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ensile strain enhancement in Ge nano-belts on an insulator surrounded by dielectrics
1
作者 卢卫芳 李成 +6 位作者 黄诗浩 林光杨 王尘 严光明 黄巍 赖虹凯 陈松岩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39-543,共5页
Ge nano-belts with large tensile strain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high carrier mobilit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and efficient photonic devices.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the Ge... Ge nano-belts with large tensile strain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high carrier mobilit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and efficient photonic devices.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the Ge nano-belts on an insulator surrounded by Si3N4 or SiO? for improving their tensile strain and simulate the strain profiles b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 method. The width and thickness parameters of Ge nano-belts on an insulator, which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strain profile, are optimized. A large uniaxial tensile strain of 1.16% in 50-nm width and 12-nm thickness Ge nano-belts with the sidewalls protected by Si3N4 is achieved after thermal treatments, which would significantly tailor the band gap structures of Ge-nanobelts to realize the high performanc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nano-belts FDTD Si3N4 or SiO2 uniaxially strain
下载PDF
纳米γ-Al_2O_3吸附Ge(Ⅳ)的机理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蕾 李红梅 +1 位作者 韩光喜 康平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研究了纳米γ-Al2O3吸附剂对Ge(Ⅳ)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温度和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2O3对Ge(Ⅳ)的吸附在2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在pH=4~11范围内,Ge(Ⅳ)可以被纳米Al2O3定量富集,吸附率大于95%;... 研究了纳米γ-Al2O3吸附剂对Ge(Ⅳ)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温度和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2O3对Ge(Ⅳ)的吸附在2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在pH=4~11范围内,Ge(Ⅳ)可以被纳米Al2O3定量富集,吸附率大于95%;吸附于纳米Al2O3上的Ge(Ⅳ)可以用0.3mol/LK3PO4和1mol/LH2SO4混合溶液洗脱,5min后基本达到解析平衡,解析率能达到97%;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并求得纳米Al2O3对Ge(Ⅳ)的吸附活化能(Ea)为11.63kJ/mol;该体系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由D-R等温式求得常温下纳米Al2O3对Ge(Ⅳ)的平均吸附能为10.87kJ/mol.Ge(Ⅳ)吸附反应的ΔG0为负值,焓变ΔH0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Ⅳ) 纳米γ-Al2O3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离子束溅射生长Ge纳米薄膜的表面形貌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杰 王茺 +3 位作者 欧阳焜 杨瑞东 刘芳 杨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并按正交试验方案生长了不同厚度以及在不同条件下退火的Ge纳米薄膜,用AFM图谱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厚度为2.8nm的Ge膜在600℃下退火10min,出现了高4nm、直径50nm左右的Ge岛,而10nm厚的Ge膜在720℃...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并按正交试验方案生长了不同厚度以及在不同条件下退火的Ge纳米薄膜,用AFM图谱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厚度为2.8nm的Ge膜在600℃下退火10min,出现了高4nm、直径50nm左右的Ge岛,而10nm厚的Ge膜在720℃下退火120min,岛的数量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通过离子束溅射机理和沉积原子之间的扩散运动,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溅射 ge纳米薄膜 表面形貌 退火
下载PDF
磁控溅射SiGe异质结的薄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 杨型健 刘淑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4-466,共3页
膜层生长不均匀是制备SiGe异质结的研究热点。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通过不断改变溅射时的实验参数,寻找能使Ge纳米薄膜在Si基片上均匀生长的溅射实验条件。实验中,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三种纳米Ge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微观... 膜层生长不均匀是制备SiGe异质结的研究热点。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通过不断改变溅射时的实验参数,寻找能使Ge纳米薄膜在Si基片上均匀生长的溅射实验条件。实验中,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三种纳米Ge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的分析扫描,可以观察到纳米薄膜生长过程中的四个典型阶段,发现Ge/Si的共度生长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SiGe异质结的进一步制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射频磁控溅射 纳米ge薄膜
下载PDF
Ge/Si纳米多层膜的埋层调制结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瑞东 陈寒娴 +4 位作者 邓荣斌 孔令德 陶东平 王茺 杨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8-330,333,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设备,当衬底温度为500℃时,在Si(100)基片上磁控溅射生长Ge/Si多层膜样品。使用Raman,AFM和低角X射线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Ge埋层的厚度,可以调制Ge膜的结晶及晶粒尺寸,获得晶粒平均尺寸和空间分布较... 采用磁控溅射设备,当衬底温度为500℃时,在Si(100)基片上磁控溅射生长Ge/Si多层膜样品。使用Raman,AFM和低角X射线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Ge埋层的厚度,可以调制Ge膜的结晶及晶粒尺寸,获得晶粒平均尺寸和空间分布较均匀的多晶Ge/Si多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i纳米多层膜 埋层 纳米晶粒
下载PDF
不同退火条件对纳米Ge/Al_2O_3相嵌薄膜中纳米Ge颗粒的氧化态影响
6
作者 樊丽 李亚玲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2-45,共4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纳米Ge/Al2O3相嵌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Ge颗粒的氧化态与已经发表的结果不同,而与Si的氧化态的结果相似.用纯高斯函数拟合可以得到Ge的四种不同的氧化态,分别为:Ge+1,Ge...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纳米Ge/Al2O3相嵌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Ge颗粒的氧化态与已经发表的结果不同,而与Si的氧化态的结果相似.用纯高斯函数拟合可以得到Ge的四种不同的氧化态,分别为:Ge+1,Ge+2,Ge+3,Ge+4.这种大的差别来自纳米Ge颗粒的不同环境的影响.在真空退火条件下,由于缺少外部氧的供给和供给速度慢,很奇妙地,在薄膜表层的Ge+2,Ge+4氧化态不如其他氧化态和未氧化态(Ge0)稳定.而在清洁的大气环境退火条件下,外部氧的供给充分和供给速度快,在薄膜表层最稳定的氧化态是Ge+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ge颗粒 ge/Al2O3 相嵌薄膜 退火 氧化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石墨烯Photo-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光裕 张艳 +2 位作者 钱茂公 陈海群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06-231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GE(石墨烯)催化剂,实现Fe3O4纳米颗粒生长和氧化石墨烯还原同步进行,采用FTIR、XRD、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Fe3O4/GE纳米催化剂的物相、颗粒粒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H2O2存在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为目...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GE(石墨烯)催化剂,实现Fe3O4纳米颗粒生长和氧化石墨烯还原同步进行,采用FTIR、XRD、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Fe3O4/GE纳米催化剂的物相、颗粒粒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H2O2存在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下Fe3O4/GE的催化活性,当氧化石墨烯与Fe3O4的质量比为1∶10时,经过2 h催化反应,在pH=6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8.7%,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对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5.7%以上,明显优于纯的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ge 磁分离 Photo-Fenton反应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金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盐酸吗啡 被引量:3
8
作者 常艳兵 刘艳玲 +1 位作者 杨晓丽 何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9-952,956,共5页
制备了石墨烯/纳米金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层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盐酸吗啡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盐酸吗啡有良好的电... 制备了石墨烯/纳米金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层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盐酸吗啡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盐酸吗啡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得到了一个明显的氧化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定盐酸吗啡的差示脉冲伏安法。盐酸吗啡的浓度在2.0×101~4.0×10-4“mol·L-1叫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10^8tool·L-1。对1.0×10m01.L-1盐酸吗啡标准溶液连续测定20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吗啡 差示脉冲伏安法 石墨烯 纳米金复合材料 修饰玻碳电极
下载PDF
锗纳米线的制备与生长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裴立宅 赵海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3-48,共6页
介绍了锗纳米线在制备技术、生长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主要对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模板法和激光烧蚀法等制备方法和金属催化气-液-固(VLS)生长机理、氧化物辅助生长机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纳米电子器件 锗纳米线 制备技术 生长机理
下载PDF
溅射含纳米锗氧化硅复合薄膜的光致发光和拉曼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书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含纳米锗的氧化硅复合薄膜 .在室温下对不同温度退火的样品测量了光致发光谱 ,其发光峰位均位于 5 80nm .通过对样品所作的拉曼散射光谱的拟合 ,确定出了样品中纳米锗的尺寸 。
关键词 纳米锗 氧化硅复合膜 光致发光 拉曼散射
下载PDF
双层量子点阵列浮栅结构纳米存储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红官 周少华 +1 位作者 曾云 施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2,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存储器结构单元———锗/硅双层量子点阵列浮栅结构纳米存储器.对存储器样品的C-V测量结果显示了这种结构的P沟道器件有着更加优异的存储性能.数值模拟表明了该器件的编程速度在微秒量级,而保留时间长达10年(约108s)....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存储器结构单元———锗/硅双层量子点阵列浮栅结构纳米存储器.对存储器样品的C-V测量结果显示了这种结构的P沟道器件有着更加优异的存储性能.数值模拟表明了该器件的编程速度在微秒量级,而保留时间长达10年(约108s).这种新型的存储器结构单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硅基纳米存储器存在的工作电压和长久存储之间的矛盾,为硅基纳米存储器的实用化拓宽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硅 量子点阵列 纳米存储器 C—V测量
下载PDF
Fe-Ni纳米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表征
12
作者 陈文革 沈宏芳 +1 位作者 谷臣清 周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275,278,共4页
通过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研究以硝酸铁和硝酸镍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和化学共还原法制取的Ni含量分别为10%和20%的Fe-Ni纳米复合粉末,同时比较聚乙二醇和柠檬酸在制备凝胶时的分散... 通过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研究以硝酸铁和硝酸镍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和化学共还原法制取的Ni含量分别为10%和20%的Fe-Ni纳米复合粉末,同时比较聚乙二醇和柠檬酸在制备凝胶时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以柠檬酸为分散剂,用化学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Ni纳米复合粉末的粒径在30nm左右,成分为(Fe,Ni),无其它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 纳米粉末 溶胶凝胶 材料制备 性能
下载PDF
Ge纳米结构的形貌与铁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翠莲 甄聪棉 +2 位作者 马丽 潘成福 侯登录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厚度不同的Ge薄膜,随着样品厚度的减小,样品表现出了室温铁磁性.厚度为12nm样品经过300C退火后,由于颗粒细化,颗粒之间的界面增加,界面缺陷增加,样品表现出最大的铁磁性(50emu/cm3).场冷却和零...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厚度不同的Ge薄膜,随着样品厚度的减小,样品表现出了室温铁磁性.厚度为12nm样品经过300C退火后,由于颗粒细化,颗粒之间的界面增加,界面缺陷增加,样品表现出最大的铁磁性(50emu/cm3).场冷却和零场冷却曲线测试表明居里温度约为350K.进行600C退火后,颗粒团聚,样品的铁磁性最小.当样品厚度进一步减小为6nm时,沉积态样品表现出铁磁性和顺磁性共存.对6nm厚的样品进行300C退火后,样品只具有铁磁性.进行600C退火后,样品却只具有顺磁性.12nm和6nm厚的Ge纳米结构薄膜随退火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磁性规律,我们认为是由于样品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不同造成的.样品越薄,Si基底与Ge薄膜之间的界面缺陷越明显,界面缺陷以及Ge颗粒之间的界面缺陷为样品提供了未配对电子,未配对电子的铁磁性耦合强度与样品颗粒的分布以及颗粒之间的结合有一定的关系.颗粒之间分散或颗粒之间的融合程度大都将会降低样品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纳米薄膜 铁磁性 缺陷 颗粒分布
原文传递
高速率沉积磁控溅射技术制备Ge点的退火生长研究
14
作者 张鑫鑫 靳映霞 +2 位作者 叶晓松 王茺 杨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27-334,共8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衬底上以350?C沉积14 nm的非晶Ge薄膜,通过退火改变系统生长热能,实现了低维Ge/Si点的生长.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Raman)光谱所获得的形貌和声子振动信息,对Ge点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衬底上以350?C沉积14 nm的非晶Ge薄膜,通过退火改变系统生长热能,实现了低维Ge/Si点的生长.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Raman)光谱所获得的形貌和声子振动信息,对Ge点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675?C退火30 min后,非晶Ge薄膜转变为密度高达8.5×109cm-2的Ge点.通过Ostwald熟化理论、表面扩散模型和对激活能的计算,很好地解释了退火过程中,Ge原子在Si表面迁移、最终形成纳米点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用高速沉积磁控溅射配合热退火制备Ge/Si纳米点的方法,可为自组织量子点生长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纳米点 磁控溅射 原子迁移 激活能
原文传递
双激光沉积锗掺杂类金刚石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勇 陆益敏 +3 位作者 黄国俊 郭延龙 韦尚方 初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提出了双激光沉积掺杂薄膜技术,利用准分子纳秒激光和飞秒激光分别烧蚀石墨和锗靶材,保持准分子纳秒激光的参数不变,而将飞秒激光的脉冲频率逐次由0提高至500 Hz,在硅基底上获得锗含量逐次增大的掺杂类金刚石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锗掺... 提出了双激光沉积掺杂薄膜技术,利用准分子纳秒激光和飞秒激光分别烧蚀石墨和锗靶材,保持准分子纳秒激光的参数不变,而将飞秒激光的脉冲频率逐次由0提高至500 Hz,在硅基底上获得锗含量逐次增大的掺杂类金刚石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锗掺杂量的提高,锗掺杂类金刚石膜的折射率略微增大,消光系数增大7.3倍;表面硬度呈近似的线性降低,降低幅度约为41.3%;内应力呈非线性减小并在某值趋于稳定,降低幅度约为78.1%。牢固度实验结果表明,锗掺杂量的提高可以增强类金刚石膜在基底上的附着性能,但不利于其对溶液的耐腐蚀性。研究结果为不同应用目的的掺杂类金刚石膜及其复合膜层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且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不仅仅限于实验所限薄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双激光沉积 锗掺杂类金刚石膜 内应力 纳米硬度 牢固度
原文传递
Au诱导形成有序Si纳米孔阵列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澎 柯少颖 +2 位作者 杨杰 王茺 杨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1-348,共8页
以自组装聚苯乙烯小球(PS)单层膜为掩膜,利用Au对Si表面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及KOH溶液对单晶Si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在Si(100)面上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小于100 nm有序可控的Si纳米孔阵列.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的测试结果显示:当P... 以自组装聚苯乙烯小球(PS)单层膜为掩膜,利用Au对Si表面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及KOH溶液对单晶Si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在Si(100)面上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小于100 nm有序可控的Si纳米孔阵列.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的测试结果显示:当PS小球溶液与甲醇溶液的体积比为9:11时,可形成大面积无缺陷的单层膜;但当体积比过大时,会导致类似双层膜结构的形成;而当体积比过小时,会诱导形成点缺陷和线缺陷.对PS小球及溅射Au处理过的Si晶片进行KOH溶液腐蚀,随着腐蚀时间变长,纳米孔的横向尺寸和深度增大,其形貌由圆形逐渐变为倒金字塔型,当腐蚀时间超过10 min,纳米孔阵列的有序性遭到破坏.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倒金字塔型纳米孔衬底上获得了有序Ge/Si纳米岛,而在圆形纳米孔衬底上获得了有序Ge/Si纳米环.进一步对有序Ge/Si纳米岛及纳米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诱导 聚苯乙烯小球 Si纳米孔 ge Si纳米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