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 被引量:4
1
作者 钟长明 刘庆芳 +1 位作者 金红阳 刘洪茂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3期3612-3613,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Methods Divided the 96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hemipl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Methods Divided the 96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hemiplegia into group A and B randomly (group B as control).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and deal with the data in statistics. The courses are 26 to 28 days. In group A, stab negative channel and points of upper limb as well as positive channel and points of lower limb of paralysis side in flaccid paralysis stage. After the muscular tension resumed, stab positive points of upper limb and negative points of lower limb, and try to recover the balance of muscular tension, and avoid muscular spasm to establish normal moving patter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group A had prominent difference on the process of muscular tension resuming, incidence rate of muscular spasm, the ratio of reducing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s and increasing of motor function integral (FMA), MBI of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 as well as index of quality of life (QLI), P<0.01. Conclusion Acup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are useful i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hemi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针刺疗法 肌张力平衡促通法 早期康复
下载PDF
Neck neuromuscular treatment for depressive disorders with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or chronic neck pain—A pilot study
2
作者 Takayoshi Matsui Toshiro Fujimoto +8 位作者 Yuzo Endo Syuntaro Hojo Manabu Sakuda Syuji Kamano Kenichi Hirao Kayoko Matsumura Masaki Matsui Kouzou Takeuchi Katsumi Nakamura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2年第1期61-67,共7页
BACKGROUND: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chronic pain is well known but often neglected. We studied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accompanying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or neck pain. ... BACKGROUND: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chronic pain is well known but often neglected. We studied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accompanying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or neck pain. They also complaints of various physical, psychosomatic, and psychiatric signs such as anxiety and non-specific complaints related to autonomic imbalance. These complaints or symptoms are commonly resistant to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nd thus we tried to treat these conditions by reducing their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or pain. METHODS: We evaluated 30 complaints of 13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epressive disorders with cervical muscular abnormality (52 men and 86 women). The presence of the 30 complaints was evaluated as ‘positive’ or ‘negative’ before and during treatment. The necks of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micro-wave therapies, electric needle application, and acupuncture. RESULTS: Reducing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remitted or cured the 30 complaints including depressive mood. The reduction of cervical muscle pain or tension initially ameliorated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nxiety, and subsequently improved their autonomic imbalanc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examinations correctly classified 95.3% of original grouped cases. CONCLUSION: Reducing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epressive disorders with cervical neuromuscular pain or rig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VE Disorders AUTONOMIC Nerve CERVICAL muscular tension NECK Pain Anxiety
下载PDF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林明慧 刘东升 +1 位作者 吴智刚 吴定腾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磁...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采用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评分为1.67(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评分为69.47(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从而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磁圆梅针 康复训练 肌张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4
作者 陈保林 王亚娟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6期104-106,110,共4页
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肌张力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康复训练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 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肌张力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康复训练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施以头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物神经功能、肌张力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的脑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康复训练组的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说明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康复训练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肌张力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选穴思路探讨
5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2 位作者 王列 曹锐 马铁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204-206,共3页
此文以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痉挛为着眼点,对中医学关于痉挛病因的认识进行了分析,认为阴阳失衡、湿邪侵袭及阴虚血虚是痉挛的主要病机;在痉挛的针刺治疗方面,从针刺取穴的以痛为腧、特定穴、张力平衡针法及关键点区域取穴等角度,在经脉的... 此文以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痉挛为着眼点,对中医学关于痉挛病因的认识进行了分析,认为阴阳失衡、湿邪侵袭及阴虚血虚是痉挛的主要病机;在痉挛的针刺治疗方面,从针刺取穴的以痛为腧、特定穴、张力平衡针法及关键点区域取穴等角度,在经脉的整体性、联络性等方面,探讨了针灸缓解痉挛的选穴思路及理论依据,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痉挛 特定穴 肌张力 关键点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肌张力和情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智生 梁勤 +2 位作者 李思源 蒋亚兰 黄林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肌张力和情绪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 目的研究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肌张力和情绪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或烦躁易怒、食少、胁肋胀痛、睡眠障碍积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抑郁或烦躁易怒积分(0.67±0.21)分、食少积分(0.84±0.17)分、胁肋胀痛积分(0.44±0.21)分、睡眠障碍积分(0.32±0.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3±0.32)、(1.17±0.33)、(1.03±0.25)、(1.07±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MAS评分(1.33±0.28)分低于对照组的(2.11±0.37)分,FMA评分(75.31±4.55)分高于对照组的(67.16±4.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HAMD-24评分(7.24±1.13)分、NIHSS评分(7.32±1.43)分低于对照组的(10.87±1.59)、(12.64±1.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康复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抑郁情绪、肌张力,提升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运动 脑卒中后抑郁 肌张力 情绪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辛东玫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入的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入的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运动功能恢复水平及家长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训练前肌张力对比无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各指标较本组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差异(P<0.05),并且研究组训练后肌张力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组组内训练后GMFM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研究组GMFM评分中A、B、C、D、E各区及总分均高于另外一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更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动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林扬升 李华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以及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7.50%比对照组80.00%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各个区域中的GMFM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区域得分均升高,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P <0.05)。治疗前,两组M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得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予以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康复治疗疗效理想,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降低其肌张力,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治疗 观察组 小儿脑性瘫痪 市妇幼保健院 肌张力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 得分情况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严杰 吴清明 +3 位作者 付磊 任珍 姚雯 付中应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及门诊脑卒中同时伴有患侧肢体痉挛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及门诊脑卒中同时伴有患侧肢体痉挛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生存质量(QOL)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表(MBI)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MAS、ADL评分明显降低,QOL、FMA、M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温针灸 肌张力
下载PDF
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茜 熊国星 +1 位作者 霍国敏 李淑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运动疗法,B组行运动疗法加电针阳明经穴,C组行运动疗法加平衡肌张力针法,2周和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l-Meyer评定(...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运动疗法,B组行运动疗法加电针阳明经穴,C组行运动疗法加平衡肌张力针法,2周和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l-Meyer评定(FMA)评定两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肌张力提高,但B、C组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4周后B组较C组、A组下肢Ashworth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偏瘫患者阳明经穴位主要提高患者肌张力,对软瘫期运动功能康复可能有效,而不适用于痉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明经 偏瘫 康复 肌张力
下载PDF
法对健康人腓肠肌肌张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程英武 詹红生 +2 位作者 元唯安 阴涛 何天翔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扌衮]法对健康人腓肠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Myotonometer测量右侧腓肠肌[扌衮]法干预前后肌弹性硬度变化,用压力-位移曲线线下面积(AUC)来描述肌肉弹性硬度和肌肉顺应性(弹性硬度的倒数)变化。以左... 目的观察[扌衮]法对健康人腓肠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Myotonometer测量右侧腓肠肌[扌衮]法干预前后肌弹性硬度变化,用压力-位移曲线线下面积(AUC)来描述肌肉弹性硬度和肌肉顺应性(弹性硬度的倒数)变化。以左侧腓肠肌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手法干预前右侧腓肠肌静息状态AUC=18.94±2.4,干预后AUC=20.59±2.00(P〈0.01);手法干预前右侧腓肠肌收缩时AUC=13.88±2.89,干预后AUC=14.55±3.69(P=0.06)。结论法可以显著降低健康人腓肠肌静息状态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扌衮]法 腓肠肌 肌张力
下载PDF
针刺联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瑛 汪节 崔乐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8-20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联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肢体平衡能力,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80.0%(32/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Fugl-Meyer运动积分(F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UG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肌张力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0级、1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总分以及生活自理维度、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能够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肌张力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 推拿 平衡能力 肌张力
下载PDF
嗓音训练前后对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发雅 杨金珊 +8 位作者 蔡谦 梅祥胜 张碧茹 王雅静 关中 龚坚 彭解人 黄晓明 郑亿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析嗓音训练治疗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前后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的变化,探讨空气动力学检测对噪音训练治疗MT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对19例诊断为MTD的女性患者(病例组)进行12周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 目的分析嗓音训练治疗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前后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的变化,探讨空气动力学检测对噪音训练治疗MT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对19例诊断为MTD的女性患者(病例组)进行12周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凸腹凹腹气息练习、凸腹控制膈肌练习、快速呼吸练习、放松舌根和喉部肌肉练习及诵读发声练习,于训练前、训练12周后采用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分别检测病例组的肺活量、舒适发声时的声门下压、空气动力能、平均气流率、声门阻力及最长声时,并与19例正常成年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训练前的中位声门下压(10.80cmH2O)、声门阻力[108.01cm H2O/(Lit/Sec)]及空气动力能(0.15watts)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中位肺活量(2.7L)及最长声时(12.51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患者组中位声门下压(7.87cmH2O)、声门阻力[67.25cm H2O/(Lit/Sec)]及空气动力能(0.08watts)较训练前下降,中位肺活量(3.0L)及最长声时(20.85s)较训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病例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可降低MTD患者发声时的声门下压、声门阻力及空气动力能,增大肺活量,延长最长声时;通过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能定量评估嗓音训练治疗女性MT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空气动力学 嗓音训练
下载PDF
儿童脊肌萎缩症23例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长云 王永芹 +3 位作者 季加芬 崔华勤 齐爱华 吕爱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3例脊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Weiber先证法分析其发病的遗传规律。结果临床特点为出生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无力,肌张力、肌力低下;肌电图主...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3例脊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Weiber先证法分析其发病的遗传规律。结果临床特点为出生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无力,肌张力、肌力低下;肌电图主要表现为神经原性损害。隐性遗传分离分析表明,12个家系23例患儿发病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发病早且病死率高,在遗传咨询中注意作相关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肌张力 遗传 肌电图
下载PDF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和血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娄必丹 章薇 +2 位作者 刘智 林华 王净净 《中国康复》 2006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110例,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110例,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血脂、血糖指标均有下降,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和恢复神经功能,在下调血脂、血糖方面亦优于传统针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瘫痪 血脂 血糖 针刺疗法 张力平衡针法
下载PDF
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跑球 汤孟平 +2 位作者 张惠佳 王益梅 周红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857-858,共2页
目的评估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痉挛型脑瘫分为2组,治疗组59例运用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46例以功能训练为主,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 目的评估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痉挛型脑瘫分为2组,治疗组59例运用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46例以功能训练为主,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照组有效率为60.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肌张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蒸汽浴治疗能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蒸汽浴 水疗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肌张力和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尚西亮 陈世益 +3 位作者 任惠民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肌张力和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对12只雄性SD大鼠腓肠肌进行低频电刺激,采用SMUP-E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其肌张力及肌电信号的变化,并分别取刺激0、5、10、20、40min时的肌电信号和肌张...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肌张力和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对12只雄性SD大鼠腓肠肌进行低频电刺激,采用SMUP-E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其肌张力及肌电信号的变化,并分别取刺激0、5、10、20、40min时的肌电信号和肌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刺激时间延长,腓肠肌肌张力峰-峰(P-P)值及肌张力微分值逐渐降低,与刺激开始时相比,刺激10min时即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疲劳指数(FI)则随刺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刺激40min时高达52.14%。(2)肌电振幅P-P值及肌电图(EMG)时频指标——肌电积分(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值均随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刺激开始时相比,刺激5min时MPF已显著降低(P<0.05),而肌电振幅P-P值及IEMG值在刺激10min时才开始显著降低(P<0.05);尽管MF值随刺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诱发大鼠腓肠肌疲劳,MPF在反映疲劳的敏感性方面优于IE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肌电图 肌张力 肌电振幅
下载PDF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偏瘫患者肌力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孔尧其 徐福 +7 位作者 Lin Xiurong 林秀蓉 冯贞根 史红斐 俞国桥 胡利荣 李新伟 江凌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方法: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头皮针抽提法组)和A组(头皮针捻转法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均能不同... 目的: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方法: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头皮针抽提法组)和A组(头皮针捻转法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B组愈显率是86.67%,与A组的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抽提法 脑血栓偏瘫 肌力 临床研究 治疗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膝痹病患者股四头肌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玮 洪海平 +5 位作者 卫晓恩 王卫国 汪韬 郁林海 黄芬 詹红生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膝痹病患者股四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Myotonometer(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测量双侧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侧膝关节进行评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膝痹病患者股四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Myotonometer(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测量双侧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侧膝关节进行评分。所有患者针刺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膝股四头肌肌张力的变化及膝关节功能。结果:患侧膝关节静息状态股四头肌肌张力RAUC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侧膝关节HSS功能积分和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膝痹病患者患膝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肌张力较健侧膝关节要低,针刺治疗可通过增加股四头肌肌张力、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以治疗膝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病 股四头肌肌张力 疼痛 针刺
下载PDF
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雪峰 沈红岩 +1 位作者 鲁英 王琳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09-211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熏洗组用中药熏洗、推拿和运动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洗外其它治疗同熏洗组。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熏洗组用中药熏洗、推拿和运动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洗外其它治疗同熏洗组。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比较,熏洗组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熏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肌张力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缩短康复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躁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