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monic Luneburg lens and plasmonic nano-coupler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磊 王琳 +1 位作者 吴衍青 邰仁忠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59-63,共5页
In a single nanoscale device,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 have potential to match the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associated with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In this Letter, we propose an accurate design of a plasmoni... In a single nanoscale device,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 have potential to match the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associated with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In this Letter, we propose an accurate design of a plasmonic metasurface Luneburg lens(PMLL) accommodating SPPs.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is 0.42 μm, and the focus efficiency is 78%. The characters of a PMLL have robustness to manufacturing errors. The PMLL is applied in a 10 μm long compact coupler model, which couples the SPPs to the 40 nm wide output waveguide. The couple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 conventional taper coupler in a broad bandwidth. The design is compatible with standard lithography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eburg nano-coupler PLASMONICS
原文传递
偶联剂SCA-3对CE/nano-SiO_2复合材料胶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学英 张文根 祝保林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nano-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经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对复合材料黏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SCA-3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黏度;当温度为100℃时,与未经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 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nano-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经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对复合材料黏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SCA-3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黏度;当温度为100℃时,与未经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CE复合材料相比,经SCA-3表面处理后的nano-SiO2/CE复合材料,其黏度相对提高率为13.42%,凝胶时间相对减小率为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偶联剂 NANO-SIO2 胶粘性
下载PDF
KH-560和SEA-171表面处理纳米SiC改性氰酸酯树脂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2 位作者 祝保林 王君龙 梁国正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纳米SiC(nano-Si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小分子偶联剂KH-560和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对nano-SiC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不同含量的nano-SiC对CE/nano-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纳米SiC(nano-Si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小分子偶联剂KH-560和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对nano-SiC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不同含量的nano-SiC对CE/nano-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w(nano-SiC)=1.0%时,经KH-560表面处理后的nano-SiC,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比纯CE分别提高了86.28%和29.55%;经SEA-171表面处理后的nano-SiC,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比纯CE分别提高了95.06%和34.69%;SEA-171的改性效果优于KH-560,对提高CE的力学性能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偶联剂 表面处理 纳米SIC 复合材料 改性
下载PDF
纳米SiO_2/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丽贤 卢忠远 +1 位作者 李军 郝艳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以经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EP)灌封材料。研究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对灌封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EP灌封材料中w(纳米SiO2)=4%时,灌封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分... 以经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EP)灌封材料。研究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对灌封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EP灌封材料中w(纳米SiO2)=4%时,灌封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分别比纯EP固化物提高了117%和109%;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在EP中的分散性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对纳米SiO2/EP灌封材料具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环氧树脂 灌封材料 偶联剂 表面处理
下载PDF
MMA/纳米TiO_2改性白乳胶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磊 林媛 林意华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为提高白乳胶的粘接性能和耐水性,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纳米TiO2(nano-TiO2)进行改性;以MMA和改性nano-TiO2为白乳胶的改性剂,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改性白乳胶的固含量、黏度、硬度、粘接强度和耐水性等影响... 为提高白乳胶的粘接性能和耐水性,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纳米TiO2(nano-TiO2)进行改性;以MMA和改性nano-TiO2为白乳胶的改性剂,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改性白乳胶的固含量、黏度、硬度、粘接强度和耐水性等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改性方法制成的适量改性nano-TiO2,均能改善白乳胶的相关性能;当m(MMA)∶m(等质量的MMA和KH-570共同改性nano-TiO2)∶m(过硫酸钾)=4∶2∶0.1时,改性白乳胶的黏度(15.72 Pa.s)、硬度(>2H)、粘接强度(9.6 MPa)和耐水性(20、80℃水中的开胶时间分别为57、39 h)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TIO2 硅烷偶联剂 改性 白乳胶
下载PDF
微纳光纤耦合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5
6
作者 彭保进 李连琴 +2 位作者 马倩倩 王梦娇 王增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8-966,共9页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应变传感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灵敏度微纳光纤耦合应变传感器。将两根单模光纤剥掉涂覆层后放置于光纤拉锥平台上,并将这两根光纤相互缠绕在一起,设置所需拉锥参数,打开氢气流量,利用氢气火焰对两根光纤进行拉锥燃烧,...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应变传感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灵敏度微纳光纤耦合应变传感器。将两根单模光纤剥掉涂覆层后放置于光纤拉锥平台上,并将这两根光纤相互缠绕在一起,设置所需拉锥参数,打开氢气流量,利用氢气火焰对两根光纤进行拉锥燃烧,制备光纤耦合器,利用耦合后的强倏逝场特性实现对应变的测量。通过对该器件的反复测量,得出它具有很好的可逆性。为克服交叉敏感问题,通过干涉波谷对温度与应变具有不同敏感特性,利用系数矩阵解决温度对应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应变灵敏度为20.35 pm/με,相应的线性相关系数为99.9%。该应变传感器相较于其他传感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在建筑安全检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微纳光纤耦合器 应变传感器 耦合模理论 安全检测
下载PDF
利用铝酸酯偶联剂X-30制备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佳 高玉华 徐荣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以甲苯为溶剂用自制的廉价铝酸酯偶联剂X-3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然后构造一个具有微纳米结构的二氧化硅表面使其达到超疏水效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表面水接触角测量(WCA)对改性后的纳米二氧... 以甲苯为溶剂用自制的廉价铝酸酯偶联剂X-3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然后构造一个具有微纳米结构的二氧化硅表面使其达到超疏水效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表面水接触角测量(WCA)对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成功地被偶联剂包覆,其表面水接触角为150.1°,达到超疏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二氧化硅 铝酸酯偶联剂
下载PDF
CE/nano-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CE(氰酸酯)/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弯曲强度测定、TGA(热失重分析)法和DMA(动态力学分析)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no-SiC经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CE(氰酸酯)/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弯曲强度测定、TGA(热失重分析)法和DMA(动态力学分析)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no-SiC经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明显的协同改性作用;当w(nano-SiC)=1%(相对纯CE质量而言)时,nano-SiC经SCA-3表面处理前后,相应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0.84%和32.84%,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了13.09%和18.29%,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12.31%和13.87%,450℃时的质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26.24%和4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nano—SiC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改性
下载PDF
纳米TiO_2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丽丽 王勇 +1 位作者 刘晓东 李玮琪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6年第7期28-31,共4页
介绍了水性苯丙乳液涂料的配方以及改性纳米TiO2水性涂料的配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分散剂、偶联剂、纳米TiO2和pH的最佳用量为:m(六偏磷酸钠)=0.5 g,v(偶联剂)=1.5 mL,w(TiO2)=0.5%,pH7.8。与普通水性涂料相比,新合... 介绍了水性苯丙乳液涂料的配方以及改性纳米TiO2水性涂料的配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分散剂、偶联剂、纳米TiO2和pH的最佳用量为:m(六偏磷酸钠)=0.5 g,v(偶联剂)=1.5 mL,w(TiO2)=0.5%,pH7.8。与普通水性涂料相比,新合成的纳米涂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附着力达到1级,耐水性超过120 h,耐碱性超过96 h,耐擦洗性超过5 0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性涂料 TIO2 正交实验 分散剂 偶联剂 性能
下载PDF
纳米碳化硅对氰酸酯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氰酸酯(CE)树脂/纳米碳化硅(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摩擦因数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探讨了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SiC对CE/nano-Si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磨损...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氰酸酯(CE)树脂/纳米碳化硅(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摩擦因数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探讨了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SiC对CE/nano-Si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大于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与未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CE/nano-SiC复合材料相比,nano-SiC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如KH-560、SCA-3和SEA-171等)处理后,相应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幅分别为51.52%、54.11%和55.84%,稳定摩擦因数降幅分别为5.94%、8.13%和12.19%;3种硅烷偶联剂中SEA-171的改性效果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纳米碳化硅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基于光纤过耦合器结构的温度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升旭 柳春郁 +2 位作者 冷硕 韩晓鹏 杨九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从微纳光纤耦合的角度,采用单模光纤2×2耦合的方式,利用光纤过耦合设计出一种光纤传感器。通过改变光纤耦合器的拉锥参数使其达到过耦合状态,此时光纤自身的过耦合结构受环境影响导致光波长会对外界的温度和应变变化有较高的响应度... 从微纳光纤耦合的角度,采用单模光纤2×2耦合的方式,利用光纤过耦合设计出一种光纤传感器。通过改变光纤耦合器的拉锥参数使其达到过耦合状态,此时光纤自身的过耦合结构受环境影响导致光波长会对外界的温度和应变变化有较高的响应度,以此来实现对温度和应变的测量。实验中分别拉锥了过耦合长度为22 000μm和22 500μm的光纤过耦合器,并比较了它们的透射谱。温度和应变的传感测试结果表明,波长对温度响应度最低满足104 pm/℃,对应变响应度最低满足-21 pm/μ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传感器 微纳光纤 温度 应变 过耦合器
下载PDF
超表面上表面等离激元波的光栅衍射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雪飞 卢振武 +1 位作者 王泰升 鱼卫星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73,共14页
本文利用严格数值仿真研究了550~700 nm波段的可见光通过金属光栅耦合方式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SPP)波在金属表面的光栅衍射行为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SPP波在金属表面的衍射行为与自由空间光相比有极大不同,由于SPP波的近场属性,经金属... 本文利用严格数值仿真研究了550~700 nm波段的可见光通过金属光栅耦合方式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SPP)波在金属表面的光栅衍射行为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SPP波在金属表面的衍射行为与自由空间光相比有极大不同,由于SPP波的近场属性,经金属光栅衍射后在近场可表现出明显的光栅分光现象,但经过一段传输距离后则分光现象消失而表现为不同级次的光合为同一束光;在近场衍射情况下,其情况与自由空间光衍射行为类似,对SPP亚波长金属光栅来说同样只有零级透射光;而当金属光栅周期大于SPP波长时,高级衍射级次则开始出现。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在金属表面上实现微米级片光谱仪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波 金属光栅耦合 近场衍射 微纳尺度
下载PDF
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中改性纳米Al_2O_3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小琴 陈亮 +1 位作者 陈炳耀 凌辉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50,共5页
为进一步改善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SGA)韧性差、耐冲击性欠佳等缺点,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Al2O3(nano-Al2O3)表面进行改性,并将改性nano-Al2O3以物理高速剪切方式引入体系中,配制高性能的SGA。研究结果表明:当w(KH-570)=... 为进一步改善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SGA)韧性差、耐冲击性欠佳等缺点,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Al2O3(nano-Al2O3)表面进行改性,并将改性nano-Al2O3以物理高速剪切方式引入体系中,配制高性能的SGA。研究结果表明:当w(KH-570)=3.5%、水解时间为1.0 h时,KH-570对nano-Al2O3的改性效果最佳;当w(改性nano-Al2O3)=3%时,相应SGA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其剪切强度>27 MPa、冲击强度>28 kJ/m2且胶液透明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 纳米AL2O3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反射式微纳光纤耦合器膜片的精准连续血压监测
14
作者 邹雪 范俊豪 +4 位作者 罗彬彬 周富民 吴德操 张祖凡 赵明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5,共11页
提出一种反射式微纳光纤耦合器传感膜片,以实现高精度、连续和无创血压监测。该传感膜片由反射式微纳光纤耦合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和环氧树脂基底组成,具有很高的压力灵敏度(-0.682 kPa-1),且无需精确空间对准即可实现脉搏波检测;然... 提出一种反射式微纳光纤耦合器传感膜片,以实现高精度、连续和无创血压监测。该传感膜片由反射式微纳光纤耦合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和环氧树脂基底组成,具有很高的压力灵敏度(-0.682 kPa-1),且无需精确空间对准即可实现脉搏波检测;然后,构建双通道脉搏波检测系统,以获得肱动脉传导时间、桡动脉传导时间以及桡动脉和肱动脉之间的传导时间差值;基于上述参量,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血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的收缩压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08 mmHg和1.13 mmHg,舒张压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35 mmHg和1.25 mmHg,符合美国医学仪器促进协会的标准,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相比,所提系统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使用该系统监测一天内以及运动时的血压波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连续精准测量血压方面具有可行性及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血压监测 微纳光纤耦合器 人体脉搏波 支持向量回归
原文传递
Ultrafast Manipulation of Transient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Surface Plasmons and Resonators in Hybrid Nano-coupling System
15
作者 YUE Yuanyuan ZHANG Zhenyu WANG Haiy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97-802,共6页
Surface-plasmon(SP) modes triggered on metal nanostructures were strongly coupled to the local restricted electronmagnetic field supported by a Fabry-Perot(F-P) cavity. This hybrid system provided an ideal platfor... Surface-plasmon(SP) modes triggered on metal nanostructures were strongly coupled to the local restricted electronmagnetic field supported by a Fabry-Perot(F-P) cavity. This hybrid system provided an ideal platform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 and F-P resonators on nanoscales. However, the time-resolved transient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is far from resolved. In this letter, we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by time-resolved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ology and readily observed the transient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SP and nanocavity resonant ener- gy. The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the emergence of hybrid splitting mode and the oscillating dynamics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polariton branch(the split hybrid states). Our work may provide a well comprehension of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SP modes and F-P resonator modes, and lay some groundwork for many future photon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transfer SURFACE-PLASMON nano-coupling system Strong coupling Time-resolved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基于双螺旋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光学游标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玉洁 罗彬彬 +7 位作者 邹雪 石胜辉 范俊豪 吴德操 陈荟吉 杨翔文 古洪 赵明富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0-169,共10页
针对双螺旋结构微纳光纤耦合器(DHMC),理论研究其游标效应的内在机理和光谱特性。实验制备直径为5~7μm的DHMC,并研究其应变、温度以及折射率的传感特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利用带通滤波对特征干涉光谱数据进行提取,分别得到在x... 针对双螺旋结构微纳光纤耦合器(DHMC),理论研究其游标效应的内在机理和光谱特性。实验制备直径为5~7μm的DHMC,并研究其应变、温度以及折射率的传感特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利用带通滤波对特征干涉光谱数据进行提取,分别得到在x、y正交偏振态下的干涉光谱以及它们叠加形成的游标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DHMC的结构参数及光谱特性与基于理论分析的预测基本吻合;DHMC的x、y偏振态干涉谱叠加形成的游标效应光谱与x、y正交偏振态下的干涉光谱相比较,对应变和温度传感呈现出减弱的光学游标效应,而对折射率传感则呈现出增强的光学游标效应。以上研究结论对DHMC的制备及其在折射率、温度及应变传感中的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双螺旋微纳光纤耦合器 折射率 温度 轴向应变
原文传递
微纳光纤耦合器无标生物传感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汪海 周文超 +3 位作者 李凯伟 郝鹏 迟明波 吴一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8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耦合器的高灵敏度、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用于无标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熔融拉锥法拉制出腰椎直径为3μm的光纤耦合器,并进行折射率检测实验。实验测得折射率灵敏度为1402.3nm/RIU...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耦合器的高灵敏度、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用于无标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熔融拉锥法拉制出腰椎直径为3μm的光纤耦合器,并进行折射率检测实验。实验测得折射率灵敏度为1402.3nm/RIU,对检测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459。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弱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将此微纳光纤耦合器用于检测羊免疫球蛋白(IgG)抗原,得到了2pg/mL的检出限;10次解离再生实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的重复性,表明了微纳光纤耦合器在无标生物传感中具有高检测灵敏度的潜力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微纳光纤耦合器 无标生物检测 重复性
原文传递
三根平行微纳光纤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燕 章玲 +1 位作者 周爱 陈国庆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微纳光纤具有大比例倏逝场传输的光学特性,相比于普通光纤,其耦合现象更加明显。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三根平行微纳光纤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纤芯间距改变时,三根平行微纳光纤随传输距离变... 微纳光纤具有大比例倏逝场传输的光学特性,相比于普通光纤,其耦合现象更加明显。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三根平行微纳光纤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纤芯间距改变时,三根平行微纳光纤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功率耦合分布的规律是相似的,都呈周期性分布。纤芯间距不同时,耦合周期发生变化,且随着纤芯间距的增大,耦合周期也逐渐增大。且入射光的偏振态对耦合周期和耦合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利用三根平行微纳光纤的耦合特性,设计了一种3×1微纳光纤耦合器,当选取恰当的纤芯间距和耦合区长度时,3×1微纳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效率最高可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纳光纤 耦合特性 耦合器 倏逝场
原文传递
微盘腔垂直耦合器特性的拓展分析
19
作者 舒方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3-248,共6页
利用垂直于微盘腔边界的波导与腔耦合是一种新开发的耦合技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垂直耦合器的腔尺寸适应性、波长适应性和端口扩展性做出详细分析.结果证实:垂直耦合器在大尺寸腔中或者多个波段均有效;并且多个垂直耦合器可以和... 利用垂直于微盘腔边界的波导与腔耦合是一种新开发的耦合技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垂直耦合器的腔尺寸适应性、波长适应性和端口扩展性做出详细分析.结果证实:垂直耦合器在大尺寸腔中或者多个波段均有效;并且多个垂直耦合器可以和同一盘腔交换能量,实现滤波、分束、光路交叉的功能.垂直耦合器在以微腔为元件的集成光路中的应用将使材料选取和光路排布更为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学 微腔 回音壁模式 垂直耦合器
原文传递
微/纳米塑料光纤的制备及其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滕传新 夏洪运 +1 位作者 景宁 郑杰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用热熔拉制法,直接将商用塑料光纤(POF)制成了微/纳米光纤(MNF)和光纤耦合器。对宏弯曲结构的塑料MNF的折射率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宏弯曲的塑料MNF对于较低折射率液体的折射率变化更为敏感;宏弯曲曲率半径较大的塑料MN... 用热熔拉制法,直接将商用塑料光纤(POF)制成了微/纳米光纤(MNF)和光纤耦合器。对宏弯曲结构的塑料MNF的折射率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宏弯曲的塑料MNF对于较低折射率液体的折射率变化更为敏感;宏弯曲曲率半径较大的塑料MNF具有更高的折射率传感灵敏度,并且在一定的宏弯曲曲率状态下,越细的塑料MNF其折射率传感的灵敏度越高。在光纤直径为25μm、折射率范围为1.332~1.391和输入光源波长为635nm的条件下,折射率测量的最高分辨率为7.96×10-5。由这种宏弯曲结构塑料MNF构成的折射率计可以在生物和化学等传感领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纤(MNF) 塑料光纤(POF)耦合器 宏弯曲光纤 折射率传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