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漂移与最小调节幅度之间的失衡: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继发高眼压发病机制的假说
1
作者 司山成 林加藤 +4 位作者 张敏 陈安明 王蕾 崔梦琪 胡运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5-1942,共8页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以下眼部检查:1)最佳矫正视力;2)眼压(IOP);3)裂隙灯显微镜;4)眼底照相;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6)显然验光;7)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每2d随访一次,直到屈光度完全恢复至病发前状态。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5名年龄在10-45岁之间的患者,其中包括3名女性和2名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受累(5/5),并有近视漂移(5/5),其中3例患有OHT(3/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漂移减少,OHT增加。根据OHT,DBACE的动态加重过程分为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随着DBACE的恶化,当近视漂移接近或超过最小调节幅度(MAA)时,眼压逐渐升高,DBACE从1期进展到2期。随着停用可疑药物后DBACE的恢复,第2期的DBACE先恢复到1期,然后恢复正常。结论:DBACE的病理生理机制分为2个阶段,包括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近视漂移和MAA之间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发的睫状体脉络膜渗漏 最小调节幅度 眼睑肿胀 近视漂移 低浓度阿托品 过敏性结膜炎 高眼压
下载PDF
Refractive outcomes after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 被引量:4
2
作者 Bo-Shi Liu Wei-Na Cui +4 位作者 Rui Niu Qiong Chen Ze-Tong Nie Jiao-Ting Wei Bo-Jie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AIM:To report the refractive outcomes after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phaco-vitrectomy)in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METHODS:A total of 56 eyes with IMH(IMH ... AIM:To report the refractive outcomes after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phaco-vitrectomy)in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METHODS:A total of 56 eyes with IMH(IMH group)that underwent phaco-vitrectomy and 44 eye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ARC group)that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 best corrective visual acuity(BCVA),predicted refractive error(PRE),actual refractive error(ARE),axial length(AL),were measured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6 mo after operation.The power calculation of IOL and the predicted refractive error(PRE)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RK/T formula.The difference of PRE and A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In the IMH group,the diameters of macular holes were 271.73±75.85μm,the closure rate was 100%.The pre-and post-operative BCVA were 0.80±0.35 and 0.40±0.35 log MAR.The PRE of A-ultrasound and IOL Master in the IMH group was-0.27±0.25 and 0.10±0.66 D.The postoperative mean absolute prediction error(MAE)was observed to be 0.58±0.65 and 0.53±0.37 D in the IOL Master and A-ultrasound(P=0.758).The PRE and ARE of the IMH group were 0.10±0.66 D and-0.19±0.64 D(P=0.102).The PRE and ARE of the ARC group was-0.43±0.95 and-0.31±0.93 D(P=0.383).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ARE was-0.33±0.81 and 0.09±0.64 D in the IMH and ARC groups(P=0.021).The proportion of myopic shift was 67.9%in the IMH group and 27.3%in the ARC group(P=0.004).CONCLUSION:The myopic shift can b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IMH after phaco-vitr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VITRECTOMY 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refractive error myopic shift
下载PDF
Dynamic profile of ocular refraction in pediatric cataract patients after lens surgeries 被引量:3
3
作者 Zhen-Zhen Liu Er-Ping Long +15 位作者 Duo-Ru Lin Lei Ye Yi-Fan Xiang Wang-Ting Li Xiao-Hang Wu Xu-Tu Zhao Xiao-Ping Liu Lan-Qin Zhao Xiu-Cheng Huang Tong-Yong Yu Hui Chen Jing-Jing Chen Ming-Xing Wu Hao-Tian Lin Wei-Rong Chen Yi-Zhi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12期1839-1847,共9页
AIM: To study the change in ocular re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cataracts(PCs) after lens extr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58 patients who were undergoing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without intraocular lens(IO... AIM: To study the change in ocular re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cataracts(PCs) after lens extr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58 patients who were undergoing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without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 were recruited during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s between Jan 2010 and Oct 2013. Patient ages ranged from 1.5 mo to 14y. Follow-ups were conducted at1 wk, 1, and 3 mo postoperatively and every 3 mo in the first year, then 6 mo thereafter. Ocular refraction [evaluated as spherical equivalent(SE)] and yearly myopic shift(YMS)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mong patients with age at surgery, baseline ocular refraction, gender,postoperative time and laterality(bilateral vs unilateral). RESULTS: By Dec 31st 2015, 1172 participants had been followed for more than 2y.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3y. Th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ular refraction of PC patients were baseline ocular refraction, postoperative time for both aphakic and pseudophakic eyes. YMS grew most rapidly in young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 CONCLUSION: After lens surgeries, ocular refraction in PC patients show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change.Further concerns should be raising to monitor the rapid myopic shift at early adolescence of th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cataract REFRACTION intraocular lens myopic shift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眼轴变化和近视漂移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5-587,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  2 3例 2~ 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术... 目的 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  2 3例 2~ 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12例 ,占 5 2 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眼近视漂移平均 ( 2 85± 1 11)D ,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 ( 1 2 5± 1 0 5 )D ,两者比较 ,P <0 0 5。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 ,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 眼轴 近视漂移
下载PDF
儿童IOL术后近视度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周华 袁援生 +1 位作者 李含玉 毛选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1-63,共3页
为了探讨儿童白内障注吸术 +IOL术后近视度的变化 ,对 2 1例 (2 4只眼 )行白内障注吸术 +IOL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年龄分组 ,比较随访初次与末次的屈光度 .结果 :平均近视度变化 3~ 5岁组为 -0 89± 0 40D ;6~ 10岁组为 - 0... 为了探讨儿童白内障注吸术 +IOL术后近视度的变化 ,对 2 1例 (2 4只眼 )行白内障注吸术 +IOL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年龄分组 ,比较随访初次与末次的屈光度 .结果 :平均近视度变化 3~ 5岁组为 -0 89± 0 40D ;6~ 10岁组为 - 0 97± 0 18D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 =0 2 1,P >0 0 5 ) ;91 6 7%的眼近视度 <1 5 0D ,83 33%的眼视力≥ 0 5 .结果表明大多数 3~ 10岁儿童施行IOL术时 ,欠矫 1 0 0D ,可望获得正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IOL 近视度变化 白内障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赖钟祺 李维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研究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9例(46只眼)。IOL Master测量术前眼轴长度和... 目的研究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9例(46只眼)。IOL Master测量术前眼轴长度和手术前后晶状体位置变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术前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以及运用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测量术前晶状体厚度。术前计算术后预留屈光度,并与术后2个月实际屈光度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为绝对屈光误差(ARE)。分析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关参数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2个月ARE的相关性。结果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2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估术后屈光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5),术后多发生远视漂移(82.6%)。术后2个月的ARE与术前眼轴长度、晶状体位置变化、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以及晶状体厚度均呈正相关(r=0.851、0.704、0.639、0.576,均P<0.01)。以ARE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5.564+0.176X1(眼轴长度)+0.368X2(晶状体位置变化)+0.251X4(晶状体厚度)(调整R2=0.872,F=103.261,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多趋向远视,眼轴长度、晶状体位置变化和晶状体厚度为影响术后ARE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屈光漂移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屈光漂移 被引量:16
7
作者 竺向佳 常瑞琪 卢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高度近视在亚洲的患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高度近视白内障在我国的手术比例亦逐年增加。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明显大于正常眼轴眼,且往往伴随显著的屈光漂移,最终影响手术治疗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该... 高度近视在亚洲的患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高度近视白内障在我国的手术比例亦逐年增加。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明显大于正常眼轴眼,且往往伴随显著的屈光漂移,最终影响手术治疗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该现象进行剖析,发现测量方法和人工晶状体公式选择不当、常数优化不到位、固视稳定性的忽视及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获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 屈光误差 屈光漂移 固视稳定性 常数优化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近视漂移的相关因素
8
作者 杜秋萱 元静 +1 位作者 苏文洁 黄钰森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近视漂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相关因素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时,患者年龄越小,术后眼轴增长量和近视漂移程度越大;另外,白内障摘除后,采取IOL植入或光学矫...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近视漂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相关因素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时,患者年龄越小,术后眼轴增长量和近视漂移程度越大;另外,白内障摘除后,采取IOL植入或光学矫正无晶状体眼,长期随访后眼轴增长量相似;并发症方面,视轴混浊和青光眼均可能增加近视漂移程度。明确植入IOL的最佳时间点、精准测算IOL屈光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长期视觉质量,减少过度近视漂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近视漂移 眼轴 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屈光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德海 庞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察儿童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屈光变化 ,为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为 3~ 7岁白内障儿童 4 1人 5 4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 1个月行视网膜检影验光 ,每 6个月复验一次。平均随访 2 32年 ,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 目的 观察儿童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屈光变化 ,为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为 3~ 7岁白内障儿童 4 1人 5 4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 1个月行视网膜检影验光 ,每 6个月复验一次。平均随访 2 32年 ,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的屈光变化均向近视化漂移 ,漂移范围为 0 12 5D~ 3 6 5D ,≤ 2 0D者 4 5眼 (83 3% )。其中 3岁组的屈光变化 1 82D (0 5 0D~ 3 6 5D) ,4岁组为 1 2 3D (0 80D~ 1 88D) ,5岁组为 1 0 4D (0 12 5D~ 3 5 3D) ,6岁组为 1 10D (0 2 5D~ 2 75D) ,7岁组为 1 0 3D (0 5 0D~ 1 375D)。 3岁组的屈光度变化较大 ,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儿童时期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向近视化漂移 ,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有减小趋势 ,绝大多数在可预测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度 人工晶体植入 儿童 近视 变化 年龄组 不同年龄 目的观 结论 参考
原文传递
远视性离焦对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梦 马东丽 《眼科》 CAS 2013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3只,凹透镜诱导组(B组)10只,无晶状体眼诱导组(C组)5只。A组不做干预,B组右眼缝合镶有凹透镜(实验动物眼本身的屈光度基础上加-13.00 D)的眼罩3周,C组右眼于6周龄行晶状体针吸术。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于实验前和诱导后3周(9周龄)分别检测双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对比实验前后和实验眼与对照眼屈光发育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诱导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标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结果诱导前,各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诱导前屈光度(2.83±0.29)D,眼轴(8.01±0.18)mm,3周后屈光度(2.17±0.29)D,眼轴(8.41±0.15)mm。B组诱导前屈光度(2.55±0.98)D,眼轴(8.15±0.24)mm;3周后屈光度(-0.50±0.67)D,眼轴(9.30±0.14)mm;诱导出(-2.83±0.80)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18±0.22)mm。C组针吸术后屈光度(35.25±2.06)D,眼轴(7.96±0.11)mm;3周后屈光度(29.75±1.70)D,眼轴(9.95±0.07)mm;诱导出(-5.50±0.58)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98±0.14)mm。B组、C组诱导眼眼轴长度增加和近视漂移比各自的对照眼和A组右眼均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发育期豚鼠对晶状体缺如和镶有高度负镜的眼罩诱导引起的远视离焦是敏感的,均有导致异常近视漂移和眼轴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离焦 无晶状体眼 眼轴 近视漂移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幼儿人工晶体眼视觉发育探讨及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小妹 陆国生 +1 位作者 金蚰云 李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探讨幼儿植入人工晶体后视觉发育的特点以及选择合理的人工晶体度数的依据。方法 :随访在 1993~ 1996年于我院施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的儿童患者 6 8例 89眼 ,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 :A组 2~ 5岁 35例 5 1眼 ,B组 6~ 14岁 33例 38眼 ,... 探讨幼儿植入人工晶体后视觉发育的特点以及选择合理的人工晶体度数的依据。方法 :随访在 1993~ 1996年于我院施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的儿童患者 6 8例 89眼 ,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 :A组 2~ 5岁 35例 5 1眼 ,B组 6~ 14岁 33例 38眼 ,观察随访期 3~ 6年患者的眼轴长度和验光屈光度变化。结果 :A组平均眼轴长度变化为 3.0 9± 1.91mm,平均屈光度变化为 4.13±2 .91D,B组眼轴长度平均变化为 0 .83± 0 .77mm,平均屈光度变化为 2 .0 8± 1.37D。结论 :儿童人工晶体眼仍存在视觉发育的近视化趋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度数 近视化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及程度改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爽 宋旭东 《眼科》 CAS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两组:Ⅰ组〈3岁(16例,27眼),Ⅱ组≥3岁(15例,26眼);按每次随访年龄分为三组:A组〈4岁(11例,18眼),B组4。6岁(17例,30眼),C组〉6岁(9例,15眼)。术后随访(28.74±11.67)个月,检查患儿屈光状态及眼轴增长情况。主要指标屈光变化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术后近视漂移程度:A组平均(1.18±0.98)D,年,B组平均(0.80±0.81)D/年,C组平均(0.71±0.82)D/年(F=3.532,P=0.032);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眼轴长度增加:Ⅰ组平均(1.22±0.76)mm,Ⅱ组平均(0.82±0.46)mm(P=0.030)。目标屈光度误差:Ⅰ组平均(1.64±1.32)D,Ⅱ组平均(0.55±1.16)D(P=0.009)。同一随访时间内屈光变化量与眼轴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0.596,P〈0.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年龄越小则眼轴增长及近视漂移幅度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眼轴长度增加的幅度会影响到近视漂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近视漂移 眼轴长度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球发育和屈光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爽 宋旭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5期327-330,共4页
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觉的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恢复视轴的清晰,为视觉发育创造条件。手术方式以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主,患儿年龄是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觉的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恢复视轴的清晰,为视觉发育创造条件。手术方式以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主,患儿年龄是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固定,破坏了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各屈光因素演化的平衡状态,使得术后患儿的眼球发育和屈光状态可能受到诸多手术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本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眼轴长度变化及近视漂移两方面。(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27—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眼球发育 人工晶状体 近视漂移
原文传递
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表现为远视状态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正武 谭湘莲 陈书扬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59-461,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伴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为远视状态的原因。方法对伴有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8例(9眼)进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前术后均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A型B型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裂... 【摘要】目的探讨伴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为远视状态的原因。方法对伴有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后发性白内障8例(9眼)进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前术后均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A型B型超声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照相。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定激光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结果8例(9眼)激光术前均表现为中高度远视状态,平均为(4.86±1.77)D,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48±0.44)mm,眼压在正常范围内,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照相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见晶状体后囊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间有宽窄不等的间隙,此间隙内为乳白色胶状液体,后囊不同程度的浑浊。激光术中可见乳白色液体流人玻璃体腔内,与液化玻璃体混为一体,术后远视度明显降低,平均为(0.11±0.67)D,周边晶状体后囊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相贴,前房加深,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4.21±0.27)mm。结论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囊袋内增生的乳白色液体产生较大的屈光能力,能够抵消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近视状态而总体表现为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囊袋阻滞 白内障 后发性 近视漂移 远视漂移
原文传递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和屈光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舒怡 赵云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屈光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屈光变化规律是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重要依据。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轴长度增长速率与许多因素,如手术年龄、单双眼发病,术后并发症等有关。术后的近视漂移难以预测,主要由眼轴长度增长决定,同时也受到手术年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目标屈光度的计算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眼轴长度 近视漂移 角膜屈光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