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诗与唐乐的匹配规律初探——以七首唐诗与唐乐匹配为例
1
作者 李建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66,共18页
通过对传世唐谱与唐诗的诗乐匹配实践可以发现,七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五言诗更宜与2/4拍曲子匹配,六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七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五言诗句与2/4拍乐... 通过对传世唐谱与唐诗的诗乐匹配实践可以发现,七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五言诗更宜与2/4拍曲子匹配,六言诗更宜与4/4拍曲子匹配。七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五言诗句与2/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六言诗句与4/4拍乐句匹配的标准模式为“××××|×○×○”。标准模式外,诸诗乐匹配亦有所变化。不论“由乐以定词”,还是“选词以配乐”,唐诗与唐乐匹配的主导皆在诗而不在乐。其直接原因是诗句固定的朗诵音节节奏决定了乐句拍节节奏的被动、弹性适应,根本原因是诗句各音节朗诵时值长度对音节节奏产生的规定性,而诗句的意义节奏是对各音节朗诵时值长度限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唐乐 节奏 匹配 规律
下载PDF
论“六笙诗”与古《诗》文本
2
作者 熊良智 肖娇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89,199,200,共10页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六笙诗 古《诗》文本 礼仪乐歌
下载PDF
《诗经》“二雅”诗篇的渊源及分类
3
作者 夏德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9-88,共10页
有关《诗经》“二雅”的分类,应注意“雅”字义及雅诗生成的考察。作为一种乐器的“雅”,本身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雅》《小雅》又作《大夏》《小夏》,“夏”字原本是一种“舞”,而《大夏》是歌颂禹之功德的乐舞,《九夏》属于诗... 有关《诗经》“二雅”的分类,应注意“雅”字义及雅诗生成的考察。作为一种乐器的“雅”,本身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雅》《小雅》又作《大夏》《小夏》,“夏”字原本是一种“舞”,而《大夏》是歌颂禹之功德的乐舞,《九夏》属于诗乐一体。这表明《大雅》《小雅》的划分与音乐有内在联系。“二雅”诗篇的生成不仅与“乐语”相关,也与“献诗”“采诗”传统有关。其中“乐语”主要与《大雅》相关,“采诗”与《小雅》有关,而“献诗”则与“二雅”均有联系。无论是《大雅》还是《小雅》,其所献诗篇属于变雅范畴。从对象身份来看,《大雅》针对的是周王,而《小雅》针对的是诸侯臣僚,因此,变大雅、变小雅划分标准符合《毛诗序》“大政”“小政”之说。《大雅》《小雅》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这源于《大雅》《小雅》音乐表现形式的差异。所以,音乐、政事才是《大雅》《小雅》区分的核心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雅” 乐语 采诗 献诗
下载PDF
李白音乐批评初探
4
作者 明言 《北方音乐》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李白诗词可谓是千古名篇,观其文本,绝大多数是从文学层面展开的。而在唐代诗词中,音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站在音乐的角度审视这类经典名篇。在李白诗作中遴选出部分诗词,用音乐批评的手法给出初步解析。
关键词 李白 音乐批评 宫中行乐词 听(抚)琴诗 观伎乐诗 乐人品藻诗
下载PDF
汉代郊庙歌辞禳灾谫识
5
作者 钟昱彬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55,共12页
禳灾即通过特殊的仪式祛除灾祸。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代表样式,郊庙歌辞作为其中歌颂祖先、赞飨神灵的部分,还承担了禳灾表达的功能。汉代郊庙歌辞以天人感应、经学、谶纬与农本观念为文化基础,针对天文、气候、地质和生物等灾... 禳灾即通过特殊的仪式祛除灾祸。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代表样式,郊庙歌辞作为其中歌颂祖先、赞飨神灵的部分,还承担了禳灾表达的功能。汉代郊庙歌辞以天人感应、经学、谶纬与农本观念为文化基础,针对天文、气候、地质和生物等灾害类型表达禳灾意愿。在审美价值上,汉代郊庙歌辞继承诗乐舞结合的演绎传统,拥有绮丽的意象,晦涩的歌辞背后是巫术与宗教的内在需要,充当禳灾时统治者与神灵沟通的文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禳灾 汉代郊庙歌辞 乐府诗 祭祀
下载PDF
兄弟观念、燕饮制度与《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
6
作者 彭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诗经》文本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化的研究,可以看出燕飨诗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其所反映的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之中,而其文本的经典化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飨诗 兄弟观念 燕饮制度 用诗时代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舜歌《南风》与弦歌传统
7
作者 李桂民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0-25,183,共7页
在儒家历史叙事中,舜是儒家德治理想的人格化身,德治离不开礼乐教化,舜歌《南风》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舜帝内圣外王的形象。中国史前时期的乐器出土较为零散,尽管无法得出虞舜时代就有八音齐鸣乐舞,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乐舞则为事实。随... 在儒家历史叙事中,舜是儒家德治理想的人格化身,德治离不开礼乐教化,舜歌《南风》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舜帝内圣外王的形象。中国史前时期的乐器出土较为零散,尽管无法得出虞舜时代就有八音齐鸣乐舞,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乐舞则为事实。随着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就有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群体规则或良俗,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发展,弦歌的“乐合同”功能凸显。孔子对于弦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整部《诗经》都是弦歌的音乐作品,春秋时期的诗教、歌诗都是重要的教化活动,而春秋以后的文献则进一步阐发了乐教的社会功用,乐教亦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弦歌 乐教 《南风》
下载PDF
儒家诗教生成的礼乐政治背景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金善 受志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诗教的影响,士大夫政治使得儒学、进而儒家诗教的长期奉行成为可能等方面来分析儒家诗教历代承传的原因,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儒家诗教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温柔敦厚 礼乐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0,共7页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 诗与乐的融合
下载PDF
论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 被引量:9
10
作者 钱志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5,共7页
唐诗艺术特征之形成、唐诗之繁荣与其使用的近体、古诗、乐府体三足鼎立的体裁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在运用古近体的体裁系统上,具有后世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它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唐诗的另一种思路。唐诗... 唐诗艺术特征之形成、唐诗之繁荣与其使用的近体、古诗、乐府体三足鼎立的体裁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在运用古近体的体裁系统上,具有后世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它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唐诗的另一种思路。唐诗体裁系统中的诗与歌之关系、古体与近体之关系,是唐诗体裁系统中存在的两大矛盾,同时又因矛盾之张力而成为两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体裁系统 古体诗歌 近体诗歌 诗乐关系
下载PDF
汉代乐府的音乐活动与歌诗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旭青 李昌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汉代乐府的音乐活动 ,对汉代歌诗的创作起有重要作用。乐府的采风观谣 ,使民间歌诗得以保存 ;乐府的制乐活动吸纳了文人加入 ,促进了文人的辞赋创作 ;乐府对外域音乐的吸收和改制 ,丰富了华乐的音乐品类 ,其音乐和文辞的配合方式 ,奠定... 汉代乐府的音乐活动 ,对汉代歌诗的创作起有重要作用。乐府的采风观谣 ,使民间歌诗得以保存 ;乐府的制乐活动吸纳了文人加入 ,促进了文人的辞赋创作 ;乐府对外域音乐的吸收和改制 ,丰富了华乐的音乐品类 ,其音乐和文辞的配合方式 ,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学“选诗以配乐”与“依调填词”两种基本方式。胡乐与汉文的配合方式 ,对反省“胡乐生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乐府 音乐活动 歌诗 采风观谣 制乐活动 外域音乐 胡乐
下载PDF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明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音乐 诗歌传播 古代诗歌 乐府诗
下载PDF
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新阐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晓峰 王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1-515,共5页
根据《乐府诗集》的统计数据 ,汉乐府诗歌中本事和作品共同流传下来的占其总数的 44 %以上 ,班固“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评价确是至评。汉乐府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自我抒情为主 ,少数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其传播方式呈现出文事结合的特点 ... 根据《乐府诗集》的统计数据 ,汉乐府诗歌中本事和作品共同流传下来的占其总数的 44 %以上 ,班固“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评价确是至评。汉乐府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自我抒情为主 ,少数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其传播方式呈现出文事结合的特点 ,有的甚至“文依事存” ,诗文不具备独立传播的资格。分别从创作和传播的角度来看 ,对“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古评可以赋予新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班固 创作动机 文事结合
下载PDF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撷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克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44,共3页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尽管这些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的形式。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关系 。
关键词 丝绸 蚕桑 绘画 音乐 中国 文学艺术 相关关系 发展史
下载PDF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9,共7页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则与魏和西晋基本一致 ,但自北魏起 ,在这一向回归传统的表面现象下 ,乐府歌诗在音乐上均明显受到胡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清商乐 胡乐 南北朝 隋代 官署
下载PDF
中国当代“口语诗”的音乐性问题探视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9,共7页
不论从艺术起源,还是从诗歌的内在特质及读者接受等方面看,音乐特性始终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在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口语诗中,音乐属性已经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口语诗中音乐性的"失却"使得当代诗歌创作已陷入空前的... 不论从艺术起源,还是从诗歌的内在特质及读者接受等方面看,音乐特性始终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在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口语诗中,音乐属性已经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口语诗中音乐性的"失却"使得当代诗歌创作已陷入空前的艺术困境。重新认识和探讨口语诗的音乐性问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选择、音乐意境及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入手,以复原和提高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诗 音乐性 语言 意境 韵律
下载PDF
“樂”字本义及早期樂与藥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兆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4,共5页
“樂”字的构形初义,即“藥”字。上古时期,乐舞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方式,因此也被冠名为“樂(藥)”,并在意义日益加强之后独占“樂(藥)”字,使“樂”字成为音乐之乐的单称。而原来的药物之“樂”,则另加一义符,成为后来的“藥”字。
关键词 甲骨金文
下载PDF
诗乐合论:宋代“诗论”与“乐论”关系发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伟 吴铁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4-38,共5页
宋代是继汉代诗、乐分途之后,两者融合的重要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于理论层面的诗乐合论。这种关系既表现在沈括、郑樵、王灼等人概论式的论说之中,亦有很多具体而微的表现,在宋诗话涉及的众多内容中对乐器、乐曲以及历代乐诗的评点占有一... 宋代是继汉代诗、乐分途之后,两者融合的重要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于理论层面的诗乐合论。这种关系既表现在沈括、郑樵、王灼等人概论式的论说之中,亦有很多具体而微的表现,在宋诗话涉及的众多内容中对乐器、乐曲以及历代乐诗的评点占有一席之地,诗话中论乐成了宋诗话的重要特色。与此同时,对乐器、乐曲、乐诗的言说也使宋诗话对"诗"与"文"的分析更为形象而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乐论 乐器 乐曲 乐诗
下载PDF
《周颂·有瞽》与周初乐制改革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林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1期85-94,114,共10页
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经历了一个从因袭先王之乐到创制新乐的过程。因袭先王之乐的过程,可见于《逸周书世俘篇》;创制新乐的成绩,则见于《诗经周颂有瞽》。通过两篇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周初乐制改革的情况。
关键词 《周颂》 《有瞽》 周初 乐制改革
下载PDF
从《凉州词》创作看声诗的断代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99-104,共6页
唐代诗人创作的七言绝句《凉州词》,是由融合了西域与中原乐曲的《凉州曲》而来,并成为唐代声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但宋词创作兴盛之后,诗人们却不再创作具有边塞主题的声诗《凉州词》,从《凉州词》的由盛转衰可以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声诗,... 唐代诗人创作的七言绝句《凉州词》,是由融合了西域与中原乐曲的《凉州曲》而来,并成为唐代声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但宋词创作兴盛之后,诗人们却不再创作具有边塞主题的声诗《凉州词》,从《凉州词》的由盛转衰可以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声诗,其断代应该是在唐宋之际,其体裁则多是近体诗。这一早已被任半塘《唐声诗》所提出的观点,在《凉州词》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词 声诗 断代 《唐声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