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神话母题资源的文化认同表达
1
作者 熊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凭借神话母题客观、组合、典型的特性,对各民族神话资源进行探索,能够发现各民族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证据链。从表达路径看,多民族同源共祖母题与文化祖先、文化符号相关的母题组合,为...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凭借神话母题客观、组合、典型的特性,对各民族神话资源进行探索,能够发现各民族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证据链。从表达路径看,多民族同源共祖母题与文化祖先、文化符号相关的母题组合,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渊源性、神圣性和持久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在数字时代的进程中,神话母题资源的数据化和基于知识图谱的神话母题资源可视化研究,成为当代加强神话研究实践性反思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当代神话母题资源开发效率的同时,也为现代文明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发掘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表达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话母题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母题数据开发
下载PDF
“洪堡神话”破灭了吗?——基于对德国教育文化史的考察
2
作者 王兆璟 郑雨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5期96-104,共9页
德国能够率先完成大学变革,为现代大学建立树立典范,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洪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本·大卫、吕埃格、帕勒切克、贝格拉为代表的学者们主张重新审视洪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他们质疑洪堡的身份、... 德国能够率先完成大学变革,为现代大学建立树立典范,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洪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本·大卫、吕埃格、帕勒切克、贝格拉为代表的学者们主张重新审视洪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他们质疑洪堡的身份、能力甚至于本人的思想品质,认为德国大学后续发展脱离了洪堡的大学“理想蓝图”,与所谓的“洪堡模式”并无较大关系;洪堡大学理念是德国打出的金字招牌,挽救岌岌可危的世界高等教育地位才是其最终目的。从教育文化史视角来看,大学这一概念与洪堡本人无法分离,无洪堡,大学这个词或许就会断送在保守主义的桎梏之中,洪堡本人在创建大学时的积极行动也显现出其对大学理念的实践作用,他创办的柏林大学以超越旧时大学的领先地位彰显出“洪堡神话”的基质。由此,可以还原“洪堡神话”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神话 德国大学理念 柏林大学 教育文化史
下载PDF
中学物理迷思概念及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传统教学与互动参与式教学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维宁 李小雅 +3 位作者 谢孟林 姜亮 刘连杰 孙元平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年第8期42-48,共7页
当学生产生迷思概念时,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干预是必要的。物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帮助学生正确而快速地掌握物理概念、转变迷思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互动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实验比较,采用美国力学概念测试卷(FCI)和自... 当学生产生迷思概念时,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干预是必要的。物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帮助学生正确而快速地掌握物理概念、转变迷思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互动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实验比较,采用美国力学概念测试卷(FCI)和自编的口试评测工具(OTC)对学生的物理概念进行测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口试成绩平均增值的计算、集中度分析等方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历时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表明:强调口头交流的互动参与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在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方面,较之传统教学效果更佳。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概念转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互动与交流,充分利用评测结果的教学反馈功能,尝试参与开发与运用标准化的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思概念 概念转变 实验研究 FCI测试 口语测试 集中度分析 互动式教学
下载PDF
挣脱“同一模式”下的概念迷思——对借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兆义 郑友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5,共7页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是德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其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而形成的"FH模式"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借鉴德国FH模式更是成为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型院校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在借鉴德国FH模式的热潮背后,存...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是德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其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而形成的"FH模式"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借鉴德国FH模式更是成为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型院校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在借鉴德国FH模式的热潮背后,存在着迷思和误用,"模式"本身则成为同一化和标签化的辞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FH 人才培养模式 概念迷思 院校发展与转型
下载PDF
勒内·吉拉尔神话观评析——兼论《西游记》的替罪羊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寿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4,共7页
勒内·吉拉尔从“模仿欲望”出发考察古典神话的起源。在原始神话中普遍存在着“迫害文本”的四个范式的扩张与变形。普通“迫害文本”只有受害者的第一次的转变———不幸的转变 ,然而神话进行了第二次转变———幸运的转变 ,即神... 勒内·吉拉尔从“模仿欲望”出发考察古典神话的起源。在原始神话中普遍存在着“迫害文本”的四个范式的扩张与变形。普通“迫害文本”只有受害者的第一次的转变———不幸的转变 ,然而神话进行了第二次转变———幸运的转变 ,即神圣化的转变。这两种转变构成神话的替罪羊机制。但是后来的神话由于受到柏拉图理性哲学和社会道德的影响 ,经过改编和传播 ,逐渐淡化、消除集体暴力 ,最后掩盖、甚至粉饰集体迫害。《西游记》存在替罪羊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内·吉拉尔 神话观 替罪羊机制
下载PDF
神话观念决定论刍议 被引量:9
6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在认识人类的行为与人类文化的走向方面,迄今的科学探索尚未成功。从狩猎部落进入农业社会、文明国家,再到工业社会,都不是人类理性预设的结果。人类是"被发展"的,即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驱使前行。人作为文化动物,必然受其文... 在认识人类的行为与人类文化的走向方面,迄今的科学探索尚未成功。从狩猎部落进入农业社会、文明国家,再到工业社会,都不是人类理性预设的结果。人类是"被发展"的,即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驱使前行。人作为文化动物,必然受其文化观念的支配。探寻每一个文明的观念之源,需要诉诸于史前至文明之初的神话观念形成史。当代神话学家通过解析西方文明源头的文学作品揭示出神话观念支配仪式行为和叙事表达的规则,文章解析《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历史叙事案例,再现支配华夏国家统治者行为的观念要素,提示神话观念决定论的理论命题,呼应恩格斯晚年提出的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力与韦伯的宗教观念决定论,说明神话观念对意识形态的原型编码作用,并指向一种普遍有效的人文研究指导性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被发展 神话 神话观念 决定论 历史因果
下载PDF
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6
7
作者 闫德亮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3-68,共6页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相附会的文化现象的诱因是儒家对神的慎重态度,契机是寻根问祖的宗族观念,动因是昭示祖的地位,显示自己高贵,为自己统治寻求神的支持的需要,也是对塑造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神话历史化 历史神话化 理性主义 宗族观念 理想人格
下载PDF
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 被引量:5
8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24,共11页
文章研究宗旨:从古汉语的早期文字使用中,寻觅来自口传文化和宗教神话观念的三组关键词——"告"(诰)字组与"各"(格)字组;"假"(嘏)字组。据此分析和还原神圣言语活动在古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作用,给在... 文章研究宗旨:从古汉语的早期文字使用中,寻觅来自口传文化和宗教神话观念的三组关键词——"告"(诰)字组与"各"(格)字组;"假"(嘏)字组。据此分析和还原神圣言语活动在古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作用,给在后代书写文明中被遮蔽和遗忘已久的"文学发生"问题,确认中国的"神话历史"之神圣叙事之由来,对《尚书》所代表的华夏"史书"文体之由来,打开一种知识社会学的重新理解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神话观念 仪式叙事 神话历史
下载PDF
黄帝孕育神话的生成根据及文化意蕴——兼论哲学理念对神话创造的制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炳海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入五行观念。黄帝孕育神话生成于汉代,同时出现的类似神话还涉及到太昊伏羲氏、汉高祖刘邦。这类神话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孕育神话是奇异的,同时也与先前生成的黄帝神话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孕育神话 哲学理念
下载PDF
《羌族释比经典》中创世神话的宗教学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新 刘汉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7-92,共6页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神人相亲,神创造并关爱着人,人也敬仰着神,二者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截然相分,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羌族对神灵、神性和神人关系的理解,造就了羌族宗教没有天堂地狱观、没有轮回转世思想、注重生活幸福的乐观现世精神,也形成了羌族宗教缺乏精神追求、带有强烈的世俗化功利化色彩、以及浓烈的萨满教性质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羌族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释比经典 创世神话 神灵观 神性观 神人关系
下载PDF
文化观念与技术变革:嫦娥神话文本演进的关捩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巧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嫦娥神话自产生以来,人物形象及主题、情节处于不断变化中。其变化过程与历史叙事、地理景观、民俗、传播媒介等因素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对嫦娥神话的溯源及其文本流变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古代历法、占卜、道教、儒家伦理等文化思想与女性... 嫦娥神话自产生以来,人物形象及主题、情节处于不断变化中。其变化过程与历史叙事、地理景观、民俗、传播媒介等因素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对嫦娥神话的溯源及其文本流变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古代历法、占卜、道教、儒家伦理等文化思想与女性解放、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等对嫦娥神话主题、嫦娥形象、故事情节的建构,同时关注技术发展引发的传播媒介变革在神话资源转化中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神话 文化观念 传播媒介 资源转化
下载PDF
“牛郎织女”传说新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明智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86-94,共9页
《诗·小雅·大东》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但论者一般不将此诗所记的牛女作配偶看待。笔者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了天帝之孙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因违背天帝意志,被天河阻隔,一年一度才能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他们美好... 《诗·小雅·大东》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但论者一般不将此诗所记的牛女作配偶看待。笔者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了天帝之孙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因违背天帝意志,被天河阻隔,一年一度才能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他们美好的爱情是与西周社会开始出现的"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和从群婚的混沌中走出来,有了一夫一妻的专偶婚息息相关。将牛郎织女的配偶关系视为尚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阿注婚"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由于西周时期一夫一妻制已与宗法制联系在一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级制度和财产观念等,开始向爱情生活渗透。这是造成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神话 传说 阴阳观念 祓禊习俗 阿注婚 专偶婚
下载PDF
蒙古族神话传说中的生态审美观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中元 《阴山学刊》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远古时期的蒙古族先民们对自然的依存、敬畏,对神灵、祖先的咏叹,在审美价值取向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人与天、人与物、天与物的和谐共生、依生、竟生的生态观念,具有明显的生态审美倾向。他们在远古时代对苍狼、白鹿、熊、牤牛、天鹅、海青... 远古时期的蒙古族先民们对自然的依存、敬畏,对神灵、祖先的咏叹,在审美价值取向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人与天、人与物、天与物的和谐共生、依生、竟生的生态观念,具有明显的生态审美倾向。他们在远古时代对苍狼、白鹿、熊、牤牛、天鹅、海青(鹰)以及树木等七种自然现象的崇拜,是处在萌芽期的图腾神话,流露出古代蒙古族独具特色的依生、共生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图腾神话 生态观念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中“科学神话”的危害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江鸿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科学教育课堂上所用的科学史把科学神话,造就了传奇式的科学家、夸大了科学发现的戏剧性场景,放大了科学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助长了科学万能论,将不利于学生正确科学本质观的形成.
关键词 科学本质观 科学神话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科学史 辉格史
下载PDF
试论变形神话形成的动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6-37,68,共3页
变形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产物。该文试图从原始人的心理特点揭示变形神话形成... 变形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产物。该文试图从原始人的心理特点揭示变形神话形成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神话 万物有灵观念 恐惧敬畏感 好奇心
下载PDF
佤族创世神话中的伦理道德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国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第4期98-99,共2页
佤族的创世神话,蕴涵和展现了世人同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为民造福;善恶有报,惩恶扬善和诚信友善,重义轻利等伦理道德观。研究佤族创世神话中的伦理道德观,对于弘扬佤民族精神,建设佤族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佤族 创世神话 伦理道德观
下载PDF
中国民俗神话学的践行者——徐华龙神话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12,60,共4页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方法论,借由活态的神话遗存印证早期神话的潜藏因子。徐华龙先生以民俗神话学的视角,对诸多远古类型神话提出了深入透彻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神话学 徐华龙 神话观 方法论
下载PDF
莫马迪小说中的动物伦理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鲜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动物伦理源于生态伦理学。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强调人类要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以及合理地利用动物。司各特·... 动物伦理源于生态伦理学。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强调人类要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以及合理地利用动物。司各特·莫马迪(N.Scott Momaday)是美国印第安吉尔瓦人的后裔,是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他的主要作品如《通向阴雨山的道路》(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日诞之地》(House Made of Dawn)、《远古的孩子》(The Ancient Child)等主要关注印第安吉尔瓦等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种族认同、生态伦理等问题。其中动物伦理主题是其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人与动物互惠共生"、将动物视作"非人类的人"等,这些理念主要通过宗教神学伦理体现在其作品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崇尚动物的图腾、神话与宗教;崇尚动物的狩猎习俗;众生一体的神圣关联等。莫马迪作品中所蕴含的动物伦理观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对现代生态文明构建有一定的启迪和反思,比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观,创造一个"自然——人——社会"的动态平衡、和谐共生、互荣互利的审美理想世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莫马迪 印第安神话 动物伦理观 众生一律 生态文明 生态整体主义
下载PDF
感生神话——中国门第观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秋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中国人的门第观根深蒂固,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将门第出身量化为评判人的标准始于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从文化成因、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人的门第观在远古感生神话中就已有表露。因此可以说:远古... 中国人的门第观根深蒂固,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将门第出身量化为评判人的标准始于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从文化成因、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人的门第观在远古感生神话中就已有表露。因此可以说:远古感生神话是中国门第观的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生神话 门第观 文化渊源
下载PDF
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4
20
作者 左丹弘 王亚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神话传说是世界文化经典中的瑰宝,被世人崇尚和传颂,中西皆然。神话传说离不开英雄,中国神话传说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有着明显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地域起源、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因素塑造了东西... 神话传说是世界文化经典中的瑰宝,被世人崇尚和传颂,中西皆然。神话传说离不开英雄,中国神话传说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有着明显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地域起源、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因素塑造了东西方神话传说中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身上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比中西方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有益于传承和发扬神话传说中讴歌的向往自由、追求真善美、扬善惩恶等高尚的英雄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在更深层次上发掘中西方神话传说中英雄形象形成的心理和文化因素,有助于促进中西方的理解和交流,建设一个和谐、包容发展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传说 英雄形象 英雄精神 文化精神 文化观念 价值观念 审美观念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