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phasic Nano-Domains of Planar Lipid Bilayer Complexed with Fluorogenic Polymer Reporter Tailored for Antimicrobial Detection
1
作者 Jimin Hwang Woo Hyuk Jung +1 位作者 Yeol Kyo Choi Dong June Ahn 《CCS Chemistry》 CAS 2022年第11期3637-3647,共11页
We have fabricated an unexpected type of supported planar bilayer composed of receptor phospholipids and single-chained diacetylenes as fluorogenic reporters using protruded anchor moieties with a positive terminal ch... We have fabricated an unexpected type of supported planar bilayer composed of receptor phospholipids and single-chained diacetylenes as fluorogenic reporters using protruded anchor moieties with a positive terminal charge.Nanoscale topographical and surface thermodynamic analyses,as well a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revealed the coexistence of well-dispersed liquid-condensed(L_(c))domains forming nano-islands and liquid-expanded(L_(e))region in the planar bilayer,enhancing sensitivity against a prototype of ubiquitous membrane-associa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melittin.The L_(e)regions,acting as target receptors,enabled sensitive detection as the melittin adsorbed and inserted into these regions due to strong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hospholipids and melittin.The L_(c)domains,serving as signal reporters,enabled diacetylenes to assemble,polymerize,and fluoresce in response to the insertion of melittin into the L_(e)regions.Thus,biphasic nanodomains of the planar lipid bilayer finally endowed this sensor system with a detection range of 100μMto 50 nM and a limit of detection(LOD)of∼37 nM for melittin.This exceeded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colorimetric polydiacetylene vesicle solution 45 times,which reportedly ranged from 100 to 4μM with an LOD of∼1.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hasic nano-domain supported lipid bilayer fluorogenic polymer reporter liquid-expanded region liquid-condensed domain
原文传递
纳米CeO_(2)掺杂的YBCO超导块材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李国政 王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8-284,共7页
本文采用两种熔渗生长工艺(011-IG和211-IG)制备纳米CeO_(2)掺杂的Y-Ba-Cu-O(YBCO)超导块材,同时使用一种坑式籽晶模式来阻止薄膜籽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移动,随后对样品的生长形貌、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掺杂量(质... 本文采用两种熔渗生长工艺(011-IG和211-IG)制备纳米CeO_(2)掺杂的Y-Ba-Cu-O(YBCO)超导块材,同时使用一种坑式籽晶模式来阻止薄膜籽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移动,随后对样品的生长形貌、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下,YBCO晶体的正常生长不会受到影响,用两种工艺均能成功制备生长完全的单畴YBCO超导块材,且籽晶的位置没有发生任何移动,证明了新籽晶模式的有效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纳米CeO_(2)掺杂可以有效细化超导块材内Y_(2)BaCuO_(5)(Y-211)微米级粒子的尺寸,且该方法对两种工艺均有效.低温磁性测试结果表明,011-IG法制备的纳米CeO_(2)掺杂的样品在低外场下呈现出比未掺杂样品明显优越的J_(c)性能,说明细化的Y-211粒子可以有效地提高δl型钉扎.此外,相比211-IG法制备的样品,011-IG法制备的样品在磁悬浮力、微观形貌和J_(c)性能等方面表现更优越,因此011-IG法是一种更有潜力的制备工艺.本文结果对进一步提高YBCO超导块材的性能和优化制备工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畴Y-Ba-Cu-O 熔渗生长 纳米CeO_(2)掺杂 超导性能
下载PDF
铌酸锂导电畴壁及其应用
3
作者 张煜晨 李三兵 +1 位作者 许京军 张国权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9,共15页
铌酸锂(LiNbO3,LN)是一种多功能的单轴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调制器、光学频率梳、光波导等领域。导电畴壁(DW)作为镶嵌在绝缘材料中纳米尺度的导电通道,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门、晶体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促进了铌酸锂在... 铌酸锂(LiNbO3,LN)是一种多功能的单轴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调制器、光学频率梳、光波导等领域。导电畴壁(DW)作为镶嵌在绝缘材料中纳米尺度的导电通道,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门、晶体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促进了铌酸锂在纳米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绝缘体上铌酸锂薄膜(LNOI)畴壁p-n结的实现有望进一步促进铌酸锂基光电一体化芯片的发展进程。本文简要回顾了铌酸锂导电畴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畴壁的制备、导电机制、导电类型和畴壁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铌酸锂畴壁p-n结的研究,进一步结合应用热点概述了铌酸锂畴壁光电子器件开发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导电畴壁 P-N结 薄膜 铁电 纳米光电子学
下载PDF
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静波 屈绍波 +3 位作者 杜洪亮 郑艳菊 莫卫东 杨鸣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4,共6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压电陶瓷无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铌酸钾钠KNN(KxNa(1-x)NbO3)基陶瓷以其优异的压电性能和较高的居里温度倍受关注。文中着重从新的组元、离子取代改性、烧结助剂和温度稳定性4个方面总结...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压电陶瓷无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铌酸钾钠KNN(KxNa(1-x)NbO3)基陶瓷以其优异的压电性能和较高的居里温度倍受关注。文中着重从新的组元、离子取代改性、烧结助剂和温度稳定性4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研究状况,认为进一步提高KNN基陶瓷的电性能,解决温度稳定性问题并深入探索其微观机制应该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提出了把弛豫机制引入KNN基陶瓷中,造成弥散相变,这样既提高了温度稳定性,又保持了较高的介电和压电性能;同时提出要探索纳米微畴对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KNN基陶瓷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钾钠(KNN) 无铅压电陶瓷 压电性能 纳米微畴
下载PDF
Hamaker假设工程实际应用的作用域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国滨 田文超 贾建援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2-533,597,共3页
随着材料尺寸、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 ,纳米粘着力对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纳米粘着力连续介质法的理论计算基础———Hamaker假设 ,用连续介质法计算了双原子吸引力 ,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Lennard Jones势所反映的引力存在差异 ... 随着材料尺寸、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 ,纳米粘着力对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纳米粘着力连续介质法的理论计算基础———Hamaker假设 ,用连续介质法计算了双原子吸引力 ,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Lennard Jones势所反映的引力存在差异 ;因此 ,对Hamaker假设提出疑问 ,得出Hamaker假设仅在间距较大时才成立的结论 ;通过分析两者的相对误差 ,确定了Hamaker假设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定义域为 :接触间距大于 7倍的原子半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Hamaker假设 定义域 纳米粘着力
下载PDF
多铁性材料BiFeO_3超结构的量子衍生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浦 张金星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9-381,共13页
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多铁材料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物理特性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模型室温多铁材料BiFeO3(BFO)因其卓越的铁电特性以及所伴随的室温反铁磁特性而成为多铁领域的明星材料,受到凝聚态物理以及材... 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多铁材料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物理特性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模型室温多铁材料BiFeO3(BFO)因其卓越的铁电特性以及所伴随的室温反铁磁特性而成为多铁领域的明星材料,受到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科学家的格外青睐。研究人员围绕着BFO的结构、铁电、磁学以及磁电耦合等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而BFO也成为了进行受限尺度量子调控研究的模型体系,形成了异质界面、畴壁、相界以及纳米结构等多种超结构体系。本文将着重介绍由多铁性材料BFO所构成的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超结构体系中,因为量子受限作用所表现出的衍生现象以及功能特性。在着重介绍BFO超结构的磁电耦合特性的同时,本文还将介绍该系列超结构所体现出的输运、光电、压电等功能特性。文章最后,笔者还将就多铁性材料超结构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 磁电耦合 异质界面 畴结构 纳米结构 衍生现象
下载PDF
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瑶 李毅 +9 位作者 唐佳茵 刘飞 郝如龙 方宝英 王晓华 肖寒 陈培祖 伍征义 徐婷婷 蒋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61,共7页
基于VO_2薄膜的热致相变特性,利用修正的Sellmeier色散模型和有限时域差分法计算了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发现其存在反转效应,且反转效应受点阵间距、膜层厚度和颗粒半径等参量调控.随着颗粒间距的增大,透射谱中谐... 基于VO_2薄膜的热致相变特性,利用修正的Sellmeier色散模型和有限时域差分法计算了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发现其存在反转效应,且反转效应受点阵间距、膜层厚度和颗粒半径等参量调控.随着颗粒间距的增大,透射谱中谐振峰的位置发生红移,透过率反转差值增加,但间距进一步增大时,反转效应消失.随着Au/VO_2膜层厚度的减小,透过率明显增大,透过率反转差值也随之改变.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相变前后的透过率差值逐渐增大,但当颗粒尺寸进一步增大时,透过率反转效应不明显.对点阵间距、膜层厚度和颗粒半径的优化结果表明,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间距为9.8nm、VO_2层厚度和Au层厚度均为110nm、颗粒半径为58nm时,反转效应最明显,其相对透过率反转差值可达91%,其相对反射率反转差值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纳米点阵 有限时域差分 Au/VO2 反转效应 热致相变 优化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纳米TiO_2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修军 黄婉霞 +3 位作者 施奇武 张玉波 罗轶 张雅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24-2628,共5页
对sol—gel法制备的不同稀土元素(Ce,Nd,Sm)掺杂的纳米Ti魄粒子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均以间隙的形式均匀分布在纳米Ti@晶格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太赫兹时域光谱(... 对sol—gel法制备的不同稀土元素(Ce,Nd,Sm)掺杂的纳米Ti魄粒子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均以间隙的形式均匀分布在纳米Ti@晶格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显示,掺杂TiO2较纯TiO2具有更强的红外活性;在0.2~1.70THz波段,TiO2的折射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并呈现反常色散现象;Ce掺杂引起新的特征吸收,分别为1.35和1.58THz,且造成太赫兹吸收谱的吸收边发生红移,Nd和Sm掺杂则造成吸收边蓝移。在0.2~1.7THz范围内,Sm掺杂引起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值(tanδe)最小,其平均值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稀土掺杂纳米TiO2 吸收系数 介电损耗
下载PDF
高分子网络微区沉淀法制备纳米NiO粉体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学军 李国军 任瑞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76-79,共4页
采用高分子网络微区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O粉体。该方法是以硝酸镍和尿素为原料,以丙烯酰胺为有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浴63℃中加热凝胶。采用TG-DTA、XRD、TEM等手段分析的结果表明:在600... 采用高分子网络微区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O粉体。该方法是以硝酸镍和尿素为原料,以丙烯酰胺为有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浴63℃中加热凝胶。采用TG-DTA、XRD、TEM等手段分析的结果表明:在600℃煅烧的粉体颗粒细小均匀,粒径在35~45nm,并且单分散性好。凝胶过程是在高分子网络内形成微区沉淀,且彼此独立,加热煅烧时在未发生团聚前分解,保证烧结粉体的单分散性,从而解决了其它方法普遍存在的团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镍 凝胶法 单分散 微区沉淀
下载PDF
Ba_(1-x)Bi_x(Ti_(0.9)Zr_(0.1))O_3陶瓷的介电弛豫特征
10
作者 丁士华 王久石 +2 位作者 宋天秀 那文菊 王岩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1-xBix(Ti0.9Zr0.1)O3(x=0.01,0.02,0.03,0.04)陶瓷,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是四方晶体结构,3%mol的Bi3+能够完全溶入钙钛矿晶格中。不同频率下Ba1-xBix(Ti0.9Zr0.1)O3陶瓷的介电温谱显示所有样品均表现出...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1-xBix(Ti0.9Zr0.1)O3(x=0.01,0.02,0.03,0.04)陶瓷,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是四方晶体结构,3%mol的Bi3+能够完全溶入钙钛矿晶格中。不同频率下Ba1-xBix(Ti0.9Zr0.1)O3陶瓷的介电温谱显示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弥散相变的特征,在x≥0.02的三组样品又表现出弛豫铁电体的特征。通过纳米极性微区和畴壁探讨了弛豫现象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1-xBix(Ti0.9Zr0.1)O3陶瓷 弥散相变 介电弛豫 纳米极性微区 畴壁
下载PDF
庞磁电阻La_(0.8)Sr_(0.2)MnO_3薄膜的微结构研究
11
作者 朱银莲 马秀良 +1 位作者 李斗星 吕惠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1-177,共7页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在(001)SrTiO3衬底上制备庞磁电阻La0.8Sr0.2MnO3薄膜。发现高密度、尺度均匀的纳米聚集物弥散地分布在La0.8Sr0.2MnO3薄膜中。Z衬度像、EDS及电子衍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纳米聚集物的内部成分出现起伏,主要特征是...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在(001)SrTiO3衬底上制备庞磁电阻La0.8Sr0.2MnO3薄膜。发现高密度、尺度均匀的纳米聚集物弥散地分布在La0.8Sr0.2MnO3薄膜中。Z衬度像、EDS及电子衍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纳米聚集物的内部成分出现起伏,主要特征是富Mn贫La,Mn La的比值在其核心处达到极大值,形成立方结构的第二相MnO。LSMO薄膜由两种正交结构的取向畴组成。MnO与畴1的取向关系为:[101]LSMO,1[100]MnO和(010)LSMO,1(010)MnO;与畴2的关系为:[101]LSMO,2[100]MnO和(010)LSMO,2(001)MnO。在LSMO STO外延体系中,还观察到大量的失配位错。失配位错的类型分为刃型失配位错,位错线沿〈100〉方向;螺型失配位错,位错线沿〈110〉方向。刃型位错是基体中原有位错在薄膜生长过程中沿生长表面的扩展造成的;螺型失配位错的形成与降温过程中LSMO正交结构的取向畴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8SR0.2MNO3 薄膜 纳米聚集物 取向畴 失配位错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缝隙八木纳米天线设计及宽波段吸收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路 王杨 +2 位作者 刘媛媛 黄志群 慈白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针对传统光伏电池能量收集易受环境与光照时间限制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太阳能收集的缝隙八木纳米天线单元及阵列.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缝隙间距对纳米天线远场方向性和近场分布的影响,并研究缝隙八木纳米天线阵列的吸收特性及... 针对传统光伏电池能量收集易受环境与光照时间限制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太阳能收集的缝隙八木纳米天线单元及阵列.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缝隙间距对纳米天线远场方向性和近场分布的影响,并研究缝隙八木纳米天线阵列的吸收特性及不同缝隙间距对阵列天线吸收率的影响.研究远场方向性发现,当缝隙间距增加到一定距离时,天线方向图出现多个副瓣并产生新的辐射模式;通过对近场分析表明,新辐射模式的产生来源于高阶模式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天线阵列吸收率的仿真结果表明:在400~1 500nm波段,随着缝隙间距的增加,缝隙八木纳米天线阵列吸收率呈上升趋势,当缝隙间距等于80nm时,在400~660nm、760~1 300nm两个波段内吸收率较高,吸收峰值最大可以达到98%;以吸收率大于50%为基准,当缝隙间距等于80nm时,其吸收波段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能量收集 缝隙八木纳米光学天线 时域有限差分 远场方向性 吸收特性
下载PDF
铁电刻蚀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黎明 曾华荣 +2 位作者 杨培志 李国荣 殷庆瑞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68,共6页
铁电刻蚀是一种新颖的刻蚀技术,在铁电研究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对铁电刻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铁电极化对铁电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然后详细阐述了铁电畴图形化的三种方法,即微电极图形化、扫描探针图形化和电子束图形化,并... 铁电刻蚀是一种新颖的刻蚀技术,在铁电研究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对铁电刻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铁电极化对铁电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然后详细阐述了铁电畴图形化的三种方法,即微电极图形化、扫描探针图形化和电子束图形化,并分析了它们的图形化机制和特点。其中微电极方法的铁电畴图形的最小尺寸为微米量级,而扫描探针和电子束方法的铁电畴图形的最小尺寸可小于100nm。与铁电畴定位的表面反应相结合,铁电刻蚀可为纳米结构的制造提供新的途径,因此在纳米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铁电刻蚀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在改进铁电刻蚀技术的同时推进其在纳米器件制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刻蚀 铁电畴图形化 纳米器件 扫描探针显微术 微电极 电子束
下载PDF
米状银纳米颗粒对局域电场增强的理论模拟
14
作者 王明利 朱艳英 +1 位作者 魏勇 张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了提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中基底的增强效果,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从理论上对不同入射光偏振方向下米状银纳米颗粒的电场增强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单个银纳米颗粒和不同组合的二聚体以及三聚体的形状、间距对局域电场强度的影... 为了提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中基底的增强效果,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从理论上对不同入射光偏振方向下米状银纳米颗粒的电场增强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单个银纳米颗粒和不同组合的二聚体以及三聚体的形状、间距对局域电场强度的影响,并且详细讨论了导致电场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当米状银纳米颗粒长度约为300 nm时,应控制其短轴约为36 nm,间距约为2 nm,且入射光偏振方向平行于长轴,此时在颗粒的尖端处均会产生最大电场增强,其中二聚体尖端对尖端情形下增强效果尤为明显。该结论为拉曼基底实验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颗粒 时域有限差分 表面等离子激元
下载PDF
金属纳米线阵列全光调制
15
作者 汪梅婷 郭佳 +2 位作者 王美玉 党鹏 童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8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长程表面等离子体的介质-金属纳米线阵列-非线性介质复合全光调制器.考虑克尔效应对折射率变化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金属纳米线直径、介质层厚度和泵浦光强度对反射谱的影响,通过合理配置金属纳米线和介质层的... 提出一种基于长程表面等离子体的介质-金属纳米线阵列-非线性介质复合全光调制器.考虑克尔效应对折射率变化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金属纳米线直径、介质层厚度和泵浦光强度对反射谱的影响,通过合理配置金属纳米线和介质层的参数提高调制器的耦合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强度泵浦光的反射特性.结果表明:当金属纳米线直径为40nm,介质层厚度为1 800nm时,全光调制器的模式耦合能力达到最强.反射谱的反射率与泵浦光强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1,且只需要0.5GW/cm^2功率的泵浦光就能使入射光的反射率从0.015提高到0.82,较好地实现光信号对光的全光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调制器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金属纳米线阵列 克尔效应
下载PDF
弛豫铁电体材料的内耗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锋 包鹏 +1 位作者 朱劲松 王业宁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5,共8页
内耗测量被证明是研究弛豫铁电体中相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研究了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 O3(PMNTx),(0<x<33)在低频(0.1 Hz至10 Hz)和音频(1 kHz)的内耗。实验表明在铁电微畴的冻结温度出现了一个相变内耗... 内耗测量被证明是研究弛豫铁电体中相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研究了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 O3(PMNTx),(0<x<33)在低频(0.1 Hz至10 Hz)和音频(1 kHz)的内耗。实验表明在铁电微畴的冻结温度出现了一个相变内耗峰和模量的软化,并且随作PbTi O3含量的增加相变逐渐增强,该相变与微畴冻结之间的关系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我们还测量到了铁电纳米微畴的反转引起的力学响应,这与其介电响应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Pb(Mg1/2Nb2/3)O3-x%PbTiO3陶瓷 内耗与模量 微畴弛豫 微畴冻结
下载PDF
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增强光透射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宏卫 邓进丽 +5 位作者 朱智勇 杨宏艳 王宏庆 郑龙 刘新英 肖功利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2,共6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纳米狭缝的宽度,圆孔半径、矩形的长和宽对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增强光透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结构与圆孔阵列、圆-矩形复合孔阵列两种结构相比较,光的透射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这表明...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纳米狭缝的宽度,圆孔半径、矩形的长和宽对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增强光透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结构与圆孔阵列、圆-矩形复合孔阵列两种结构相比较,光的透射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这表明本文提出的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两种模式相互耦合起了关键作用。纳米狭缝宽度是影响光透射的主要因素,纳米狭缝宽度为55 nm时,透射率达到89%,半宽度达129 nm;圆孔半径、矩形孔的长和宽、周围环境介电常数等参数也影响透射率与共振峰位置:随着圆孔半径、矩形孔宽度的增大,透射率明显增强,同时共振峰蓝移;随着矩形孔长度和周围环境介电常数的增加,共振峰有规律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 增强光透射 纳米狭缝 纳米孔阵列 时域有限差分
下载PDF
二维微纳米结构表面反射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翔 余彦清 褚家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亚波长微纳米结构表面具有优良的抗反射特性,本文以硅基太阳能电池响应光谱的300~1 200nm为应用基础,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表面面形、结构参量的占空比、高度和周期以及光波入射角等对二维微纳米结构表面反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等... 亚波长微纳米结构表面具有优良的抗反射特性,本文以硅基太阳能电池响应光谱的300~1 200nm为应用基础,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表面面形、结构参量的占空比、高度和周期以及光波入射角等对二维微纳米结构表面反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等效介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等截面光栅结构的反射率较大,结构参量影响也较小;锥形渐变截面光栅结构的抗反射性能较好,且反射率随着占空比、结构高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同时,光波在光栅法线的±40°范围内入射时,反射率均较小.通过对亚波长微纳米光栅结构的反射特性的模拟和分析,为抗反射表面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结构表面 亚波长光栅 抗反射 时域有限差分法 模拟
下载PDF
Co/Cu/Co纳米多层膜的铁磁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晓艳 杨柏 +2 位作者 毕晓昉 宫声凯 徐惠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83-1386,共4页
采用洛仑兹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制备的Cu(2 0nm) /Co/Cu/Co纳米多层膜磁畴结构随铁磁层间耦合效应的变化。Cu中间层厚度较薄时 ,由于铁磁层之间的耦合作用 ,纳米多层膜为垂直易磁化 ,磁畴为磁泡结构 ,磁泡的平均直径随Cu中间... 采用洛仑兹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制备的Cu(2 0nm) /Co/Cu/Co纳米多层膜磁畴结构随铁磁层间耦合效应的变化。Cu中间层厚度较薄时 ,由于铁磁层之间的耦合作用 ,纳米多层膜为垂直易磁化 ,磁畴为磁泡结构 ,磁泡的平均直径随Cu中间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多层膜矫顽力呈减小趋势。当Cu中间层厚度大于 3nm时 ,铁磁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减弱 ,纳米多层膜为面内易磁化 ,磁泡结构的磁畴消失 ,全部为具有波纹状的接近180°畴壁的磁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Co 纳米多层膜 铁磁耦合效应 磁畴 磁泡
下载PDF
宽频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及其异常透射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觉夫 陈娇 +2 位作者 李康康 刘媛媛 朱路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8,共10页
针对传统纳米天线结构存在频段窄、透射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结构。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结构的异常透射特性,分析了均匀十字缝隙结构与其之间的透射特性差异,并讨论了物理参数对十字缝隙分... 针对传统纳米天线结构存在频段窄、透射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结构。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结构的异常透射特性,分析了均匀十字缝隙结构与其之间的透射特性差异,并讨论了物理参数对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异常透射特性的影响及分形尺寸与非分形尺寸下的纳米天线透射谱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较于均匀十字缝隙结构,十字缝隙分形结构实现了光的异常透射及全2π透射光束相位调控,尺寸更小型化,半波宽(FWHM)更宽,透射率更高,最高可达99.51%;通过调整物理参数,透射谱呈现出红移或蓝移的特性,实现了透射谱的可控性;同时,当h=50 nm时,FWHM约为356 nm,透射率仍高达95.66%,普遍高于传统结构;并且在大入射角度(70°)下,峰值透射率仍旧大于74%。总之,较于其他纳米天线结构,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具有宽频、可控可调、结构更微型化等特点,且实现了光的异常透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天线设计 十字缝隙分形纳米天线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法 光学异常透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