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罗跃中 李忠英 曾志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1期44-45,共2页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深入探究。通过湿化学法制备出a-Fe_(2)O_(3),利用浸渍法将Ag和MnO_(2)成功地引入到a-Fe_(2)O_(3)表面,构建出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对...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深入探究。通过湿化学法制备出a-Fe_(2)O_(3),利用浸渍法将Ag和MnO_(2)成功地引入到a-Fe_(2)O_(3)表面,构建出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和性质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确认所制备的复合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稳定性。在模拟阳光照射下,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展现出了卓越的光催化性能,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如甲基橙等。与单一的a-Fe_(2)O_(3),Ag或MnO_(2)相比,复合催化体系的光催化性能更为出色得益于Ag和MnO_(2)的引入,提高了a-Fe_(2)O_(3)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光吸收能力,使得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在红外光区域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无机-无机复合光催化体系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 湿化学法 浸渍法 光催化性能 有机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纳米Fe_3O_4/BaTiO_3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克省 刘归 +1 位作者 尹荔松 孔德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研究了纳米Fe3O4和BaTiO3及其复合体系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吸收性能, 并分析了其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电磁参数及吸收峰的位置, 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的吸... 研究了纳米Fe3O4和BaTiO3及其复合体系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吸收性能, 并分析了其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电磁参数及吸收峰的位置, 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的吸附频带变宽. 单一组分的纳米Fe3O4和BaTiO3都有2个吸收峰. 在复合体系中, 多个吸收峰发生重叠. 这2种材料的微波吸收能力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而规律不同, 当频率低于14 GHz时, BaTiO3的吸收能力大于Fe3O4的吸收能力;当频率高于14 GHz时, Fe3O4的吸收能力大于BaTiO3的吸收能力. 因此, 将这2种材料复合, 产生协同效应, 材料的整体吸收能力提高, 有效吸收频带拓宽. 当样品的厚度为2 mm, 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3:2时, 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可达2.7 GHz;当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2: 3时, 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可达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BATIO3 FE3O4 复合体系
下载PDF
Al-Zr(CO_3)_2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玉涛 孙建祥 +2 位作者 戴起勋 程晓农 林东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43-1349,共7页
开发了Al-Zr(CO3)2体系熔体反应法合成新型(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研究了Al-Zr(CO3)2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Zr(CO3)2体系起始反应温度为850℃,且在铝熔体(850~1100℃)温度范围内反应能自发进行.X射... 开发了Al-Zr(CO3)2体系熔体反应法合成新型(Al3Zr+Al2O3)p/Al复合材料,研究了Al-Zr(CO3)2体系的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Zr(CO3)2体系起始反应温度为850℃,且在铝熔体(850~1100℃)温度范围内反应能自发进行.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反应合成的强化相为Al3Zr和α-Al2O3颗粒,其尺寸为0.1~1 μm,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反应过程中复合熔体水淬实验分析表明:反应析出的Zr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反应进行10 min就达到了总增量的90%,整个合成反应时间为15 min,且合成过程前期(反应3 min前)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合成过程后期(反应10 min后)主要受扩散控制.Al-Zr(CO3)2体系中关键反应ZrO2与Al按反应-扩散-破裂机制进行,并建立了反应原理图、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时间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r(CO3)2体系 反应机制 动力学模型 熔体反应法 原位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一种具有高效光致变色性能的WO_3/ZnO纳米粒子复合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解仁国 庄家骐 +4 位作者 王凌凌 杨文胜 王德军 李铁津 姚建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86-2088,共3页
The colloids of ZnO and WO 3 were synthesized and ZnO colloid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was added into the WO 3 colloid to get WO 3/ZnO composite colloi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V-light color... The colloids of ZnO and WO 3 were synthesized and ZnO colloid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was added into the WO 3 colloid to get WO 3/ZnO composite colloi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V-light coloration of WO 3 nanoparticles could be improved greatly after the addition of ZnO.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ZnO to WO 3 is about 1∶100, the magnitude of the difference of absorbance(ΔOD) at 900 nm after and before the coloration for WO 3/ZnO colloids is as about 135 times as that of WO 3 colloids. The surface photovoltaic spectra show that the state density of the surface state of WO 3 increases greatly after the addition of ZnO, thus, under the UV-light irradiation more electrons from ZnO nanoparticles can be captured in the surface state and those electrons can be excited to a higher energy level, resulting in the improved co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材料 WO3/ZnO 纳米粒子 复合体系 三氧化钨 氧化锌 表面光电压谱
下载PDF
改性PU/PMMA半IPN_s与BaTiO_3纳米复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1 位作者 周德瑞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PU/PMMA IPNS BaTiO3 纳米复合体系 相容性 聚氨酯 钛酸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下载PDF
Al-ZrOCl_2-B_2O_3体系反应合成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延山 赵玉涛 +3 位作者 戴起勋 程晓农 李桂荣 冯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9-441,共3页
开发了AlZrOCl2B2O3原位反应新体系,采用熔体反应法以AlZrOCl2B2O3粉剂为反应物成功制备了(ZrB2+ZrAl+Al2O3)p/Al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该体系生成的复合材料的颗粒细小(≤2μm),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反应生成的颗粒体积分数... 开发了AlZrOCl2B2O3原位反应新体系,采用熔体反应法以AlZrOCl2B2O3粉剂为反应物成功制备了(ZrB2+ZrAl+Al2O3)p/Al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该体系生成的复合材料的颗粒细小(≤2μm),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反应生成的颗粒体积分数随起始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当温度升至900℃时,颗粒有聚集长大的趋势。通过水淬试样分析,该体系反应的动力学机制为反应破裂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水淬 ZRB2 AL3ZR AL2O3 Al-ZrOCl2-B2O3体系
下载PDF
钾长石-CaSO_4-CaCO_3体系的热分解生产复合肥 被引量:6
7
作者 耿曼 陈定盛 石林 《化肥工业》 CAS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应用XRD和电子探针研究了钾长石-CaSO_4-CaCO_3体系的热分解生产复合肥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CaCO_3的增加,热分解产物主要物相为C_2S,C_3A和K_2SO_4;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热分解产物有新生过渡带的矿物生成。研究结果为利用该体系焙烧生... 应用XRD和电子探针研究了钾长石-CaSO_4-CaCO_3体系的热分解生产复合肥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CaCO_3的增加,热分解产物主要物相为C_2S,C_3A和K_2SO_4;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热分解产物有新生过渡带的矿物生成。研究结果为利用该体系焙烧生产钾硅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CaSO4-CaCO3体系 热分解 复合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及其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归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20-23,共4页
研究了纳米Fe3O4及其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并分析了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3O4/BaTiO3复合体系中,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吸收峰的位置,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拓宽。当样品的厚度为2 mm,Fe... 研究了纳米Fe3O4及其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并分析了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3O4/BaTiO3复合体系中,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吸收峰的位置,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拓宽。当样品的厚度为2 mm,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3:2时,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达2.7 GHz,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2:3时,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可达4 GHz。在Fe3O4/PANI复合体系中,当Fe3O4在复合体系中的质量比为35%左右时,微波吸收率最高,吸收峰值为-21 dB,-10 dB频宽大于4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BATIO3 FE3O4 PANI 复合体系
下载PDF
Eu^(3+):(TTA)_m复合体系的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姗姗 徐征 +1 位作者 杨盛谊 董金凤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4,共3页
以稀土螯合物Eu3+:(TTA) m 复合体系和小分子材料Alq3作成双层结构器件 ,研究Alq3层厚度不同时电致发光光谱的变化 .当Alq3层的厚度减小到某一厚度时 ,在双层器件结构中可得到高亮度。
关键词 稀土鳌合物 载流子 复合区域 Ee^3+:(TTA)m复合体系 电致发光 双层结构器件 发光材料
下载PDF
钛酸酯偶联剂及其处理工艺对CaCO_3/UP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志达 雷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1-12,41,共3页
本文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CaCO3/UP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改性 。
关键词 钛酸酯偶联剂 处理工艺 CaCO3/UP复合体系 力学性能 改性 重质碳酸钙填料 UP树脂
下载PDF
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长禄 杨勇 +1 位作者 杨明 罗伟汉 《陶瓷》 CAS 2017年第8期28-34,共7页
本研究涉及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的3个部分:表层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底层的陶瓷砖;该表层微晶玻璃与该底层陶瓷砖的复合工艺。笔者还阐述了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在生产过程... 本研究涉及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的3个部分:表层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底层的陶瓷砖;该表层微晶玻璃与该底层陶瓷砖的复合工艺。笔者还阐述了Ca-MgO-Al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在生产过程中两个技术关键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MgO-Al2O3-SiO2体系微晶玻璃陶瓷 陶瓷砖 玻璃陶瓷 复合系数
下载PDF
BaTiO_3纳米粉/COPU IPNs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唐冬雁 许晴岩 +2 位作者 蔡伟民 周德瑞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型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制得其梯次化涂层材料,通过原料分析、TMA的温度—形变检测及TEM对相间形貌和相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获为两相间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的...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型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制得其梯次化涂层材料,通过原料分析、TMA的温度—形变检测及TEM对相间形貌和相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获为两相间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且随相间混容程度的增加,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区的有效衔接也有所增强.IPNs及其BaTiO3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酸含量的增加,IPNs体现出弹性体向脆性变化的形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良好压电特性的钛酸钡纳米粉对此网络体系进行复合,确定了复合工艺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随BaTiO3复合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纳米粉 COPU IPNS 复合体系 力学性能 蓖麻油聚氯酯 钛酸钡纳米粉 互穿聚合物网络 梯次化涂层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Al_2O_3/Cu复合材料制备中的Cu_2O-Al体系化学反应(英文)
13
作者 王武孝 邢建东 金志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679-682,共4页
对Cu_2O与Al进行热力学分析后将其粉末压制成块,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分析曲线,并对反应后的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u_2O-Al体系化学反应包括3个阶段,即第1阶段体系温度T<910 K,有少量Al_2O_3和Cu生成;第2阶段体系温... 对Cu_2O与Al进行热力学分析后将其粉末压制成块,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分析曲线,并对反应后的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u_2O-Al体系化学反应包括3个阶段,即第1阶段体系温度T<910 K,有少量Al_2O_3和Cu生成;第2阶段体系温度为910 K≤T<1103 K,Cu_2O-Al体系未发生化学反应;第3阶段体系温度为1103 K≤T≤1373 K,Cu_2O-Al体系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物为Cu、Al_2O_3及CuAl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Al体系 反应机理 热爆 AL2O3/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La_(2/3)Ca_(1/3)MnO_3/LaMnO_3复合体系中颗粒间界对电磁输运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李派 苗良爽 +1 位作者 张清风 何云斌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将奈尔温度为145 K的反铁磁性绝缘体LaMnO_3作为第二相复合到La_(2/3)Ca_(1/3)MnO_3颗粒间界处,研究反铁磁性绝缘体对复合体系的电磁输运性质的影响.在(1-x)La_(2/3)Ca_(1/3)MnO_3/xLaMnO_3复合体系中,随着x增加,样品的金属-绝缘体转变... 将奈尔温度为145 K的反铁磁性绝缘体LaMnO_3作为第二相复合到La_(2/3)Ca_(1/3)MnO_3颗粒间界处,研究反铁磁性绝缘体对复合体系的电磁输运性质的影响.在(1-x)La_(2/3)Ca_(1/3)MnO_3/xLaMnO_3复合体系中,随着x增加,样品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p降低,峰值电阻增加.电输运行为表明:随着反铁磁性第二相LaMnO_3的引入,电子-声子散射以及电子-磁振子散射对输运行为的影响变大.在低磁场0.3 T下,相对于纯La_(2/3)Ca_(1/3)MnO_3,复合样品在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区附近的磁电阻大大增强;在高场3 T下,所有样品都存在着磁电阻平台现象,且复合样品的磁电阻值在低温区域都明显大于纯La_(2/3)Ca_(1/3)MnO_3的磁电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3CA1/3MNO3 复合体系 颗粒间界 超大磁电阻 磁输运行为
下载PDF
SbCl_3/AlCl_3复合催化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反应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仁俊 杨毅 邓云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22-27,共6页
研究了SbCl3/AlCl3复合催化体系在不同催化剂浓度、配制方法、单体投料比和溶剂等条件下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合行为,并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体系能大幅度地缩小α-蒎烯与苯乙烯的活性差,易于获得... 研究了SbCl3/AlCl3复合催化体系在不同催化剂浓度、配制方法、单体投料比和溶剂等条件下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合行为,并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体系能大幅度地缩小α-蒎烯与苯乙烯的活性差,易于获得它们的共聚产物.在甲苯、固体催化剂型和高苯乙烯投料比的条件下,所得到的共聚产物的分子量较高.考察了对苯乙烯的聚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Cl3/AlCl3复合催化体系 α-蒎烯/苯乙烯共聚反应性能 苯乙烯聚合
下载PDF
PVC/CPE/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玉龙 杨琳 +3 位作者 王勇 陈勤 丁武绿 李振中 《山西化工》 2015年第3期6-8,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配方含量的PVC/CPE/nano-CaCO3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碳酸钙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PVC CPE nano-caco3 复合材料 性能
下载PDF
梯度界面层对PP/nano-CaCO_3共混体系相容性与结晶形态的研究
17
作者 李清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7年第5期60-64,共5页
通过DSC、XRD分析和SEM观察,研究了梯度界面层对PP/nano-Ca CO_3共混体系相容性及结晶形态影响,并与单一界面层处理的纳米CaCO_3粒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入梯度界面层后,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加了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CaCO_3的尺... 通过DSC、XRD分析和SEM观察,研究了梯度界面层对PP/nano-Ca CO_3共混体系相容性及结晶形态影响,并与单一界面层处理的纳米CaCO_3粒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入梯度界面层后,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加了界面粘接力,使分散相CaCO_3的尺寸减少,分布趋向更均匀,β晶诱导效应增强,结晶温度朝高温方向移动明显,增加了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界面层 PP/nano-caco3共混体系 相容性 结晶形态 Β晶
下载PDF
Al-Fe_2O_3-Cr_2O_3体系SHS制备Al_2O_3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吉春 王泽华 +2 位作者 周泽华 江少群 南飞飞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8,共5页
以Al粉、Fe2O3粉和Cr2O3粉为主要反应物,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Al2O3陶瓷复合涂层,研究了反应物成分配比对自蔓延反应过程、涂层的合成产物和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自蔓延反应分两步进行,并且反应不完... 以Al粉、Fe2O3粉和Cr2O3粉为主要反应物,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Al2O3陶瓷复合涂层,研究了反应物成分配比对自蔓延反应过程、涂层的合成产物和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自蔓延反应分两步进行,并且反应不完全。反应物中Al-Fe2O3与Al-Cr2O3体系质量比增加会加快自蔓延反应速度,有效改善陶瓷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但涂层表面质量降低。当Al-Fe2O3与Al-Cr2O3体系质量比为7:3时涂层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 AL2O3陶瓷 复合涂层 耐磨板 复合反应体系
下载PDF
UPVC/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华 王瑶 +1 位作者 刘明华 刘晓明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的UPVC/nano CaCO3 复合材料界面性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界面性质和nano CaCO3 用量均对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界面结合强度 ,可提高UPVC的屈服强度与模量 ,却使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所降... 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的UPVC/nano CaCO3 复合材料界面性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界面性质和nano CaCO3 用量均对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界面结合强度 ,可提高UPVC的屈服强度与模量 ,却使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所降低 ;增加nano CaCO3 的用量 ,可提高UPVC抗冲击性能 ,却会降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VC/nano-caco3复合材料 界面性质 力学性能 硬聚氯乙烯 纳米碳酸钙
下载PDF
二维层状NiO/g-C_(3)N_(4)复合材料在无铁光电类芬顿体系中有效去除环丙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晓庆 白晓宇 +4 位作者 吉喆喆 李轶 孙妍 秘雪岳 展思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18,共10页
环丙沙星(CIP)的过量使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无铁的光电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的CIP。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i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RD分析,确定了不同催化剂的晶相和化学组成;红外光谱进一步... 环丙沙星(CIP)的过量使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无铁的光电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的CIP。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i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RD分析,确定了不同催化剂的晶相和化学组成;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NiO/g-C_(3)N_(4)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NiO/g-C_(3)N_(4)复合材料。利用SEM观察了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性能最佳的NiO/g-C_(3)N_(4)-60%为二维花状结构。TEM进一步证明NiO/g-C_(3)N_(4)-60%具有片层状结构。由于层状结构,NiO/g-C_(3)N_(4)-60%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电子的传输。XPS分析表明Ni^(2+)和Ni^(3+)共存于NiO/g-C_(3)N_(4)-60%复合材料中并且NiO/g-C_(3)N_(4)-60%具有低配位氧缺陷。EPR谱也证实了氧空位的存在,氧空位不仅促进了H_(2)O_(2)的活化,而且有利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混合价态。UV-Vis-DRS、PL和电化学测试表明NiO/g-C_(3)N_(4)-60%具有最强的光吸收能力、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快的电荷分离效率,有利于活性物质的生成和CIP的快速降解。因此,花状NiO/g-C_(3)N_(4)-60%在光电类芬顿体系中表现出光电协同作用,不仅可以通过Ni^(3+)/Ni^(2+)之间的转化将电芬顿过程中产生的H_(2)O_(2)有效分解为·OH,同时也能够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促进光照下·OH、·O_(2)^(−)和h^(+)的生成,从而提高环丙沙星的降解效率。以催化性能最佳的NiO/g-C_(3)N_(4)-60%为催化剂时,在90 min内CIP的降解率达到将近100%,120 min时矿化效率达到82.0%,与传统芬顿体系(最佳pH值为2.8–3.5)相比,新型光电类芬顿体系具有较宽的pH范围,当pH值为6时,降解率仍可达78.8%。NiO/g-C_(3)N_(4)-60%在光电类芬顿体系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续5次循环后,降解效率仍保持在96.3%。根据HPLC-MS的结果,提出了CIP降解的两种可能途径。本研究为废水中抗生素的快速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层状 NiO/g-C_(3)N_(4) 光电类芬顿体系 环丙沙星 花状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