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an emerging tool for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Erzsebet Lazar Theodora Benedek +3 位作者 Szilamer Korodi Nora Rat Jocelyn Lo Imre Benedek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8年第8期106-115,共10页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 continue to represent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most severe form of CVD 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 devastating disease ass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 continue to represent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most severe form of CVD 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 devastati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In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survive AMI, loss of functional cardiomyocytes as a result of ischaemic injury leads to ventricular failure,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alteration to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Therefore, man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o identify new tool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cardiomyocytes. Regenerative therapy currently represents the ultimate goal for restoring the function of damaged myocardium by stimula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infarcted tissue or by providing cellsthat can generate new myocardial tissue to replace the damaged tissue. Stem cells(SC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viable therapy option in these cases. However, despite the great enthusias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 era, justified by promising initial results, this therapy has failed to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benefit in large clinical trials. One interesting finding of SC studies is that exosomes released by mesenchymal SCs(MSCs) are able to enhance the viability of cardiomyocytes after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suggesting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MSCs in the recovery of functional myocardium could be related to their capacity to secrete exosomes. Ten years ago, it was discovered that exosomes have the unique property of transferring miRNA between cells, acting as miRNA nanocarriers. Therefore, exosomebased therapy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as an emerging tool for cardiac regener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SC therapy in the post-infarction period. 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emerging role of exosomes in developing innovative therapies for cardiac regeneration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role as candidate biomarkers or for developing new diagnostic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osomE stem cell CARDIAC regener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Tβ4-Exosome-releasing artificial stem cell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rapy by improving coronary collateraliz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Peier Chen Xiaodong Ning +9 位作者 Weirun Li Yuxuan Pan Ling Wang Hekai Li Xianglin Fan Jiexin Zhang Tiantian Luo Yaobin Wu Caiwen Ou Minsheng Chen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8期416-429,共14页
Currentl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 in cardiac repair are limited owing to disadvantages,such as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nd poor cell viability.Although direct injection of exosomes can have a curative effect simila... Currentl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 in cardiac repair are limited owing to disadvantages,such as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nd poor cell viability.Although direct injection of exosomes can have a curative effect similar to that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gh clearance hinders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Previous reports suggested that induc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ization can be a desired method of adjunctive therapy for someone who had missed the optimal operation time to attenuate myocardial ischemia.In this study,to mimic the paracrin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tem cells,we developed artificial stem cells that can continuously release Tβ4-exosomes(Tβ4-ASCs)by encapsulating specific exosomes within microspheres using microfluidics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Tβ4-ASCs can greatly promote coronary collateralization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myocardial infarcted area,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directly injecting the exosomes.In addition,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it work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β4-ASC-derived exosomes can enhance the angiogenic capacity of coronary endothelial cells(CAECs)via the miR-17-5p/PHD3/Hif-1αpathway.In brief,as artificial stem cells,Tβ4-ASCs can constantly release functional exosomes and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providing a feasible and alternative method for clinical revascu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stem cells exosom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ronary collateralization
原文传递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平衡抑制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军 李晶 +6 位作者 马旭明 万招飞 朱滨 刘亚萍 郭向前 潘吉平 樊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54-662,共9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外泌体(Exo)对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后自噬和炎症表型的改变。MI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ADMSC外泌体(MSC-E...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外泌体(Exo)对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后自噬和炎症表型的改变。MI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ADMSC外泌体(MSC-Exo)、成纤维细胞外泌体(MEF-Exo),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相关16样蛋白1(ATG16L1)、自噬相关蛋白7(ATG7)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心功能。[结果]心脏成纤维细胞经H_(2)O_(2)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降低(P<0.001),NLRP3表达显著升高(P<0.001),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增加(P<0.001)。MI大鼠经MSC-Exo干预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上调(P<0.001),NLRP3表达显著下调(P<0.001),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01),纤维化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Ⅰ和Ⅲ显著减少(P<0.001),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01)。[结论]脂肪MSC-Exo通过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的平衡,发挥抑制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自噬相关16样蛋白1 自噬相关蛋白7 NLRP3炎症小体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塑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凯杰 林剑龙 +4 位作者 陈丽婷 苏菲菲 蓝小华 范兴满 田建伟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新方法,近年来发现干细胞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主要取决于旁分泌方式,而外泌体是干细胞旁分泌的一种重要介质,因此干细胞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外泌体实现的。在AMI发生时、发生后及缺血再灌...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新方法,近年来发现干细胞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主要取决于旁分泌方式,而外泌体是干细胞旁分泌的一种重要介质,因此干细胞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外泌体实现的。在AMI发生时、发生后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下,外泌体在免疫调节和心脏保护(如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增加血管增殖、抑制心肌纤维化)方面表现出干细胞的促进再生特性。这为AMI后心脏无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思路,可能成为基于干细胞疗法更有效的创新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干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人造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应用现状及前景
5
作者 刘瀚峰 王晶晶 余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23,共6页
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无法完全恢复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产量... 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无法完全恢复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产量少,获取难度大、耗时长、归巢效果不佳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人造外泌体作为天然外泌体的替代品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目的:阐述人造外泌体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半人造和全人造两种设计模式,就两种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对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做出评价和展望。方法:以“人造外泌体,心肌梗死,工程化”为中文检索词,以“artificial exosome,hybrid exosome,myocardial infarction,nanoparticle,drug delivery system”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重点为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时纳入部分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7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半人造改造外泌体的方式,不论是靶向肽段的修饰、生物膜的杂交或是磁力物质的辅助,均改善了传统的外泌体疗法靶向性不足、驻留率低、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等缺陷,提高了传统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率,但是这些改造策略存在修饰效率不明确、医学伦理以及生物毒性等方面的问题。(2)全人造仿生外泌体相对于外泌体的改造,其设计自由度较高,可以解决天然来源外泌体提取存储难度高、规模化生产局限等问题,然而全人造外泌体的改造策略目前仍缺少可靠的临床前数据支持与生物安全性的检测,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所需的标准化流程,因此在应用到临床以前,作为替代天然外泌体的人造外泌体方案仍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外泌体 干细胞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脏病 非细胞疗法 生物工程技术 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外囊泡 仿生纳米技术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有效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贺天文 舒兵 万菁菁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90,共9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方式进行检索,外文数据库以Pubmed为例,检索策略为:exosomes AND stem cells AND myocardial infarct... 目的系统性评价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方式进行检索,外文数据库以Pubmed为例,检索策略为:exosomes AND stem cell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中文数据库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为例,检索策略为:((外泌体)AND(干细胞))AND(心肌梗死);收集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相关文献并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首先行异质性检验,然后逐次剔除单个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漏斗图检测文章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0篇动物实验文献,共179只大鼠。实验组97只采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对照组82只采取空白对照、生理盐水或者PBS干预。Meta分析结果示: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SMD=13.91,95%CI:8.90~18.91,P<0.01)、左室短轴收缩率(SMD=7.52,95%CI:5.29~9.76,P<0.01)以及减少心梗面积(SMD=−15.15,95%CI:−17.90~−12.40,P<0.01)。结论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心肌梗死 外泌体 大鼠 META分析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源性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蘋 郭莹 +8 位作者 高亚杰 王振东 李佰一 张晓敏 牛玉虎 刘志贞 马丽辉 牛勃 郭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30-2636,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低氧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量和内容物都有所影响。目的:比较常氧和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低氧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量和内容物都有所影响。目的:比较常氧和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从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4代,待50%-60%融合时,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分别置于传统培养箱和低氧孵箱培养48 h,采用超速离心法从两组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②SD雌性大鼠(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50只,其中4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0只进行假手术处理。从造模成功大鼠中取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低氧外泌体组、常氧外泌体组,每组10只。心肌梗死术后1周,再次打开心脏,在变白区即梗死区周边四点注射相同体积外泌体或PBS,每点体积25μL,每只100μL。移植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然后取心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1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P <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 <0.01),其中低氧外泌体组上述指标改善最显著(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最严重,低氧外泌体组病变程度轻于常氧外泌体组;③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的胶原容积分数低于模型对照组,以低氧外泌体组减少最为明显(P <0.01);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均以低氧外泌体组改变最为明显(P <0.01);⑤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低氧预处理后,其源性外泌体明显促进了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预处理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增强其抗凋亡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贺继刚 李贝贝 +4 位作者 韩金秀 李洪荣 撒亚莲 严丹 杨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61-2966,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通过分泌外泌体(Exosome)增强其细胞抗凋亡能力,进而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方法 2017年1—12月选取健康4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5只,通过慢病毒载体GV308携带GATA-4转染小鼠BMSCs... 目的探讨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通过分泌外泌体(Exosome)增强其细胞抗凋亡能力,进而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方法 2017年1—12月选取健康4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5只,通过慢病毒载体GV308携带GATA-4转染小鼠BMSCs构建过表达GATA-4小鼠BMSCs并加入基因开启剂强力霉素(DOX),而后采用Exo Quick-TC提取BMSCs分泌的Exosome,并检测Exosome纯度、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体外实验:与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A组(体外),与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B组(体外),与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C组(体外),低氧(1%)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为D组(体外),正常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心肌细胞为E组(体外),各组均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选取12只小鼠建立心机梗死模型,造模成功48 h后经尾静脉注射80 000μg的Exosome,其中A组(体内)注射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B组(体内)注射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C组(体内)注射BMSCs分泌的Exosome,另取3只心肌梗死未处理小鼠作为D组(体内),3只正常小鼠作为E组(体内)。于注射Exosome后48 h采用心脏超声仪(PHILIPS EPIQ 7C)评估各组小鼠心功能。完成心脏彩超后采用原位免疫组化法评估心肌梗死小鼠心脏凋亡细胞数量。结果 Exosome表达量为0.272 5,Exosome纯度为5.25×108个,电镜可见Exosome大小40~100 nm。A组(体外)细胞凋亡率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但高于E组(体外)(P<0.05)。A组(体外)Caspase 8、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及E组(体外)(P<0.05)。A组(体内)小鼠射血分数(EF)、环比收缩(FS)前后差值高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及E组(体内)(P<0.05)。A组(体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数量高于E组(体内),而低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P<0.05)。结论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可以通过增强BMSCs抗凋亡能力,进而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干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干细胞源外泌体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玲 石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7-992,共6页
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的修复带来曙光,然而移植的干细胞群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率、有效性及相关作用机制仍备受争议。近年来,干细胞旁分泌效应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外泌体作为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的典型代表... 干细胞移植为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的修复带来曙光,然而移植的干细胞群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率、有效性及相关作用机制仍备受争议。近年来,干细胞旁分泌效应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外泌体作为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的典型代表,是在不同应激反应中所产生的直径介于30—100nm的膜状小体,富含大量与其母体干细胞相关的miRNA,mRNA及蛋白质,作为一种新型替代疗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备巨大潜力。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促进受体细胞存活、增殖及血管生成等多种方式改善心梗后心脏功能。文中主要针对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后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脏纤维化等方式修复受损心肌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MICRORNA
下载PDF
过表达GATA-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中miR-330-3p的时-量变化
10
作者 贺继刚 谢巧丽 +2 位作者 王梓豪 严丹 张宏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4617-4622,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证明过表达GATA-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效修复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进一步发现在其外泌体中miRNA-330-3p明显高表达且...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证明过表达GATA-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效修复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进一步发现在其外泌体中miRNA-330-3p明显高表达且功能涉及抗凋亡,提示miRNA-330-3p可能是外泌体修复心肌损伤的关键分子。目的:探讨过表达GATA-4小鼠BMSCs分泌的外泌体(BMSCs^GATA-4-exosomes)中miR-330-3p的时-量变化。方法:在过表达GATA-4小鼠BMSCs培养体系内加入miR-330-3p模拟剂(miR-330-3p-mimic)及抑制剂(miR-330-3p-inhibitor)作为BMSCs^GATA-4-miR-330-3p-mimic组及BMSCs^GATA-4-miR-330-3p-inhibitor组,将BMSCs^GATA-4组、BMSCs^GATA-4-空载体组、BMSCs组、BMSCs^GATA-4-miR-330-3p-mimic-空载体组及BMSCs^GATA-4-miR-330-3p-inhibitor-空载体组作为混杂因素对照组。上述各组与基因开启剂强力霉素共培养24,48h,提取各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及其外泌体内miR-330-3p的表达量。采用光镜评估BMSCs^GATA-4-miR-330-3p-mimic组、BMSCs^GATA-4-miR-330-3p-inhibitor组与BMSCs组细胞在24,48h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BMSCs^GATA-4-miR-330-3p-mimic,组细胞与外泌体内miR-330-3p的表达率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miR-330-3p的表达逐渐增多;②BMSCs^GATA-4-miR-330-3p-inhibitor组细胞与外泌体内miR-330-3p的表达率最低,且随着时间推移其miR-330-3p的表达逐渐减少;③BMSCsz^GATA-4-miR-330-3p-mimic组、BMSCs^GATA-4-miR-330-3p-inhibitor组与BMSCs组在24,48h的形态无变化;④结果表明,BMSCs内miR-330-3p表达与外泌体内miR-330-3p表达正相关,BMSCs过表达miR-330-3p可以有效提高外泌体中miR-330-3p的表达,而静默miR-330-3p可以有效减少外泌体中miR-330-3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GATA-4 外泌体 miR-330-3p
下载PDF
中药改善心肌梗死促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甜甜 张彦丽 +2 位作者 何婷 姚魁武 曹俊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503-1509,共7页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管新生、血运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中药在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体及有效成分可通过不同靶点、不同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管新生、血运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中药在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体及有效成分可通过不同靶点、不同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出中药具有增强干细胞血管修复与新生能力,可以调控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并且靶向调控外泌体传递与血管新生相关的miRNA,激活下游信号,增加内皮细胞存活、迁移、成管能力,提升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还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通路,调控微血管生成过程和间充质干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蛋白激酶D1/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等介导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再生功能。后续还需深入探讨中药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干细胞 外泌体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爽 任雪雷 +2 位作者 韩翔宇 刘云海 孙树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006-1012,共7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可以发挥抗凋亡、抗炎、抗纤维化以及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等作用,被认为是MSC移植治疗关键的作用机制。文章总结近5年国...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可以发挥抗凋亡、抗炎、抗纤维化以及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等作用,被认为是MSC移植治疗关键的作用机制。文章总结近5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MSC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脐带MSC来源外体上调Smad7表达修复大鼠急性心肌损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文明 孙丽 +6 位作者 赵媛媛 马洁 孙晓仙 展洁 钱晖 许文荣 朱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体(huc-exosomes)对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内构建SD大鼠AM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MI+PBS组和AMI+exosomes组,小动物高频彩色超声仪检查心功能;72 h后处死取心...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体(huc-exosomes)对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内构建SD大鼠AM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MI+PBS组和AMI+exosomes组,小动物高频彩色超声仪检查心功能;72 h后处死取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内Smad7蛋白变化;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系H9C2及原代培养心肌组织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原代培养心肌组织细胞,分为正常氧+PBS、正常氧+exosomes、缺氧+PBS、缺氧+exosomes 4组,分别提取各组的蛋白质或RNA,用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mad7 mRNA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SD大鼠AMI模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huc-exosomes可改善AMI大鼠的心功能。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xosomes处理使心肌细胞中Smad7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 huc-exosomes对AMI有修复作用,exosomes可能通过调节Smad7的表达促进细胞修复,Smad7可作为huc-exosomes介导损伤修复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体 SMAD7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日月 邓倾 周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8-594,共7页
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免疫反应来修复心肌损伤,外泌体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天然的纳米载体,内含细胞特异性蛋白... 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免疫反应来修复心肌损伤,外泌体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天然的纳米载体,内含细胞特异性蛋白、核酸和脂质。与脂质体载体相比,还具有低免疫原性、无细胞毒性及能够穿透生物屏障等优点。目前已有多种靶向心脏的工程外泌体在动物心肌梗死模型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就MSC及MSC来源外泌体促进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修复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心脏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 石蓓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心脏干细胞被发现于哺乳动物心脏组织中已有十余年,在此期间的众多研究均证实了心脏干细胞可再生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研究者们认为心脏干细胞发挥修复梗死心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固有特性相关,包括直接分化为功能心肌细胞,通过... 心脏干细胞被发现于哺乳动物心脏组织中已有十余年,在此期间的众多研究均证实了心脏干细胞可再生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研究者们认为心脏干细胞发挥修复梗死心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固有特性相关,包括直接分化为功能心肌细胞,通过旁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改善心肌梗死区域微环境,促进血管新生。现对心脏干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转化医学发展与心脏疾病的防治开拓新的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梗死 再生治疗
下载PDF
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永波 余骏马 朱海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心肌梗死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且疾病后期进展常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肌梗死的预后十分重要。外泌体是由细胞或组织液释放的直径为30~150 nm的纳米级囊泡,其囊泡内携带着来自亲代细胞分泌的特异DNA、RNA、... 心肌梗死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且疾病后期进展常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肌梗死的预后十分重要。外泌体是由细胞或组织液释放的直径为30~150 nm的纳米级囊泡,其囊泡内携带着来自亲代细胞分泌的特异DNA、RNA、蛋白质、脂质和代谢废物等物质,其作为心肌梗死的潜在治疗方法在基础实验中早已被证实。就不同细胞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工程化外泌体以及外泌体细胞膜融合策略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外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泌体 间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膜融合 微RNAS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俞佳丽 景雨 +7 位作者 张剑 陈楚 陆齐 顾周山 陈子微 周大胜 景宏美 潘丽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341-343,351,共4页
心肌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更多依赖旁分泌作用改善心脏功能,而外泌体被认为是重要的旁分泌介质。现综述近年来间... 心肌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更多依赖旁分泌作用改善心脏功能,而外泌体被认为是重要的旁分泌介质。现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炎症和纤维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傅小媚 霍然 +7 位作者 邓赛 林潮金 范景皓 王萍 李松沛 秦爱萍 邹明辉 余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41-851,共11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心肌梗死(MI)后的治疗作用。方法:流式成像细胞分析术鉴定B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于镜下观察成骨成脂分化能力。LPS刺激BMSCs48h,提取细胞培养...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心肌梗死(MI)后的治疗作用。方法:流式成像细胞分析术鉴定B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于镜下观察成骨成脂分化能力。LPS刺激BMSCs48h,提取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捕捉其形态和粒径大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表面标记分子及蛋白表达。建构小鼠MI模型并予以外泌体心脏局部注射,利用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切片和PCR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分离的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73、CD105,未表达HLA-DR、CD14、CD34、CD45,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达Alix、HSP70、Flotillin-1蛋白,流式成像仪检测到外泌体膜表面的CD63、CD9和CD81标记分子,粒径众数为69.2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的外泌体注射小鼠心脏后,与PBS注射的MI对照组比较,心脏超声评价7天和28天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都显著增大(P<0.01,P<0.05),在第28天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减小(P<0.05),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面积减小(P<0.01),PCR检测到炎症因子IL-6、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趋附因子CCL2表达减少,CX3CL1表达增多,术后第14天最为明显。结论:LPS刺激的B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改善小鼠MI后心肌收缩功能和纤维化,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脂多糖 心肌梗死 纤维化 炎症
下载PDF
miR-2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良 万朝辉 周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miR-2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扩增培养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的BMSCs,将携带miR-22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阴性对照(miR-NC)载体分别转染至BMSCs,并提取转染后B... 目的探讨miR-2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扩增培养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的BMSCs,将携带miR-22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阴性对照(miR-NC)载体分别转染至BMSCs,并提取转染后BMSCs的外泌体。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Exo BMSCs组、Exo BMSCs/miR-NC组和Exo BMSCs/miR-22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构建AMI大鼠模型,于心肌梗死区原位注射外泌体进行干预。干预72 h后,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大鼠心脏功能;TTC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R-22及p5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剪切体(Cleaved-caspase-3)及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降低(P <0.05),心肌梗死面积(%:1.16±0.84 vs.38.68±5.31)和心肌细胞凋亡率(%:9.04±1.95 vs.66.70±5.92)明显增加(P <0.05),心肌组织中miR-2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而p53、Bax和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AMI组比较,各外泌体干预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P <0.05),心肌梗死面积(%:38.68±5.31 vs.23.54±3.94,22.33±4.12,13.79±2.25)和心肌细胞凋亡率(66.70±5.92 vs.43.73±3.39,42.67±2.87,30.73±2.97)明显降低(P <0.05),心肌组织中miR-22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而p53、Bax和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其中Exo BMSCs/miR-22组大鼠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Exo BMSCs组和Exo BMSCs/miR-NC组。结论 miR-22修饰的BMSCs外泌体可有效抑制p53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AMI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外泌体 miR-22 p53 心肌细胞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舒恒(综述) 柳美兰(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12期1188-1192,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同时存在问题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同时存在问题及争议。该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面临问题及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旁分泌 外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