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Thoughts of Music Education on Contemporary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1
作者 Chenghai Y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2期35-39,共5页
In the pre-Qin period,Confucius proposed six subjects namely the etiquette,music,archery,driving,literacy,and calculation.Among the six subjects,music was ranked the second.Among them,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a... In the pre-Qin period,Confucius proposed six subjects namely the etiquette,music,archery,driving,literacy,and calculation.Among the six subjects,music was ranked the second.Among them,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an full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and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music education can be reflected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fe,the theme of education in today’s society has changed,and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enter and focus of education today.Moreover,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how to inherit and publicize th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As the music cul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many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continue to practice and publicize the traditional music.The main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Confucian theory of music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us music EDUCATION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in Zhu Xi's Music Thoughts
2
作者 Fengmin L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59-61,共3页
The idea of "worship elegance" in Zhu Xi' s music thoughts has been commonly discussed by most theorists, but there ar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 namely "restrain feelings" and "express f... The idea of "worship elegance" in Zhu Xi' s music thoughts has been commonly discussed by most theorists, but there ar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 namely "restrain feelings" and "express feelings" co-existing in Zhu xi' s music thou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 Xi music Thoughts worship Elegance Express Aspira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in Zhu Xi's Music Thoughts
3
作者 Anqi G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1期11-13,共3页
The idea of "worship elegance" in Zhu Xi' ar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 namely thoughts s music thoughts has been commonly discussed by most theorists, but there "restrain feelings" and "... The idea of "worship elegance" in Zhu Xi' are "worship elegance" and "express aspiration" , namely thoughts s music thoughts has been commonly discussed by most theorists, but there "restrain feelings" and "express feelings" co-existing in Zhu xi' s music thou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 Xi music Thoughts worship Elegance Express Aspiration
下载PDF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4
作者 付林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213,214,共12页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一是出自对“礼崩乐坏”政治环境的讨论,二是出自对具体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时的现场发挥,三是出于诸侯卿大夫对礼乐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均发生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因而有着共同的理论聚焦和政治关切,特别是他们所提出的“乐以成政”理论,可视为对西周以来乐政体系的学理总结。具体表现为:将和平之声确立为周代乐政的生成条件,由心、耳关系反映出周代乐政的运作机理,由“乐以殖财”实现周代乐政的作用效果,等等。另外,早期乐论话语还十分关注“乐”与“德”之间的关系,将德礼观念确立为周代乐政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早期乐论话语紧紧围绕着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为孔子以后儒家乐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孔子时代 乐论话语 乐以成政 德礼观念
下载PDF
孔氏家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上) 被引量:1
5
作者 冀玉珍 霍俊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其内容主要有治经和诗礼之教两个方面。孔氏家学,本质上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源于对先祖孔子的深厚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学 孔子之道 孔子崇拜 儒学
下载PDF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
6
作者 曹胜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定了诗之四始,作为乐类的典范;三是清理了乐本中《雅》《颂》礼乐相错的形态,删除了大量重复的歌诗,实现了“《雅》《颂》各归其所”,以什相系歌辞。孔子正乐,是将鲁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可以弦歌的歌本,确定了今本《诗经》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正乐 乐正《雅》《颂》 乐本 歌本 删诗
下载PDF
河南庙学沿革考
7
作者 赵国权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王朝在此建都,因此,作为培育统治人才的官办学校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最为发达。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河南境内的各级官学便开始与主祀孔子的庙宇性建筑结缘,形成儒学发展史上独具特色的“庙学合一...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王朝在此建都,因此,作为培育统治人才的官办学校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最为发达。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河南境内的各级官学便开始与主祀孔子的庙宇性建筑结缘,形成儒学发展史上独具特色的“庙学合一”教育景观,各级官学也多以“庙学”或“学庙”“文庙”相称。伴随王朝更替与社会变迁,河南庙学经历了从初创、兴盛、转型、复兴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构成儒学在河南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庙学发展史上更彰显出河南特色与气派,一部河南庙学史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半部中国庙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儒 河南 庙学 孔子
下载PDF
诗礼乐“三教”内涵论略
8
作者 彭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乐教侧重“声用”,其旨归是培养人的和通之性,引导个体破除小我局限,体验物我一体的生命舒展感。同时,诗礼乐“三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以人格培养为第一要义,以实现人生的艺术化为立足重心,旨在使人从世俗生活中兴发感动,既顺情适性的生活,又自觉地涵融群体生活,最终达到天人相和、人际相和、身心相和以及家国相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 礼教 乐教
下载PDF
从“以仁统乐”到“以乐教人”——孔子论“乐”的演进层次
9
作者 王芸芸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仁统乐”“以乐存正”“以乐教人”构成了孔子恢弘乐道的三个层面。为厘正音乐,孔子以“仁”为本,强调“仁”对乐的内在决定作用,主张回归乐的道德情感本质,发掘出乐的道德基础。孔子进一步以礼乐活动影射社会秩序,敦促社会各阶层... “以仁统乐”“以乐存正”“以乐教人”构成了孔子恢弘乐道的三个层面。为厘正音乐,孔子以“仁”为本,强调“仁”对乐的内在决定作用,主张回归乐的道德情感本质,发掘出乐的道德基础。孔子进一步以礼乐活动影射社会秩序,敦促社会各阶层“克己复礼”,以符合正道,使乐发挥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实现“以乐存正”的社会理想。孔子还认为正声雅乐能化形而美俗,以其教民,可以达到国治民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以仁统乐 以乐存正 以乐教人
下载PDF
质形相融双翼共振:孔子“尽善尽美”之艺术观
10
作者 梁晓萍 王林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2,F0002,共8页
“尽善尽美”是孔子对“美”“善”关系的深刻体认,也是其艺术伦理思想的经典表达,体现着辩证哲学的理性智慧。“美”与“善”字源相连,演变殊异。春秋中叶后,“美”的审美意义逐渐消解,转而向伦理之“善”靠拢。孔子将“美”与“善”... “尽善尽美”是孔子对“美”“善”关系的深刻体认,也是其艺术伦理思想的经典表达,体现着辩证哲学的理性智慧。“美”与“善”字源相连,演变殊异。春秋中叶后,“美”的审美意义逐渐消解,转而向伦理之“善”靠拢。孔子将“美”与“善”区分开来,使审美活动具有了“善”的伦理指向,这一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得到有效传承和深度阐发,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思想的有机组成。鸾歌凤舞的《韶》乐是“尽善尽美”的典范之作,其在艺术形式与内容上均实现了“美”与“善”的有机融合,成为后世艺术伦理研究的重要文本。孔子美善统一的艺术理论思想受到后世学界的广泛认可,其道德与审美相结合的观点,不仅反映了其对于艺术学的深刻洞察,也为美学和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阐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尽善尽美 《韶》乐 艺术伦理
下载PDF
思想、生活与生命——论梁漱溟对孔子礼乐思想之诠释
11
作者 宋立林 孔维钊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5,76,共9页
孔子礼乐思想是其在总结周代礼乐思想基础上,纳仁于礼的创制。梁漱溟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诠释首先在对礼法关系的分梳上,并通过对礼之真情发端于自然、重质轻文、彰显于情理三个层次的疏解,将孔子生活之乐与其礼乐思想相统一,从而使礼乐之... 孔子礼乐思想是其在总结周代礼乐思想基础上,纳仁于礼的创制。梁漱溟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诠释首先在对礼法关系的分梳上,并通过对礼之真情发端于自然、重质轻文、彰显于情理三个层次的疏解,将孔子生活之乐与其礼乐思想相统一,从而使礼乐之教成为生命之理。孔子礼乐思想具有多重内涵,把握梁漱溟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对于考察孔子礼乐思想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梁漱溟 礼乐思想 诠释
下载PDF
论孔子“兴观群怨”乐教观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思想观之汇通
12
作者 梁景泓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论断既代表了孔子对诗歌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知,也蕴含着对音乐教育的教化之道。孔子希望弟子们可以通过学《诗》,由“诗”领会其所倡导的礼乐精神,并以之践行,实现真正意义上“为己而学... 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论断既代表了孔子对诗歌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知,也蕴含着对音乐教育的教化之道。孔子希望弟子们可以通过学《诗》,由“诗”领会其所倡导的礼乐精神,并以之践行,实现真正意义上“为己而学”的君子人格。因此,孔子“兴观群怨”的教育思想也是他乐教观的反映。现代社会的音乐教育需重视个体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同时也应注重集体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当下,我们需要结合中国传统乐教思想,探讨孔子“兴观群怨”理念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对于“育人”与“树人”的汇通之处,将中国传统乐教思想与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相融合,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兴观群怨 乐教观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诗经》的文本化与孔子“兴诗”说
13
作者 李科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24-31,共8页
《诗经》经历礼坏乐崩的过程逐渐走向了文本化,其文本化也成为如今的文化共识,却缺少对该现象的具体例证。或仅在其他研究中提及寥寥数笔,并且未能与之联系起孔子的“兴诗”说。实际上,“兴诗”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诗经》文本化的问题,... 《诗经》经历礼坏乐崩的过程逐渐走向了文本化,其文本化也成为如今的文化共识,却缺少对该现象的具体例证。或仅在其他研究中提及寥寥数笔,并且未能与之联系起孔子的“兴诗”说。实际上,“兴诗”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诗经》文本化的问题,对文本化《诗经》进行感兴、兴发,以恢复其可咏唱的特性,利于礼乐制度的复兴。结合两者发现,孔子“兴诗”之“兴”除了“感兴”之义,还有“复兴”之解。孔子“兴诗”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辅助礼乐制度的恢复,还原《诗经》的诗乐原貌,进而传承《诗经》,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情志(乐感),以便触动人的心性,实现经典与儒家君子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文本化 孔子 兴诗 复兴 乐感
下载PDF
隐然论道与史册昭垂:清儒陆世仪名位流变及从祀考
14
作者 张清文 刘心怡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或承尊朱黜王等门户之见,清理学家陆陇其等对陆世仪人物及儒家义理观褒贬交杂。陆氏身故后,太仓州士绅尊其为乡贤,并陪祀书院,又经《思辨录》等刊著流播,全祖望、唐受祺作传宣弘,陆氏声名更为显扬。光绪元年(1875),应地方州奏疏题请,清... 或承尊朱黜王等门户之见,清理学家陆陇其等对陆世仪人物及儒家义理观褒贬交杂。陆氏身故后,太仓州士绅尊其为乡贤,并陪祀书院,又经《思辨录》等刊著流播,全祖望、唐受祺作传宣弘,陆氏声名更为显扬。光绪元年(1875),应地方州奏疏题请,清廷准将其从祀孔庙,陆世仪以乡贤之身得以增祀,由一介地方生员跃居成为儒家主流。清末世乱时危,清廷多以理学名儒从祀,以延揽程朱学从众,而陆氏持论中允,治学驳杂,“不废陆王”,后得《国朝学案小识》为之构建理学道统谱系,塑其为清道统正宗。学术、政治互通纠葛中,陆世仪人物形象渐跃升为清国家正统,成为清廷权力与江南地域性力量共同构塑的孔门圣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清代学术 孔庙从祀 理学 江南文化
下载PDF
仪式乐舞的文本层次与叙事结构——以青海黄南藏族传统仪式乐舞为例
15
作者 王海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代表着青海黄南传统文化的藏族乐舞仪式“六月会”,具有跨族群文化内容和多元审美形态。其各类文本中的程式(巫)和程序细节(礼)成为远古神话的符号。其乐舞文化包含三层叙事结构:精神信仰的濡化叙事,涉及乐的语义表述,依托于仪式中的程... 代表着青海黄南传统文化的藏族乐舞仪式“六月会”,具有跨族群文化内容和多元审美形态。其各类文本中的程式(巫)和程序细节(礼)成为远古神话的符号。其乐舞文化包含三层叙事结构:精神信仰的濡化叙事,涉及乐的语义表述,依托于仪式中的程式与仪式人来进行;文化形态的情境叙事,涉及乐的语境表述,依托于仪式中以乐器为代表的能指来实现;娱情审美的情感叙事,涉及乐的互文表述,依托于音乐语言、音声、表演与受众的行为交互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会” 仪式乐舞 神话符号 文本叙事
下载PDF
从乐教传统论《乐经》之形成与残佚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林鹏 曹胜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乐经》的形成,是商周雅乐体系的总结,其形式当是与《诗经》等相配的音乐形态,东周时期周室衰微,雅乐演奏渐次消散,至春秋末,已少见雅乐系统之演奏。孔子师生论乐重义理而轻演奏,使得《乐记》等儒门乐论开始形成,成为后代论乐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乐经》 乐记 乐教 孔子
下载PDF
孔子“礼乐”观对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胥必海 谭勇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6-8,共3页
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的王光祈,在他的国乐思想中许多观点都自觉地接受了孔子"礼乐"观的影响,在今天的"和谐社会"构建中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最可贵的是王光祈在对孔子"礼乐"思想进行继承时,不是一味的原... 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的王光祈,在他的国乐思想中许多观点都自觉地接受了孔子"礼乐"观的影响,在今天的"和谐社会"构建中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最可贵的是王光祈在对孔子"礼乐"思想进行继承时,不是一味的原样照搬,而是批判的、创造性的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这种有创见性的探索行为对于我们今天民族音乐的振兴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王光祈思想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乐观 王光祈 思想 影响
下载PDF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的贡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冠伟 胡彬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通过对《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研究,描述孔子礼学思想的基本面貌。重点在于阐明孔子为中国传统礼制、礼义、礼学思想所贡献的主要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精神。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孔子家语》 《孔子世家》 礼乐文明
下载PDF
以美养善 美善合一——谈孔子的音乐审美观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景艳 谢莉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4-56,共3页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音乐思想的奠基者。他的音乐审美观不仅重视音乐的本身和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更多的是重视音乐的内涵。从而把艺术范畴的“美”与道德范畴的“善”联系在一起 ,提出了“美善合一”
关键词 孔子 审美思想 音乐美学 美善合一
下载PDF
“郑卫之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宗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7,共5页
“郑卫之音”命题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历代不少学者的评论阐发。本文从“郑卫之音”命题的含义,历代学者对其的看法,这一命题引起争议的原因,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诸多方面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评述。
关键词 郑卫之音 孔子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