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曲史互证”的元曲皮货相关事象史料解析
1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元曲中所涉及的皮货相关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服饰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本文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裘皮和皮革相关事象开展了梳理和辨析。研究发现,元曲皮货相关史料有着充... 元曲中所涉及的皮货相关事象,是通过剧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相关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服饰史料的一种呈现形态。本文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裘皮和皮革相关事象开展了梳理和辨析。研究发现,元曲皮货相关史料有着充分的事实作为依据和背景,能够印证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对毛皮和皮革的使用影响中原地区服用习惯和民族交融的史实。作为元代各民族纺织服饰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物,元曲皮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提示出一定的史料意义和文化内涵,并可为元代皮革生产和消费史料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皮 皮革 史料 元曲 曲史互证
下载PDF
基于元曲作品中丝织显花事象的技艺辨析研究
2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元曲作品中多见涉及丝织显花技艺事象,系通过戏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传统手工丝织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史料的一种保存和呈现形态。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丝织显花技艺事象开展辨析。研究认为,元曲呈现的提花织造... 元曲作品中多见涉及丝织显花技艺事象,系通过戏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传统手工丝织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史料的一种保存和呈现形态。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丝织显花技艺事象开展辨析。研究认为,元曲呈现的提花织造事象与现实中的丝织显花工艺及其织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元曲“妆花”和“妆金”相关事象提示出后世相关丝织品名称的渊源。元曲“织成”和“缂丝”相关事象所反映的工艺特征和用途符合实际。元曲中“改机”相关事象虽与明代记载不同,但是提示出元代民间衣料加工的常见方法。元曲作品中丝织显花技艺相关事象多由剧曲作者根据现实的丝织工艺特征和产品特点赋予意象性的艺术表达,对后世专门术语的形成不无启发作用,又通过元曲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获得流传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花技术 显花工艺 妆花 织成 改机 元曲 纺织史料 曲史互证
下载PDF
基于元曲的元代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分析
3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64-69,共6页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纺织文明多元特征十分显著的历史时期。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的典型例证加以释读,结合史籍对元曲所展现的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展开分析。该研究表明,元曲纺织史料通过戏剧文学艺术的形式,很好地诠释...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纺织文明多元特征十分显著的历史时期。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的典型例证加以释读,结合史籍对元曲所展现的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展开分析。该研究表明,元曲纺织史料通过戏剧文学艺术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在元代游牧文化冲击下,农耕文明及其传统纺织文化如何成功地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并获得统治政权的认同。研究认为,元曲蕴含的纺织文化反映着元代社会物质生产和文明延续的过程,其中含有多元广义的包容观念和大同理想,与华夏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汉族纺织文化可以看作是继承华夏纺织文明的正统,并且提示文化自觉是其在元代游牧政权统治下得以坚守和延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文明 纺织文化 纺织史料 元曲 元代 曲史互证
下载PDF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中的诗史互证——兼论开元中玄元皇帝与唐玄宗形象关系的构建与转变
4
作者 张诺丕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87-100,共14页
殷寅、李岑、赵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一诗并非作于天宝四载(745),而是以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梦见玄元皇帝赐真容”为本事。通过对上述诗歌的解读,可补充唐玄宗赏赐群官觐睹真容并举行宴会事件,确定作者的身份信息及“赵... 殷寅、李岑、赵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一诗并非作于天宝四载(745),而是以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梦见玄元皇帝赐真容”为本事。通过对上述诗歌的解读,可补充唐玄宗赏赐群官觐睹真容并举行宴会事件,确定作者的身份信息及“赵铎”确为“赵骅”之误,展示玄元皇帝对霍山神助唐成功故事的渗透与转化。以上诗歌与同主题的诗歌,共同镜照着开元年间君王意志与政治事件对玄元皇帝李唐远祖、道家道祖、天界上帝等不同形象的塑造与强调,以及基于血缘联系、道经传承、天人感应的关联,唐玄宗尊祖贤君、继道圣王、应命帝王等不同权威形象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诗史互证 玄元皇帝 唐玄宗 形象
下载PDF
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与性别书写研究——以冯铿、张资平作品为例
5
作者 许再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 运用文学社会学研究法,对20世纪初岭东基督教本土化背景下的书写文本进行研究,以冯铿、张资平的作品为例分析西方现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乡村相遇的多重面影,揭示“原罪”“救赎”意识、“宽恕”“仁爱”教义、男女平等观等与岭东乡土官本位思想、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封建社会“贞操观”“节烈观”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将性别书写置于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剖析现代化转型的阵痛期里,新女性以积极“介入”的姿态不断进行探寻试错,拒绝成为被男作家物化的“客体”,勇敢反抗封建伦理和基督教道德规范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基督教 本土化 性别书写 文史互证
下载PDF
民俗文化视角下的元曲节令纺织事象解析
6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4-82,共9页
在纺织文化研究中,对元曲作品中节令纺织事象加以关注,有助于认识古典戏曲如何以文学艺术形式反映并传承节令人文和纺织民俗相关事物等文化现象。该研究从民俗文化学的视角,结合典籍文献引证,运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作品中呈现的节... 在纺织文化研究中,对元曲作品中节令纺织事象加以关注,有助于认识古典戏曲如何以文学艺术形式反映并传承节令人文和纺织民俗相关事物等文化现象。该研究从民俗文化学的视角,结合典籍文献引证,运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作品中呈现的节令纺织描写展开了相关事象梳理和人文内涵解读。研究认为,作为纺织民俗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元曲节令纺织事象是农耕时代华夏先民传承勤劳美德和传续纺织技艺的缩影,也是元代文人寄托情感愿景和认同民族文化的写照。其所构成的兼具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不仅浸润了元代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多种社会文化因素,而且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承载性、系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节令 纺织文化 元曲 人文事象 曲史互证
下载PDF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景蜀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41,共8页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魏晋...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魏晋南北朝诗文的史料价值,大致有二:一,在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习、个人生活等方面,可补正史之阙。二,大量个人情感心态成分本身即构成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用此时期诗文证史,在解读时应做到:一,能感之。“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二,对作者其人其文,“具了解之同情”。其三,对诗文典故,要按陈先生的原则,仔细而审慎地考辩其中之古典今典,分析论证解释其真正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格 文史互证 史学方法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下载PDF
唐、五代笔记诗话纠缪——以刘禹锡事迹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卞孝萱 《阅江学刊》 200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事迹为例,将唐、五代笔记诗话中的有关记载,逐一考证,去伪存真。
关键词 文史互证 去伪存真 刘禹锡
下载PDF
《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的方法论意义
9
作者 董希平 郭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与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王立著《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从制度层面对此做一解读,并在方法论层面上做出了系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教坊 历史还原 制度与文学 文史互证
下载PDF
小说与历史的互证——以《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为例
10
作者 杨东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0-65,59,共7页
明朝成化年间,王臣在苏州索括书画、古玩,引起了秀才的抗议活动,这在史学典籍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位立场、关注角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两者在记述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从而使小说对此事件的记载有弥补史学典籍不足之作... 明朝成化年间,王臣在苏州索括书画、古玩,引起了秀才的抗议活动,这在史学典籍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位立场、关注角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两者在记述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从而使小说对此事件的记载有弥补史学典籍不足之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小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如果采用合适的运用方式,小说也是很好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互证 《醉醒石》 《明史》
下载PDF
“诗史互证”视域中的周煌涉琉球文学、史学撰著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恒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5-103,共9页
周煌是重庆涪陵历史上走向全国的重要官员及文史大家,对其撰著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梳理,使之发扬光大,繁荣地方文化建设,造福桑梓,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周煌众多的文史撰著中,《琉球国志》具有代表性,其内容匡正前作,凌越前述... 周煌是重庆涪陵历史上走向全国的重要官员及文史大家,对其撰著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梳理,使之发扬光大,繁荣地方文化建设,造福桑梓,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周煌众多的文史撰著中,《琉球国志》具有代表性,其内容匡正前作,凌越前述,堪称体大思精,为此类撰著的集大成之作;诗集《海山存稿》存有不少周煌出使琉球途中及出使前后创作的诗歌作品,与《琉球国志》相互印证,可补《琉球国志》之不足。两者互参,可得到许多新颖而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煌 “诗史互证” 《琉球国志》 《海山存稿》 内容与价值
下载PDF
试论建筑规划口述史作品的可靠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浩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8-11,共4页
针对建筑规划口述史作品中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在辩证认识各类史料的可靠性特点的基础上,从人类记忆的固有特点、口述史工作组织和口述记录稿整理加工三个方面分析可靠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多渠道史料互证的角度提出建筑规划史研究工... 针对建筑规划口述史作品中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在辩证认识各类史料的可靠性特点的基础上,从人类记忆的固有特点、口述史工作组织和口述记录稿整理加工三个方面分析可靠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多渠道史料互证的角度提出建筑规划史研究工作的应对思路,并对建筑规划口述史工作提出多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建筑史 城市规划史 专家访谈 史料互证
下载PDF
《元好问传论》:“文史互证”的成功实践
13
作者 刘思宁 于东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胡传志教授的《元好问传论》于202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成果的显著特征是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既详尽剖释“古典今典”,又具备“了解之同情”,还着重立足文学本位,修正了“文史互证”之法中“重史轻文”的不足,充分做... 胡传志教授的《元好问传论》于202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成果的显著特征是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既详尽剖释“古典今典”,又具备“了解之同情”,还着重立足文学本位,修正了“文史互证”之法中“重史轻文”的不足,充分做到了思前人之所识,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是元好问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其关于“文史互证”重新“发现”,为未来的元好问研究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研究 《元好问传论》 “文史互证”
下载PDF
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
14
作者 赵新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6-57,共2页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史料 文史互证 时代背景
下载PDF
试论唐诗教学中的“诗史互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一向有文史交融的优良传统,"诗史互证"正是这一传统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唐诗的教学领域,"诗史互证"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史可以证诗;另一方面,诗也可以证史。教学中的"诗史互证...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一向有文史交融的优良传统,"诗史互证"正是这一传统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唐诗的教学领域,"诗史互证"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史可以证诗;另一方面,诗也可以证史。教学中的"诗史互证"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在唐诗教学中可以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入课堂,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互证 唐诗教学
下载PDF
邓以蜇艺术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视野与方法
16
作者 王建英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6,共9页
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他的艺术学思想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地位。邓以蜇艺术学研究重视传统,注意史论结合,运用本体诠释的方法,对中国艺术史上的诸多范畴进行细致的挖掘与探究,力求追寻概念的... 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他的艺术学思想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地位。邓以蜇艺术学研究重视传统,注意史论结合,运用本体诠释的方法,对中国艺术史上的诸多范畴进行细致的挖掘与探究,力求追寻概念的本源与含义。在这些范畴的重新解读过程中,他以传统感性与人文精神进行直观的观照与解读,同时进行中西比较对照,以彰显民族文化与艺术。邓以蜇艺术学研究的方法呈现出现代学术的视野,对当代艺术学的建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蜇 艺术学 现代学术 艺史互证
下载PDF
《一千零一夜》中的奴隶群像与中世纪阿拉伯区域文化的形成
17
作者 高异斐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区域。在其形成的过程当中,“奴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奴隶问题是理解阿拉伯社会历史和区域文化的一个关键。研究阿拉伯奴隶问题,必须将相关的历史著作与文学... 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区域。在其形成的过程当中,“奴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奴隶问题是理解阿拉伯社会历史和区域文化的一个关键。研究阿拉伯奴隶问题,必须将相关的历史著作与文学作品进行互证式的研究,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与现场感来补足历史著作粗陈大概的不足。在这方面,《一千零一夜》是不可多得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大多数故事都有奴隶形象描写,甚至以奴隶为主人公,由此形成了以奴隶群体为对象的“奴隶群像”。将《一千零一夜》的奴隶群像置于中世纪阿拉伯历史中,参照历史文本及相关史学著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生动地见出奴隶这一群体通过战争、抢掠、贩卖等途径的复杂多样的形成过程,也可以更细致地发现黑奴、白奴、家奴、性奴、释奴等不同类型的奴隶所起的不同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这种文史互证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对《一千零一夜》史学价值的理解,也可以在史学著作之外加深对中世纪阿拉伯区域的历史文化,乃至阿拉伯式“奴隶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阿拉伯区域文化 《一千零一夜》 奴隶群像 奴隶问题 文史互证
原文传递
论百年四川乡土小说的军阀叙事
18
作者 向荣 陆王光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16,158,159,共15页
军阀叙事是四川乡土文学自发轫以来绵延不绝的一个叙事传统。它通过对军阀暴力统治的书写,揭露出四川地方和乡村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经受的历史创伤,表达了四川作家们对地域暴力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学反军阀统治的现代化实践,其书写带有... 军阀叙事是四川乡土文学自发轫以来绵延不绝的一个叙事传统。它通过对军阀暴力统治的书写,揭露出四川地方和乡村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经受的历史创伤,表达了四川作家们对地域暴力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学反军阀统治的现代化实践,其书写带有明显的"文史互证"倾向。然而这种军阀叙事独特的文学价值还未完全受到文学批评的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打捞乡土小说中悲情难抑、沉痛发力的军阀叙事,通过分析其中的四川军阀及其特征,来探索其背后独具特色的地方经验及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乡土小说 军阀叙事 文史互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