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结果CT直接征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5例),门静脉走行区...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结果CT直接征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5例),门静脉走行区血管迂曲/紊乱(5例),重建后门脉系统侧支循环网(5例)。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5例),肠淤血(1例),脾大(5例),腹水(4例),以及引起该病变的原发病灶征象。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
文摘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结果CT直接征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5例),门静脉走行区血管迂曲/紊乱(5例),重建后门脉系统侧支循环网(5例)。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5例),肠淤血(1例),脾大(5例),腹水(4例),以及引起该病变的原发病灶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