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red inflammatory episode transforms advanc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into aplastic pancytopenia: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
作者 Bo Ju Nuan-Nuan Xiu +3 位作者 Jia Xu Xiao-Dong Yang Xiao-Yun Sun Xi-Chen Zh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7期4105-4116,共12页
BACKGROU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is a hematological neoplasm,and an increase in myeloblasts is representative of leukemic hematopoiesis in advanced MDS.Lowrisk MDS usually exhibits deranged autoimmunity resembl... BACKGROU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is a hematological neoplasm,and an increase in myeloblasts is representative of leukemic hematopoiesis in advanced MDS.Lowrisk MDS usually exhibits deranged autoimmunity resembling that of aplastic anemia(AA),whereas advanced MDS is characterized by a phenotype of immune exhaustion.MDS can be normo/hyperplastic or hypoplastic.Generally,bone marrow cellularity and myeloblasts increase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Transformation from advanced MDS to AA-like syndrome with leukemic cell regression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CASE SUMMARY A middle-aged Chinese woman had a 4-year history of leukocytopenia.Six months prior to admission,the patient developed gradually worsening fatigue and performance status.The leukocytopenia further progressed.She was diagnosed with MDS with excess blasts-2 based on increased bone marrow cellularity and a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myeloblasts on marrow and blood smears,a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CD33+progenitors in immunotyping analysis,a normal karyotype in cytogenetic analysis,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BL,KMT2D and NF1 in molecular analysis.Initially,neutropenia was the predominant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y,with mild anemia and thrombocytosis,and the degree of fatigue was far more severe than the degree of anemia.In the following months,the patient experienced several febrile episodes.Intravenous antibiotic treatments were able to control the febrile episodes,but the elevated inflammatory indices persisted.Th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dramatically fluctuated with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the inflammatory episodes.With recurrent flares of the inflammatory condition,agranulocytosis and severe anemia developed,with mild thrombocytopenia.During 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extensive inflammatory lesions involving the lungs,mediastinum,pleura,gastrointestinal tract,peritoneum and urinary tract,with imaging features suggestive of the reactivation of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Reevaluation of the bone marrow smears revealed that the cellularity became hypoplastic,and the leukemic cells regressed,suggesting that both normal and leukemic hematopoiesis had been heavily suppressed.Immu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one marrow samples revealed a decreased percentage of CD34+cells and an immunological signature resembling that of severe AA(SAA),confirming the regression of the leukemic cells by autoimmune-mediated attacks.The patient demonstrated resistance to multiple drugs,including antituberculotics,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voriconazole,ganciclovir,immune suppressants,eltrombopag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which further worsened the hematological injury and patient’s performance status.The patient eventually died of overwhelming infection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CONCLUSION Advanced MDS can transform to aplastic cytopenia with leukemic cell regression and an immunological signature of SAA during inflammatory flare-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plastic anemia Inflammatory stress Leukemic cell regression Antileukemic Case report
下载PDF
Early Detection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Leukemia-associated Mutations Using NGS Is Critical in Treating Aplastic Anemia 被引量:1
2
作者 Xiang LI Yao-hui WU +3 位作者 Si-si CAI Wei-ming LI Yong YOU Min ZH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2期217-221,共5页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plastic anemia(AA)and hypob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hMDS)with a low percentage of bone marrow(BM)blasts(<5%)can be difficult due to the overlap in clonality and a spectrum of genetic ...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plastic anemia(AA)and hypob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hMDS)with a low percentage of bone marrow(BM)blasts(<5%)can be difficult due to the overlap in clonality and a spectrum of genetic alternations between the two subtypes of diseases.However,due to recent advances i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both spectnim and frequency of mutations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and monitored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at initial diagnosis and during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1ST)in patients with AA or hMDS.This improvement in acquiring a patient's genetic status and clonal evolution can provide more proper,precise,and on-time information to guide disease management,which is especially helpful in the absence of traditional morphologic/cytogenetic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ASTIC anemia hypob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下载PDF
Significance of bone marrow particles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plastic anemia, low-grade hyperp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 患者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徐静 张兴利 +5 位作者 刘倩 吴得红 邱宏春 孔荣 唐晓莹 郑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P10和MBL水平,分析两组血清IP10与MBL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结果AA组和MDS组血清I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B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A组血清IP-10水平高于MDS组,AA组血清MBL水平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IP-10与MBL均呈负相关性(r<0,P<0.05)。AA组外周血总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而CD4^(+)/CD8^(+)比值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P-10和MBL水平,以及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有助于为AA及MDS的发病机制、早期鉴别诊断等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及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邓媛 姜坤 陶善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染色体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S FISH)、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7例ICUS患者超过1年随诊,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例进展为CCUS;7例CCUS患者中2例进展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结论ICUS患者需定期随访,建议定期复查MDS基因突变检测,有进展为CCUS可能;合并有提示预后不良基因突变的CCUS患者需定期复查骨髓,及早干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 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NSAA和低风险MDS相关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6
作者 胡青林 万梓琪 +2 位作者 杨辰 陈苗 韩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9-1724,共6页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和低风险MDS(LR-MDS)的整组及亚组疗效、亚组疗效差异、疗效预测因素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难治性NSAA和LR-MDS患者,所有患者在...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和低风险MDS(LR-MDS)的整组及亚组疗效、亚组疗效差异、疗效预测因素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难治性NSAA和LR-MDS患者,所有患者在罗沙司他治疗前,都接受过一线的标准治疗,并包括至少3个月以上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患者均使用过罗沙司他2.5 mg/kg隔天1次,至少3个月,并随访至少8个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罗沙司他的疗效、疗效预测因素、不良反应、复发及疾病克隆演变情况。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包括24例难治性NSAA和16例LR-MDS。年龄18~81岁,中位年龄56岁,男性占40%。65%的患者有输血依赖。随访9~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在第1、2、3、4、5、6个月及随访期末,分别有22.5%、25.0%、47.5%、55.0%、57.5%、60.0%和50.0%的患者达到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HI-E),未发现影响HI-E的因素。两组患者组间血红蛋白较基线变化在随访期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患者脱离输血依赖。22.5%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28.5%患者在达到HI-E后复发,复发时间4~12个月,复发中位时间为7个月。在随访期末未观察到克隆演变。结论罗沙司他对传统疗法和rhEPO难治的NSAA或LR-MDS患者可能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较低。难治性NSAA患者血红蛋白改善的程度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难治性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低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VitB_(12)联合检测在MDS与M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徐小津 丁益群 +1 位作者 刘苏琴 杨子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B_(12)(VitB_(12))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43例纳入MDS组,MA患者43...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B_(12)(VitB_(12))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43例纳入MDS组,MA患者43例纳入MA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网织红细胞、SF及血清VitB_(12)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MDS的诊断效能。结果:MDS组、MA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MA组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RF、LFR、MFR、HF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Ret-He水平低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MA组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血清VitB_(12)水平高于对照组,MA组血清VitB_(1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SF、VitB_(12)水平均高于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参数Ret-He与SF、VitB_(12)联合检测诊断MD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55、0.813、0.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联合SF和VitB_(12)对于指导MDS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MDS的SF、VitB_(12)均高于MA,Ret-He低于MA,可作为临床疾病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 血清铁蛋白 维生素B_(12)
下载PDF
罗特西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64-968,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提高生存质量是其主要治疗目标。由于反复输血带来的危害,以及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来那度胺等经典药物治疗反应的不足,需要开发更为有效、更安全的药物治疗贫血。罗特西普是一种红细胞成熟剂,已被国内外批准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本文将对罗特西普治疗MDS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罗特西普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在鉴别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价值(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鸿飞 王世充 +10 位作者 黄金波 霍佳莉 邵英起 任翔 李星鑫 王敏 聂能 张静 金朋 葛美丽 郑以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ypo-MDS(n=25)和AA(n=33)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分析两组间外周血象、生化指标、骨髓各细胞...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ypo-MDS(n=25)和AA(n=33)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分析两组间外周血象、生化指标、骨髓各细胞组分以及异常染色体的差异。结果:AA组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hypo-MDS组(P=0.001),而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率明显低于hypo-MDS组(P=0.015;P=0.001)。与hypo-MDS组相比,AA组CD4^(+)、CD8^(+)活化T(TA)细胞及记忆Treg比例均明显下降(P=0.043;P=0.015;P=0.024),而AA组CD8^(+)初始T(TN)细胞比例较高(P=0.044)。与AA组相比,Hypo-MD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25),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9;P=0.023;P=0.027;P=0.045)。结论:AA组和hypo-MDS组CD4^(+)和CD8^(+)TA细胞、记忆Treg细胞及CD8^(+)TN细胞比例差异明显,可为鉴别这两种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
10
作者 王振兴 王杰 +1 位作者 刘福莲 陈素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4-37,7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61例,其中A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61例,其中A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学指标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A组原粒细胞人数占比高于B组,巨红细胞人数占比低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B组巨核细胞减少程度、细胞外铁阳性率、红系和粒系减少程度高于A组,小巨核细胞、细胞内铁、类巨幼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异常、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大于5%低于A组(P<0.05)。根据ROC曲线可知,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学指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0%、87.50%,AUC=0.941(95%CI:0.881~0.994),高于细胞形态学、血液学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采用血液学指标检查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能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液学指标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妊娠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11
作者 叶玲 马雪影 王晓慧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未被充分认识的血液学克隆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白血病转化倾向。MDS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MDS病例罕见,临床上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国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未被充分认识的血液学克隆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白血病转化倾向。MDS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MDS病例罕见,临床上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断和治疗还没有规范的指南。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例妊娠合并MDS的患者,在血液科和产科共同努力下,给予促肺成熟、纠正贫血及升血小板治疗并成功分娩一健康婴儿的病例资料,旨在加强对妊娠合并MDS患者妊娠前、妊娠期及围产期管理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妊娠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范科尼贫血错义突变导致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鑫 何珂骏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9期1-5,共5页
范科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由基因异常引起基因组不稳定而致病。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FA错义突变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致病基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明确... 范科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由基因异常引起基因组不稳定而致病。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FA错义突变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致病基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明确导致患儿发展为MDS的临床特征。本例患儿骨髓表现出异常造血,存在FA互补群A型(FANCA)基因的c.2941T>C(p.Cys981Arg)纯合突变,该基因突变位点进一步导致患儿发展为儿童MDS。因此,临床可通过NGS早期诊断FA,对于表现为慢性贫血至全血细胞减少并伴发育畸形的患儿,应重视基因筛查,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科尼贫血 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MDS与MA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胆红素、α-HBDH、CA153、乳酸脱氢酶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阳 马良 李世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 探究胆红素(BILI)、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糖类抗原153(CA153)、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MDS(43例)与MA... 目的 探究胆红素(BILI)、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糖类抗原153(CA153)、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MDS(43例)与MA(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BILI、α-HBDH、CA153、LDH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MDS组较MA组感染、出血的发生率高,贫血发生率低(P<0.05)。MDS组与MA组BILI、α-HBDH、CA153及LDH水平高于对照组,MA组BILI、α-HBDH、CA153及LDH水平高于MDS组(P<0.05)。BILI、α-HBDH、CA153及LDH诊断M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988、0.995、0.947,表明BILI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α-HBDH、CA153及LDH的诊断准确性较高。BILI、α-HBDH、CA153及LDH诊断MA的AUC分别为0.921、0.925、0.994、0.991,均处于准确性较高的水平。BILI、α-HBDH、CA153及LDH区分MDS与MA的AUC分别为0.722、0.801、0.847、0.962,表明BILI、α-HBDH、CA153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而LDH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BILI、α-HBDH、CA153及LDH在MDS和MA患者中表达异常,且均对鉴别MDS与MA具有较好的敏感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胆红素 Α-羟丁酸脱氢酶 糖类抗原153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血清LDH、CA153、FA和Hcy水平检测鉴别诊断MA和MDS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李伟 魏晓婷 +1 位作者 郭苗 赵多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53(CA153)、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198例MA患者为MA组,49例MDS患者为MDS...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53(CA153)、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198例MA患者为MA组,49例MDS患者为MDS组,均进行LDH、CA153、FA、Hcy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LDH、CA153、FA、Hcy水平;分析LDH、CA153、FA、Hcy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A和MDS的诊断效能。结果MA组的LDH、CA153、Hcy水平高于MDS组,FA水平低于M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CA153、FA、Hcy联合检测对MA和MDS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LDH、CA153、FA、Hcy单独检测(P<0.05)。结论LDH、CA153、FA、Hcy联合检测对MA、MDS有着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可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患者接受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糖类抗原153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贫血
下载PDF
MDS血象、骨髓象特点及与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鉴别
15
作者 刘素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骨髓象特点及与巨幼红细胞贫血(MA)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3例MDS患者(MDS组)、31例MA患者(MA组)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和骨髓涂片...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骨髓象特点及与巨幼红细胞贫血(MA)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3例MDS患者(MDS组)、31例MA患者(MA组)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和骨髓涂片检查。比较两组血象、骨髓象特点和外周血三系比例、血常规指标及骨髓涂片结果。结果:MDS血象特点为以红细胞减少为主的不同程度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特点为增生明显活跃,粒系胞浆颗粒减少或缺如等病态造血,部分可见双核晚幼粒细胞或杆状核粒细胞等表现。MDS组和MA组外周血三系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MCV水平低于MA组(P<0.05);两组RBC、PLT、RDW、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系巨幼(样)变、粒系巨幼(样)变、红系其他病态造血、粒系其他病态造血、淋巴样小巨核及原始细胞增多的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DS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及骨髓病态造血,可出现原始细胞数量增多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骨髓象结果在MDS和MA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象 骨髓象 巨幼红细胞贫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难治性贫血与其它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程虹 江明 +3 位作者 杜伟 钟笛 郝建萍 李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3-1426,共4页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胞,外周血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特点。结果发现,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细胞浆内颗粒稀少或缺如、Pelger核异常改变、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单核细胞检出率以及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出现颗粒缺如,红系奇数核、核出芽,巨核系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等在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形态学是MDS诊断的基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在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形态学 病态细胞 贫血性疾病
下载PDF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苗 赵强 +3 位作者 韩燕霞 张姝婷 陆井之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08-181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0例MDS-RA、198例MA和100例AA的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涂片、骨髓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铁染色的特点。结... 目的:探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0例MDS-RA、198例MA和100例AA的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涂片、骨髓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铁染色的特点。结果:三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血片可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内外铁不同程度的增加,MDS-RA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61.3%),出现多核、核碎裂、毫周氏小体。MA骨髓中,红系各个阶段均增生,以早幼红、中幼红及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95%)。AA骨髓中红系以炭核样红细胞增生为主。MDS-RA和MA粒系均表现出骨髓象病态造血,粒系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出现巨晚幼、巨杆状核、细胞核肿胀、多分叶核、环状核,26.3%的MDSRA巨幼样变和畸形核比例明显低于MA(95%)。MDS-RA巨核系出现巨大血小板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巨核细胞体积增大,核质疏松,多呈分叶型,胞质内颗粒减少,并且能见到小巨核细胞,但未见到淋巴样的小巨核细胞。低增生的MDS-RA与AA骨髓病理活检涂片区别明显。结论:MDS-RA与MA、AA虽然细胞形态具有相似性,但又具有各自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三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形态学 骨髓活检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中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广胜 邵宗鸿 +9 位作者 吴德沛 王秀丽 苗瞄 刘鸿 施均 白洁 孙娟 贾海蓉 钱林生 杨崇礼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7-419,423,共4页
为研究SAA和MDS骨髓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情况。用FACS同期对照研究 16例正常对照组、 2 4例发病期SAA、 15例MDS骨髓Th细胞的改变。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及Th1/Th2为 :0 33%、 0 34%、 1 0 0 ,发病期SAA为 :4 4 ... 为研究SAA和MDS骨髓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情况。用FACS同期对照研究 16例正常对照组、 2 4例发病期SAA、 15例MDS骨髓Th细胞的改变。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及Th1/Th2为 :0 33%、 0 34%、 1 0 0 ,发病期SAA为 :4 4 2 %、 0 4 0 %、 10 5 7,恢复期SAA为 :0 39%、 0 2 0 %、 0 92 % ,MDS为 :0 4 1%、 0 5 7%、 0 75。发病期SAA的Th1、Th2细胞均显著增高 (P <0 0 1、 0 0 5 ) ,Th1/Th2显著向Th1偏移 (P <0 0 1) ;恢复期SAA与正常对照基本相当 (P>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DS组的Th1细胞未升高 (P >0 0 5 ) ,亦显著低于发病期SAA组 (P <0 0 1) ,虽然Th2细胞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Th1/Th2比值降低 (P <0 0 5 ) ,向Th2偏移。SAA的发病可能由于Th1细胞增多 ,Th2细胞代偿不足 ,Th1/Th2向Th1偏移 ;MDS骨髓Th1细胞改变不显著 ,Th2有增多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重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 T辅助淋巴细胞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秀梅 许洪志 +3 位作者 张婧瑶 尹冬梅 刘萌萌 隋潇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CD4+T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mRNA(T-bet、GATA-3、Foxp3、RORγ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探讨3种疾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 本研究通过检测CD4+T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mRNA(T-bet、GATA-3、Foxp3、RORγ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探讨3种疾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AA组23例、MDS组42例、AML组17例和正常组16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转录因子的T-bet、GATA-3、Foxp3、RORγt mRNA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A组患者T-bet、RORγt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GATA-3、Foxp3表达减低(P<0.01)。MDS组T-bet、GATA-3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Foxp3、RORγt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MDS-RA组T-bet、RORγt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GATA-3表达显著性减低(P<0.05),Foxp3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MDS-RAEB和AML组T-bet、RORγt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GATA-3、Foxp3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A、MDS不同阶段以及AML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不同,提示细胞免疫状态有差异,在AA和MDS早期阶段,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细胞过度凋亡在骨髓衰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在MDS晚期阶段和在AML时,恶性克隆的大量积聚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T-bet GATA-3 RORΓT Foxp3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婧瑶 许洪志 +4 位作者 尹冬梅 冯秀梅 隋潇徽 崔彬 马春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8,共6页
本研究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毒T细胞亚群平衡及其活性的改变,探讨三种疾病造血异常的细胞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组17例、MDS组35例(其... 本研究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毒T细胞亚群平衡及其活性的改变,探讨三种疾病造血异常的细胞免疫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组17例、MDS组35例(其中RA 19例,RAEB 16例)、AML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的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以及部分T细胞亚群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MDS-RA组Tc1、Tc1/Tc2、CD8+HLA-DR+、CD3+CD8+CD28+、CD8+CD45RO+显著升高,Tc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8+CD45RA+显著减低;MDS-RAEB组Tc1、CD3+CD8+CD28+、CD8+HLA-DR+比例显著减低,Tc、Tc1/Tc2无明显变化,CD8+CD45RA+减低但差异不明显,CD8+CD45RO+显著升高;AML组Tc1、CD3+CD8+CD28+、CD8+CD45RA+、CD8+CD45RO+、CD8+HLA-DR+,Tc1/Tc2显著减低,Tc2显著上升。结论:AA、MDS不同阶段、AML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不同,在AA和MDS早期阶段,Tc1/Tc2的平衡向Tc1偏移,且伴有T细胞亚群活性增加;而在MDS晚期和AML阶段,则向Tc2偏移,T细胞亚群活性减低。前者可能与骨髓造血衰竭密切相关,而后者可能是恶性克隆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8+T细胞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