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音进行掩盖下的八声音阶和声语汇——也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前奏曲》Op.74的音高组织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7,54,共26页
以音级标记法辨识音阶构成的方式,确认斯克里亚宾晚期最后一部作品《五首前奏曲》Op.74是以有调性中心、音级间具有等级关系的八声音阶为音高材料的基础。其音高组织手段为原位八声音阶主循环圈T-3系列的移位,与偶尔出现的辅循环圈非T-... 以音级标记法辨识音阶构成的方式,确认斯克里亚宾晚期最后一部作品《五首前奏曲》Op.74是以有调性中心、音级间具有等级关系的八声音阶为音高材料的基础。其音高组织手段为原位八声音阶主循环圈T-3系列的移位,与偶尔出现的辅循环圈非T-3类移位交替,并注重低音音级有功能倾向的进行。和弦声部连接时外音以半音经过音的形式掩盖了实质上由音阶内音级构成的和弦音进行,同时探索性地融进八声音阶以外的其它类型音阶以扩展音高材料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级标记法 “神秘和弦” 八声音阶 六声音阶 减调式 增调式 和声语汇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形成过程与结构形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7,共10页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手法——以神秘和弦为核心因素的、以四度音程叠置为和弦主体结构的"调性和声",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多声部手法基本是建立在这样的调性和声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神秘和弦与泛音列的关系"、"主和弦(神秘和弦)的运用"两个方面的阐述,对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结构形态,以及神秘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主要运用特点作些初步的探索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神秘和弦 泛音列 调性和声 主和弦
下载PDF
探索“神秘和声”——走近斯克里亚宾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学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以"寻根溯源"之法,从斯克里亚宾的最早期作品中(OP.2),寻找出"神秘和弦"的初始原型,即"源头",再以作品引路,探索该原型以后的变异和演化的过程;同时对斯氏和声体系的各重要方面,如:寻找根音、和弦结... 本文以"寻根溯源"之法,从斯克里亚宾的最早期作品中(OP.2),寻找出"神秘和弦"的初始原型,即"源头",再以作品引路,探索该原型以后的变异和演化的过程;同时对斯氏和声体系的各重要方面,如:寻找根音、和弦结构、调性观念等也作了探索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和弦 变属和弦 根音 骨架音 八声音阶 调性观念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三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思维的西方起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广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8,162,共14页
文章择取三部中国作曲家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钢琴作品,将其与形态近似的部分西方20世纪钢琴作品作比较,指出对应的中西作品在音乐思维及创作技法上的源流关系。文章认为,中国作曲家在运用起源于西方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更作出了属于自己... 文章择取三部中国作曲家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钢琴作品,将其与形态近似的部分西方20世纪钢琴作品作比较,指出对应的中西作品在音乐思维及创作技法上的源流关系。文章认为,中国作曲家在运用起源于西方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更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产生时长达半个世纪(1894—1950)的西方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在短短7年间(1978—1984)于中国音乐作品中集中涌现,该现象表明中国音乐创作在该时期处于积极吸收外来养分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作品 神秘和弦 五声音阶 对称结构和弦 不可逆行节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