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orous struc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PLA/nano-HA composites scaffold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晓玲 徐文峰 +2 位作者 王远亮 贾碧 周冠瑜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S3期748-751,共4页
Nonporous and porous C/PLA/nano-HA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rocess of solvent blending and freeze-drying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porous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PLA/nano-HA composites... Nonporous and porous C/PLA/nano-HA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rocess of solvent blending and freeze-drying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porous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PLA/nano-HA composites scaffold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porous structure on the bending strength, modulus and curves of stress and strain we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nonporous sample, the curves of stress and strain of porous sample show more rough, and alternative phenomenon of stress increase and stress relaxation appears.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fracture model of C/PLA/nano-HA composites scaffold transforms from the local to global load due to the porou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PLA/nano-HA composite
下载PDF
Effect of CuO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uminum composites produced by quick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process
2
作者 Zhang Jingjing Lee Jung-Moo +2 位作者 Cho Young-Hee Kim Su-Hyeon Yu Huashun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1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Al 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reinforcements were fabricated with a compact of Al-Ti-B4C powder mixtures by quick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QSI) process in an aluminum melt. Given the exothermal n... Al 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reinforcements were fabricated with a compact of Al-Ti-B4C powder mixtures by quick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QSI) process in an aluminum melt. Given the exothermal natur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CuO and Al, a certain amount of CuO addition to the Al-Ti-B4C system dramatically increases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and thereby enables the complete combustion reaction in an aluminum melt(about 1,173 K). After the QSI process, the compact fabricated with CuO retains its original shape and the obtained composite exhibits sound microstructure contain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TiB2, Al3BC and B4C. The formation of such reinforcements when adding CuO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that show far superior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3.03 GPa and 158.9 GPa, respectively, with lower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9.44 ppm?K-1)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 CuO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composite cuo addition Al-Ti-B4c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氮含量对Ti-B-C-N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向阳 张瑾 +1 位作者 马胜利 胡海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氮原子分数分别为10.8%,15.6%,28.1%,36.4%的Ti-B-C-N薄膜,研究了氮含量对薄膜微观结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C-N薄膜均由α-Fe和Ti(C,N)纳米晶组成,具有Ti(C,N)纳米晶镶嵌...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氮原子分数分别为10.8%,15.6%,28.1%,36.4%的Ti-B-C-N薄膜,研究了氮含量对薄膜微观结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C-N薄膜均由α-Fe和Ti(C,N)纳米晶组成,具有Ti(C,N)纳米晶镶嵌在非晶基体相中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氮含量增加,非晶相含量增加,Ti(C,N)纳米晶的含量和晶粒尺寸减小;随着氮含量增加,Ti-B-C-N薄膜的显微硬度增大,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减小,表面磨痕变浅,磨损机制由剥落和微观犁削转变为微观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溅射 Ti-B-c-N薄膜 纳米复合结构 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AT HIGH FREQUENCIES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D.L.Zhao, H.S.Zhao and W.C.Zho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136-1141,共6页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at high frequenci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were synthesized from hexamethyldisilazane ((Me...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at high frequenci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were synthesized from hexamethyldisilazane ((Me 3Si) 2NH) (Me:CH 3) and SiH 4 C 2H 2 respectively by a laser induced gas phase reaction. The complex permittivities of the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nd nano SiC powder were measured between 8 2GHz and 12 4GHz.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the complex permittivities of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nano SiC powder. The SiC microcrystalline in the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dissolved a great deal of nitrogen. The local structure around Si atoms changed by introducing N into SiC. Carbon atoms around Si were substituted by N atoms. So charged defects and quasi free electrons moved in response to the electric field, diffusion or polarization current resulted from the field propagation. The high ε″and loss factor tgδ(ε″/ε′) of Si/C/N composite powder were due to the dielectric rela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Si/c/N composite powder nano Sic powde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
5
作者 汤磊 白凯伦 +3 位作者 熊翔 尹健 张红波 左劲旅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为改善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ZrC纳米粉体和Si粉为反应渗料,采用反应熔渗(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法制备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ZrC纳米粉体含量对C/C-SiC复合材... 为改善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以ZrC纳米粉体和Si粉为反应渗料,采用反应熔渗(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RMI)法制备ZrC纳米粉体改性C/C-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ZrC纳米粉体含量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rC纳米粉体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增大,而密度变化不大。ZrC纳米粉体一部分弥散分布在SiC基体中,一部分则发生了团聚。烧蚀30 s后,ZrC纳米粉体摩尔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最低,分别为2.0 mg/s和3.9μm/s。随ZrC纳米粉体含量增加,烧蚀过程中形成的ZrO_(2)含量增多,对SiO_(2)的钉扎作用明显增强,能有效提升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Zrc纳米粉体 反应熔渗 微观结构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纳米CuO/CNTs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钾基烟火药发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霸书红 闫明辉 +4 位作者 周龙 程秀莲 王桂萍 万新国 杜雪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研究不同附加物对含高氯酸钾与铝粉烟火药的发光强度的影响,采用沸腾回流沉淀法制备了CuO/CNTs纳米复合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DSC-TG)表征了它的结构和性能。测试了含不同附加物烟火药配方的... 为研究不同附加物对含高氯酸钾与铝粉烟火药的发光强度的影响,采用沸腾回流沉淀法制备了CuO/CNTs纳米复合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DSC-TG)表征了它的结构和性能。测试了含不同附加物烟火药配方的发光强度。结果表明,氧化铜能够在碳纳米管表面有效负载,粒径为61.1 nm,其中CuO粒径为8.8 nm,负载量为30%。含纳米复合粒子的CuO/CNTs-Al-KClO4配方的发光强度优于任何含单一附加物的配方,与机械混合的CNTs-CuO-Al-KClO4同配比配方相比,发光强度提高了11.2%,表明CuO/CNTs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更强的正协同催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烟火药 cuo cNTs纳米复合粒子 催化效应 发光强度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CuO/Al_2O_3复合粉体 被引量:4
7
作者 符学龙 丁红燕(指导) +1 位作者 戴起勋 韩晓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2,44,共4页
以NH_4HCO_3为沉淀剂、CuSO_4和NH_4Al(SO_4)_2为母液,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 Al_2O_3复合粉体,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母液浓度、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条件对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 以NH_4HCO_3为沉淀剂、CuSO_4和NH_4Al(SO_4)_2为母液,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 Al_2O_3复合粉体,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母液浓度、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条件对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粉体粒径较小、分布较窄的纳米CuO/Al_2O_3复合粉体;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5℃,pH值为7,CuSO_4浓度为0.095 mol/L,NH_4Al(SO_4)2质量浓度为1.67 g/L,NH_4HCO_3浓度为1.52 mol/L,得到的纳米复合粉体的粒径在6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cuo/Al2O3纳米复合粉体 粒径
下载PDF
CuO-SnO_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夏慧丽 庄惠生 +1 位作者 张涛 肖东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32,共5页
文章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锡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方法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得的CuO-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物相组成、晶粒尺寸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酸性蓝62染料溶液为... 文章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锡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方法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得的CuO-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物相组成、晶粒尺寸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酸性蓝62染料溶液为模拟废水,在氙灯(模拟日光)光照下,对CuO-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活性组分配比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焙烧3h制得的CuO-SnO(2 Cu与Sn摩尔比1:1)纳米复合氧化物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样条件下,其光催化活性比Degussa P25 TiO2提高约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uo-SnO2 纳米复合氧化物 酸性蓝62
下载PDF
纳米CuO对钨系延期药热性能及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寅生 崔晨晨 +3 位作者 李锦涛 刘杰 臧小为 段进军 《爆破器材》 CAS 2009年第3期25-27,共3页
采用DTA方法考察了平均粒径不同的3种纳米CuO粉对钨系延期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纳米CuO改变了钨系延期药反应历程。燃速测试结果又表明,这3种纳米CuO对钨系延期药的燃速有不同影响,但都能提高燃烧精度。
关键词 钨系延期药 纳米cuo 热分解 燃速
下载PDF
CE/nano-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CE(氰酸酯)/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弯曲强度测定、TGA(热失重分析)法和DMA(动态力学分析)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no-SiC经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CE(氰酸酯)/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弯曲强度测定、TGA(热失重分析)法和DMA(动态力学分析)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no-SiC经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明显的协同改性作用;当w(nano-SiC)=1%(相对纯CE质量而言)时,nano-SiC经SCA-3表面处理前后,相应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0.84%和32.84%,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了13.09%和18.29%,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12.31%和13.87%,450℃时的质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26.24%和4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nano—Sic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改性
下载PDF
CuO/ZnO复合纳米树阵列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11
作者 涂盛辉 吴佩凡 +1 位作者 杜军 万金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84-1887,共4页
通过热氧化法在铜基板上制备CuO纳米线,采用凝胶法制备ZnO/CuO复合纳米树阵列。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射光谱对样品结构、形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O/ZnO纳米树形貌规整完美,在CuO纳米线上二次生长的Zn... 通过热氧化法在铜基板上制备CuO纳米线,采用凝胶法制备ZnO/CuO复合纳米树阵列。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射光谱对样品结构、形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O/ZnO纳米树形貌规整完美,在CuO纳米线上二次生长的ZnO纳米棒具有各向晶体生长性质,CuO/ZnO复合纳米树在可见光区域出现了优越的发光性能;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通过光催化测试表明,CuO/ZnO复合纳米树还具有卓越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cuo ZnO复合纳米树阵列 光学特性 催化性能
下载PDF
Al/CuO纳米线阵列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12
作者 孙星 张方 +2 位作者 王燕兰 张蕾 张植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基于热氧化法的Cu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氧化温度、时间、镀膜工艺和热退火等因素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得到了适合CuO纳米线生长的最佳条件,并推测了可能的生长规律和生长机理。此外,将PVD技术和硅基平面工艺相结合制备... 对基于热氧化法的Cu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氧化温度、时间、镀膜工艺和热退火等因素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得到了适合CuO纳米线生长的最佳条件,并推测了可能的生长规律和生长机理。此外,将PVD技术和硅基平面工艺相结合制备了Al/CuO纳米线含能阵列,并进行了表征和点火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AL cuo 含能材料 纳米阵列
下载PDF
纳米CuO/C复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刘斌 胡文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0,237,共3页
为改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比容量,采用熔融盐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CuO/C复合物粉末。用X-射线衍射对样品结构进行分析,透射电镜对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同时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盐... 为改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比容量,采用熔融盐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CuO/C复合物粉末。用X-射线衍射对样品结构进行分析,透射电镜对样品形貌进行表征,同时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盐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范围为50~70 nm的纳米CuO/C复合物;在40~50放电周期,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c复合物 熔融盐法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uO对锂硫电池的性能影响
14
作者 崔传真 何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3-174,共2页
采用液相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铜(CuO)包覆的碳/硫(C/S)复合材料,对包覆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包覆可降低C/S复合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提高C/S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包覆CuO后的锂硫电池充放电循环20次,... 采用液相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铜(CuO)包覆的碳/硫(C/S)复合材料,对包覆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包覆可降低C/S复合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提高C/S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包覆CuO后的锂硫电池充放电循环20次,容量保持率从75%提高到9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复合材料 cuo 包覆
下载PDF
纳米-p-CuO/n-T-ZnOw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红 刘花蓉 范希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本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p-CuO/n-T-ZnOw复合催化剂,讨论了合成体系中聚乙二醇-600(PEG-600)浓度对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以及光催化活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成体系中PEG-600对CuO纳米颗粒沉积在T-ZnOw表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p-CuO/n-T-ZnOw复合催化剂,讨论了合成体系中聚乙二醇-600(PEG-600)浓度对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以及光催化活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成体系中PEG-600对CuO纳米颗粒沉积在T-ZnOw表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PEG-600浓度的增加,T-ZnOw表面沉积的CuO纳米颗粒越密集;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对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率均明显高于单一T-ZnOw,p型CuO纳米颗粒沉积在n型T-ZnOw表面可以促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发生分离,有效提高T-ZnOw的光催化活性;其中合成体系中PEG-600浓度为0.6 mol/L时制得的样品光催化活性最高。该研究可为简便低成本制备高性能纳米-p-CuO/n-T-ZnOw复合半导体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cuo/n-T-ZnOw 复合催化剂 化学沉积法 紫外光照 PEG-600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纳米CuO-Co_3O_4-Ni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刘斌 胡文胜 李亚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2,共4页
为改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容量,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CuO-Co3O4-NiO复合氧化物粉末。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 为改善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容量,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CuO-Co3O4-NiO复合氧化物粉末。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范围为10~30 nm的纳米CuO-Co3O4-NiO复合氧化物;在40~50放电周期,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cuo-co3O4-NiO 复合氧化物 制备 电化学性能 负极材料 循环性能 充放电容量 沉淀法 锂离子电池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纳米CuO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郝嘎子 刘杰 +5 位作者 高寒 肖磊 乔羽 姜炜 赵凤起 高红旭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1,26,共5页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批量制备了纳米CuO,采用超声辅助-研磨法制备了纳米CuO/AP复合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CuO和纳米CuO/AP复合粒子的结构及形貌,采用DSC-TG研... 采用湿法机械研磨法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批量制备了纳米CuO,采用超声辅助-研磨法制备了纳米CuO/AP复合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CuO和纳米CuO/AP复合粒子的结构及形貌,采用DSC-TG研究了纳米CuO/AP复合粒子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uO颗粒粒径约为17nm,呈类球形;通过超声辅助-研磨法可使纳米CuO很好地分布在AP粒子表面。此外,质量分数2%的纳米CuO可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83℃,说明纳米CuO可作为一种添加剂,用于加速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热分解性能 批量制备 AP 催化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复合粒子
下载PDF
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反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安然 鲍立荣 +3 位作者 张伟 陈芷怡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2-275,共14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利用气相沉积方法进行制备,与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微细加工工艺兼容,在集成化含能器件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制备、热性能、燃烧性能、反应动力学以及过渡层对其反应性的影响、含能器件(点火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对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 反应性 含能器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Ag@Cu-MOF/GCE传感器检测VC的研究
19
作者 邢晓轲 邢鹏 胡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179,共6页
合成制备具有多变体结构的银@铜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Silver@copper organic skeleton nanocomposites,Ag@Cu-MOF)并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构建Ag@Cu-MOF/GCE以对VC进行快速检测分析。通过对Ag@Cu-MOF和磷酸盐缓冲溶... 合成制备具有多变体结构的银@铜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Silver@copper organic skeleton nanocomposites,Ag@Cu-MOF)并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构建Ag@Cu-MOF/GCE以对VC进行快速检测分析。通过对Ag@Cu-MOF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优化确定Ag@Cu-MOF/GCE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显示Ag@Cu-MOF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催化作用,可有效提高Ag@Cu-MOF/GCE的灵敏度。VC浓度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在0.5~1500μmol/L呈线性关系,R2=0.9987,检出限(S/N=3)为0.1942μmol/L,明显优于其它传感器,且Ag@Cu-MOF/GCE对常见共存物葡萄糖、蔗糖、果糖、Ca^(2+)、Mg^(2+)、Zn^(2+)、Fe3+以及多巴胺等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加标回收率在96.12%~98.25%之间,可信度较高。Ag@Cu-MOF/GCE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在果蔬中VC的快速分析方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银纳米粒子 铜金属有机骨架 纳米复合材料 传感器
下载PDF
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和碳包覆氧化铜纳米管(C@CuO-NTs)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伏文 周洋 陈春年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4-670,共7页
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新型高效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铜纳米管上原位化学氧化并聚合单体吡咯,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L-赖氨酸为表面修饰剂成功制备出来。在600℃真空条件下聚吡咯外壳被碳化,PPy@CuO-NTs转化为C@CuO-NTs,并探... 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新型高效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铜纳米管上原位化学氧化并聚合单体吡咯,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L-赖氨酸为表面修饰剂成功制备出来。在600℃真空条件下聚吡咯外壳被碳化,PPy@CuO-NTs转化为C@CuO-NTs,并探究了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循环伏安曲线和对葡萄糖溶液的电催化结果显示C@CuO-NTs比裸铜电极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性能。通过TEM,SEM,FT-IR,XRD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cuo纳米管 复合材料 c@cuo纳米管 电化学催化 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