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南极磷虾分离蛋白(krill protein isolate,KPI),通过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方式制备南极磷虾分离蛋白粉,并对这两种分离蛋白粉的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冷冻干燥南极磷虾分离蛋白(freeze-dried k...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南极磷虾分离蛋白(krill protein isolate,KPI),通过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方式制备南极磷虾分离蛋白粉,并对这两种分离蛋白粉的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冷冻干燥南极磷虾分离蛋白(freeze-dried krill protein isolate,FKPI)相比,喷雾干燥南极磷虾分离蛋白(spray-dried krill protein isolate,SKPI)明度大,色泽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KPI呈现出向内凹陷的不规则球状结构,而FKPI为薄层片状结构,SKPI的堆积密度高于FKPI;圆二色谱进一步表明,与KPI相比,SKPI和FKPI均呈现α-螺旋含量下降、β-转角含量增加的趋势,其中,SKPI的α-螺旋含量下降27.9%,β-转角含量增加12.2%,表明喷雾干燥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均从有规则的结构向无规则的结构转化;SKPI持水力、持油力、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等均高于FKPI,而SKPI的溶解性、乳化性却比FKPI的差。可见,不同的干燥方式会改变南极磷虾分离蛋白的结构特性,并进一步影响其功能特性。展开更多
豆类分离蛋白因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常被应用于食品开发。研究在对大豆(soy protein isolate,SPI)、豌豆(peaprotein isolate,PPI)、鹰嘴豆(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以及蚕豆分离蛋白(fabaprotein isolate,FPI)的原料特性...豆类分离蛋白因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常被应用于食品开发。研究在对大豆(soy protein isolate,SPI)、豌豆(peaprotein isolate,PPI)、鹰嘴豆(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以及蚕豆分离蛋白(fabaprotein isolate,FPI)的原料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基础上,使用挤压技术制备组织化蛋白,并测定其质构特性及色泽。结果表明:不同豆类分离蛋白的基本成分、功能特性、氨基酸组成以及流变学特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PPI的蛋白质含量、持水性、乳化性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SPI、CPI以及FPI。且PPI是易溶解的豆类蛋白,其在酸性(pH=2)和碱性(pH=12)条件下有着较好的溶解度。PPI挤压得到的组织化蛋白的硬度(3699.53 g)、弹性(0.94)、咀嚼性(2616.18 g)均大于其他3种豆类分离蛋白。P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表面更加明亮光滑,有利于后续产品的加工赋色。CPI和S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颜色较深。各类豆类组织化蛋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二级结构,其中在PPI中,β-折叠质量分数最高(59%),而在CPI中以α-螺旋为主(36.7%),与此同时,CPI中β-转角占18.4%为主要的构型。其中β-折叠在豆类组织化蛋白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豆类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化蛋白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原料特性与其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品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且呈显著性正相关。展开更多
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蛋白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电泳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2.5、46.1、27.0、20.9、16.2 k D;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616.80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3.960 mg/g,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为39.68%,β-折叠含量为20.13%,β-转角含量为16.56%,无规则卷曲含量为23.71%;特征分解温度区间为220~360℃。展开更多
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分别对不同辐照处理的红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流体动力学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红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分别对不同辐照处理的红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流体动力学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红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向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变,Trp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先增强后减弱,这与其表面疏水性呈现正相关,蛋白颗粒大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5 k Gy辐照剂量处理时达到最小,这与其溶解性呈现负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南极磷虾分离蛋白(krill protein isolate,KPI),通过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方式制备南极磷虾分离蛋白粉,并对这两种分离蛋白粉的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冷冻干燥南极磷虾分离蛋白(freeze-dried krill protein isolate,FKPI)相比,喷雾干燥南极磷虾分离蛋白(spray-dried krill protein isolate,SKPI)明度大,色泽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KPI呈现出向内凹陷的不规则球状结构,而FKPI为薄层片状结构,SKPI的堆积密度高于FKPI;圆二色谱进一步表明,与KPI相比,SKPI和FKPI均呈现α-螺旋含量下降、β-转角含量增加的趋势,其中,SKPI的α-螺旋含量下降27.9%,β-转角含量增加12.2%,表明喷雾干燥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均从有规则的结构向无规则的结构转化;SKPI持水力、持油力、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等均高于FKPI,而SKPI的溶解性、乳化性却比FKPI的差。可见,不同的干燥方式会改变南极磷虾分离蛋白的结构特性,并进一步影响其功能特性。
文摘豆类分离蛋白因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常被应用于食品开发。研究在对大豆(soy protein isolate,SPI)、豌豆(peaprotein isolate,PPI)、鹰嘴豆(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以及蚕豆分离蛋白(fabaprotein isolate,FPI)的原料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基础上,使用挤压技术制备组织化蛋白,并测定其质构特性及色泽。结果表明:不同豆类分离蛋白的基本成分、功能特性、氨基酸组成以及流变学特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PPI的蛋白质含量、持水性、乳化性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SPI、CPI以及FPI。且PPI是易溶解的豆类蛋白,其在酸性(pH=2)和碱性(pH=12)条件下有着较好的溶解度。PPI挤压得到的组织化蛋白的硬度(3699.53 g)、弹性(0.94)、咀嚼性(2616.18 g)均大于其他3种豆类分离蛋白。P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表面更加明亮光滑,有利于后续产品的加工赋色。CPI和SPI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颜色较深。各类豆类组织化蛋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二级结构,其中在PPI中,β-折叠质量分数最高(59%),而在CPI中以α-螺旋为主(36.7%),与此同时,CPI中β-转角占18.4%为主要的构型。其中β-折叠在豆类组织化蛋白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豆类分离蛋白原料特性与组织化蛋白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原料特性与其挤压后的组织化蛋白品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且呈显著性正相关。
文摘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蛋白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电泳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2.5、46.1、27.0、20.9、16.2 k D;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616.80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3.960 mg/g,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为39.68%,β-折叠含量为20.13%,β-转角含量为16.56%,无规则卷曲含量为23.71%;特征分解温度区间为220~360℃。
文摘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分别对不同辐照处理的红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流体动力学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红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向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变,Trp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先增强后减弱,这与其表面疏水性呈现正相关,蛋白颗粒大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5 k Gy辐照剂量处理时达到最小,这与其溶解性呈现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