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取与不争:儒道人生态度优势互补新议 被引量:3
1
作者 苏俊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4-177,共4页
进取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不争是道家的人生态度。传统看法认为,人们身处顺境,取法于进取;身处逆境,取法于不争。事实上,无论人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儒、道具有不同特质的人生态度均可被采纳,进而实现优势互补。顺、逆两境,皆须以进取为主,... 进取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不争是道家的人生态度。传统看法认为,人们身处顺境,取法于进取;身处逆境,取法于不争。事实上,无论人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儒、道具有不同特质的人生态度均可被采纳,进而实现优势互补。顺、逆两境,皆须以进取为主,以不争为辅。这种优势互补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人生态度 进取 不争 优势互补
下载PDF
道家·黄老·秦汉政治实践与学术发展——重读熊铁基先生《秦汉新道家》 被引量:3
2
作者 臧知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88,共8页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是对黄老道家的学术概括 ,“新道家”的提出则填补了学术空白 ,对深化研究有着启示意义。战国时期以帛书为主体的黄老学派标志着新道家的形成 ,《吕氏春秋》是其发展形态。西汉前期的政治是新...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是对黄老道家的学术概括 ,“新道家”的提出则填补了学术空白 ,对深化研究有着启示意义。战国时期以帛书为主体的黄老学派标志着新道家的形成 ,《吕氏春秋》是其发展形态。西汉前期的政治是新道家的全面实践。东汉前期的“吏化”儒生和对谶纬的控制 ,使士人的学术路径转变 ,导致儒法统一和儒生对新道家的重新取舍 ,儒道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家 政治实践 学术发展 儒道合流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中国美学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鹏林 韩文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2-938,共7页
中国美学从传统文化精神角度来看,是儒道互补的,其在当代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中西文化精神合流上分析,它可以概括为康德的纯粹美与依存美的统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察,其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 中国美学从传统文化精神角度来看,是儒道互补的,其在当代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中西文化精神合流上分析,它可以概括为康德的纯粹美与依存美的统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察,其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化;而就存在论和本质论而言,中国美学必须区分人的本质、真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以免偏离真正的美学研究。因此,中国美学在融汇中国传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应该建立美学的纯粹话语系统,回归美学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天人合一 主体的对象化 对象的主体化 人的本质 美的本质
下载PDF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雅 彭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乃在于两家学说对人性不同层面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生态度与政治主张各有偏失,道家认为人性是“道生万物”时赋予人的属(道)性,无论是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应保有此性而不加以改造,由此人可以“自得”“自化”“如婴儿之未孩”;儒家在承认人生而具有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对人的生物属性必须加以修正、教化,以规范人的生物性,达到“人文化成”的功效。所以只有儒道两家人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性,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到后来,“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外在表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观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 被引量:4
5
作者 权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7-41,共5页
分析新时期各流派作家的代表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流派其实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共同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其实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精神的世俗化一脉的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显是对... 分析新时期各流派作家的代表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流派其实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共同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其实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精神的世俗化一脉的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显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也是国家权力、资本和民众等历史情境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世俗化 儒道互补
下载PDF
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及相融 被引量:2
6
作者 邢丽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2,共6页
在韩国历史上的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虽然各有发展,但呈现出很强的交叉发展以及融合的面貌。虽然历代君王实施儒教振兴政策的很多,但是他们几乎都崇尚佛教。民间的文人志士身上也深刻体现了这种三教互相融合的现象。这种融合现象不是偶然... 在韩国历史上的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虽然各有发展,但呈现出很强的交叉发展以及融合的面貌。虽然历代君王实施儒教振兴政策的很多,但是他们几乎都崇尚佛教。民间的文人志士身上也深刻体现了这种三教互相融合的现象。这种融合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植于韩国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朝鲜王朝,乃至今天的韩国社会。这对我们解决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时期 儒教 佛教 道教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早期源流和当代诠释取向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峻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0,共7页
老子是较早以"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来系统化论述道德内涵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大儒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从不同角度丰富和细化了五德的思想内涵。原生态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具备了气质—美德伦理的双重属... 老子是较早以"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来系统化论述道德内涵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大儒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从不同角度丰富和细化了五德的思想内涵。原生态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具备了气质—美德伦理的双重属性。五德与五行理论曾经发生过结合,是五德理论不容忽视的一种内涵解释思路。五德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伦关系超越五德气质而导致的狭隘化,以及神秘主义与封建专制结合而导致的神秘化。五德体系的当代阐释需要重视的是达成气质—美德伦理层面的基本共识,以及注重研究思维方式上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核心价值体系 思维方式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道德仁义礼智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儒、道、佛三教对中国传统核心道德价值观的维系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道、佛三教从积极的意义上对中国传统核心道德价值观的维系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善的观念及实践的深入推进;孝与报恩道德情感、行为的培育与弘扬;诚信的道德品质的内修与固化;人生智慧的获得与生...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儒、道、佛三教从积极的意义上对中国传统核心道德价值观的维系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善的观念及实践的深入推进;孝与报恩道德情感、行为的培育与弘扬;诚信的道德品质的内修与固化;人生智慧的获得与生命的超越等是其中的基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核心道德价值观 维系与发展
下载PDF
论儒道互补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显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4,共5页
儒道二家学说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儒道文化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儒道互补的形态在理论上表现为儒道融合,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儒道并行,在人格修养上... 儒道二家学说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儒道文化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儒道互补的形态在理论上表现为儒道融合,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儒道并行,在人格修养上表现为儒道双修。这三种形态从不同层面丰富发展了儒道互补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 融合 并行 双修
下载PDF
自然信仰与中国儒家道家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有敢 宋绍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伦理文化的发展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信仰的基础上的,形成"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儒家体现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樽节爱养"、"民胞物与"、"圣王之制"等民本主义...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伦理文化的发展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信仰的基础上的,形成"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儒家体现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樽节爱养"、"民胞物与"、"圣王之制"等民本主义倾向的发展伦理观;而道家则主张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知和知常"、"知足知止"、"见素抱朴"等自然主义倾向的发展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可持续发展 发展伦理 民本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儒道互补于和谐:以《时运》、《游斜川》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则是一首进入人生化境的和谐畅想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和谐 《时运》 《游斜川》
下载PDF
老庄思想及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祥云 《开封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7-28,共2页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人和官吏,处于顺境,儒家意识占上风;处于逆境,道家意识来抚慰。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贵柔守雌学说作为儒家刚毅进取精神的补充,作为一种智慧,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不是无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儒道互补 中国文化 影响
下载PDF
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林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在分析桂林水利文化与建筑文化、藩王文化与民族文化、儒释道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及其开发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桂林市行... 在分析桂林水利文化与建筑文化、藩王文化与民族文化、儒释道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及其开发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桂林市行政重心西移的机遇,树立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挖掘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实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潜力 水利文化与建筑文化 藩王文化与民族文化 儒释道 旅游资源 广西桂林
下载PDF
论古籍目录子部流变中的儒道释合流趋向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8-133,142,共7页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密不可分。古籍目录不仅著录古代典籍,而且反映历代学术发展、演变的状况,品评学术优劣、短长。中国学术思想中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向及其学术理念,就是在古籍目录子部的发展源流中得到凸现,并逐步推动其细密...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密不可分。古籍目录不仅著录古代典籍,而且反映历代学术发展、演变的状况,品评学术优劣、短长。中国学术思想中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向及其学术理念,就是在古籍目录子部的发展源流中得到凸现,并逐步推动其细密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分类法 目录子部 儒道释合流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的仕与隐──王维的心态及诗风嬗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10,共3页
盛唐诗人王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人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的重点是王维的性情思想和政治倾向;如今,人们更多关注的则是他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关系。以王维一生的几次仕隐为切入点,探析诗人深层的心理流变过程,系统揭示其多元化生命意... 盛唐诗人王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人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的重点是王维的性情思想和政治倾向;如今,人们更多关注的则是他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关系。以王维一生的几次仕隐为切入点,探析诗人深层的心理流变过程,系统揭示其多元化生命意识形态及其诗歌所蕴涵的丰厚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仕与隐 心理流变 生命意识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7-52,共6页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是儒道并蓄,因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中和、自然之美。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王羲之 书法美学思想 书法创作 中和美 自然美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儒、道生态伦理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7
作者 刘玉玺 周彦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4,共4页
先秦时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提出了各自鲜明的环境生态伦理思想。以儒、道为互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环境道德与生态智能,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环保思想资源,而且也... 先秦时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提出了各自鲜明的环境生态伦理思想。以儒、道为互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环境道德与生态智能,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环保思想资源,而且也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环境道德 儒道互补 科学发展观 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载PDF
道·圣·文——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道”
18
作者 杨晓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以中国哲学道本论来研究文论中的道,是中国文学道本论的基本内容。刘勰建构的"道--圣--文"文论体系,开了以道论文的先河。韩愈和章学诚相继在其同名文章中建构了以道统文或以史论文的文道观。3篇《原道》勾勒出了文学道本... 以中国哲学道本论来研究文论中的道,是中国文学道本论的基本内容。刘勰建构的"道--圣--文"文论体系,开了以道论文的先河。韩愈和章学诚相继在其同名文章中建构了以道统文或以史论文的文道观。3篇《原道》勾勒出了文学道本论在儒道互补互动矛盾过程中的发展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儒道互补视阈下孔庄之生涯发展模型比较研究
19
作者 付文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8,共7页
中国文化心理格局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是生涯发展思想。儒家孔子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生涯发展的"线性标准模型",而庄子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 中国文化心理格局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是生涯发展思想。儒家孔子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生涯发展的"线性标准模型",而庄子则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建构了"浑沌生涯发展模型"。孔子的模型可以用X=T+E或Y=F(X1,X2,X3,X4……Xn)这两个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线性规划性;庄子的模型可以用Y=F[X1(t),X2(t),X3(t),X4(t)……Xn(t)]这个非线性数学模型来揭示生涯发展的混沌性。"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这对矛盾在个体的生涯发展过程不断地冲突与调试,在生涯周期的各个阶段达到基本的平衡,这就是生涯发展思想的儒道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庄子 生涯发展模型 儒道互补 文化心理格局
下载PDF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黄金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文章从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入手,指出儒道文化对于我国现阶段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并阐述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一些相应措施。
关键词 儒道文化 可持续发展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