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osure Assessment of Sb2O3 in PET Food Contact Materials
1
作者 ZHU Lei WANG Zhu Tian +3 位作者 XU Hai Bin SUN Ru Bao ZHANG Hong ZHANG Jian B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5-313,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o exposure assessment of the possible migration of antimony trioxide (Sb203)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 Consumption Factor (CF) and Food-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o exposure assessment of the possible migration of antimony trioxide (Sb203)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 Consumption Factor (CF) and Food-type Distribution Factor (fT) were calculated from survey data with reference to the US FDA method. The most conservative migra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testing Sb migration from PET FCM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of GB/T 5009.101-20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Exposure Assessment of Sb2O3 in PET 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 SB
下载PDF
A Perspective on Human Exposures to Plastics Additives in Water-Packaging Materials
2
作者 Syam S. Andr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4期25-33,共9页
Plastic and polymer additives (PA) have unique rational advantages for various water and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ir (bio)chemical natures are recently recognized for their negative human health impact... Plastic and polymer additives (PA) have unique rational advantages for various water and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ir (bio)chemical natures are recently recognized for their negative human health impacts. The major adverse consequence of these additives in consumer products is in the form of endocrine-disruption related health-downgrades. Such findings still remain underappreciated in most parts globally;part of which could be ascribed to fragmented studies towards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occurrence, release and migration, human exposure, epidemi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A from packaging materials. In addition there is limited and disconnected dissemin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n PA effects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to society at present. In light of appropriateness of this topic, a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agenda is required for addressing exposure routes to PA, human health burde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his perspective article discusses important research questions relating to PA, which try to shed light to a grey scientific area and help increase consumers’ awareness and intervention to such expo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TLED WATER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food contact materiAL Packaging materiAL Plastic ADDITIVES WATER contact materiAL
下载PDF
国内外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慧 赵镭 韦存茜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以国际社会在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监管方面的先进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该文对其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方面的监管重点和典型做法,并通过开展深入分析与比较研究,对我国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 以国际社会在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监管方面的先进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该文对其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方面的监管重点和典型做法,并通过开展深入分析与比较研究,对我国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的监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食品接触材料 法规体系 监管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的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安乾 于振花 王振聚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给环境和消费者健康带来诸多影响。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分析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近年来比较关注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双...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给环境和消费者健康带来诸多影响。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分析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近年来比较关注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双酚类化合物(BPs)、季铵盐类化合物(QACs)3类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 全氟多氟化合物 双酚类化合物 季铵盐类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迁移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涛 邬玲玲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的分析检测方法。根据食品类型,选择水性和油性食品模拟液进行迁移实验,浸提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净化提取,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的分析检测方法。根据食品类型,选择水性和油性食品模拟液进行迁移实验,浸提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净化提取,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检测。试验表明,在0.10~100.0μg/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7,双酚A、双酚F的检出限均为0.02μg/L,双酚S的检出限为0.05μg/L。测得3种双酚类物质在5种食品模拟液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2%~100.1%、83.3%~101.6%、77.6%~9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4.0%,方法符合研究要求。同时模拟液在60℃浸提30 min条件下测定了市售4款食品接触材料的180个样品,,结果在5个样品中检测到双酚类物质迁移量。该方法灵敏、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荧光法 食品接触材料 双酚类物质 迁移量
下载PDF
BlueScreen 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
6
作者 李敏 林珺 +2 位作者 吴炜亮 隋海霞 杨杏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80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建入嘌呤霉素和高斯荧光素酶(Gluc)双标记的慢病毒质粒pEZX-LvPG04中,并用慢病毒感染人淋巴母细胞TK6,获得稳转细胞系TK6-Gluc。以甲基磺酸甲酯(MMS,终浓度0,1.56,3.13,6.25,12.5,25.0和50.0 mg·L^(-1))为非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环磷酰胺(CTX,终浓度0,0.78,1.56,3.13,6.25,12.5和25.0 mg·L^(-1))为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0.35,0.69,1.38,2.75,5.5和11.0 g·L^(-1))为阴性物质,分别在非活化和活化条件下验证构建的BSHC。将改性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MS/PBA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积分数4%乙酸及10%,20%,50%和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40℃、浸泡24 h获得5份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并用DMSO作为溶剂复溶得到5份多组分迁移溶液作为受试物。以终浓度为0,0.38,0.76,1.53,3.05,6.10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在活化和非活化2种条件下处理TK6-Gluc细胞。非活化条件下作用48 h;活化条件下,在添加体积分数1%大鼠肝S9代谢活化系统的同时,作用3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采用Secrete-Pair^(TM)Gaussia 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Gluc化学发光强度。另外,采用终浓度为3.05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进行微量波动Ames试验以及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与BSHC遗传毒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BSHC法,将相对细胞活性80%定义为生长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阈值,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80%提示化合物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将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0%定义为出现细胞毒性,此时将不考虑遗传毒性。在无细胞毒性前提下,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8倍时,非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5倍时,判定为遗传毒性阳性;反之认为无遗传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阴性物质DMSO所有浓度均未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MS 12.5,25.0和50.0 mg·L^(-1)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CTX 6.25,12.5和25.0 mg·L^(-1)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6.10和12.20 g·L^(-1)和MS/PBAT的50%乙醇迁移物12.20 g·L^(-1)组细胞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非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12.20 g·L^(-1)和MS/PBAT的4%乙酸迁移物6.10,12.20 g·L^(-1)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微量波动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5种多组分迁移物3.05和12.20 g·L^(-1)作用于TA98和TA1002种菌株,致突变阳性孔的数量均不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即均未产生致突变作用;作用于CHL细胞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BSHC,提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低有效浓度,并应用更多种类混合物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多组分迁移物 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
7
作者 禄春强 温士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5-1330,共6页
为获得较好的方法准确度和稳定性,优化了取样质量、机械振荡频率、射频功率、雾化气流量等测试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锑、砷、钡、镉、铬、铅、汞和硒)。结果显示,8种... 为获得较好的方法准确度和稳定性,优化了取样质量、机械振荡频率、射频功率、雾化气流量等测试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锑、砷、钡、镉、铬、铅、汞和硒)。结果显示,8种元素方法检出限在0.02~0.2 mg/g,7次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3.0%。在加标回收实验(汞元素加标1、2和4 mg/kg,其余元素加标12、24和48 mg/kg)中,其回收率为93.8%~105%。10批次着色剂样品中,1批次样品铅元素溶出量超过GB 9685—2016限量值。方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用着色剂中锑、砷、钡、镉、铅、汞和硒7种元素的测定,铬元素的测定可用作六价铬的筛查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着色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盐酸可溶物 六价铬 筛查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迁移及潜在危害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杰 黄佩硕 +3 位作者 谢艳姣 何诗慧 罗尔伦 郭启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1期127-132,共6页
近年来,邻苯类塑化剂不断被曝出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使用已经被严格限制。与此同时,非邻苯类塑化剂由于具有比邻苯类塑化剂更低的毒性,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青睐,被广泛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然而,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 近年来,邻苯类塑化剂不断被曝出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使用已经被严格限制。与此同时,非邻苯类塑化剂由于具有比邻苯类塑化剂更低的毒性,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青睐,被广泛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当中。然而,伴随着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使用量的持续增加,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的迁移情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绝不能忽视。本文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的相关概念及种类、迁移情况、潜在危害、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非邻苯类塑化剂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非邻苯类塑化剂 迁移 潜在危害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性食品油墨中铜与铅的溶出量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瑜 钟泽辉 +1 位作者 林锐斌 唐聪 《包装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究水性油墨和印刷纸杯中可溶性铅和铜的溶出量,有效控制重金属迁移的安全风险,提出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与铅元素的溶出量方法。先配制两种水性食品油墨即深红油墨和深绿油墨,并分析其性能,然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为探究水性油墨和印刷纸杯中可溶性铅和铜的溶出量,有效控制重金属迁移的安全风险,提出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与铅元素的溶出量方法。先配制两种水性食品油墨即深红油墨和深绿油墨,并分析其性能,然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油墨和印刷纸杯中铜和铅的溶出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油墨的物理状态较为稳定,铜与铅元素在检测中质量浓度与光谱强度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4%与2.24%,回收率分别在94.0%~101.0%和91.0%~94.8%之间;时间和温度对重金属溶出有较大影响,100℃条件下2 h的铅与铜溶出量分别是25℃条件下24 h铅与铜的8.3与2.36倍;深红墨的安全性高于深绿墨,所配制油墨及纸杯中铅与铜元素的溶出量在高温或长时间使用下存在超标的风险,因而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制品与食物接触的时间和温度。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单、经济环保,可满足企业日常检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水性油墨 印刷纸杯 重金属 溶出量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再生聚丙烯中八种加工助剂及挥发性物质残留及迁移研究
10
作者 李泽坤 刘宜奇 +2 位作者 曾少甫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106,共10页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抗氧剂168、成核剂3988、硬脂酸二乙醇胺]及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3种挥发性物质(D-柠檬烯、α-松油醇、佳乐麝香)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检测9种市场rPP样品,发现抗氧剂168含量最高,达到998.36 mg/kg。为进一步研究rPP含量对残留物向食品迁移的影响,以自制不同rPP含量(0%、10%、25%、50%、75%、90%、100%,质量分数)薄膜在异辛烷、95%(体积分数)乙醇、50%乙醇、4%乙酸中进行70℃、2 h的迁移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分类与回归树对物质残留量进行处理,显示<25%含量rPP薄膜与原生聚丙烯更接近。该研究为rPP安全用于食品接触提供了数据和方案支持,对推动资源循环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聚丙烯 加工助剂 挥发性物质 残留量 迁移量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食品包装材料应用进展及法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秀 高兴 +1 位作者 王朝晖 杜振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5,共10页
目的归纳总结再生纤维素基材料在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进展及各国法规情况,以促进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食品安全。方法对再生纤维素概况及制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对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 目的归纳总结再生纤维素基材料在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进展及各国法规情况,以促进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食品安全。方法对再生纤维素概况及制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对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行详细综述,对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困难进行总结及展望。结果溶解与再生在再生纤维素制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生纤维素已经在抗菌、防腐、抗紫外线及抗水蒸气阻隔食品包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再生纤维素已经成为新型包装材料的有力候选者之一,但仍需要在制备方法、法规制定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再生纤维素行业的持续健康增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食品接触材料 包装 法规
下载PDF
奶粉罐合规性管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艳毅 徐尚 彭喜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7,共11页
目的对食品接触材料细分领域中的奶粉罐进行分析,给奶粉罐生产及应用企业合规性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从奶粉罐罐身、顶底盖、塑料盖勺等组成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欧盟、美国等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现状及其对奶粉罐的安全要求,并给出合规... 目的对食品接触材料细分领域中的奶粉罐进行分析,给奶粉罐生产及应用企业合规性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从奶粉罐罐身、顶底盖、塑料盖勺等组成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欧盟、美国等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现状及其对奶粉罐的安全要求,并给出合规性管理建议。结果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在体系建设和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GB 4806系列标准正在制修订中且管控要求更加严格,奶粉罐中高关注物质增加,给相关企业合规性管理带来了挑战。非靶向筛查技术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奶粉罐合规性管理提供了参考。结论奶粉罐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要求及变化,识别新标准及新关注物质给奶粉罐合规性管理带来的影响,结合食品安全符合性测试、符合性声明传递以及非靶向筛查技术等方法应用,提升奶粉罐合规性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粉罐 食品接触材料 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 合规性管理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剂245的迁移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望秀丽 全王榫 李志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2-836,共5页
以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和异辛烷作食品模拟物,按照GB 5009.156—2003和GB 31604.1—2015进行迁移试验。... 以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和异辛烷作食品模拟物,按照GB 5009.156—2003和GB 31604.1—2015进行迁移试验。前5种食品模拟物的浸泡液用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后,滤液上机测定。分取10 mL 95%乙醇溶液浸泡液,于50℃旋蒸至近干,分两次加入8 mL 8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溶解残渣并稀释至10 mL,上机测定;分取10 mL异辛烷浸泡液,加入10 mL 80%甲醇溶液,摇动约1 min混匀,静置约30 min,收集下层相并用80%甲醇溶液稀释至10 mL,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上机测定。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作固定相,80%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220 nm检测波长下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抗氧剂245的含量。结果显示,抗氧剂245的质量浓度在0.5~10.0 m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为0.14~0.30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4%~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5.4%。方法用于不同材质食品接触材料样品的分析,仅在聚甲醛(POM)盖样品中检出了抗氧剂245,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5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20%乙醇溶液、10%乙醇溶液和4%乙酸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抗氧剂245 迁移量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多层复合包装中迁移物质的非靶向筛查和风险评价
14
作者 金莉莉 邹凯 +5 位作者 黄颖琦 钱江山 眭洁 商贵芹 罗世鹏 刘桂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9,共11页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纸/铝/塑 多层复合包装 迁移 非靶向筛查 安全风险评价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橄榄油中的迁移量
15
作者 陈建国 陈洁如 +3 位作者 刘在美 詹何珊 魏华 保琦蓓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4-242,共9页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方法。迁移到油性模拟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用乙腈提取,再用PSA-Silica混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供仪器测定。17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的...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方法。迁移到油性模拟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用乙腈提取,再用PSA-Silica混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供仪器测定。17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01 mg·kg^(-1),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1 mg·kg^(-1)。17种目标物在0.02~2.00 mg·kg^(-1)、DINP和DIDP在0.20~20.0 mg·kg^(-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在食品模拟物试液中加入0.02,0.1,1.0 mg·kg^(-1)3个水平添加量,进行6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回收率在88.8%~99.7%,同一水平RSD值在0.7%~6.9%之间,实验室间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本方法准确、高效、简便,可用于检测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法 迁移量 邻苯二甲酸酯
下载PDF
New strategy to delay food spoilage:Application of new food contact material with antibacterial func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Xinrui Zhang Xiaofang Liu +4 位作者 Chunguang Yang Tong Xi Jinlong Zhao Lichu Liu Ke Y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59-66,共8页
Frequent food poisoning and food-borne diseases outbreaking in recent years have caused people to attach great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especially the food contact materials that are essential in the food industrial c... Frequent food poisoning and food-borne diseases outbreaking in recent years have caused people to attach great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especially the food contact materials that are essential in the food industrial chains and daily lives,ensuring their clean sanita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blocking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spread of food-borne pathogens.Stainless steel(SS)is one of the most accepted and widely used food contact material,and the Cu-bearing SS possesse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s the orig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S,maybe making it a better substitute for the conventional SS in the food area.Taking advantages of bactericidal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of Cubearing SS,this study simulated a variety of food contact scenarios,explored a new strategy for food preservation and food safety by using Cu-bearing SS as a food contact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bearing SS could not only delay the spoilage of different foods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s,but also reduce the expressions of spoilage traits of bacteria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by quenching the quorum-sensing signals,and further creating a good bacteriostatic atmosphere for the contacted food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In addition,the remarkable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Cu-bearing SS would give the material a self-cleaning feature for food applications,which can avoid secondary contamination of food as a source of contamination.This study well demonstrates that the Cu-bearing SS has broad application potentials and prospects in the foo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ANTIBACTERIAL food contact materia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food spoilage
原文传递
中国和欧盟酸性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的差异性分析
17
作者 丁晓 刘斌 +5 位作者 尹琴 陈杰 任照芳 丘尽花 潘静静 李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共8页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迁移试验,并测试样品的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和重金属(锑)迁移量,比较样品在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差异。结果pH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3~5.1,国外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49~4.88,pH<5对4类酸性食品的pH覆盖率均大于或等于pH<4.5。迁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接触材料在4%(体积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特定迁移量都大于或等于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食品接触材料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高于在体积分数4%的乙酸的情况极少。结论根据研究结果,中国采用pH<5定义酸性食品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酸性食品覆盖性更广,更具合理性。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4%(体积分数)的乙酸是比3%(质量分数)的乙酸更为严苛的食品模拟物,因此对于国外出口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即使已经按照欧盟标准采用3%(质量分数)的乙酸进行了迁移量测试,在进口到国内时还应用4%(体积分数)的乙酸按照中国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迁移量测试,以满足中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模拟物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
下载PDF
填料对食品接触类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平 陆海冰 +3 位作者 刘文秀 王毅 吴良伟 姚益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硅灰石和晶须相比,滑石粉可有效促进层间分子链段的规整排列,在基体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填料网络,提高P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使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未改性PP分别提高了55.6%和86.9%,且高添加量下冲击强度未发生明显降低,小分子析出物降至1.49%(w),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填料 机械性能 食品接触材料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19
作者 邱月 谭超兰 +2 位作者 刘小玉 陆嘉莉 余秋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超高效色谱柱ACQUITY UPC^(2)HSS C_(18)SB,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柱温40℃、背压13.79MPa)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4min内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2~100mg/L,甲基丙烯酸的线性范围为0.3~100mg/L,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的线性范围为0.4~100mg/L,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卞酯的线性范围为0.5~100mg/L,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85。在高(30mg/kg)、中(6 mg/kg)、低(0.2、0.3、0.4、0.5 mg/kg)3个加标水平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n=6)为89.3%~109.7%,相对标准偏差为0.62%~3.86%,检出限(R_(SN)≥3)为0.05~0.15 mg/kg,定量限(R_(SN)≥10)为0.2~0.5mg/kg。将所建方法应用于30批次实际样品的检测,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超高效合相色谱 塑料 食品接触材料 超声萃取
下载PDF
GB 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新旧标准差异解析
20
作者 韩克甲 周超 +1 位作者 李锦锦 陈丽丹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6期119-122,共4页
GB 4806.9是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重要规范。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要求日益严格,新版试验方法即将在2024年9月6日实施,与现行2016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诸多方面做... GB 4806.9是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重要规范。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要求日益严格,新版试验方法即将在2024年9月6日实施,与现行2016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诸多方面做出来调整。本文旨在对GB 4806.9—2023与GB 4806.9—2016两个版本的标准进行深入比较,详细解析新旧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以便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从而确保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金属材料 食品接触 标准差异 合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