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水-石灰乳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海波 赵华 +3 位作者 刘润静 胡永琪 胡庆福 李彦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2,42,共3页
以天然盐湖卤块为原料,采用石灰乳为沉淀剂,控制温度在40~90℃,采用特殊的除钙技术,使产品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大于98%,氧化钙质量分数小于0.2%,分解温度396.93℃,热质量损失30.9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形貌进行表... 以天然盐湖卤块为原料,采用石灰乳为沉淀剂,控制温度在40~90℃,采用特殊的除钙技术,使产品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大于98%,氧化钙质量分数小于0.2%,分解温度396.93℃,热质量损失30.9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粒径在80nm左右,粒子呈片状晶体结构。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比表面积为39.2m^2/g。此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合成工艺路线。新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仅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而且达到国外企业标准,可望进行工业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卤水 石灰乳
下载PDF
卤水-烧碱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娜 张琴 +1 位作者 翟俊 宗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7,44,共4页
以苦卤水、烧碱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下制备出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表面活性剂、不同干燥方式和滴加方式等对所得粉体粒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苦卤水、烧碱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下制备出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表面活性剂、不同干燥方式和滴加方式等对所得粉体粒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表征,用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分析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并用激光粒度测试仪测试了产物的粒度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实验表明:在合适的反应温度及物质的量比下,用PEG200作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制得的粉体为流动性较好且厚度约为10 nm的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卤水-烧碱 直接沉淀法 共沸蒸馏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富强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40-41,共2页
讨论了添加不同比例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对基体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加工性能、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无机阻燃剂中提高纳米氢氧化镁添加比例,可使基体材料获得更加优秀的机械物理性能、阻燃性能。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阻燃剂 机械性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下载PDF
以电解法氢氧化镁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
4
作者 郭丽莉 涂赣峰 +1 位作者 冯乃祥 狄跃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3-789,共7页
采用隔膜电解法以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前驱体Mg(OH)_(2),煅烧后制备纳米氧化镁,实现盐湖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Mg(OH)_(2)煅烧过程进行热解动力学解析,结合热解机理和速率,考察煅烧条件对Mg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升高,MgO... 采用隔膜电解法以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前驱体Mg(OH)_(2),煅烧后制备纳米氧化镁,实现盐湖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Mg(OH)_(2)煅烧过程进行热解动力学解析,结合热解机理和速率,考察煅烧条件对Mg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升高,MgO的比表面积降低,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晶粒变大;煅烧时间延长,MgO的比表面积和活性降低,晶粒尺寸增大,结构变得致密;升温速率增大,MgO比表面积与活性均先增大后平缓,晶粒尺寸基本不变;MgO比表面积最大为29.3 m^(2)/g,CAA最小为66 s,晶粒尺寸最小为27.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煅烧 反应动力学 纳米氧化镁 活性
下载PDF
Amination of electron deficient aryl chlorides promoted by nano sized Mg(OH)_2 under transition metals free condi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Zhi Hao Cui Zi Hui Meng +6 位作者 Yan Qing Mi Peng Wang Qi Wang Lin Man Zhao Ke Jian Cui Fang Yu Zhi Bin X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mination reactions of electron deficient aryl chlorides promoted by Mg(OH)_2 without transition metals. Only using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nano sized Mg(OH)_2,good to moderate isolated yi...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mination reactions of electron deficient aryl chlorides promoted by Mg(OH)_2 without transition metals. Only using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nano sized Mg(OH)_2,good to moderate isolated yields could be achieved in N-methylpyr-rolidone (NMP) after 24 h at 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nation Electron deficient aryl chloride Cyclic secondary amines nano sized magnesium hydroxide
原文传递
硬脂酸钠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立华 宋云华 +1 位作者 陈建铭 郭奋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34,共4页
主要研究了采用硬脂酸钠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的工艺过程 ,通过改性前后粉体的BET、沉降速度、吸油值和黏度等表面物化性能来评价纳米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 ,同时将改性前后的粉体应用到软质PVC体系中 ,测定该体系的阻燃性能和... 主要研究了采用硬脂酸钠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的工艺过程 ,通过改性前后粉体的BET、沉降速度、吸油值和黏度等表面物化性能来评价纳米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 ,同时将改性前后的粉体应用到软质PVC体系中 ,测定该体系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比表面积增大 ,亲油性和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 ;增强了与PVC之间的亲和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阻燃剂
下载PDF
油酸钠对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连梅 赵建海 +1 位作者 张强 陈思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采用油酸钠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油... 采用油酸钠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在40℃、改性时间2h、添加量4%时,活化指数较好;改性后氢氧化镁粒径变小,沉降速率减慢,吸油率下降,粉末接触角增大,阻燃性能大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阻燃材料 纳米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交联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永 柯昌美 +3 位作者 王全全 周黎琴 张金龙 陈红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M g(OH)2表面吸附了一层聚丙烯酸酯;改性纳米M g(OH)2在XLDPE基体中分散均匀;添加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添加未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当m(改性M g(OH)2)∶m(低密度聚乙烯)=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3.7M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改性 纳米聚丙烯酸酯 纳米氢氧化镁 聚乙烯 复合材料 阻燃剂
下载PDF
撞击流制备高纯纳米氢氧化镁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建海 李毓 +1 位作者 高富 刘连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4,共3页
采用撞击流反应结晶方法,以青海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了高纯纳米氢氧化镁。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氢氧化镁纯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控制因素。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以制备出纯度大于99%、... 采用撞击流反应结晶方法,以青海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了高纯纳米氢氧化镁。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氢氧化镁纯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控制因素。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以制备出纯度大于99%、平均粒径为13.5 nm的氢氧化镁。适宜条件:镁离子浓度0.25 mol/L,镁离子与氢氧根浓度比1∶2,反应温度40℃,搅拌时间30 min,搅拌转速400 r/min,撞击流率10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撞击流 反应结晶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云华 陈建铭 +1 位作者 刘立华 郭奋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3,共5页
本文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并对其进行湿法表面改性,应用TEM、XRD、BET、吸油值、沉降速度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将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应用到软质PVC体系中。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技... 本文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并对其进行湿法表面改性,应用TEM、XRD、BET、吸油值、沉降速度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将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应用到软质PVC体系中。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的粒径为70nm,为六方形片状;经不同改性剂改性的粉体中,以硬脂酸锌改性粉体的应用效果较好;未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比表面为21.5760m2/g,而改性粉体的比表面为22.0641m2/g,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改性氢氧化镁的沉降速度减慢,吸油值下降,添加量为40份时PVC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制备 超重力 表面改性 应用
下载PDF
从淡化后的海水制取纳米级氢氧化镁的工艺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敬环 周军 +1 位作者 孙宝红 常芙蓉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428-432,共5页
以反渗透海水淡化操作后所得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经过一系列的除钙、沉淀、陶瓷膜分离洗涤、离心过滤和真空干燥等工艺制得纯度较高的纳米级氢氧化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最后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质量指标远优... 以反渗透海水淡化操作后所得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经过一系列的除钙、沉淀、陶瓷膜分离洗涤、离心过滤和真空干燥等工艺制得纯度较高的纳米级氢氧化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最后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质量指标远优于氢氧化镁的化工行业标准(其中氧化镁质量分数为67.9%,氧化钙0.2%),平均粒径在100 nm以下。同时从试验情况可以得出,采用陶瓷膜洗涤和分离纳米级氢氧化镁是可行的。在试验条件下,陶瓷膜装置运行稳定,且平均膜通量在331 L/(m2.h)以上,对氢氧化镁的截留率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纳米级氢氧化镁 陶瓷膜分离
下载PDF
磷酸酯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大鹏 杜志平 +3 位作者 赵永红 张广良 李莉 马东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以六水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磷酸酯为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一步合成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较佳用量为1.0%,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堆密度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 以六水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磷酸酯为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一步合成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较佳用量为1.0%,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堆密度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磷酸酯吸附在氢氧化镁颗粒表面,改变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与未改性的氢氧化镁样品相比,改性后纳米氢氧化镁XRD衍射峰主峰强度提高,团聚程度和堆密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纳米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阻燃剂
下载PDF
PI/Mg(OH)_2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勇 陈东 +1 位作者 王欢 王黑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氢氧化镁(Mg(OH)2)纳米复合薄膜,设定Mg(OH)2掺杂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4%和8%,研究纳米氢氧化镁不同掺杂量对聚酰亚胺薄膜电导电流、电老化阈值、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掺杂量...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氢氧化镁(Mg(OH)2)纳米复合薄膜,设定Mg(OH)2掺杂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4%和8%,研究纳米氢氧化镁不同掺杂量对聚酰亚胺薄膜电导电流、电老化阈值、介电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掺杂量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出现最大值;随着Mg(OH)2掺杂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电老化阈值和介电系数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氢氧化镁 电导电流 电老化阈值 介电系数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建海 刘连生 赵连梅 《盐湖研究》 CSCD 2009年第4期41-45,共5页
采用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和硅酸钠4种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剂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 采用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和硅酸钠4种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剂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80℃、改性时间4 h、添加量5%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氢氧化镁粒径变小,沉降速率减慢,吸油率下降,粉末接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钠 纳米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下载PDF
SDS/聚丙烯酸钠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海波 杜志平 +1 位作者 赵永红 周大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4,共4页
采用易于工业化的液相沉淀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丙烯酸钠(PA-Na)复配改性剂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收率在98%左右的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为0.2%(复配改性剂占合成样品的质量分数),SDS与PA-Na最... 采用易于工业化的液相沉淀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丙烯酸钠(PA-Na)复配改性剂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收率在98%左右的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为0.2%(复配改性剂占合成样品的质量分数),SDS与PA-Na最佳质量配比为1∶1。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氮吸附、表观密度分析等对改性前后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样品的分散性好、结晶度高。红外光谱和沉降体积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改性剂吸附在氢氧化镁颗粒表面,使氢氧化镁表面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提高了氢氧化镁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机理探讨发现,SDS和PA-Na可能以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形式吸附到样品表面,主要依靠长碳链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离解产生大量电荷的静电稳定作用影响晶核微粒的团聚,从而得到分散性优良的片状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复配表面改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酸钠
下载PDF
聚苯乙烯/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加工和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晴媛 刘继纯 +2 位作者 陈权 陆昶 张玉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用带有长链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氢氧化镁(n-MH)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与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复合制备了PS/表面改性n-MH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加工流变行为和燃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用量增加,表面改性n-MH... 用带有长链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氢氧化镁(n-MH)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与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复合制备了PS/表面改性n-MH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加工流变行为和燃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用量增加,表面改性n-MH在PS树脂基体中的团聚程度显著减小,分散较均匀,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明显改善。表面改性n-MH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水平燃烧性能有所下降,但对材料的氧指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氢氧化镁 加工性能 阻燃
下载PDF
SDS/MAP复配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述州 董海波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酯(MAP)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BET法比表面积测定和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测定等手段,研究了SDS与MAP以1︰1的...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酯(MAP)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BET法比表面积测定和在液体石蜡中的悬浮液体积测定等手段,研究了SDS与MAP以1︰1的质量比复配时其添加量对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DS/MAP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的疏水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用量为样品质量的0.2%时达到最大值;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的变化规律,其用量分别在0.2%和0.5%时出现拐点;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粒径一致。说明在水相中随着SDS/MAP添加量的不同,其可能分别以双分子层和单分子层吸附于氢氧化镁颗粒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磷酸酯 纳米氢氧化镁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群 梁志辉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4-83,共10页
采用液相合成法,考察了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沉淀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60℃,采用聚乙二醇(0.75 ppm)作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2mol/L)作为沉淀剂,得氢氧化镁粒径D50为5.5μm... 采用液相合成法,考察了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沉淀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60℃,采用聚乙二醇(0.75 ppm)作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2mol/L)作为沉淀剂,得氢氧化镁粒径D50为5.5μm,粒径分布集中。另实验表明,双注法不用衬底即可获得颗粒更细的氢氧化镁。采用微胶囊技术、硅烷改性后的样品活化指数较小,改性效果一般,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AFM 激光粒度分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