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海马munc-18、乙酰胆碱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囡 王芬 +1 位作者 蔡瑶俊 朱德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munc-18表达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甲减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多奈哌齐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munc-18表达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甲减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多奈哌齐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周。第5周起,在继续甲减造模的前提下,甲状腺素治疗组每日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6μg/100 g体重(BW)腹腔注射,多奈哌齐治疗组每日在饮用水中加入0.005%(w/v)多奈哌齐,联合治疗组每日给予LT4 6μg/100 g BW腹腔注射以及在饮用水中加入0.005%(w/v)多奈哌齐,对照组每日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unc-18在大鼠海马各层的表达与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中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减低(P<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P<0.01),munc-18在CA3区起始层(SO)、放射层(SR)、DG区分子层(ML)、DG区多形层(PL)表达明显减少(P<0.01),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素治疗组及多奈哌齐治疗组中乙酰胆碱表达恢复,但munc-18表达仍然低下(P<0.05);联合治疗组中乙酰胆碱含量及munc-18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可以改善成年期甲减造成的海马内突触蛋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海马 munc-18 乙酰胆碱 甲状 腺素 多奈哌齐
下载PDF
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额叶乙酰胆碱、munc-18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瑶俊 查小雪 +3 位作者 宁丹 王囡 贾雪梅 朱德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额叶内乙酰胆碱含量以及munc-18表达的影响,探讨甲减脑额叶损伤及恢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给予含0.05%丙基硫氧嘧啶的饮用水6周建立大鼠甲减模型。自第5周起,...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额叶内乙酰胆碱含量以及munc-18表达的影响,探讨甲减脑额叶损伤及恢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给予含0.05%丙基硫氧嘧啶的饮用水6周建立大鼠甲减模型。自第5周起,给予多奈哌齐、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额叶内乙酰胆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额叶内munc-18的分布与表达。结果甲减组、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显著减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增加(P<0.01),甲状腺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3、T4、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减组大鼠额叶内乙酰胆碱含量下降(P<0.05),多奈哌齐治疗组、甲状腺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乙酰胆碱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联合治疗组有进一步恢复趋势;甲减组、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munc-18在额叶内Ⅱ、Ⅲ、Ⅳ、Ⅴ层表达下降(P<0.05)。其中,以Ⅲ/Ⅴ层下降最为显著(P<0.01),甲状腺素治疗组munc-18表达仍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额叶内munc-18表达正常。结论多奈哌齐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额叶内乙酰胆碱含量改变;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有利于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的额叶内胆碱含量改变和突触蛋白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额叶 乙酰胆碱 munc-18 左旋甲状腺素 多奈哌齐
下载PDF
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Munc-18)抗体慢性点燃致痫大鼠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功 江澄川 +1 位作者 程介士 杨茹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抗脑抗体———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 (Munc 18)抗体是否能慢性点燃致痫大鼠以及其致痫的机制。方法  在SD大鼠的海马CA1区注射Munc 18抗体 ,隔天注射一次 ,5次之后每隔两周注射一次 ,共 10周。期间监测大鼠的脑电图 (EEG)... 目的 研究抗脑抗体———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 (Munc 18)抗体是否能慢性点燃致痫大鼠以及其致痫的机制。方法  在SD大鼠的海马CA1区注射Munc 18抗体 ,隔天注射一次 ,5次之后每隔两周注射一次 ,共 10周。期间监测大鼠的脑电图 (EEG)和痫样行为。 10周后取脑切片作HE、尼氏和TUNEL染色。 结果  实验组12只大鼠中 ,有 10只有痫样EEG(83% ) ,5只 (5 0 % )在 6周之后仍有保留 ;9只有 14级痫样行为 (75 % ) ,6周以后为 4例 (4 4% ) ;染色发现在海马区有胶质细胞增生 ,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且形态异常 ,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结论  Munc 18抗体能慢性点燃致痫大鼠 ,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有关 ,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 munc-18 抗体 癫痫 细胞凋亡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Munc-18表达的调节
4
作者 钱淑文 冯琼 朱粹青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了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起始因素β-淀粉样蛋白(Aβ)对Munc-18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Zn2+诱导制备Aβ寡聚体,分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经纳摩尔浓度Aβ寡聚体作用后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SH-SY5Y细胞的Munc-18蛋白水... 为了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起始因素β-淀粉样蛋白(Aβ)对Munc-18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Zn2+诱导制备Aβ寡聚体,分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经纳摩尔浓度Aβ寡聚体作用后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SH-SY5Y细胞的Munc-18蛋白水平,用MTT法分析纳摩尔浓度Aβ寡聚体的细胞毒性。结果发现,1nmol/L Aβ寡聚体作用1天后,SH-SY5Y细胞的Munc-18蛋白水平明显下调,随后逐渐增加。高浓度的Aβ寡聚体也有相似的作用效应,但抑制Munc-18蛋白表达的效应更明显。另外,相同浓度Aβ单体对Munc-18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纳摩尔浓度的Aβ寡聚体也没有对细胞代谢产生显著的抑制。结果表明,纳摩尔水平Aβ寡聚体对Munc-18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寡聚体 人神经母细胞瘤 阿尔茨海默病 munc-18蛋白 病理机制
下载PDF
癫痫发作对小鼠海马内Munc-18蛋白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郝丹丹 张垒 +3 位作者 白春英 张凤宁 瑞云 马微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 Munc-18在中枢神经系统递质释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控制着突触囊泡释放步骤的每一个环节。Munc-18功能异常与癫痫发病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对小鼠海马内Munc-18蛋白的分布产生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成年昆明鼠分为三组... 目的 Munc-18在中枢神经系统递质释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控制着突触囊泡释放步骤的每一个环节。Munc-18功能异常与癫痫发病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对小鼠海马内Munc-18蛋白的分布产生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成年昆明鼠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和癫痫组分别向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海人藻酸(10mg/kg)溶液,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结束后小鼠全部处死取脑,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Munc-18蛋白和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注射海人藻酸30min后小鼠癫痫样发作,首先出现胡须和嘴部抽动,接着翘尾、甩尾、点头、单侧上肢抽搐,达到4级标准。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癫痫组小鼠海马区域的Munc-18蛋白分布减少同时伴有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以CA3和齿状回区域更加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癫痫能够导致Munc-18蛋白在海马区域分布减少,同时使该区域的神经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munc-18蛋白 海人藻酸 C-FOS蛋白
下载PDF
神经突触前膜蛋白(Munc-18)抗体慢性点燃癫癎动物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功 江澄川 +1 位作者 程介士 杨茹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慢性点燃抗脑抗体癫癎动物模型。方法:在SD大鼠的海马CA1区间断持续注射抗脑抗体——神经突触前膜蛋白(Munc-18抗体)1μL,隔天注射一次,5次之后每隔2周注射一次,共10周。监测注射前后大鼠的脑电图(EEG)和癎样行为。3...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慢性点燃抗脑抗体癫癎动物模型。方法:在SD大鼠的海马CA1区间断持续注射抗脑抗体——神经突触前膜蛋白(Munc-18抗体)1μL,隔天注射一次,5次之后每隔2周注射一次,共10周。监测注射前后大鼠的脑电图(EEG)和癎样行为。3个月后取脑切片,HE和尼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实验组12只大鼠中有10只有癎样EEG(83%),6周之后有5只(50%)保留;9只有1~5级癎样行为(75%),第6周后保留4只(44%);而所有对照组中,仅2只大鼠有轻度异常脑波和1只有2级癎样行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镜下发现实验组损伤灶明显,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细胞减少且形态异常。结论:Munc-18抗体能慢性点燃致癎大鼠,但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前膜蛋白 munc-18 抗体 癫痫 动物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CORM-2通过PKCθ/Munc18a信号途径抑制脓毒症血小板α颗粒的释放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明峰 徐晓涵 +4 位作者 刘大东 宋明明 王旭 秦魏婷 孙炳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5-39,44,共6页
目的:探讨θ型蛋白激酶C(PKCθ)/Munc18a信号途径介导的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释放及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Ⅱ(CO-releasing molecules-2,CORM-2)的干预机制。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肘静脉血,差速离心法分离出血小板,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θ型蛋白激酶C(PKCθ)/Munc18a信号途径介导的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释放及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Ⅱ(CO-releasing molecules-2,CORM-2)的干预机制。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肘静脉血,差速离心法分离出血小板,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刺激组,无活性的CORM-2(i CORM-2,50μmol/L)组,CORM-2(10μmol/L)组,CORM-2(50μmol/L)组。为进一步探讨PKCθ的功能,设立脂多糖+AEB071组和脂多糖+CORM-2(50μmol/L)+AEB071组接受PKCθ抑制剂AEB071(50 nmol/L)干预。随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小板α颗粒释放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和MMP-2,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的分布;同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关键信号分子PKCθ和Munc18a的活性。结果:CORM-2(10、50μmol/L)干预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P-选择素、PDGF-BB和MMP-2的释放(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ORM-2能抑制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α颗粒的释放。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PKCθ和Munc18a的磷酸化水平在AEB071组与CORM-2(50μmol/L)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ORM-2的干预能够有效地抑制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的异常释放,其机制可能涉及PKCθ/Munc18a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α颗粒 θ型蛋白激酶C Munc18a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Ⅱ
下载PDF
Sec1/Munc18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永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74-176,183,共4页
大多数细胞包含许多种转运到不同目的地的囊泡。尽管存在许多特定的转运途径,根本的分子原则非常相似并在进化中保守。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膜融合除需要SNARE蛋白家族的参与外,也需要Secl/Munc18(SM)蛋白;但是与SNARE蛋白功能的一致清楚相... 大多数细胞包含许多种转运到不同目的地的囊泡。尽管存在许多特定的转运途径,根本的分子原则非常相似并在进化中保守。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膜融合除需要SNARE蛋白家族的参与外,也需要Secl/Munc18(SM)蛋白;但是与SNARE蛋白功能的一致清楚相反,不同的实验系统得到的不同研究数据,使人们对于不同的SM蛋白的确切作用、作用位点和它们与SNARE蛋白的作用方式持不同观点。不同的SM蛋白与SNARE蛋白存在三种不同的作用模式。最近的研究确定,Munc18-1直接促进融合,并且它可能以所有三种模式与SNARE蛋白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1/Munc18蛋白 膜融合 分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