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注射性nHA/CS-BMSCs复合物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阳 朱立新 +5 位作者 王庆波 田京 许勇 温永福 孙进 黄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BMSCs复合材料;(2)对照组:其中16只兔左侧股骨髁缺损植入单纯CS凝胶材料;(3)空白组:2只兔左侧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于第12周末取材,对缺损修复区组织行大体、影像学、形态计量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1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侧位片及CT检查示实验组修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缺损修复区CT值测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nHA/CS-BMSCs复合材料疗效优于单纯CS材料的修复能力,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缺损 新西兰白兔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X线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阳 曹延林 +1 位作者 朱立新 田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将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人工骨与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兔股骨缺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新西兰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4个月龄,体重1.5~2.0 kg,雌雄不限。[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 [目的]将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人工骨与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兔股骨缺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新西兰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4个月龄,体重1.5~2.0 kg,雌雄不限。[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实验组:植入nHA/CS材料;(B)对照组: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C)空白组: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8、12周末取材,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并对8周、12周末标本缺损修复区行X线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评估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片检查实验组与修复疗效较满意,12周末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有明显新骨形成。X线评分显示实验组与自体骨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能明显促进兔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与自体骨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缺损 新西兰白兔
原文传递
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 石晓蕾 +2 位作者 李静 刘倩 吕雪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选取36只左侧骨缺损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各12只,实验组在使... 目的探讨rhBMP-2及兔颌外动脉血管束对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选取36只左侧骨缺损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各12只,实验组在使用复合体修复的同时加入rhBMP-2并包埋血管束;对照A组使用复合体修复同时加入rhBMP-2;对照B组使用复合体修复同时并包埋血管束。在手术4周后、8周后及12周后每组分别处死3只兔子,并对尸体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切片和骨密度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结果标本大体观察显示,复合材料在术后4周开始有骨膜附着,在术后8周开始有肌肉附着,术后12周骨膜和血管增生多。3组兔子的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结果显示,第4周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3组骨生长总分分别为(13.68±3.21)分、(7.16±1.01)分、(5.11±0.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3组骨生长总分分别为(23.44±3.14)分、(13.32±2.12)分、(10.68±1.4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BMD术后8周为(0.25±0.03)g/cm^(2),12周为(0.32±0.03)g/cm^(2),均优于对照A组(0.22±0.02)、(0.29±0.02)g/cm^(2),B组(0.22±0.03)、(0.27±0.0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2、2.882、2.449、4.082,P<0.05)。同时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子的骨成熟各指标在术后4、8、12周时均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CS/β-TCP对兔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时加入rhBMP-2并包埋血管束可以促进骨头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修复 成骨 新西兰大白兔 骨密度
下载PDF
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兔骨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毕志伟 黄东 +3 位作者 张大卫 牛国庆 欧阳海洋 李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均已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处未修复;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小梁排列良好,仍有少量异体骨残留,对照组新生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组未见明显新生骨小梁;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Spp-1、BMP-2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Ⅰα1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过表达质粒修饰BMSCs联合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在膝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修复作用
5
作者 李月明 耿壮 扈延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641-645,649,共6页
目的探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过表达质粒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在膝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利用蚕丝和胶原蛋白为原材料,构建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利用SEM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检测... 目的探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过表达质粒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在膝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利用蚕丝和胶原蛋白为原材料,构建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利用SEM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检测支架强度。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提取和培养兔源性BMSCs,并且构建SDF-1的过表达载体质粒,通过慢病毒转染BMSCs,通过构建新西兰大白兔的软骨缺损模型,根据是否转染SDF-1过表达质粒分成4组,即模型组、单纯支架组、支架+BMSCs组和支架+SDF-1修饰BMSCs组。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的水平牵拉力和垂直挤压力强度要明显高于单一丝素蛋白支架。支架+SDF-1修饰BMSCs组的修复效果要明显优于模型组、单纯支架组和支架+BMSCs组;支架+SDF-1修饰BMSCs组中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模型组、单纯支架组和支架+BMSCs组,说明支架+SDF-1修饰BMSCs组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好。结论支架+SDF-1修饰软骨缺损模型BMSCs具有更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软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修复 新西兰大白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