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1
作者 宋运娜 朱忠元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近代文学的教学中是近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运用启发、探究、讲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用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增强爱国意识,用文学的情感体验性内化爱国情感,在文史互证互生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互证 近代文学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精神
下载PDF
一部史学、诗性兼备的厚重之作——简评陈贻焮《杜甫评传》并论当代杜甫研究之格局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怀东 潘雪婷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力求深刻而全面地厘清杜甫的经历及其与时代的互动。他高度关注杜诗,并致力还原杜诗的创作情境、分析杜诗的思想艺术等工作。这部评传具有强烈而鲜明的诗学品质和诗性精神,从而实现了古今贯通,具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感染力。一代有一代之学问,杜甫研究仍有大量遗留的复杂问题亟待解决,尤其要加强文本细读并开阔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贻焮 《杜甫评传》 知人论世 史诗互证 诗性
下载PDF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润华 段海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诠释方法 明末清初 诗歌批评 杜甫 史学 钱谦益 诗学评论
下载PDF
“文史互证”方法在高校古代文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定一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17-12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颇多缺陷与痼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改革,并利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将这一方法引入课堂之内,以史籍佐证文学;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颇多缺陷与痼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改革,并利用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将这一方法引入课堂之内,以史籍佐证文学;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阅读、鉴赏及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 教学 文史互证 应用
下载PDF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4-38,45,共6页
蒲松龄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不会有反清情绪,于七之乱也不具备反抗异族压迫的性质,《公孙九娘》"政治隐喻"说不能成立。部分研究者为抬高《公孙九娘》的思想性、艺术性,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运用材料、扭曲作者本意... 蒲松龄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不会有反清情绪,于七之乱也不具备反抗异族压迫的性质,《公孙九娘》"政治隐喻"说不能成立。部分研究者为抬高《公孙九娘》的思想性、艺术性,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运用材料、扭曲作者本意的倾向,过度依赖历史"常识"的解读方法使文章充斥着抽象的意识形态话语,但真正复杂的"社会"和"现实"却被隐没了。只有抛弃"后见之明"式的思维方式,在翔实的材料基础上"回到现场",对作者抱有一种"了解之同情",才能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作出无限接近于事实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公孙九娘 诗史互证 反思
下载PDF
论陈寅恪的学术个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刁生虎 《阴山学刊》 2006年第2期5-14,共10页
陈寅恪为中国20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奋斗目标;历史文化的辨析与阐发为其终生的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以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种族差异和中国文化本位... 陈寅恪为中国20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奋斗目标;历史文化的辨析与阐发为其终生的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以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种族差异和中国文化本位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诗互证是其常用的研究方法;“了解之同情”和“古典”、“今典”的疏解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品格 治学兴趣 语言工具 材料基础 文化取向 打通意识 史诗互证 诠释向度
下载PDF
论古诗注释的维度
7
作者 周金标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2-56,共5页
古诗注释在中国有千年的学术实践,但至今对其理论的梳理尚属寥寥。总体而言,古代学者对诗注用力之处有四:一是历史考证,表现为年谱、编年和广泛的诗史互证;二是对典故及其它文学因素的阐发;三是以追究语言化用为对象的引证传统;四是对... 古诗注释在中国有千年的学术实践,但至今对其理论的梳理尚属寥寥。总体而言,古代学者对诗注用力之处有四:一是历史考证,表现为年谱、编年和广泛的诗史互证;二是对典故及其它文学因素的阐发;三是以追究语言化用为对象的引证传统;四是对文本意义的开掘。历史、文学、语言和意义,构成中国古诗注释的四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注释 诗史互证 引证
下载PDF
郘亭诗论略
8
作者 苟大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2期60-66,共7页
莫友芝,晚清诗坛宋诗派主将,郘亭诗近千首。述怀诗,塑造了一位晚清诗坛上具有进步思想、不慕荣利、不求爵禄的诗人形象;纪游诗,表现了时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艰辛;赠答诗,表达了朋辈友谊,真挚深诚的感情;山水诗,郘亭诗之精萃,以... 莫友芝,晚清诗坛宋诗派主将,郘亭诗近千首。述怀诗,塑造了一位晚清诗坛上具有进步思想、不慕荣利、不求爵禄的诗人形象;纪游诗,表现了时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艰辛;赠答诗,表达了朋辈友谊,真挚深诚的感情;山水诗,郘亭诗之精萃,以平淡的情态表现强烈的情感;记实诗,再现了清末社会生活,记载了农民起义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郘亭诗 迷怀诗 纪游诗 赠答诗 山水诗 记实诗 文与人一 宋诗派
下载PDF
历史镜像中的《皇华集》诗歌——《李朝实录》、《皇华集》的互文阅读
9
作者 杜慧月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2-57,共6页
明朝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自正统十四年始,明朝文臣出使朝鲜之际常与朝鲜文臣应酬唱和,诗酒雅会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朝鲜政府将其刊刻为《皇华集》。作为一部大型的唱和诗文总集,《皇华集》的强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使诗歌背后的真意只有借... 明朝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自正统十四年始,明朝文臣出使朝鲜之际常与朝鲜文臣应酬唱和,诗酒雅会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朝鲜政府将其刊刻为《皇华集》。作为一部大型的唱和诗文总集,《皇华集》的强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使诗歌背后的真意只有借助《李朝实录》方能窥出。现通过文史互证,揭示《皇华集》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学文本的政治外交和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华集》 《李朝实录》 文史互证
下载PDF
阐释的自由与维度——论《钱注杜诗》“诗史互证”阐释方法
10
作者 明月熙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4,18,共4页
明末清初时期,众多注家纷纷对杜甫诗歌进行笺注、校释,钱谦益所撰《钱注杜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成果,突出贡献是开创了"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钱氏的阐释方法表现为,借助历史材料发明诗人心曲、以考证史事为侧重、以... 明末清初时期,众多注家纷纷对杜甫诗歌进行笺注、校释,钱谦益所撰《钱注杜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成果,突出贡献是开创了"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钱氏的阐释方法表现为,借助历史材料发明诗人心曲、以考证史事为侧重、以抉隐发藏为旨归,在阐释杜诗时往往将古典与今情相通、借李唐往事暗指明代政治、委婉抒写明末政治及己身所处的艰难环境,具有较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杜诗 阐释 诗史互证
下载PDF
当小说遇到档案——关于郑念形象的文史互证
11
作者 张民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4-69,共6页
华人女作家郑念(Nien Cheng,1915-2009)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在“文革”期间所受的迫害及平反经历通过其自传体小说《上海生死劫》而广为人知。该小说的书写及传阅不仅使她成功跻身于海外华文文坛,成为伤痕文学、“文革”写作的... 华人女作家郑念(Nien Cheng,1915-2009)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在“文革”期间所受的迫害及平反经历通过其自传体小说《上海生死劫》而广为人知。该小说的书写及传阅不仅使她成功跻身于海外华文文坛,成为伤痕文学、“文革”写作的代表作家,同时也塑造了其几无瑕疵的一代名媛形象。业已解密的英国外交档案则披露了数件与郑念相关的文件,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郑念在上海生活及社交活动的几个片段:其一是所谓的“郑念情报系统”,英方对其真实身份的怀疑;其二是郑念提交给英方的一份“中国观察报告”,这与其作为一名外企总经理助理的身份不符。笔者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将这几件外交档案与《上海生死劫》中的相关叙述加以对照,发现了一些令人疑窦丛生的情节,至少是对郑念现有形象的某种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念 《上海生死劫》 英国外交档案 文史互证
下载PDF
试论白居易灾害诗的史学价值
12
作者 马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唐朝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故而其诗多为反映现实之作,其中不乏关于自然灾害的书写。这些灾害诗具有重大的史学价值:第一,史诗特性可证补史书,而史书亦可印证史诗,具有诗史互证的价值;第二,诗体的&q... 唐朝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故而其诗多为反映现实之作,其中不乏关于自然灾害的书写。这些灾害诗具有重大的史学价值:第一,史诗特性可证补史书,而史书亦可印证史诗,具有诗史互证的价值;第二,诗体的"赋化"特征显现了诗赋交互作用的文学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灾害诗 史学价值 史诗互证 诗赋交互作用
下载PDF
论蔡文姬《悲愤诗》的悲情主题
13
作者 张诗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东汉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坎坷传奇,充满悲剧色彩,其作品《悲愤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她悲情的命运。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三国志》《后汉书》等典籍记载,对《悲愤诗》进行细致解读,发现其中蕴含身遭离乱之悲、思亲之痛与别子之悲、众... 东汉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坎坷传奇,充满悲剧色彩,其作品《悲愤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她悲情的命运。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三国志》《后汉书》等典籍记载,对《悲愤诗》进行细致解读,发现其中蕴含身遭离乱之悲、思亲之痛与别子之悲、众亲皆殁之痛与三嫁他人之悲的悲情书写。《悲愤诗》所描绘的个体悲情主题实为东汉末年社会史实的具体呈现,具有史诗书写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文姬 《悲愤诗》 《后汉书》 诗史互证 悲情人生
下载PDF
地方志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的互证探究
14
作者 王新环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中国古代史教材大多采用正史或其他类似文献,再加篇幅所限,对历史记述往往流于粗疏与简单,难以从细节方面呈现历史的复杂与丰富。将方志史料与教材进行互证,使大而迂阔的历史叙事更加完整和全面,有利于从微观体察宏观,以小见大,更深层... 中国古代史教材大多采用正史或其他类似文献,再加篇幅所限,对历史记述往往流于粗疏与简单,难以从细节方面呈现历史的复杂与丰富。将方志史料与教材进行互证,使大而迂阔的历史叙事更加完整和全面,有利于从微观体察宏观,以小见大,更深层面理解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地方志 教材 互证
下载PDF
论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冬梅 郭贺 傅鑫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探索了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认为可分为四种:诗史互证、多重证据法、科学思维法、从文化的视野视察文学,并对此分别加以阐述。
关键词 陈寅恪 文学研究方法 诗史互证
下载PDF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保刚 杨海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咏史怀古已成为古代文人借古抒怀,倾诉内心世界的言说方式之一。走进异彩纷呈的咏史诗,可感悟古人凝结于其中的生命体验。文章从咏史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类型等入手,探讨咏史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咏史怀古诗 写作内容 映衬 情感类型 鉴赏方法
下载PDF
世纪末文人的新旧冲突与济世情怀——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东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究以刘鹗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变革境遇中所经历的思想巨变与应对策略,从而为揭橥新旧思想的转换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鹗 《老残游记》 文史互证 济世情怀
下载PDF
传存三千灵鬼的心魂——评严迪昌著《清诗史》
18
作者 王利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为首的宗室集群及其辐射的朝阙网络所具有的话语霸权,昭示了清代诗歌 所具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清诗史》探觅诗人的心灵底蕴,始终以揭橥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为前提,立足于 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事 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 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迪昌 《清诗史》 诗史互证 书评
下载PDF
潜精研思 融会贯通——评《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19
作者 叶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等人学术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古代小说研究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成功范例;其二,展现出了作者厚重的文献功底与新颖的学术视角,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三,从科学的文学史观出发,对中国小说史予以深入梳理与合理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书研究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古代小说研究 明清通俗小说研究 文史互证
下载PDF
清代咏侠诗略论
20
作者 张文静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1-46,共6页
清代咏侠诗的研究目前在学界几乎没有涉及,然清代咏侠诗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重要一环。与唐宋相比,清代咏侠诗在时代文化土壤与任侠风气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咏侠与咏史、怀古交并而作的现象更为突出。因而,清代咏侠诗在继承此前咏侠诗... 清代咏侠诗的研究目前在学界几乎没有涉及,然清代咏侠诗是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重要一环。与唐宋相比,清代咏侠诗在时代文化土壤与任侠风气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咏侠与咏史、怀古交并而作的现象更为突出。因而,清代咏侠诗在继承此前咏侠诗的创作内容、手法的同时,拓展了更为丰富驳杂的创作内容,呈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理性精神。在审美艺术上,清代咏侠诗将古朴壮美的诗意境界与浪漫洒脱的任侠情怀相结合,而侠客豪宕、壮美的人格美与创作主体深沉、饱满的思理性相辉映,形成了清代咏侠诗独特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侠诗 清代 咏史 理性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