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methylation specific real-time PCR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被引量:2
1
作者 Akanksha Mehta Anna Mielnik +1 位作者 Peter N Schlegel Darius A Paduch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84-688,I0006,共6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molecular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K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supernumerary X-chromosomes (X-ch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molecular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K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supernumerary X-chromosomes (X-ch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of twenty-six 47,XXY males; two 46,XY/47,XXY males; twenty-two 46,XY males; and 15 females; and deaminated. Methylation-specif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qPCR) was performed using primers for unmethylated and methylated copies of the X-ch inactive-specific transcript (XIST-U and XIST-M) gene. X-ch disomy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XIST methylation status. Degree of mosaicism in the 46,XY/47,XXY males was compared with karyotype an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results.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Roche LightCycler software V. 3.5.3,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crossing points (CPs) by fit-point analysis and melting curve analysis. Xoch disomy was detected in all female controls and KS patients; male controls expressed XIST-M only. CPs ranged from 29.5 to 32.5 (standard deviation (s.d.) 0.8) for XIST-U and from 29 to 31 (s.d. 0.6) for XIST-M. Limit of detection of mosaicism was 1%. Based on XlST-U/XIST-M ratios for the two 47,XXY/46,XY patients, the calculated degree of mosaicism (1.8% and 17.8%) was comparable to FISH results (2.3% and 15%, respectively). Turnaround time from DNA deamination to final data analysis was under 9 h. We conclude that MS-qPCR is a sensitive, specific and rapid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X-ch disomy, with applicability for the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KS, even in the setting of low grade 47,XXY/46,XY mosa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methylation Klinefelter syndrome MOSAICIS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赖沛龙 杜欣 +6 位作者 翁建宇 耿素霞 王玉春 陆泽生 钟立业 邓程新 林绍泽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7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或Ⅱ型(RAEBⅠ/Ⅱ)接受规律的地西他滨治疗,5天方案(4例)和3天方案(3例),每个疗程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实时...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7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或Ⅱ型(RAEBⅠ/Ⅱ)接受规律的地西他滨治疗,5天方案(4例)和3天方案(3例),每个疗程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P15和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用药前3例患者(例2、例4和例7)P15甲基化水平较高(20%~65%),CDH1均较低(0.5%~5%)。无论5天还是3天方案,用药前甲基化水平越高,用药后下降越明显,患者用药第5/7天后P15、CDH1甲基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达20%~60%,P15可维持在下降后的水平,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CDH1的波动较大,用药期间CDH1甲基化水平可升至≥用药前水平。目前的数据表明甲基化的变化与血象变化不一致。应用重复测量方法分析5天与3天方案两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两种不同方案组间去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血液学改善的患者与未改善患者的去甲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治疗后P15和CDH1的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甲基化水平与治疗方案和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聚合酶链反应 地西他滨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使用经固定细胞的DNA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成坎 孙恒娟 +4 位作者 兰小平 杨永臣 孙嘉鹏 许无恨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剩余的固定细胞作为DNA来源,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LPA)方法进行Prader-Willi综合征(PWS)分子检测的可行性,为采用少量全血液... 目的探讨以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剩余的固定细胞作为DNA来源,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LPA)方法进行Prader-Willi综合征(PWS)分子检测的可行性,为采用少量全血液样本同时开展染色体、FISH和分子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将13例受试样本分为正常对照组(3例)、确诊组(2例)和疑似组(8例)3个组。将所有的冻存固定细胞进行离心,弃固定液,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13例PWS样本同时采用MS-PCR与MS-MLPA进行检测。结果 13例DNA样本的A260/A280比值平均为1.94±0.1、浓度平均为(64.0±10)ng/μL、片段大小均在10 kb以上;MS-PCR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父源与母源条带均存在,确诊组仅存在母源条带、父源条带缺失,疑似组父源与母源条带均存在;MS-MLPA结果表明除确诊组2例提示为父源缺失型PWS外,其余2个组结果都提示为正常。结论来源于固定细胞的基因组DNA在纯度、浓度及完整性方面均可满足MS-PCR以及MS-MLPA检测的实验要求,可用于PWS临床分子检测及其相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dna提取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固定细胞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证型与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菲 徐瑞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细胞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ID4基因甲基化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2010年2-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AML患者...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细胞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ID4基因甲基化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2010年2-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AML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1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MS-PCR)检测两组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及中医证型间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 AML患者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为27例(7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患者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气阴两虚证<瘀血痰结证<毒热炽盛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热炽盛证、瘀血痰结证患者更易出现ID4基因甲基化,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表达从分子水平验证了AML初期中医邪实内存的本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ML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4基因 dna甲基化 中医分型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多个基因甲基化水平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春 杜欣 +7 位作者 耿素霞 李明莹 翁建宇 陆泽生 钟立业 邓程新 赖沛龙 黄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CDH1、DAPK和HICI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例MDS、38例初诊AML患者和46名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4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MDS患者基因...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CDH1、DAPK和HICI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例MDS、38例初诊AML患者和46名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4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MDS患者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结果 MDS患者骨髓p15、CDH1、DAPK和HICI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6.23±21.69、6.59±9.39、0.14±0.11和7.81±9.70,外周血为14.96±20.16、6.00±9.26、0.12±0.14和6.74±9.72,骨髓与外周血4种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DS-RAEB Ⅰ/Ⅱ患者骨髓或外周血p15及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4.70±18.17和6.61±8.79)较MDS-RCUD/RARS/5q-(分别为1.99±1.59,1.23±1.14)、MDS-RCMD(分别为3.02±3.42和1.53±2.06)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9±1.82和1.01±1.12)显著升高(P值均<0.05);各分型之间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IC1基因甲基化水平仅在RAEB Ⅰ/Ⅱ(9.16±11.95)与对照组(2.49±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不同分型组间骨髓样本4种基因(p15、CDH1、DAPK和HICI)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39、0.023);不同分型组间外周血样本p15及DAPK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6).p15基因甲基化水平与IPSS分型、原始细胞百分数、血小板计数有相关性;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IPSS分型、原始细胞百分数有相关性;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仅与年龄有相关性;HIC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p15和CDH1基因是MDS中较为特征性出现的高度甲基化基因,HIC1甲基化水平从低危至高危组有升高趋势,DAPK基因虽然在各分型中均能检测到甲基化,但水平较低,而四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MDS疗效或预后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甲基化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MeCP2基因热点突变分析在Rett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洪弟 潘虹 +3 位作者 包新华 王艳萍 沈岩 吴希如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MeCP2基因常见突变是否对Rett综合征临床诊断有帮助。方法 对 2 3例Rett综合征患儿 ,部分患儿家长和 4名正常女性分别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MeCP2基因第 3外显子nt2 2 6 4 3~nt2 30 2 2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Hp... 目的 探讨MeCP2基因常见突变是否对Rett综合征临床诊断有帮助。方法 对 2 3例Rett综合征患儿 ,部分患儿家长和 4名正常女性分别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MeCP2基因第 3外显子nt2 2 6 4 3~nt2 30 2 2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HphⅠ和NlaⅢ酶切分析T15 8M和R16 8X突变 ,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验酶切结果 ,突变点经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  2 3例Rett综合征患儿中 4例有T15 8M突变 ,2 1例患儿中 2例有R16 8X突变。在患儿双亲及正常女性对照均未发现以上 2种突变。结论 T15 8M和R16 8X 2个突变在Rett综合征均较多发。PCR产物的限制酶分析 ,方法简便、快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P2基因 热点突变分析 RETT综合征 诊断 dna结合蛋白质类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酶图谱法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MDS患者P15基因高度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建英 曾宪昌 +1 位作者 陈飞 任波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研究P15基因通过甲基化失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结果 :2 0例MDS患者中发现有 9例 (45 % )存在P15基因高度甲基化 ,且多为高危MDS (... 目的 :研究P15基因通过甲基化失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结果 :2 0例MDS患者中发现有 9例 (45 % )存在P15基因高度甲基化 ,且多为高危MDS (RAEB、RAEB_t) (P <0 .0 5 )。结论 :P15基因可通过甲基化而失活 ,可能与部分MDS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dna甲基化 P15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