese Spanish mackerel,Scomberomorus niphonius,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highly migratory species that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However,its life history and migratory patte... Japanese Spanish mackerel,Scomberomorus niphonius,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highly migratory species that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However,its life history and migratory patterns are only partially understood.This study used otolith chemistry to investigate the migratory pattern of S.niphoniu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an important fishing ground.Transverse sections of otoliths from 15 age-1 spawning or spent individuals,comprising up to one complete migration cycle,were analyzed from the core to the margin by using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The ratios of the element to Ca were integrated with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to produce age-related elemental profiles.Combining multielemental analysis of otolith composition with multivariate analytical models,we quantifi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otolith chemistry profiles.Results revealed there were diverse changing patterns of otolith chemistry profiles for detected elements and the elements of Na,Mg,Sr and Ba were important for the chronological signal.Five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chronological clustering,representing the five life stages from the early stage to the spawning stage.Variation of Ba:Ca ratio was most informative,showing a step-decreasing pattern in the first four stages and a rebound in the spawning stage.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zed migratory pattern of S.niphonius:hatching and spending their early life in the coastal sandy ridges system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migrating northeastward and offshore for feeding during juvenile stage,aggregating in early October and migrating outward to the Jeju Island for wintering,and returning to the coastal waters for spawning.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value of life-history related otolith chemistry profiles combin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tical models was a means to verify the migration patterns of S.niphonius at regional scale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fisherie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th chemistry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migratory patter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 southern Yellow Sea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晓红 陈娟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4期2610-2615,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建立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5例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建立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5例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分为恐动症组和非恐动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建立预测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恐动症发生率为37.46%;恐动症组和非恐动症组病人受教育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自我效能、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VAS评分、HADS评分、自我效能、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为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是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VAS评分、HADS评分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决策树模型的预测能力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VAS评分、HADS评分、自我效能、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结合上述模型从不同层面发现LDH病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评估病人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恐动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决策树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瑞凯 马龙 +1 位作者 周晓辉 韩正风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比较多组MCI相对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构建Logi...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比较多组MCI相对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决策树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MC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三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住院老年患者992例,MCI检出率为2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脑血管病、文化程度为MCI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还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也是MCI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9.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95%CI(0.916,0.950)],灵敏度为0.881,特异度为0.852,约登指数为0.733。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6.1%,AUC为0.908[95%CI(0.888,0.927)],灵敏度为0.919,特异度为0.753,约登指数为0.672。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8.7%,AUC为0.933[95%CI(0.915,0.950)],灵敏度为0.876,特异度为0.861,约登指数为0.737。三组模型预测结果均>70%,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年龄增加,受教育年限短,患有脑血管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会增加老年患者发生MCI的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多组模型可从不同层面挖掘MCI的影响因素,多模型的有效结合能更充分的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MCI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决策树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模型 老年人
下载PDF
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MRT数量分类、CCA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被引量:42
5
作者 钟娇娇 陈杰 +2 位作者 陈倩 姬柳婷 康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7-285,共9页
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 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分析了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275个样方共有种子植物195种,隶属61科128属。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变化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型;(2)经交叉验证认为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可分为2类,Ⅰ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蛇莓(Duchesnea indica)群落,Ⅱ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黄栌(Cotinus coggygria)+茜草(Rubia cordifolia)群落;(3) CCA排序结果揭示了群落生境的分布范围,反映出生态轴的排序意义,较好地反映秦岭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凋落层厚度和干扰情况4个变量对该地区次生林群落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秦岭山地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黄山常绿阔叶林群丛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格局——以10.24 hm 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解雷 陈浩 +7 位作者 赵荣 王丁 钱为 侯思璇 冯玥瑶 陈水飞 丁晖 方炎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5,共10页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指示种并结合冗余分析将监测样地划分为3个群丛;甜槠在3个群丛中均为重要值最高的物种,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属于甜槠群系。采用α-多样性指数对该局域尺度下各群丛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首次引入PER-SIMPER推断黄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群落内的群丛分类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坡度与坡向对群丛分类的影响较小;生态位和扩散过程共同主导黄山植物群落的构建;不同群丛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分布于低海拔山脊的群丛α-多样性与分布于山谷的群丛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当地森林植被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多元回归树 排序 群丛 群落构建
下载PDF
产品设计中用户感知意象的思维结构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艳河 杨颖 +1 位作者 罗仕鉴 潘云鹤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获取产品总意象、子意象和产品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产品设计中用户感知意象的生成机制,并提出了感知意象思维结构的模型。以太阳镜外形为研究案例,采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技术构建产品总意象与造型、色彩、材质和光影子意象的... 为获取产品总意象、子意象和产品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产品设计中用户感知意象的生成机制,并提出了感知意象思维结构的模型。以太阳镜外形为研究案例,采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技术构建产品总意象与造型、色彩、材质和光影子意象的关系模型,据此应用子意象最低规则和意象值近似规则,在Matlab软件中求解四个子意象的最优组合。采用回归树技术得到各子意象与产品构成元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地以感知意象区间为基础,求解对应于四个最优子意象的最优产品构成元素,据此得到对应于用户感知意象的最优产品构成元素组合。研究表明:在感知意象的思维结构中,产品子意象与构成元素的关系可用树结构表征,而与产品总意象之间存在复杂的映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感知意象 工业设计 产品构成元素 回归树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杰 屠腾 +1 位作者 纪玉蕊 王莹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微生物 三磷酸腺苷 多元回归树分析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植物多样性及群落分类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荣 刘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56-6066,共11页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以1000m2/样地为最小观测面积,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61样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92个物种,隶属于22科71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81.5%,短命植物占43.5%,对物种丰富度和...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以1000m2/样地为最小观测面积,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61样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92个物种,隶属于22科71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81.5%,短命植物占43.5%,对物种丰富度和盖度的空间变化起决定作用。属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成分占大多数,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分布特征。总物种数,草本物种数,短命植物物种数与纬度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和海拔显著正相关。从南到北,总盖度、草本盖度和短命植物的盖度显著下降,灌木的盖度则增加,从西到东,总盖度、草本盖度和短命植物的盖度显著增加,而灌木的盖度则减少。采用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方法,根据纬度、土壤pH值和海拔,将61样地分为4个群落。结合降水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由西到东,由南到北梯度变化所导致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推测如果未来降水持续增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草本植物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物种丰富度 群落 区系分析 多元回归树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主导环境因子解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宇航 赵鸣飞 康慕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2,共8页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群落分类与排序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环境关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粗质化和养分减少伴随多年生群落转变为一年生群落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磊 宋乃平 +2 位作者 陈林 杨新国 王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3-189,共7页
为明晰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2018年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域,沿灰钙土内部、边缘和外部生境,基于样线法开展植被和土壤调查及采样,采用多元回归树和冗余分析相结合,探讨植物群落随土壤因子的空间变化特... 为明晰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2018年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域,沿灰钙土内部、边缘和外部生境,基于样线法开展植被和土壤调查及采样,采用多元回归树和冗余分析相结合,探讨植物群落随土壤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沿灰钙土内部、外部和边缘生境:1)短花针茅+糙隐子草+披针叶黄华群落,苦豆子+白草群落逐渐转变为猪毛蒿+猪毛菜群落。2)土壤粗砂粒、有机碳和全磷含量是群落物种组成空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3)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降低趋势;群落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植物群落密度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沿灰钙土内部、边缘和外部生境,土壤粗颗粒含量增加,养分含量降低,多年生植物群落转变为一年生植物群落。相对于残存的灰钙土生境植物群落,经历过严重沙化的生境,多年生物种比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依然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多元回归树 分类排序 草地恢复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及发病风险预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洁 柳青 林爱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620,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交互因素,综合应用分类树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3年广州社区1130例中老年体检人群的队列资料;随访1年,主结局事件...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交互因素,综合应用分类树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3年广州社区1130例中老年体检人群的队列资料;随访1年,主结局事件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分类树模型构建交互项,最终和筛选主效应一起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拟合。【结果】分类树模型筛选得出8个主效应和变量之间的10个交互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主因素,其OR值分别为:主效应有高血压4.003(95%CI:1.948~8.223),重体力活(h/week)3.660(95%CI:2.203~6.079);交互项有吸烟和饮酒5.622(95%CI:2.316~13.646),吸烟和坐位时间(h/d)4.442(95%CI:2.720~7.25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42~0.943),模型拟合比较稳定。仅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主危险因素和修正回归系数相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6~0.830),与构建的交互项模型相比AUC偏小。其中Z=3.86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入交互项后所建立的模型效果更好。广州中老年人群吸烟和饮酒、重体力活强度过高、高血压患者、坐位时间过长缺乏运动锻炼者会加大脑卒中发生概率,吸烟、饮酒和坐位时间(h/d)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发病概率;通过模型可初步预测发病概率,进而指导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分类树 交互项构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森林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慧敏 毕润成 庞春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8-1223,共6页
研究太岳山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深入研究太岳山群落资源、生境和群落学特征奠定基础,亦为太岳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山西太岳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1 600~2 200 m,海拔每上升100 m设置1... 研究太岳山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深入研究太岳山群落资源、生境和群落学特征奠定基础,亦为太岳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山西太岳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1 600~2 200 m,海拔每上升100 m设置1个样地,每个样地由8个10 m×10 m的样方组成,并分别在每一个样方内取2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4个1m×1 m草本样方,共7个样地,50个样方。根据7个样地5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群落进行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行排序分析,旨在研究太岳山森林群落的植被分布格局。结果如下,(1)MRT分类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2)太岳山森林群落样方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结果显示,12个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解释量为40.78%,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制约森林群落类型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p H值。(3)利用偏典范对应分析(PCCA)定量分离地形、土壤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0.78%,其中地形因子占13.61%,土壤因子占19.53%,地形因子与土壤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为7.64%。地形因子和p H值对太岳山森林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是决定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山 森林群落 环境因子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采用M5'模型树和测量数据识别抽汽式机组汽耗量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坚民 刘登涛 +1 位作者 吴光中 张云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1-26,共6页
汽轮机组特性随着机组老化而变化,传统上采用定期现场实测,需停机和采用专门的设备与系统,费用很高,因此基于现有自动化系统历史测量数据的特性曲线识别方法十分必要。一般汽轮机组汽耗量特性具有非凸和非连续等特点,常规的多元线性回... 汽轮机组特性随着机组老化而变化,传统上采用定期现场实测,需停机和采用专门的设备与系统,费用很高,因此基于现有自动化系统历史测量数据的特性曲线识别方法十分必要。一般汽轮机组汽耗量特性具有非凸和非连续等特点,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不能适应。M5’模型树算法是一种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分段线性化的数据挖掘算法。提出采用M5’模型树的抽汽式机组汽耗量特性模型和其模型结构及参数识别算法,用于滚动利用最新的电厂测量历史数据获取最新的汽耗量特性。该方法简单、有效,逼近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在处理非凸形和非连续性的特性方程具有优势。通过多个热电厂的实时数据进行验证,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汽式机组 汽耗量特性 M5’模型树 非凸性函数 非连续性函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的社会-生态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荣芳 赵文鹏 +1 位作者 田晓磊 张建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8-938,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和协同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难以对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对2019年五项调节服务(碳固定、碳储存... 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和协同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难以对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对2019年五项调节服务(碳固定、碳储存、产水量、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和一项支持服务(生境质量)进行计算,结合多元回归树分析法,研究服务间关联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全区尺度上六项服务间呈协同关系,主要受到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植被覆盖区的服务供给量整体高于无植被覆盖区。研究区可被分为5个聚类,不同聚类内服务间关联存在差异。无植被覆盖且年均降雨量低于440.2 mm的区域与植被覆盖度高于0.559的非耕地区内,服务间关联均呈显著协同,后者服务整体较高。降雨升高可促使无植被覆盖区内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与其他服务间呈权衡关系,植被覆盖度较低或耕地区内服务间关联变弱。研究成果可为生态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空间异质性 多元回归树分析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盐边县块菌产区优势植物及生态环境对块菌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林 柳成益 +3 位作者 唐平 杨梅 贾定洪 郑林用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
抽样调查了四川省盐边县块菌产区的植物群落优势物种、块菌生态环境情况,用多元回归树方法系统分析了优势物种和生态环境因子对块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边县块菌产区的优势物种共有种子植物58种,隶属29科47属,蕨类植物4科4属,该区... 抽样调查了四川省盐边县块菌产区的植物群落优势物种、块菌生态环境情况,用多元回归树方法系统分析了优势物种和生态环境因子对块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边县块菌产区的优势物种共有种子植物58种,隶属29科47属,蕨类植物4科4属,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不是十分复杂,但呈现出一定多样性,主要优势乔木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等,主要优势灌木及草本为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该区域块菌的寄主主要为云南松、云南油杉、青冈及清香木。多元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凤尾蕨(变种)(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紫茎泽兰、云南松、鬼针草、云南油杉及清香木是关键的物种影响因子,其中凤尾蕨(变种)、紫茎泽兰及鬼针草表现为负向影响,而云南松、云南油杉及清香木则表现出正向影响。在生态环境因子中,郁闭度、坡度、海拔、乔木平均高、灌木平均高及乔木平均胸径是影响块菌发生的关键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块菌的发生表现出随郁闭度增加、坡度减缓、海拔升高、乔木平均高降低、灌木平均高及乔木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生态因子 环境 植物群落 多元回归树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橡胶园树龄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帮乾 谢贵水 +2 位作者 王纪坤 吴志祥 曹建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树龄是生产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如叶面积指数(LAI)反演,净初级生产量(NPP)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以国营新盈农场为例,研究橡胶园树龄与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之间的关系,分别应用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橡胶园树龄遥感反演... 树龄是生产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如叶面积指数(LAI)反演,净初级生产量(NPP)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以国营新盈农场为例,研究橡胶园树龄与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之间的关系,分别应用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橡胶园树龄遥感反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TM波段和橡胶园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近红外(B4)、红外波段(B5)与树龄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70和-0.69;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克服建模数据非正态、非线性及共线的影响,能够明显的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对预测误差(ε≤6年)的百分比为81.2%,远高于回归模型的69.2%;3)由于橡胶树生长特性、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多元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都存在估计偏差,即高估小于25龄的橡胶园树龄和低估对应老龄胶园的树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橡胶园生物物理参数遥感反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龄 橡胶树 多元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
下载PDF
M5'模型树算法和无人机航拍影像在震后崩塌滑坡分析中的应用——以鲁甸M_S6.5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伟平 杨建思 +4 位作者 高瑜 徐志强 姜旭东 郑钰 彭朝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80,共13页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M5'模型树 无人机航拍 崩塌滑坡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的燕山东麓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丽丽 陈国平 +2 位作者 冯小梅 赵铁建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东麓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槲栎(Quercus alie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为优势的5个群系。植物最大树高这一功能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保守性较强。荆条灌丛、槲栎、蒙古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环境过滤为主导,栓皮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负密度制约为主导,白蜡树群落的构建机制有由环境过滤向负密度制约过渡的趋势。另外,本文引用高斯核密度分布估计对亲缘关系指数的分布进行估计,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亲缘关系指数的个体值及整体趋势,为探讨群落构建的生态位机制和中性理论间的争论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东麓 多元回归树(mrt) 系统发育 高斯核密度估计(Gaussian KDE) 群落构建机制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润红 涂洪润 +4 位作者 李娇凤 梁士楚 姜勇 荣春艳 李月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95-8605,共11页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经营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采用Ward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多元回归树(...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经营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采用Ward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多元回归树(MRT)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选用冗余分析(RDA)进行排序,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类型,分别为青冈 粗糠柴+龙须藤+红背山麻杆 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Mallotus philippensis+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 Carex tristachya)、青冈 龙须藤+红背山麻杆+干花豆 宽叶沿阶草+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Fordia cauliflora Ophiopogon platyphyllus+Carex tristachya)、青冈 粗糠柴+干花豆 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Mallotus philippensis+Fordia cauliflora Carex tristachya);(2)冗余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出各群丛类型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梯度的相互关系,在10个环境因子中,岩石裸露率、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这7个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全钾含量可能是影响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Ward聚类 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 多元回归树(mrt)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