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technique of extracorporeal intrauterine morcellation after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Three emblematic case reports 被引量:1
1
作者 Antonio Macciò Elisabetta Sanna +2 位作者 Fabrizio Lavra Piergiorgio Calò Clelia Madedd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0期5655-5660,共6页
BACKGROUND I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uterus,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always requires morcellation to allow removal of the tissues from the abdominal cavity.However,uncontained morcellation has been scruti... BACKGROUND I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uterus,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always requires morcellation to allow removal of the tissues from the abdominal cavity.However,uncontained morcellation has been scrutinized because of the possible spread of occult leiomyosarcoma.Therefore,in-bag extracorporeal morcellation has been developed.However,tissue containment and extraction are extremely challenging,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the increasing uterine size to be removed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CASE SUMMARY Herein,we describe a novel technique for extracorporeal intrauterine morcellation using the uterus outermost layer as a bag to achieve tissue extraction of very large uteri with suspected occult leiomyosarcoma after TLH.The study enrolled patients who were planned for TLH for large uteri(weight>500 g).TLH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the procedure reported in our previous studies.The novel technique has been described step-by-step in a video,which representatively describes the preoperative imaging and morcellation procedure of three very large uteri weighing 1500 g,1700 g,and 3700 g,respectively.Th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The patients had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and in all cases,the pathology was benign leiomyoma.CONCLUSION Extracorporeal intrauterine morcellation using the uterus outmost layer as a bag was found to be a feasible technique that allows a careful diagnosis and safe removal of suspected occult malignancies.The technique herein presented may be adopted in surgical practice,by adding it to the other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contained morcellation.It may represent a valid and feasible alternative,especially useful in cases of very large uteri exceeding the capacity of specimen retrieval ba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RCELLATION myomaS Large uterus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Case report
下载PDF
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晓樱 李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13例资料,其中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0例(脐部2~2.5 cm切口置入自制入路平台和2个trocar,左下腹置入5 mm trocar...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13例资料,其中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0例(脐部2~2.5 cm切口置入自制入路平台和2个trocar,左下腹置入5 mm trocar和弯分离钳),常规三孔腹腔镜组5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即刻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指标。结果与三孔组相比,改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短[(72.0±26.0)min vs.(92.5±27.5)min,t=-4.007,P=0.000],术中出血少[(36.2±21.9)ml vs.(69.6±35.6)ml,t=-6.092,P=0.000],术后24 h引流少[(92.0±60.7)ml vs.(115.3±53.4)ml,t=-2.152,P=0.034],2组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使用肌瘤粉碎器,同时克服单孔腹腔镜操作局限性,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子宫肌瘤
下载PDF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的伦理学要求 被引量:3
3
作者 廖邦兴 廖中华 +2 位作者 孔祥花 曾亚男 林正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9期78-79,共2页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的伦理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本文通过子宫肌瘤手术前、中、后三个时期不同伦理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只要妇科手术医生以医务人员的职业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对医学伦理学...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的伦理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本文通过子宫肌瘤手术前、中、后三个时期不同伦理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只要妇科手术医生以医务人员的职业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给予病人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心理支持,一定会使每位子宫肌瘤病人的手术治疗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手术 伦理学
下载PDF
日间手术与住院手术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电切术对患者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血清钠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 陈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10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日间手术(观察组)和传统住院手术(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10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日间手术(观察组)和传统住院手术(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肌瘤残留、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及月经量改善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手术不会增加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风险,且相较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宫腔镜 日间手术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艳萍 李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315-316,324,共3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M组)和开腹手术组(TA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M组)和开腹手术组(TA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LM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TAM组(t=20.623,P<0.01),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AM组(t=12.040,P<0.01);术后LM组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AM组短(t值分别为9.126、12.235,均P<0.01),但两组术后3天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76,P>0.05);LM组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TAM组有5例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出现肌瘤剔除后局部血肿,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332,P=0.248),且肌瘤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2.509,P=0.113)。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50例分为:剔除子宫肌瘤组84例,未剔除子宫肌瘤组66例,选择同期无任何合并症的正常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剖宫产的情况。结果肌瘤剔除组、肌瘤未剔除组及正...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50例分为:剔除子宫肌瘤组84例,未剔除子宫肌瘤组66例,选择同期无任何合并症的正常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剖宫产的情况。结果肌瘤剔除组、肌瘤未剔除组及正常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前、术后HB差值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单发、多发,浆膜下、粘膜下、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剔除直径≤5cm和直径>5cm的肌瘤,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三组的伤口愈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免除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对于直径>5cm,位于子宫下段或远离切口的肌壁间、粘膜下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险较大,不主张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手术 比较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应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谭丽梅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宫腔镜手术应用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 目的探究宫腔镜手术应用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等分别为(41.2±26.4)m L、(41.8±21.6)d、(30.1±17.6)min、(9.2±1.5)h,而对照组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等分别为(92.7±28.1)m L、(82.1±28.1)d、(60.3±18.9)min、(28.6±1.8)h。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应用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具有着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等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刀在5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玲玲 夏艳 陈新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刀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方法 :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2 0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VH)术2 0例 ,与使用电凝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及LAVH术 2 0例进行... 目的 :评价超声刀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方法 :使用超声刀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2 0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VH)术2 0例 ,与使用电凝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10例及LAVH术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 5 0例全部完成 ,电凝法有 1例行LAVH术的患者因血管回缩出血多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超声刀切瘤组分别为 ( 77.2± 2 2 .6)min和 ( 5 8.3±2 2 .4)ml,电凝法切瘤组分别为 ( 12 0 .2± 2 6.1)min和 ( 80 .5± 16.1)ml ,超声刀LAVH术组分别为 ( 10 2 .2± 2 8.3 )min和 ( 86.1± 2 4.1)ml,电凝法LAVH术组分别为 ( 167.3± 18.4)min和( 160 .4± 16.6)ml。结论 :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腹腔镜电凝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腹腔镜 子宫肌瘤 手术中 临床应用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剥除术
下载PDF
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下电切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护理比较
9
作者 杨静 王磊 王志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电切术与经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护理比较。方法选择33例自愿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做护理观察分析,并与31例同期同病种行经腹手术治疗病例做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电切术与经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护理比较。方法选择33例自愿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做护理观察分析,并与31例同期同病种行经腹手术治疗病例做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体温高峰及住院天数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新的子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少,护理简便。术后护理减少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治疗 宫腔镜/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体会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剑婷 张秀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798-2799,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 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 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 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壁小切口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贤璟 林超琴 +2 位作者 吴能秀 李真 王琪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2578-25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例19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例27例(多孔腹腔镜组)...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例19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例27例(多孔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无副损伤,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多孔腹腔镜组(P<0.05),同时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多孔腹腔镜组(P<0.05)。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当,且切口更微创,恢复更快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腹腔镜手术 多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 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莹莹 姜翙 张婷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541-544,5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3例。A组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B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3例。A组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B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卵巢储备功能[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随访并统计两组术后1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均大于术前,且A组大于B组(均P<0.05)。术后,B组患者的E_(2)水平上升,A组患者的E_(2)水平下降,B组患者的FSH、LH水平均上升(均P<0.05),而A组患者手术前后的FSH、L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组患者的FSH、LH及E_(2)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均获得较佳效果,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腹腔镜 微创手术 卵巢储备功能
下载PDF
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蓝洁珍 华海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宫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研究组34例患者均以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开...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宫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研究组34例患者均以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开腹手术实施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显著偏少(P<0.05)。完成手术治疗后,两组均具有一定比例的发热、阴道出血量多等相关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宫腔镜电切术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开腹手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身麻醉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琳琳 黄小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HMGB1、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建立后5 min、放气后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心率、MAP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心率、MAP有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相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③两组患者心率、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HMGB1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HMGB1水平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HMGB1水平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较对照组低,炎症反应较轻;③两组患者HMGB1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Adr、Cor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Adr、Cor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围术期应激反应轻较;③两组患者Adr、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CD4^(+)/CD8^(+)有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免疫抑制较轻;③两组患者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因子HMGB1分泌,减轻免疫抑制及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硬膜外麻醉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经阴道内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难点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春月 贾丽华 +1 位作者 王雪 张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究经阴道内镜(vNOTES)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难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妇科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210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采用经阴道内镜(内镜组)和采用单孔经脐腹腔镜(腹腔镜组),对两... 目的:探究经阴道内镜(vNOTES)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难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妇科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210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采用经阴道内镜(内镜组)和采用单孔经脐腹腔镜(腹腔镜组),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24h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5.4±3.6 h)与住院时间(3.2±0.7 d)均短于腹腔镜组(31.7±4.6 h、4.3±0.9 d)(P<0.05);VAS评分,术后6h两组无差异,内镜组术后12h(4.24±0.98分)和24h后(3.13±0.72分)均低于腹腔镜组(4.67±1.09分、4.13±0.69分)(均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内镜组(1.0%)与腹腔镜组(3.8%)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丙二酫(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优于术前,且内镜组MDA(67.87±10.35 umol/L)和SOD(7.82±2.42 U/ml)优于腹腔镜组(75.24±7.38 umol/L、4.77±1.03 U/ml)(均P<0.05)。结论:vNOTES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良好,且术后恢复快,未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临床效果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林 鲁成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9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剥除子宫肌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院行保子宫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1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26例、B组(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35例。比较两... 目的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剥除子宫肌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院行保子宫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1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26例、B组(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1年后的随诊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135.00±14.43)min长于B组(84.00±15.70)mi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232.07±26.47)mL多于B组(138.29±43.81)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高热发生率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宫腔穿透、术后输血、术后1年复发、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但需结合手术者技术及病情综合评估来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剥除术 手术治疗 内镜
下载PDF
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晓芳 李碧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治疗的10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取米索前列醇术前... 目的观察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治疗的10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取米索前列醇术前宫颈预处理,观察组采取卡孕栓术前宫颈预处理。观察两组宫颈松弛情况、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宫颈内口扩张宽度(6.79±0.83)mm、手术时间(36.35±12.07)min、术中出血量(39.67±12.24)ml相比,观察组宫颈内口扩张宽度(7.65±0.96)mm相对较宽,手术时间(27.96±8.43)min、术中出血量(22.58±13.19)ml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提升宫颈扩张效果,减轻手术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卡孕栓 宫腔镜手术 米索前列醇 宫颈松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航 邓燕杰 侯金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子宫肌层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子宫肌层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使用腹腔镜超声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能准确定位、直观指导,而且还能够挖掘探究出盲点病灶,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腹腔镜 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 妇科手术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兰婷 保成兰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腹剔除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取...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腹剔除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剔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采取腹腔镜下手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的常规组患者相比时间较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9,P<0.05)。同时,根据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级别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判定,常规组患者为64%,观察组患者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6,P<0.05)。结论针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予以腹腔镜下剔除手术治疗,患者创伤面较小,降低了患者切口发生感染概率,避免患者引发其他并发症。同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 疗效比较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雷慧 曹云桂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9期6-8,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84例,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组(45例)和常规三孔腹腔镜组(39例),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特...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84例,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组(45例)和常规三孔腹腔镜组(39例),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常规腹腔镜组,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6h VAS评分和术后24h VAS评分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手术均未转开腹手术,但经脐单孔腹腔镜组有2例因盆腔粘连转为改良式单孔腹腔镜。术后常规三孔腹腔镜组发热3例,肠梗阻1例,单孔腹腔镜组发热2例,肠梗阻组0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可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偏多,但其术后疼痛感少、住院时间少,该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