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P wave dispersion in prediction of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arl valvul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and sinus rhythm
1
作者 Ragab A. Mahfouz Ashraf E. Deweda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1期82-89,共8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on the long term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 in patients with mi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on the long term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MS) and sinus rhythm. Also to te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variables and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PMBV. Methods: Eighty-f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MBV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P-maximum, P-min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before and one month after PBMV. We studied the changes i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AP), left atrial (LA) dimension, mitral diastolic gradient, and mitral valve area, in addition to the changes i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utilizing tissue Doppler assessment both before and after PMBV,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the P-wave dispersion in predicttion of late cardiac event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mean diastolic gradient, PAP, and LA size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ight ventricular tissue Doppler indices after PMBV. Ac- company these hemodynamic changes after PMBV.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were found to be decreased (P < 0.001). Patients developed cardiac events during follow-up had a higher P-maximum and P-dispersion than those without late cardiac events (P < 0.001). Moreover the changes in P-maxi- mum and P-dispersion before and after PMBV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ev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while P-maximum and P-dispersion significantly (P < 0.002)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out events It was revealed with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 sis that the degree of and the changes in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devel- opment of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PMBV, with Cut-off values of ≥62.8 msec for P-wave dispersion and 118 mes for P-maximum.ROC curve showed AUC of 0.919 for P-wave dispersion and 0.913 for P-maximum (P < 0.001). Conclusion: P-wave maximum and dispersion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These chang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MBV. The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chang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airment of right dysfunction and the degree of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maximum and P-wave dispers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at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S after successful PMBV (AF, recurrent hospital admission, embolic phenomenon deteriora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ave maximum p-wave Minimum p-wave dispersion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Cardiac Events Follow-Up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 夏木西娅·哈德尔 +1 位作者 印纹源 郭永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Pd、Tp-Te间期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d、Tp-Te间期对CHD及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d、Tp-Te间期大于对照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大于心肌缺血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患者心律失常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结论:CHD患者动态心电图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且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较心肌缺血患者更为明显,两者联合对CHD及CHD心律失常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QRS-T夹角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价值分析
3
作者 徐燕爽 叶卉 罗艳华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2期2709-2712,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QRS-T夹角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59例STEMI患者... 目的:分析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QRS-T夹角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59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非MACE组(n=130)和MACE组(n=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QRS-T夹角对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RS-T夹角、P波离散度异常增大是影响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3、1.078,P<0.05)。ROC曲线显示,QRS-T夹角及P波离散度预测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30、0.834。二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5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86%、79.23%。结论:STEMI患者经PCI治疗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QRS-T夹角增加与术后发生MACE密切相关,检测二者指标变化情况有利于评估STEMI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QRS-T夹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增长 殷跃辉 +1 位作者 佘强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3-374,385,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成形术过程中 ,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76例 ,分为在球囊扩张时有心肌缺血改变和无心肌缺血改变两组。心肌缺血组又分为左前降支 (LAD)、左回旋... 目的 :观察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成形术过程中 ,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76例 ,分为在球囊扩张时有心肌缺血改变和无心肌缺血改变两组。心肌缺血组又分为左前降支 (LAD)、左回旋支 (LCX)和右冠脉 (RCA)三个亚组。同步记录球囊扩张前和球囊扩张期间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 :①球囊扩张前 ,各组 p波离散度无差异 ( 37.5± 4 .97ms,36 .7± 5 .70ms,36 .9± 4 .5 9ms,36 .4± 4 .76ms ,P >0 .0 5 ) ,②球囊扩张期间 ,无心肌缺血组 p波离散度与球囊扩张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37.5± 4 .97vs 37.9± 4 .6 1ms,P >0 .0 5 ) ;而心肌缺血组与球囊扩张前比较 ,p波离散度均明显增大 ( 36 .7± 5 .70vs 4 6 .3± 4 .2 1ms,36 .9± 4 .5 9vs4 4 .7± 6 .4 7ms,36 .4± 4 .76vs 4 4 .8± 5 .88ms,P <0 .0 0 1)。结论 :p波离散度增大可作为严重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心肌缺血 冠脉成形术 冠心病
下载PDF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明亮 尹鲁骅 +4 位作者 杨申 杜玉花 王爱萍 吴云 张焕轶 《中国医药》 2015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随访2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78例)和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相关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定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预测能力.结果 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10±32)ms比(97±20)ms,(41±20)rns比(28±1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均可以独立预测2年内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每增加1 ms,患者2年内发生持续心房颤动的风险分别增加1.452及1.805倍.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0.688比0.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有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心房颤动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卓伟明 王秀云 陈东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is)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观察组)和同期54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dis、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进行测...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is)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观察组)和同期54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dis、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观察组Pdis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is或Pdis加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较高的特异度(81.5%,92.6%)和阳性预测价值(88.2%,94.6%)。结论Pdis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可靠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阵发性心房颤动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心绞痛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建成 杨向军 +2 位作者 宋建平 刘志华 蒋文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 (Pd) ,P波最大时间 (Pmax)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 34例冠心病 (CAD)患者 ,对照组为 16例类似心绞痛发作的非冠心病患者 ,观察其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的Pd、Pmax。结果 冠心病组心绞痛...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 (Pd) ,P波最大时间 (Pmax)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 34例冠心病 (CAD)患者 ,对照组为 16例类似心绞痛发作的非冠心病患者 ,观察其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的Pd、Pmax。结果 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d 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 ,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Pd、Pmax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Pd、Pmax受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缺血 p波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下载PDF
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文胜 曾国兵 +4 位作者 陆红进 夏继辉 陈惠平 鲁晶 申仕海 《内科》 2008年第4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中出现房颤29例,未发生房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中出现房颤29例,未发生房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9.7%、86.2%、75.9%,特异性分别为77.4%、83.9%、90.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83.3%、88.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ax和Pd明显增加时易发生房颤,提示Pmax和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房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血管成形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文胜 申仕海 +2 位作者 曾国兵 樊冰 童步高 《广州医药》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P波离散度 (Pdisp)的变化。方法 :测定 31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disp。结果 :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P波离散度 (Pdisp)的变化。方法 :测定 31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disp。结果 :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的Pdisp分别为 (44 3±18 1)ms、 (35 2± 16 3)ms、 (33 4± 15 7)ms ,PTCA前Pdisp与PTCA后 2h及 1周Pdisp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PTCA后 2h与PTCA后 1周Pdisp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1例AMI中PTCA前有 5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其中Pdisp为 (5 5 4± 11 3)ms ,其余 2 6例无房性心律失常 ,其Pdisp为 (40 2± 15 5 )ms ,两者Pdisp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PTCA后 2h两者Pdisp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行直接PTCA能降低Pdisp ,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AM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克宁 汤玉凤 +5 位作者 黄申申 李品君 史玉奇 贾文春 李捷 张宁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与P波最大时间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观察3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 。结果两组Pmax(124.32±3.58、110.77±2.62ms)、Pd(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与P波最大时间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观察3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 。结果两组Pmax(124.32±3.58、110.77±2.62ms)、Pd(45.75±2.76、29.08±3.87ms)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Pmax≥120ms和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93%和97% ,特异性分别为91 %和96 %。结论Pmax 延长和Pd 增加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阵发性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并发症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红 杨捷 +1 位作者 杜欣 马晨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 (PAF)与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组 )的Pmax和Pd ,并与 2 7例急性心肌梗塞无阵发性房颤患者 (对照组 )比较...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 (PAF)与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组 )的Pmax和Pd ,并与 2 7例急性心肌梗塞无阵发性房颤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①Pmax、Pd :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 (Pmax :12 5 0 1±7 6 8ms比 10 8 92± 6 32ms ,P <0 0 1;Pd :4 7 2 1± 9 90ms比 30 0 1± 6 95ms ,P <0 0 1)。②Pmax >110ms和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 86 4 %、82 1%、91 6 %和 88 8%、85 6 %、92 1% ;当Pmax >110ms且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8 1%、88 2 %、94 0 %。结论 :Pmax延长和Pd增加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PAF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阵发性房颤 p波离散度 预测
下载PDF
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红源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0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 目的探讨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肥胖组(25BMI30)和严重肥胖组(BMI30)。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 wave maximum,Pmax)。结果肥胖组和严重肥胖组的Pd和Pmax明显长于正常组(Pd:36.2±9.4msvs27.7±9.6ms,P<0.05;41.4±11.2msvs27.7±9.6ms,P<0.01;Pmax:119.3±10.7msvs105.1±10.4ms,P<0.05;125.2±10.6msvs105.1±10.4ms,P<0.01),而年龄变化对Pd和Pmax无明显影响。结论肥胖影响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年龄对两者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肥胖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最大时间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华群 郑新权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间(Pmax)和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测定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d值、Pmax值、心房颤动时间和左心房内径(LAD),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Pd≥40ms者心房颤动时间显著大于Pd〈40ms者(P〈0.05...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间(Pmax)和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测定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d值、Pmax值、心房颤动时间和左心房内径(LAD),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Pd≥40ms者心房颤动时间显著大于Pd〈40ms者(P〈0.05);Pmaxt〉110ms者LAD大于Pmax〈110ms者(P〈0.05).Pmax与心房颤动时间、LAD和年龄相关(P〈0.01或0.05),Pd与心房颤动时间相关(P〈0.05),Pmax与P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预测心房颤动中,Pd特异性较高,Pmax敏感性较高,Pd与Pmax结合可提高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p波最大时间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凤兰 王秋芬 马利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6期2385-2386,共2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发病在48小时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根据病情给适量的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发病在48小时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根据病情给适量的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只要无禁忌证都足量应用。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螺内酯25mg,每天1次,共2周。结果: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波离散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能稳定电生理,改善P波离散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16
作者 林锐 邱双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662-6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住院期间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61例,采用替米沙坦干预,小剂量组予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住院期间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61例,采用替米沙坦干预,小剂量组予20~40 mg/d,大剂量组予60~80 mg/d,观察不同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Pd、Pmax的变化及住院期间Af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小剂量治疗组相比,大剂量治疗组患者Pmax、P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较治疗前Pmax及P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小剂量治疗组中,治疗后Pmax及Pd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住院期间AF的发生比例较小剂量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替米沙坦较小剂量替米沙坦能更明显减小Pd及Pmax,同时减少住院期间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米沙坦 p波离散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晓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检测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房扩大的患者105例和105例健康人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以Pmax≥10ms、P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心房扩大与Pd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 目的:探讨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检测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房扩大的患者105例和105例健康人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以Pmax≥10ms、P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心房扩大与Pd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房扩大组的Pd值明显增大,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比较,Pmax无明显差异。Pd值用于诊断心房扩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max。结论:心房扩大可导致Pd值增大,Pd值可作为诊断心房扩大的一个有用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扩大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下载PDF
肥胖对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18
作者 刘彤 李广平 +2 位作者 傅自力 张晓伟 王少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肥胖对P波最大时限(Pmax)及其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肥胖导致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肥胖患者4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 目的观察肥胖对P波最大时限(Pmax)及其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肥胖导致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肥胖患者4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肥胖组体重指数及左房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肥胖可导致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显著延长,并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心房颤动
下载PDF
P波时限、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初探(英文)
19
作者 王俊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02年第6期40-41,共2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ty of predicting idiopathic AF with P 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Methods:The maximum P 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in 36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AF... Objective: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ty of predicting idiopathic AF with P 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Methods:The maximum P 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in 36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AF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ex - and age - 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Results:The maximum P 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Af than in control group. The maximum P wave duration > 110ms or P wave dispersion >40ms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patients from healthy subjects,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ty value were 88% vs 82% and 75 % vs 86%, respectively. When the above two parameters were integrated, the sensitivity was 76 %, the specifity 88 %. Conclusion: The maximum P.wave duration and P wave dispersion are simple and practical ECG indexes for idiopathic A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opathic Atrial Fibrillation maximum p wave Duration p wave dispersion
下载PDF
心绞痛发作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朱建成 杨向军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34例冠心病(CAD)患者,对照组为15例类似心绞痛发作的非冠心病患者,观察其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的Pd、Pmax。结果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34例冠心病(CAD)患者,对照组为15例类似心绞痛发作的非冠心病患者,观察其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的Pd、Pmax。结果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d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Pd、Pmax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Pd、Pmax受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p波离散度 心肌缺血 p波最大时间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