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树国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
基金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W021)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A75011-44024)
-
文摘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也是两汉时代世俗宴享仪式上的艺术消费品。汉代游仙诗艺具有仪式性、表演性和在场性特点,是从《楚辞.远游》到魏晋游仙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魏晋文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范型。
-
关键词
游仙诗
仪式形态
文本形态
游仙乐舞
-
Keywords
the poems of supernatural beings
morphology of ritual
morphology of text
music and dance of supernatural being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舞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地位及其演进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法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7,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美学史>(批准号:09JZDMG026)成果之一
-
文摘
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有突出体现。舜的韶舞开始了舞的转折,夏禹夏启时代舞开始朝三个方向分离,舞在仪式中的地位开始变化,最后演进为远古晚期的"乐主于舞"。这在《吕氏春秋·古乐》和《周礼》与舞相关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
关键词
远古仪式
舞-巫-無
舞为乐主
舞的移位
乐主于舞
-
Keywords
rituals of ancient times
dancing equaled witch rites and the philosophy of non-being
"dance is the leader of music"
changing status of dance
"music is the leader of dance"
-
分类号
J709
[艺术—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