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博物馆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对话内容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卓 舒琛 +3 位作者 杨梦霞 于雪梅 唐智婷 刘楠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第5期37-46,93-94,共12页
博物馆亲子教育活动能够促进亲子之间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本文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亲子对话,对比了不同类型对话内容的差异、整体对话类型,分析了不同环节、不同... 博物馆亲子教育活动能够促进亲子之间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本文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亲子对话,对比了不同类型对话内容的差异、整体对话类型,分析了不同环节、不同家庭之间对话内容存在的差异,希望研究结果能对未来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带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 亲子教育活动 对话内容研究 艾伦观众对话分类法
下载PDF
线上藏品图文布局对观众信息获取的影响——一项眼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霞 程华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第1期16-22,93-94,共9页
线上藏品不同的图文布局方式会影响观众的注意过程,进而影响观众对相应图文信息的获取效果。本文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了观众浏览藏品页面文物图片与说明文字时上图下文、上文下图、左图右文、左文右图四种页面布局方式对观众注意行为的影... 线上藏品不同的图文布局方式会影响观众的注意过程,进而影响观众对相应图文信息的获取效果。本文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了观众浏览藏品页面文物图片与说明文字时上图下文、上文下图、左图右文、左文右图四种页面布局方式对观众注意行为的影响,同时关注了四种形式下观众对页面中所包含的文物大小、形制、纹饰、工艺、历史文化意义等多项信息的获取情况,从而探究线上藏品图文布局对观众信息获取的影响,进而为线上藏品页面的设置提供借鉴,使其更好地以观众的注意特点为导向促进藏品信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藏品图文布局 观众视觉注意 眼动研究
下载PDF
浅析科普展览的营销策略——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
3
作者 叶洋滨 《大众科技》 2013年第7期199-203,共5页
科技馆科普展览业务的开展很少与"营销"联系起来,并且不太关注观众(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文章以浙江省科技馆科普展览业务运营状况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总结观众的消费特征,研究观众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找出影响观众参观科普展览... 科技馆科普展览业务的开展很少与"营销"联系起来,并且不太关注观众(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文章以浙江省科技馆科普展览业务运营状况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总结观众的消费特征,研究观众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找出影响观众参观科普展览的因素,发掘符合观众意愿的营销方式。以此来提升浙江省科技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经济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浙江省科技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普展览 观众 营销策略 研究
下载PDF
国外引进特展的展示与效果分析——以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奇异的材料”特展为例
4
作者 陆沉 殷捷 +2 位作者 王婉婧 季民卿 金轶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5年第1期39-48,共10页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及展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常设展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高质量的特展成为维持博物馆生命力的根本。文章结合从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引进的“奇异的材料”特展案例,从参观时长、参观热点、满意度等方面...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及展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常设展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高质量的特展成为维持博物馆生命力的根本。文章结合从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引进的“奇异的材料”特展案例,从参观时长、参观热点、满意度等方面对其开展分析,初步探究了国外科普展览的特色,为今后国内科技馆相关展览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示 特展 引进 观众调查
下载PDF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土壤——以二战后的英国为例
5
作者 孔达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0年第4期31-38,94,共9页
从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责任到如今的社会责任,观众研究为英国博物馆证明自身价值、获得经费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英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经济杠杆,客观上推动了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和博物馆对"人"的关注。英国经验说明,只有... 从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责任到如今的社会责任,观众研究为英国博物馆证明自身价值、获得经费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英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经济杠杆,客观上推动了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和博物馆对"人"的关注。英国经验说明,只有当政策引导、经济杠杆、行业规范与学术研究形成合力时,博物馆观众研究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发挥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研究 英国 政策引导 经济杠杆
下载PDF
“小小考古家”亲子活动问卷调查报告
6
作者 贾艳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对良渚博物院开展的'小小考古家'亲子活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主要涉及了博物馆观众学研究和传播学研究,进而对活动的完善提出了思考。一是在儿童教育方面,重视对儿童的研究,重视家长的参与;二是从体验经济角度,提高博物馆社会... 对良渚博物院开展的'小小考古家'亲子活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主要涉及了博物馆观众学研究和传播学研究,进而对活动的完善提出了思考。一是在儿童教育方面,重视对儿童的研究,重视家长的参与;二是从体验经济角度,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体验质量和深度;三是从公共考古角度,持续普及文物考古知识,兼顾媒体宣传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考古家”亲子活动 儿童教育 博物馆观众学和传播学
下载PDF
凝视与演绎:基于奇观/展演范式的展馆受众研究--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
7
作者 车学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8期146-149,共4页
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受众研究范式的转换,展馆在受众发展领域业已不能循以往的套数运营,亟待一种自我凝视的视角介入,重新审视固有的受众逻辑与价值取向,通过变革与创新以寻求有效的转型路径。基于奇观/展... 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受众研究范式的转换,展馆在受众发展领域业已不能循以往的套数运营,亟待一种自我凝视的视角介入,重新审视固有的受众逻辑与价值取向,通过变革与创新以寻求有效的转型路径。基于奇观/展演范式下的受众在媒介展演的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和文化认同建构中可划分为4个阶段:“媒介渗透”“日常互动”“展演”与“奇观/自恋”。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例,依据4个维度剖析受众结构与受众表现,从媒介生态圈、艺术展演、社群艺术3个视角探讨展馆的价值演绎与受众派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奇观/展演范式 受众研究 传播媒介
下载PDF
阐释系统:一种强化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新探索 被引量:69
8
作者 周婧景 严建强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当前中国大陆博物馆在展览建设中遇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作为博物馆展品的物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对观众在空间形态下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行为不够熟悉,以及对于作为沟通两者对话的传播技术掌握不够到位,由此导致展览的阐... 当前中国大陆博物馆在展览建设中遇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作为博物馆展品的物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对观众在空间形态下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行为不够熟悉,以及对于作为沟通两者对话的传播技术掌握不够到位,由此导致展览的阐释不够充分,无法很好地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然而,物、人与媒介三者并非孤立的要素,而是实现传播目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不仅要强化对物的内涵、观众认知特点与学习行为,以及沟通对话的传播技术的研究,还要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角度展开讨论,建立有效的阐释系统。这将是提高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阐释系统 传播 观众研究 物的研究
原文传递
满意与复愈:博物馆观众体验及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金红 朱嫦巧 +1 位作者 殷小平 刘颖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6,共9页
识别和区分不同观众群体的体验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广州博物馆“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参观观众进行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观众在观展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观众的实物体验显著高于男性观众;... 识别和区分不同观众群体的体验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广州博物馆“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参观观众进行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观众在观展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观众的实物体验显著高于男性观众;受教育程度低的观众,其认知体验比受教育程度高的观众更强烈;与亲戚或家人同行的观众,其社交体验高于独自一人或与朋友结伴的观众;知识学习型观众的复愈体验和内省体验,均高于休闲放松型和家庭活动型观众。复愈体验和社交体验对观众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实物体验、内省体验和认知体验并无显著影响。随着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从“人的行为”转向“人的内心及其体验”,关于博物馆观众体验的类型及其前因后果,仍需学界和业界进行更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研究 观众体验 满意体验 复愈体验 行为意向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吕军 左豪瑞 +8 位作者 李慧颖 徐赫 侯霞 于小婷 李美敬 张哲 周登科 丁风雅 吴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折射出博物馆在展线安排、服务设施等对外服务方面的大致情况,可以为我国博物馆开展观众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参观行为 观众研究 跟踪调查 定点观察
原文传递
博物馆展览传播质量观察维度的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建强 许捷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对展览传播质量作出中肯判断并作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是博物馆履行使命的重要环节。除了专业的展览评估外,博物馆也可以采用相对简易可行的观察来判断展览传播质量及观众受益情况:从空间维度(观众参观动线的吻合度)和时间维度(单位参观耗... 对展览传播质量作出中肯判断并作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是博物馆履行使命的重要环节。除了专业的展览评估外,博物馆也可以采用相对简易可行的观察来判断展览传播质量及观众受益情况:从空间维度(观众参观动线的吻合度)和时间维度(单位参观耗时变化)观察观众在展厅内的行为,大致可判断展览的传播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善提升展览的传播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传播质量 观众研究 参观动线 参观耗时 参观疲劳 导览 策展人
原文传递
场馆境脉中亲子教育的话语分析——扎根X博物馆的质性考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乐 孙瑞芳 任鹏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研究扎根X博物馆,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亲子教育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揭示场馆境脉中亲子话语的发生过程与教育意义。研究发现博物馆亲子表达方式分为缄默型、独白型和商谈型,表达内容包括知觉型、阐释型、审美和情感型以及管理型,而且不同... 研究扎根X博物馆,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亲子教育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揭示场馆境脉中亲子话语的发生过程与教育意义。研究发现博物馆亲子表达方式分为缄默型、独白型和商谈型,表达内容包括知觉型、阐释型、审美和情感型以及管理型,而且不同方式和内容所表现出的效果也具有较大差异。另外,通过深描话语教育结构,研究揭示了话语在教育理解上的价值困惑、教育行动上的表达失范和教育环境中的支持乏力。在此基础上,基于亲子和场馆立场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树立现代化家庭教育观,深化场馆教育理解,增加话语表达的教育意涵及其价值的丰富性;第二,明确教育身份和职能,创设家庭友好型教育空间,引导亲子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深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观众研究 场馆 家庭 亲子教育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湖州博物馆《吴兴赋》观众调查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思怡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8,共11页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紧密,认识观众是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紧密,认识观众是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观众研究 分层 方法手段 湖州博物馆
原文传递
“阐释性展览”:试论当代展览阐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6
14
作者 周婧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03,127-128,共9页
一百余年来博物馆文化的重大变迁,使曾将藏品放在首位的博物馆,如今把观众置于中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其影响。“阐释性展览”是指以展览要素作为沟通媒介,向观众传递藏品及其相关信息以促使观众参与的展览。它与“非阐释性展览”... 一百余年来博物馆文化的重大变迁,使曾将藏品放在首位的博物馆,如今把观众置于中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其影响。“阐释性展览”是指以展览要素作为沟通媒介,向观众传递藏品及其相关信息以促使观众参与的展览。它与“非阐释性展览”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否促使观众参与。当前我国创建此类展览至少面临缺乏整体性、过度依赖文献、习惯说教、难以建立关联和重视方式创新五方面问题,可从通用标准、所处阶段、观众研究和教育模式四方面进行归因,并据此提出围绕物、人和传播技术及其关系的三大原则和确保整体性、贯彻逻辑性、致力特殊性等的七维度模型,以创造观众相关联的真实体验,促使其实现理解、思考及情感关联,进而吸引新观众和提高重复参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阐释性展览 概念构建 观众参与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博物馆展览文字浅析——观众研究视野中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魏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文字 观众研究
原文传递
博物馆观众研究:过去、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迪思·科克 吴蘅(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博物馆观众研究涵盖多种研究调查,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非正式(或自由选择)教育环境下观众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绝大多数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本质上都是评估性的。尽管观众研究和博物馆评估... 博物馆观众研究涵盖多种研究调查,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非正式(或自由选择)教育环境下观众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绝大多数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本质上都是评估性的。尽管观众研究和博物馆评估这两个领域有所重叠,但它们通常采用明显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针对博物馆的自由选择式或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评估领域有五大重点研究方向:展览研究、博物馆作为社会背景、博物馆观众细分、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博物馆作为促进学习的场所。未来,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可能趋势有如下几方面:确定该领域的模型、框架和一致指标;解决研究人员之间因研究范式、观点不同而形成的紧张关系;最小化学校内外学习之间区别;东南亚博物馆界的持续增长以及由此将带来的对参观者研究的需求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参观者研究 观众研究 博物馆评估 自由选择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
原文传递
把观众意见整合到展览设计与诠释中的具体目标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博物馆的公共性要求博物馆要持续地通过各种评量、检视来确保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博物馆展览设计要对焦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要把观众研究放在展览规划中做过程的检视点,做观众可以接受的教育性展览。展览评量要与展览的发展过... 博物馆的公共性要求博物馆要持续地通过各种评量、检视来确保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博物馆展览设计要对焦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要把观众研究放在展览规划中做过程的检视点,做观众可以接受的教育性展览。展览评量要与展览的发展过程同步进行,要通过观众的反应和同侪的批判来准确地评量博物馆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展览评量 观众研究 公共性
原文传递
论博物馆青年观众研究
18
作者 郭文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0-52,共3页
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中,关于观众群的定义和分类是首要工作。传统上青年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被笼统地归入青少年的范围。然而,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心理特征、行为特点,或是博物馆学角度而言,青年与其他年龄层观众有较大区别,... 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中,关于观众群的定义和分类是首要工作。传统上青年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被笼统地归入青少年的范围。然而,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心理特征、行为特点,或是博物馆学角度而言,青年与其他年龄层观众有较大区别,应该成为独立的观众群和研究对象。加强青年观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方面是对博物馆观众研究的深化,一方面则对博物馆生存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青年 观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