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MONY MONO (ISOOCTYL THIOGLYCOLATE) DI (N-DODECANETHIOL)
1
作者 Shu Wanyin Jiang Youyun Qulo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AntimonymercaptideisanewtypeofheatstabilizerforPVC,whichhasthefolowingcharacteristics:highefficiency,nontox... AntimonymercaptideisanewtypeofheatstabilizerforPVC,whichhasthefolowingcharacteristics:highefficiency,nontoxicorharmfules,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tabilizer ANTIMONY mercaptide ANTIMONY mono(isooctyl thioglycolate) di(n dodecanethiol) polyvinyl chloride
下载PDF
溶菌酶在裸金电极和巯基乙酸或正十二硫烷基醇修饰金电极上的吸附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友玉 谢青季 +1 位作者 袁玉 姚守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用石英晶体阻抗和电化学阻抗联用技术实时监测了溶菌酶在金电极和巯基乙酸或正十二硫醇修饰金电极上的吸附过程 .得到并讨论了等效电路参数、压电石英晶体谐振频率及双电层电容等参数的现场响应 .以两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溶菌酶吸附动... 用石英晶体阻抗和电化学阻抗联用技术实时监测了溶菌酶在金电极和巯基乙酸或正十二硫醇修饰金电极上的吸附过程 .得到并讨论了等效电路参数、压电石英晶体谐振频率及双电层电容等参数的现场响应 .以两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溶菌酶吸附动力学 .结果表明 ,溶菌酶在电极表面的作用分吸附和重排 2个过程 ,双电层电容对吸附分子的重排过程更加敏感 .考察了电极表面亲水性对溶菌酶吸附的影响 ,测定了溶菌酶吸附前后 Fe( CN) 3 - 6/Fe( CN) 4- 6氧化还原反应标准速率常数和电荷传递电阻 .结果表明 ,溶菌酶在电极上的吸附量随电极表面疏水性增强而增大 ,随电极电位变正而减小 .溶菌酶在电极上的吸附使 Fe( CN) 3 - 6/Fe( CN) 4- 6电对电极反应的反应标准速率常数下降 ,电荷传递电阻增大 ,显著地降低了 Fe( CN) 3 - 6/Fe( CN) 4- 6电对的可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吸附 金电极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系统 巯基乙酸 正十二硫醇 电极反应 修饰电极 六氰合铁离子
下载PDF
有机锑高效PVC热稳定剂的合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秋 张粉保 +1 位作者 高培唤 马希晨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06-309,共4页
为开发有机锑类高效PVC热稳定剂,以三氧化二锑与自制的十二烷基硫酸为原料,合成了三(十二烷基硫醇)锑,产率可达87.8%;以三氧化二锑与自制的流基乙酸异辛酯为原料,合成了三(巯基乙酸异辛酯)锑,产率可达93.8%,通过正交实... 为开发有机锑类高效PVC热稳定剂,以三氧化二锑与自制的十二烷基硫酸为原料,合成了三(十二烷基硫醇)锑,产率可达87.8%;以三氧化二锑与自制的流基乙酸异辛酯为原料,合成了三(巯基乙酸异辛酯)锑,产率可达93.8%,通过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两产物中间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与文献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热稳定剂 有机锑稳定剂 无毒热稳定剂
下载PDF
建立在硫醇分子电化学替换组装基础上的纳米粒子区域化组装
4
作者 刁鹏 侯群超 +1 位作者 梅岗 张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利用金基底电位变化时硫醇自组装膜的吸脱附性质,通过改变基底电位和组装溶液,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基底上实现了传统自组装技术难以实现的硫醇分子的替换组装;通过金基底的分区化设计,用控制电位的组装技术在基底的不同微区内制备了不同末... 利用金基底电位变化时硫醇自组装膜的吸脱附性质,通过改变基底电位和组装溶液,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基底上实现了传统自组装技术难以实现的硫醇分子的替换组装;通过金基底的分区化设计,用控制电位的组装技术在基底的不同微区内制备了不同末端官能团的硫醇及其衍生物自组装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纳米粒子的区域化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电化学替换组装 金纳米粒子 正十二硫醇 对巯基苯胺
下载PDF
不同受限状态下链硫醇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5
作者 卢晓林 周杰 李柏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42-2348,共7页
以和频(SFG)振动光谱技术探测了正十二硫醇(DDT)在不同受限状态下的分子振动信号,包括金属基底上的自组装单层(SAM)分子,放置在二氧化硅基底上的表面DDT化的金纳米粒子以及金纳米粒子的甲苯溶液.在三种状态下都探测到了来自于DDT分子的... 以和频(SFG)振动光谱技术探测了正十二硫醇(DDT)在不同受限状态下的分子振动信号,包括金属基底上的自组装单层(SAM)分子,放置在二氧化硅基底上的表面DDT化的金纳米粒子以及金纳米粒子的甲苯溶液.在三种状态下都探测到了来自于DDT分子的振动光谱,振动光谱的区别提供了在不同受限态下DDT分子的结构信息.在金属基底上DDT分子排列规整,放置在二氧化硅基底上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DDT分子具有一定的柔性,在空气-甲苯溶液界面金纳米粒子表面的DDT分子高度无序.此外,光谱实验显示,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分子振动信号产生了局域场增强的效应,相对于金基底上的自组装单层分子而言,增强系数为102-103,取决于光谱的偏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频振动光谱 金纳米粒子 正十二硫醇 自组装单层 气液界面
下载PDF
纳米MoS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小兵 刘钫 +3 位作者 姚思宇 邓先河 周文娟 寇元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7-1031,共5页
通过羰基钼和升华硫反应制备了晶片层数为3~5,比表面积为71m2/g的纳米MoS2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十二硫醇或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在3.0MPa初始氢气压力下,该催化剂在200C和280C就可使十二硫醇和二苯并噻吩转化接近100%.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催化剂 加氢脱硫 十二硫醇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有机热稳定剂三(十二硫醇)锑的合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庞爱红 郑波 +1 位作者 曹阳 顾建胜 《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牺牲锑阳极法电解得到的活性金属锑粉Sb·(10~15nm)为原料,直接与十二烷基硫醇反应制得三(十二硫醇)锑,产品经元素分析和IR测定进行表征.较佳的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90 ℃;物料配比为n(十二烷基硫醇)∶n(锑)=30∶1;... 以牺牲锑阳极法电解得到的活性金属锑粉Sb·(10~15nm)为原料,直接与十二烷基硫醇反应制得三(十二硫醇)锑,产品经元素分析和IR测定进行表征.较佳的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90 ℃;物料配比为n(十二烷基硫醇)∶n(锑)=30∶1;操作过程简单,基本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热稳定剂 三(十二硫醇)锑 合成方法 反应条件 十二烷基硫醇 PVC 热稳定剂
下载PDF
正十二硫醇与煤油协同强化细粒辉钼矿浮选机理研究
8
作者 马子龙 潘文峰 +4 位作者 李树磊 高丽慧 曹亦俊 李玲妮 都世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1240,共10页
为了改善细粒辉钼矿的浮选效果,研究了正十二硫醇(NDM)作为辅助捕收剂与煤油复配对细粒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DM与煤油复配(质量比2∶3)显著强化了辉钼矿的浮选效果.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复配捕收... 为了改善细粒辉钼矿的浮选效果,研究了正十二硫醇(NDM)作为辅助捕收剂与煤油复配对细粒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DM与煤油复配(质量比2∶3)显著强化了辉钼矿的浮选效果.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复配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捕收能力.接触角测试表明NDM与煤油复配有效改善了细粒辉钼矿表面的疏水性,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了NDM大量吸附于细粒辉钼矿表面.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NDM通过巯基(—SH)上的S 3p轨道与Mo 4d轨道杂化,在辉钼矿极性“棱”上完成吸附,NDM在001面的吸附能(Eads=505.536 kJ/mol)远高于在100面的吸附能,而煤油更易于吸附在001面上.因此,NDM和煤油在辉钼矿不同晶面的差异化吸附,同时改善了辉钼矿“棱面”疏水性,协同强化了细粒辉钼矿的浮选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正十二硫醇 DFT计算 浮选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f thiols on Au(111)
9
作者 邓文礼 杨大本 +1 位作者 方晔 白春礼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6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of n-butanethiol, n-dodecanethiol and their equimolar mixture on Au(111)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lipsometr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of n-butanethiol, n-dodecanethiol and their equimolar mixture on Au(111)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lipsometr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se SAMs are oriented ultrathin films with the thickness of nanometer scale, and the SAM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molecular chain length, the lattice orientation and cleanliness of the substrates. The surface of the longer chain SAM is hydrophobic. The thicknesses of three SAMs of n-butanethiol, n-dodecanethiol and their mixture revealed by ellipsometry and XPS are about 0.59 - 0.67nm, 1.60- 1.69 nm and 1.23 - 1.32nm, respectively. AFM image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M formed by the mixture has some microdomains with two different thickn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utanethiol n-dodecanethio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