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天界:人形翼兽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庆俊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本文对人形翼兽图像的传播、源流及图像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形翼兽图像在公元6世纪初的流行,与南、北方皇室的舆车制度有关。作为皇室舆车的重要装饰,人形翼兽图像具有建构天界的图像功能,由此进入南、北方上层贵族的墓葬艺术中。随... 本文对人形翼兽图像的传播、源流及图像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形翼兽图像在公元6世纪初的流行,与南、北方皇室的舆车制度有关。作为皇室舆车的重要装饰,人形翼兽图像具有建构天界的图像功能,由此进入南、北方上层贵族的墓葬艺术中。随着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刺史,人形翼兽图像也传入敦煌地区,成为石窟壁画的重要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翼兽图像 舆车制度 墓葬艺术 敦煌壁画
下载PDF
汉代壁画墓宴饮图研究
2
作者 王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29-34,共6页
宴饮图在汉代率先出现于西安地区,之后在其他地区的墓葬中陆续出现,成为壁画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东汉末期之前的宴饮图形式多样、富有变化,但是到了东汉末期却逐渐走向一致,在魏晋时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关键词 汉代 宴饮图 壁画墓
下载PDF
中原文化的南传与交融——以江淮地区宋代壁画墓为例
3
作者 孙帅杰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淮河是传统上划分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宋代,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主要流行于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现不多,但在南北方交界的江淮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此类墓葬。这批墓葬是北方丧葬文化传播的结果,在吸收借鉴中原... 淮河是传统上划分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宋代,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主要流行于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现不多,但在南北方交界的江淮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此类墓葬。这批墓葬是北方丧葬文化传播的结果,在吸收借鉴中原北方地区砖雕壁画墓技术基础上,采用了适应江淮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墓葬形制,并保留南方地区随葬品丰厚的丧葬习俗,形成了南北方丧葬文化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雕壁画墓 随葬品 防水 文化交融
下载PDF
继承与变革:山东地区元代墓葬区域与阶段特征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07,共16页
与中原和燕云地区变动而多样的墓葬发展格局不同,山东地区在宋金时期的长时段内一直保持着圆形单室墓为主的墓制传统,整体面貌和丧葬习俗基本承袭了北宋传统,体现出墓葬风格的保守性与滞后性。蒙元统一帝国建立后,伴随着政治冲击与族属... 与中原和燕云地区变动而多样的墓葬发展格局不同,山东地区在宋金时期的长时段内一直保持着圆形单室墓为主的墓制传统,整体面貌和丧葬习俗基本承袭了北宋传统,体现出墓葬风格的保守性与滞后性。蒙元统一帝国建立后,伴随着政治冲击与族属间的文化互动,山东地区长期固守的区域传统被逐渐打破。一方面,在当地宋金盛行的单室圆形砖雕壁画墓基础上,墓葬类型更趋多样化。另一方面,一些小范围的局部区域特征日渐明显: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石塔墓完全定型并确立起成熟的小区域面貌;而处于南北文化交界的济宁、嘉祥和邹县地区则在南方同坟异葬墓和大都"石椁型"墓交互影响下,进一步体现出融南汇北的墓葬特点。本文通过对考古学材料的系统梳理,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限制,综合考虑地域文化、人群特点、地理形胜和政治冲击等多种因素,力图建立起蒙元时期山东地区墓葬的整体时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蒙元墓葬 砖雕壁画 区域面貌 阶段特征
下载PDF
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5
作者 邢福来 席琳 +6 位作者 马瑞 曹宽宁 吕乃明 高小龙 赵西晨 宋俊荣 张明惠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8,F0002,I0001-I0004,F0003,共16页
2011年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陕西靖边距统万城约3公里处清理了5座北魏晚期至西魏时期墓葬。这批墓葬墓室均刻绘栩栩如生的仿木结构,八大梁M1墓门仿石窟造型,墓室更绘有精美的宗教气氛浓郁的壁画。这些墓葬的主人无疑应为北朝时期统... 2011年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陕西靖边距统万城约3公里处清理了5座北魏晚期至西魏时期墓葬。这批墓葬墓室均刻绘栩栩如生的仿木结构,八大梁M1墓门仿石窟造型,墓室更绘有精美的宗教气氛浓郁的壁画。这些墓葬的主人无疑应为北朝时期统万城居民。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统万城周边地区北朝墓葬的葬俗及统万城居民的构成与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仿木结构 北朝 统万城周边
下载PDF
唐代墓葬形制和墓室壁画等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宇轩 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5期114-122,共9页
唐代墓葬属于贵族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唐代墓葬的形制承袭了汉魏墓葬,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简化,被认为是对地上皇城府邸的模仿。往往等级越高的墓葬,其规模也越大。墓葬之中所绘制的墓室壁画,根据墓主人身份... 唐代墓葬属于贵族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唐代墓葬的形制承袭了汉魏墓葬,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简化,被认为是对地上皇城府邸的模仿。往往等级越高的墓葬,其规模也越大。墓葬之中所绘制的墓室壁画,根据墓主人身份等级的不同,在其内容和等级性配置的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唐代厚葬的风尚,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丧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葬 贵族文化 儒家思想 形制 壁画 等级
下载PDF
渐沐汉风:南越王墓形制与壁画来源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騻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3期74-82,共9页
南越王墓作为秦汉考古与艺术研究中的重要遗存,多年来备受学界瞩目。在归纳墓葬特征的基础上,借助考古学的文化因素分析与艺术学的壁画研究,理解到南越王墓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南越王墓是一种以中原文化为内核,本土文化为外套... 南越王墓作为秦汉考古与艺术研究中的重要遗存,多年来备受学界瞩目。在归纳墓葬特征的基础上,借助考古学的文化因素分析与艺术学的壁画研究,理解到南越王墓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南越王墓是一种以中原文化为内核,本土文化为外套的复合文化体。在理解墓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史学解析出南越王家族渐沐汉风、逐渐汉化的政治态度与文化抉择。认同中原的心理为多元一体汉文化的形成埋下了统一的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墓 墓葬形制 艺术壁画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墓葬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
8
作者 杜帛霖 《数码设计》 2018年第3期138-138,143,共2页
人类在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甚至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已经会画画了。早在史前时代,先民就会在山洞的岩壁上作画了,而今天的我们称作为岩画。这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艺术是人类统一的语言,岩画的抽象和它所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 人类在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甚至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已经会画画了。早在史前时代,先民就会在山洞的岩壁上作画了,而今天的我们称作为岩画。这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艺术是人类统一的语言,岩画的抽象和它所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活场景,让现代人们很容易理解。懿德太子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墓葬,其中较完整的保留下来的壁画有40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壁画 懿德太子 艺术 大唐
下载PDF
青海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9
作者 仝涛(绘图) 孟柯 +3 位作者 毛玉林 陶建国 石晶 王存存(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37,共19页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于希里沟盆地东缘的低矮山丘之间(图一)。都兰河自北而南流经盆地东缘,经河东村西后又向南8公里注入希里沟湖(都兰湖),湖畔四周多沼泽湿地,水草充盈,宜牧牛羊。...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于希里沟盆地东缘的低矮山丘之间(图一)。都兰河自北而南流经盆地东缘,经河东村西后又向南8公里注入希里沟湖(都兰湖),湖畔四周多沼泽湿地,水草充盈,宜牧牛羊。泉沟又名泉水湾,发源于东侧山麓,自东而西流经墓地,周边多为石山,又有高大的沙山,山谷间多为沟壑荒滩,杂草密布,山麓零星分布近现代墓葬,吐蕃时期墓葬则多分布于坡梁之上。泉沟一号墓位于泉沟北侧300米处一座独立山丘的东侧斜坡上,地理坐标为东经36°55′13″、北纬98°32′1.7″,海拔3022米。由于屡经严重盗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乌兰县 泉沟墓地 吐蕃墓葬 壁画 鎏金王冠
原文传递
中古墓室壁画的改绘现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梅田 郭东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151,共10页
墓室壁画不只是对墓壁的装饰,更是对墓内礼仪空间的塑造,因此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较为固定的壁画图式、较为清晰的叙事主题和逻辑。北朝壁画图式有单人葬和合葬的区别,唐代壁画图式的差异则是由于墓主身份等级和时代的区别,画工会根据丧... 墓室壁画不只是对墓壁的装饰,更是对墓内礼仪空间的塑造,因此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较为固定的壁画图式、较为清晰的叙事主题和逻辑。北朝壁画图式有单人葬和合葬的区别,唐代壁画图式的差异则是由于墓主身份等级和时代的区别,画工会根据丧家意愿来选择不同的图式。但在考古发现的壁画遗存中,也常见一些逻辑较为混乱、主题较为模糊的反常现象,它们可能是壁画改绘的结果。壁画的改绘现象与丧葬行为有关,合葬是壁画改绘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合葬仪式中的性别观和尊卑观;此外,对前代建材的改造、画工失误等也会导致改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墓葬 墓室壁画 壁画改绘 合葬 图式
原文传递
从契丹壁画看契丹饮茶习俗的社会功能
11
作者 王美艳 陈利君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契丹族在北方游牧地区建立的辽王朝,地域辽阔,广泛吸收借鉴周边各民族文化,并深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大量辽代契丹壁画不断被发现,这为进一步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直观... 契丹族在北方游牧地区建立的辽王朝,地域辽阔,广泛吸收借鉴周边各民族文化,并深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大量辽代契丹壁画不断被发现,这为进一步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资料。文章结合辽代契丹壁画中关于茶的描绘,探析契丹饮茶习俗的社会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茶文化 墓室壁画 风俗
原文传递
郑州巩义涉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万发 郝红星(绘图) +1 位作者 王磨正(绘图) 汪旭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2,F0002,共15页
2008年发掘的巩义涉村宋代壁画墓墓室为圆形,穹隆顶,中部为六个铺作,下部被六个倚柱分成六个壁面,六个壁面靠近阑额的地方绘24幅行孝图,下部绘砖砌家具与生活壁画。此墓的发掘对于研究宋代壁画中的行孝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涉村 宋代 壁画墓 二十四孝
原文传递
郑州尚庄壁画墓M1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家强 +2 位作者 谢婷 郝红星(执笔/绘图) 秦德宁(绘图)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共6页
郑州尚庄壁画墓M1是郑州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仅有的两座方形砖券壁画墓之一,虽然仅存墓室下部,壁画保存一般,但四壁砖雕颇具特色,为这一时期郑州地区壁区宋代壁画墓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关键词 宋代 砖雕 壁画墓
原文传递
西安韩森寨唐张思九夫人胡氏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翔宇 段士刚 +2 位作者 高博 闫琳(绘图) 曹天乐(照相)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7,F0002,F0003,共14页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东郊汉森路与公园路附近发掘了一座唐代壁画墓,据其墓志记载,墓主人为盛唐时期一位阵亡将士张思九的遗孀胡氏,其子为唐玄宗身边一位宦官。墓室壁画以仙鹤、侍女人物、宠物为题材,特别是甬道与...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东郊汉森路与公园路附近发掘了一座唐代壁画墓,据其墓志记载,墓主人为盛唐时期一位阵亡将士张思九的遗孀胡氏,其子为唐玄宗身边一位宦官。墓室壁画以仙鹤、侍女人物、宠物为题材,特别是甬道与墓室北壁宠物狗的形象,凸显了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这座墓葬虽遭盗扰,但墓志和壁画尚存。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与西域关系、盛唐墓葬壁画、唐代"召魂葬"习俗、唐代宦官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壁画墓 张思九夫人胡氏墓志 韩森寨 宦官 安西都护府 召魂葬
原文传递
契丹族墓室壁画中的儒家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彩英 高永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是历史学者眼中的一种直观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契丹族墓室壁画直接反映当时民族融合活动,不但是契丹族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还折射出契丹族崇尚、喜爱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丰...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是历史学者眼中的一种直观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契丹族墓室壁画直接反映当时民族融合活动,不但是契丹族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还折射出契丹族崇尚、喜爱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其墓室壁画内容丰富,包含了辽代社会各个方面,如:服饰风尚、道德观念,娱乐爱好等,在我国的民族融合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儒家文化 契丹族墓室壁画
原文传递
郑州外国语中学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青利(执笔/绘图) 姜楠 +1 位作者 焦建涛(绘图) 丁兰坡(摄影)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2010年11—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州外国语中学基本建设,清理一座宋代砖雕壁画墓,保存现状较好,为研究宋代的丧葬习俗和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郑州 宋代 砖雕壁画墓
原文传递
山西太原两座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姬凌飞 裴静蓉 +1 位作者 朱海玉 金晓彤(绘图)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6,F0002,F0003,共9页
2018年,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晋源区明太原县城附近的三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墓为砖雕壁画墓,且墓葬位置相近、结构相似,这两座墓葬的发掘对太原地区元代墓葬的研究和晋阳古城文化序列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太原 元代 壁画墓
原文传递
山西盂县泥河金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光辉 朱智博 +3 位作者 施光玮 张海蛟 韩利忠 赵培青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136,共7页
2021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盂县泥河发掘了一座金代壁画墓,清理壁画七幅,壁画包括对坐、瑞兽、童子、丈人等内容,出土了一组以碗、罐为基础的瓷器组合,反映了晋东山地金代民间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
关键词 盂县 金墓 壁画
原文传递
新密打虎亭汉墓壁画中的服饰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秋霞 叶丹妮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9,共6页
新密打虎亭汉墓壁画保留了大量的汉代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二号墓中男女人物的发髻、发饰、服装、鞋履等,结合文献,对东汉服饰进行探讨。
关键词 打虎亭汉墓壁画 服饰 色彩
原文传递
新出唐张思九夫人胡氏墓志考释
20
作者 高博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发掘唐天宝六载平民胡氏墓,该墓绘有壁画,出土墓志一合。志文显示,胡氏夫君张思九在唐中宗时期,卒于安西。胡氏即为夫君举行招魂葬。而后胡氏在家出家,崇信释教。其子张游宾约在唐玄宗时期入宫做宦官。胡氏于天... 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发掘唐天宝六载平民胡氏墓,该墓绘有壁画,出土墓志一合。志文显示,胡氏夫君张思九在唐中宗时期,卒于安西。胡氏即为夫君举行招魂葬。而后胡氏在家出家,崇信释教。其子张游宾约在唐玄宗时期入宫做宦官。胡氏于天宝初去世,时任内谒者监的张游宾遂再为其父举行招魂葬,将考妣合葬。通过对胡氏墓志予以解读,也得以窥见唐玄宗时期长安平民的日常生活大略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 招魂葬 宦官 长安 壁画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