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树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也是两汉时代世俗宴享仪式上的艺术消费品。汉代游仙诗艺具有仪式性、表演性和在场性特点,是从《楚辞.远游》到魏晋游仙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魏晋文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仪式形态 文本形态 游仙乐舞
下载PDF
舞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地位及其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7,共11页
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 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有突出体现。舜的韶舞开始了舞的转折,夏禹夏启时代舞开始朝三个方向分离,舞在仪式中的地位开始变化,最后演进为远古晚期的"乐主于舞"。这在《吕氏春秋·古乐》和《周礼》与舞相关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仪式 舞-巫-無 舞为乐主 舞的移位 乐主于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