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部分地区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分布及基因组序列研究
1
作者 杨梦 王鹏 +7 位作者 袁辉 刘晓青 周海健 徐晓倩 熊长辉 黄星魁 谢昀 潘欢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状况和基因型特征,为巴尔通体感染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南城县、广信区、横峰县、广丰区、铜鼓县5个鼠传疾病监测项目点,采集130只鼠形动物的肝、脾组织标本进行巴尔... 目的了解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状况和基因型特征,为巴尔通体感染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南城县、广信区、横峰县、广丰区、铜鼓县5个鼠传疾病监测项目点,采集130只鼠形动物的肝、脾组织标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挑取形态疑似巴尔通体的菌落纯培养后提取核酸,PCR检测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基因gltA,阳性菌株鉴定为巴尔通体。对巴尔通体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聚类树。结果从130只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14株,携带率为10.77%。黄毛鼠携带率最高(2/6),其次为黑线姬鼠(8/72)、褐家鼠(3/27)、臭鼬鼱(1/12)。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14株巴尔通体分为5个不同的分支,分为5种基因型,聚类结果显示在分离地区和宿主类型上没有聚集性。结论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携带,携带的宿主类型多,菌株基因组多样性大,存在与人类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型,存在人类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通体 鼠类 遗传进化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梦迪 周芸 +6 位作者 徐丹丹 洪汝丹 刘正祥 洪梅 魏兆飞 赵秋芳 尹家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9-1116,共8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3个海拔区域,按4个季节进行野外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实际测量和实地观察相...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3个海拔区域,按4个季节进行野外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实际测量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包括鼠形动物特征变量指标(如种类、年龄、性别、体长、体重)、环境和气象因子(如海拔、季节)等数据。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使用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捕获的884只鼠形动物中检获寄生蚤9种484头,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主(86.16%)。回归分析显示:2 700-3 000 m和3 000 m以上海拔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2 400-2 700 m分别增加1.27和3.72倍;湿度高于70%时,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湿度≤70%时减少41%;与齐氏姬鼠的染蚤概率相比,中华姬鼠的染蚤概率降低50%,大绒鼠的染蚤概率增加79%;体长超过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较体长≤104 mm的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76%;气温高于15℃时,鼠形动物染蚤数量较温度≤15℃时降低67%;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较未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增加2.25倍;与春季相比,夏季的染蚤数量增加2.00倍,秋季的染蚤概率减少48%,冬季的染蚤概率和染蚤数量分别增加1.44和1.06倍。【结论】玉龙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以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无值大锥蚤、云南栉眼蚤为优势蚤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与海拔、季节、气温、湿度等环境气象因子及鼠形动物种类、体长、年龄等鼠形动物特征变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疫源地 鼠形动物 寄生蚤 丰盛度 宿主种类 身体特征 环境因子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宁德口岸三沙港区鼠形动物本底调查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日良 林榆 +2 位作者 叶恒 朱鹏飞 高赣斌 《口岸卫生控制》 201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掌握宁德口岸三沙港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鼠笼法,每月连续监测2d,持续12个月。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95.38%,其余为臭鼩鼱占4.62%。年... 目的掌握宁德口岸三沙港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鼠笼法,每月连续监测2d,持续12个月。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95.38%,其余为臭鼩鼱占4.62%。年均鼠密度1.84%,鼠密度最高为9月份达4.34%。检出螨3只、蜱10只。检出汉坦病毒阳性10例、钩端螺旋体阳性1例。结论宁德口岸三沙港区未达到国家无鼠害港规定的鼠密度低于1%的要求,应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本底调查 体表寄生虫 病原体
下载PDF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丰盛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晓藕 尹家祥 +6 位作者 王秀芳 魏兆飞 赵秋芳 杨子京 刘正祥 杨光璨 杜春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0-324,共5页
目的分析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滇西地区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的800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每户在室内布放5个鼠笼连续3晚.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调查... 目的分析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滇西地区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的800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每户在室内布放5个鼠笼连续3晚.捕获的鼠形动物用梳检法收集体表寄生蚤并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通过调查家庭成员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潜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家庭周围环境(如房屋结构)、人为干扰因素(如养猫)、鼠形动物种类及其特征等。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使用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捕获的421只鼠形动物检获寄生蚤5种992匹,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91.03%,903/992)。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砖混结构房屋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1_38倍,而染蚤数量却减少了63%;养猫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数量减少了66%;室内捕获黄胸鼠的家庭.鼠形动物染蚤概率增加172.16倍,但数量并没有增加。结论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寄生蚤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与鼠种、家庭周围环境及人为干扰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寄生蚤 丰盛度 影响因素 室内
原文传递
我国三沙市部分岛屿重要病媒生物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恒 陈翰明 +8 位作者 高景鹏 谭坚 杨振洲 詹道成 曾林海 王善青 凌晓敏 刘刚 马雅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中北部,由于其远离大陆,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其病媒生物的调查缺乏系统性。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总结三沙市病媒生物名录。方法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在三沙市永兴岛、石岛和赵述岛... 目的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中北部,由于其远离大陆,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其病媒生物的调查缺乏系统性。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总结三沙市病媒生物名录。方法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在三沙市永兴岛、石岛和赵述岛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采集和鉴定,主要通过布放鼠笼捕获鼠形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虫,悬挂诱虫灯捕捉吸血节肢动物,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标志种类鉴定病媒生物种类。结果采集和鉴定重要病媒生物共57种(包括文献记录的23种):鼠形动物4种,蚊7种,蝇21种,白蛉1种,蠓8种,虱1种,蚤1种,臭虫2种,蜚蠊5种,硬蜱1种,恙螨4种和革螨2种。其中按蚊属、毛蛉科、蠓科、虱目和硬蜱科的种类,以及温带臭虫、斑蠊、拟德国小蠊和蔗蠊为三沙市首次记述。结论三沙市分布的病媒生物种类多,有相关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病媒生物 三沙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