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C颗粒对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性能影响研究
1
作者 高辉 张楷 +1 位作者 林渊浩 雷丹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为提高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文章分别研究了无纳米SiC-1道次、添加纳米SiC-1道次和SiC-4道次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接头的... 为提高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文章分别研究了无纳米SiC-1道次、添加纳米SiC-1道次和SiC-4道次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接头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EDS和XRD分析了接头的腐蚀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缺陷;接头焊核区组织为均匀的等轴状晶粒,焊接道次的增加可有效改善SiC颗粒的分布情况,异质形核位点的存在起到了晶粒细化的作用,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在3.5%NaCl溶液腐蚀试验中,含SiC颗粒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提升,其中SiC-4道次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DLC基纳米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汤鑫 王静静 +3 位作者 李伟 胡月 鲁志斌 张广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提升薄膜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综述了DLC多层薄膜的设计目的与研究进展,以金属/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氮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硫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以及其他DLC基纳米多层膜为主,对早期研究成果及现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以上几种DLC基纳米多层膜的现有设计思路(形成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软/硬交替沉积,诱导转移膜形成,实现非公度接触)。随后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1)层与层间形成特殊过渡层,提高了结合力;2)软/硬的多层交替设计,可以抵抗应力松弛和裂纹偏转;3)高接触应力和催化作用下诱导DLC中的sp3向sp2转化,形成高度有序的转移膜,从而实现非公度接触。最后对DLC基纳米多层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基纳米多层膜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摩擦机理 结构
下载PDF
POB改性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转移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东亚 熊新稳 +3 位作者 高贵 王宏刚 任俊芳 陈生圣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11,共10页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_(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_(2)/POB–PTFE和Nano–SiO_(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_(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_(2)/POB–PTFE和Nano–SiO_(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试验;利用AXIO Imager.A2m光学显微镜、QUANTA FEG 45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和MicroXAM–800非接触式3维表面轮廓仪分别表征转移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3维形貌,从微观角度分析摩擦转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的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形貌变化较快,不断重复“生成–脱落”过程,并伴随严重磨损,且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此外,生成的转移膜分层明显,且脱落痕迹显著,并有大量米粒状的磨屑附在对偶面上,导致反光性较差。而用POB填充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的黏附力,还促进了均匀、连续转移膜的更好形成,对偶表面反光性好;并且,Nano–SiO_(2)/POB–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较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降低了两个数量级。POB有强黏附性,而Nano–SiO_(2)在摩擦过程中易嵌入对偶面形成机械互锁,故这两种填料共同改性PTFE可形成协同减磨效应,从而有效促进复合材料转移膜的均匀生成及稳固黏附,并大幅降低磨损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环干摩擦密封材料的研制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高性能密封件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酯 Nano–SiO_(2) 聚四氟乙烯 摩擦转移 转移膜
下载PDF
脉冲偏压占空比对TiCrN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4
作者 魏永强 顾艳阳 +5 位作者 范梦圆 杨佳乐 张华森 张晓晓 钟素娟 廖志谦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7,共11页
随着先进制造领域对高速钢材料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利用氮化物薄膜来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等综合性能,延长高速钢材料的使用寿命。通过TiCrN薄膜提升高速钢材料的使役性能,研究脉冲偏压占空比对TiCrN薄膜... 随着先进制造领域对高速钢材料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利用氮化物薄膜来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等综合性能,延长高速钢材料的使用寿命。通过TiCrN薄膜提升高速钢材料的使役性能,研究脉冲偏压占空比对TiCrN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薄膜沉积工艺的优化。采用电弧离子镀方法,通过改变脉冲偏压占空比在M2高速钢基体和单晶硅片上沉积TiCrN薄膜。研究发现,脉冲偏压占空比的增大有助于减少膜层表面大颗粒数量,改善膜层表面质量;占空比从10%增加到60%,TiCrN薄膜厚度先增大后减小,30%占空比时,TiCrN薄膜的厚度达到最大值623.8 nm,60%占空比时,TiCrN薄膜的厚度达到最小值517.4 nm。当脉冲偏压占空比为10%时,Cr元素含量为33.9 at.%,晶粒尺寸达到最小值12.692 nm,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9.22 GPa和407.42 GPa。当脉冲偏压占空比为30%时,Cr元素含量达到最小值33.07 at.%,此时TiCrN薄膜晶粒尺寸达到最大值15.484 nm,纳米硬度达到最小值25.38 GPa,稳定摩擦因数达到最大值0.9。所制备的TiCrN薄膜均以(220)晶面为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在12.692~15.484 nm,纳米硬度都在25 GPa以上,是M2高速钢的2.8倍以上。在脉冲偏压占空比为20%时,TiCrN薄膜摩擦因数最小为0.68,磨痕宽度为0.63 mm,自腐蚀电位达到最大值-0.330 V(vs SCE),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0.255μA/cm~2,腐蚀速率最低,耐腐蚀性能最强。与M2高速钢基体相比,Ti CrN薄膜的硬度、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都显著提升,Cr元素和离子轰击作用是影响TiCrN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硬质薄膜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TiCrN薄膜在刀具材料性能提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脉冲偏压占空比 TiCrN薄膜 纳米硬度 耐蚀性 摩擦因数
下载PDF
温度对磨粒划擦单晶/多晶Al材料去除行为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施渊吉 王容 +4 位作者 程诚 张铮 陈恒 郭训忠 黎军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8-227,共10页
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晶/多晶Al材料去除行为与机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摩擦诱导作用,单晶Al塑性变形时更易产生螺型位错,螺型位错微观结构演化历经萌生、生长和繁衍3个阶段,且随温度升高,螺型位错萌生、生长和繁衍逐渐增多... 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晶/多晶Al材料去除行为与机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摩擦诱导作用,单晶Al塑性变形时更易产生螺型位错,螺型位错微观结构演化历经萌生、生长和繁衍3个阶段,且随温度升高,螺型位错萌生、生长和繁衍逐渐增多。多晶Al的晶界边缘是位错萌芽的发源地,更易产生新的位错。随着温度的增加,多晶Al的晶界范围逐渐扩张,晶粒框架发生改变,使得其晶界更易发生迁移。此外,摩擦中的单晶/多晶Al的水平切向力和法向力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下降,多晶Al的磨损性能弱于单晶Al,而多晶Al的摩擦因数高于单晶Al。单晶/多晶Al受摩擦诱导产生的磨屑原子数随滑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温度升高呈类抛物线增长趋势。从纳观角度看,单晶/多晶Al材料去除形成磨屑的机制是材料的紧密接触区边缘应力集中导致的紧密接触区边缘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促进材料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螺型位错 纳米摩擦 材料去除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和纳米SiO_(2)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彭一超 龚俊 +2 位作者 高贵 王宏刚 卢国库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59,共8页
为研究具有层状结构和球状结构的纳米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超声共混-冷压-热烧结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和氧化石墨烯(GO)填充改性PTFE复合材料。利用LSM-2R往复式... 为研究具有层状结构和球状结构的纳米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超声共混-冷压-热烧结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和氧化石墨烯(GO)填充改性PTFE复合材料。利用LSM-2R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干摩擦条件下nano-SiO_(2)和GO复配改性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采用MicroXAM-800非接触式三维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表征转移膜形貌、元素分布和磨痕表面三维形貌,从微观层面揭示nano-SiO_(2)和GO的减摩机制。结果表明:单独填充nano-SiO_(2)与GO均可改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其中在较低添加量下,GO在提高PTFE耐磨性方面明显优于nano-SiO_(2);GO和nano-SiO_(2)复配填充时存在协同效应,与单一填充相比进一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相比于纯PTFE,3%nano-SiO_(2)/0.5%GO/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60.36%。机制分析表明,协同作用和均匀连续转移膜的形成是nano-SiO_(2)和GO增强PTFE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单层氧化石墨烯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Al_(3)(Sc_(1-x)Zr_(x))纳米粒子对搅拌摩擦焊Al-Mg-M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朱鑫文 邓英 +5 位作者 赖毅 郭一帆 杨子昂 傅乐 徐国富 黄继武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通过拉伸测试和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搅拌摩擦焊Al-5.50Mg-0.45Mn和Al-5.50Mg-0.45Mn-0.25Sc-0.10Zr(质量分数,%)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Mg-Mn接头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91±3)MPa、(315±1)MPa和(4... 通过拉伸测试和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搅拌摩擦焊Al-5.50Mg-0.45Mn和Al-5.50Mg-0.45Mn-0.25Sc-0.10Zr(质量分数,%)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Mg-Mn接头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91±3)MPa、(315±1)MPa和(4.8±1.9)%,Al-Mg-Mn-Sc-Zr接头的分别为(288±5)MPa、(391±2)MPa和(3.4±1.0)%。相比Al-Mg-Mn接头,Al-Mg-Mn-Sc-Zr接头晶粒更细小、平均取向差角更低、小角度晶界百分数更高。两种接头的断裂位置均位于焊核区(WNZ),在该“最薄弱微区”内,Al_(3)(Sc_(1-x)Zr_(x))纳米粒子的平均尺寸为(9.92±2.69)nm,可提供有效奥罗万和晶界强化,使Al-Mg-Mn接头的屈服强度提高9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强度 搅拌摩擦焊 纳米粒子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激光冲击对海洋工程用E690钢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杨青天 张永康 +6 位作者 池元清 刘江文 王铀 勾俊峰 莫兆溢 谭桂斌 李顺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9-447,共9页
目的 提高E690钢的耐磨损性能。方法 将E690钢基体经磨床打磨后进行超声清洗,利用PROCUDO?200激光冲击系统,对其表面施加冲击强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激光冲击(LSP)对E690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通... 目的 提高E690钢的耐磨损性能。方法 将E690钢基体经磨床打磨后进行超声清洗,利用PROCUDO?200激光冲击系统,对其表面施加冲击强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激光冲击(LSP)对E690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纳米压痕测试、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未冲击处理和LSP处理E690钢试样的硬度、弹塑性性质和耐磨损性能。结果 LSP作用下,E690钢基体表层晶粒尺寸细化,形成明显的梯度结构,试样的相组成仍然为α相和γ相,但α相最强衍射峰的半高宽由0.218°增大到0.266°。LSP处理后,E690钢基体表层残余应力转变为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应力达到–268 MPa。LSP处理E690钢的影响层深度约为700μm,表面硬度为(302.5±12.2)HV100,与未冲击处理试样相比,提高了8.7%。LSP处理E690钢试样的弹性模量为(419.80±8.79) GPa,提高了21.4%,弹性恢复功略有提高。LSP处理使得E690钢的摩擦系数由0.59±0.03减小为0.55±0.03,同时使其磨损率降低了32%。未冲击处理和LSP处理E690钢试样的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结论 LSP处理可有效改善E690钢基体表层的微观组织,形成明显的冲击影响层深度,有效提高E690钢基体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其滑动摩擦系数。此外,LSP处理有效提高了E690钢的耐干滑动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微观组织 纳米压痕 摩擦系数 耐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基于DMT模型的金刚石表面纳米摩擦学研究
9
作者 杨欣 杨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44,共9页
基于DMT接触模型,在理论上计算金刚石表面纳米摩擦的摩擦力和摩擦因数;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以金刚石探针和片状金刚石试件作为摩擦副,在大气环境下分别研究机械抛光和聚焦离子束(FIB)刻蚀的金刚石试件的摩擦学特性,并比较实验结果和DMT接... 基于DMT接触模型,在理论上计算金刚石表面纳米摩擦的摩擦力和摩擦因数;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以金刚石探针和片状金刚石试件作为摩擦副,在大气环境下分别研究机械抛光和聚焦离子束(FIB)刻蚀的金刚石试件的摩擦学特性,并比较实验结果和DMT接触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金刚石试件的摩擦因数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减小,这与以往对金刚石微观摩擦的研究结果相符合;DMT接触模型计算结果与机械抛光表面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略高于FIB刻蚀表面试验结果,验证了DMT模型在金刚石纳米摩擦研究中的适用性。通过表面粗糙度和碳原子化学状态分析,得出粗糙表面对探针滑动的阻碍作用和FIB刻蚀过程中生产的非晶碳的减摩作用是DMT模型应用于上述2种加工表面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T接触模型 金刚石 纳米摩擦 聚焦离子束刻蚀
下载PDF
铜镍合金滑动摩擦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0
作者 王权 庄宿国 +3 位作者 刘秀波 孟元 朱正兴 周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6-1054,共9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金刚石结构粗糙磨粒球与Ni60/10%Cu(C1)和Ni60/20%Cu(C2)铜镍合金滑动摩擦结构模型,通过探究铜镍合金在金刚石磨粒不同摩擦深度下滑动摩擦行为,结合合金的磨损形貌、磨损原子数目及分布、摩擦力和亚表面损伤对合...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金刚石结构粗糙磨粒球与Ni60/10%Cu(C1)和Ni60/20%Cu(C2)铜镍合金滑动摩擦结构模型,通过探究铜镍合金在金刚石磨粒不同摩擦深度下滑动摩擦行为,结合合金的磨损形貌、磨损原子数目及分布、摩擦力和亚表面损伤对合金纳米尺度下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合金磨损原子首先堆积在磨粒前方,随着滑动摩擦的进行,当压入深度为10?时,磨损原子与磨粒之间黏附力较小,磨损原子流向磨痕两侧,当压入深度为20?时,磨损原子数量增加,增加的磨损原子主要堆积在磨粒前方,共同对合金进行磨损.随压入深度的增加,合金在摩擦过程中的位错密度上升,合金亚表面损伤程度提高,但在相同压入深度下,C2合金平均位错密度大于C1合金,C1合金的亚表面质量优于C2合金,这表明摩擦深度是影响合金亚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且Cu原子数目增加会提高合金在纳米尺度下摩擦过程中亚表面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铜镍合金 滑动摩擦 亚表面损伤 纳米摩擦
下载PDF
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在工程摩擦学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俊德 孙彪 +3 位作者 赵迎香 王普超 彭润玲 戴乐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纳米铜具有低剪切强度和晶界滑移效应,与减摩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润滑油添加剂共同发挥协同减摩抗磨和自修复效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工程摩擦学研究进展,讨论纳米铜在润滑体系中的润滑机制,... 纳米铜具有低剪切强度和晶界滑移效应,与减摩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润滑油添加剂共同发挥协同减摩抗磨和自修复效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工程摩擦学研究进展,讨论纳米铜在润滑体系中的润滑机制,总结分散稳定性、粒径及含量等因素对纳米铜颗粒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增强纳米铜颗粒分散稳定性的方法。指出目前对纳米铜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和润滑机制的认知仍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且由于纳米铜表面较高的自由能,导致润滑油体系稳定性和润滑有效性不确定等问题,制约了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工业应用和推广。最后展望纳米铜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添加剂 润滑油 摩擦磨损 润滑机制
下载PDF
纳米磁性流体与表面织构对钛合金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
12
作者 王优强 赵涛 +2 位作者 莫君 刘新福 何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目的 提高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方法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钛合金表面构造沟槽型微织构图案,并以水基纳米磁流体和去离子水为润滑剂,利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了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结果 分析了不同润滑条件下,沟... 目的 提高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方法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钛合金表面构造沟槽型微织构图案,并以水基纳米磁流体和去离子水为润滑剂,利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了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减摩作用机制。结果 分析了不同润滑条件下,沟槽型织构的分布间距对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织构与纳米磁流体的协同作用下,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织构间距为250μm时的摩擦学性能最好,摩擦因数最大降低约51.5%,磨损率最大降低77.6%。当织构间距过小,织构化表面承载区减少,导致织构磨损较快,而织构间距过大会弱化织构效果。其次,以最优织构间距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表面织构形貌和深度对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优织构参数下,滑动速度和加载载荷对钛合金减摩性能的影响。结论 在润滑条件下,织构的表面形貌和深度影响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织构深度太浅或太深时,其流体动压效应都会减弱,从而导致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增大;当产生足够大的动压效应时,织构边缘的凸起结构能够对织构起到保护作用,延缓织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沟槽型织构 纳米磁性流体 协同减摩作用 摩擦磨损 流体润滑
下载PDF
改性纳米h-BN润滑油添加剂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李繁星 盛晨兴 饶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0-208,共9页
在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中,当活塞在上、下止点处为零速,难以形成油膜,且在气缸的高温工况下,其他部位的油膜也会被破坏,从而造成缸套-活塞环的摩擦功耗增加和磨损加剧。采用优质润滑油是提高缸套-活塞环润滑与摩擦特性的重要手段。制备改... 在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中,当活塞在上、下止点处为零速,难以形成油膜,且在气缸的高温工况下,其他部位的油膜也会被破坏,从而造成缸套-活塞环的摩擦功耗增加和磨损加剧。采用优质润滑油是提高缸套-活塞环润滑与摩擦特性的重要手段。制备改性纳米六方氮化硼(h-BN)颗粒并将其按不同质量分数分散至聚α-烯烃(PAO10)基础油中,使用R-tec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不同载荷下的往复摩擦试验,通过观测摩擦因数、磨损体积和缸套磨损表面、磨损元素及三维形貌参数,研究改性纳米h-BN添加剂对缸套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减摩抗磨润滑机制。结果表明:加入改性纳米h-BN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减少磨损量,加入质量分数0.25%的添加剂在50 N、3 Hz工况下可使摩擦因数降低33.87%,磨损体积降低23.32%;在载荷及摩擦热作用下纳米h-BN添加剂可以在磨损表面形成摩擦保护膜,可以改善缸套的表面粗糙度,创造优良的润滑环境,提升其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添加剂 六方氮化硼 缸套-活塞环 摩擦磨损 润滑性能
下载PDF
基于纳米划痕试验的砂岩结构面宏-微观摩擦系数关系研究
14
作者 郑爽 雍睿 +4 位作者 杜时贵 何智海 钟祯 章莹莹 眭素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2-1034,共13页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纳米压痕试验确定砂岩矿物组分与力学参数。其次,采用倾斜试验、直剪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宏观尺度研究,对规格为10 cm×10 cm×5 cm的平直结构面试样开展直剪试验,分别施加1、2、3、8、12 MPa的恒定法向应力,研究表明,摩擦系数随法向应力增加呈对数降低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加呈对数增长趋势。再次,采用纳米划痕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微观尺度研究,研究表明,低荷载条件下,长石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保持不变的趋势,石英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此外,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两种矿物的摩擦系数在低荷载条件下呈增长的趋势,在高荷载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最后,基于摩擦系数的宏-微观摩擦系数试验结果,采用速度-状态摩擦(RSF)定律建立红砂岩基本摩擦系数与矿物摩擦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直剪试验验证了该经验关系的可靠性,其误差范围为0.17%~0.91%。研究结果为基本摩擦系数的测定与取值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微观尺度 直剪试验 纳米划痕 RSF定律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二硫化钼协同增强E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5
作者 张瑞珠 王彬亚 +2 位作者 魏常涛 孙中一 张国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5,共7页
将改性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和二硫化钼(MoS_(2))作为填料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不同配比的nano-Al_(2)O_(3)/MoS_(2)/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量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磨耗仪、摩... 将改性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和二硫化钼(MoS_(2))作为填料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不同配比的nano-Al_(2)O_(3)/MoS_(2)/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量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磨耗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固化工艺、硬度及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P体系采用70℃/2 h+90℃/1 h+110℃/2 h的阶梯固化温度。nano-Al_(2)O_(3)成功地被硅烷偶联剂改性并参与到EP的固化反应当中。当nano-Al_(2)O_(3)添加量为3 phr、MoS_(2)添加量为20 phr时,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为21.5、磨损量为540 mg、摩擦系数为0.14,与纯EP相比,分别提高了58%、57%、74%。nano-Al_(2)O_(3)和MoS_(2)分散在EP基体当中,提高了EP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改性 二硫化钼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喷砂凹坑复合微纳换热管管外蒸发换热实验研究
16
作者 吴俊杰 张江辉 +3 位作者 高宇 程洪 李小利 何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2,118,共9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R32在外径为19.05 mm的不锈钢喷砂管、凹坑管、凹坑/喷砂管以及光滑管管外环形区域蒸发换热特性,分析了质量流速(50~140 kg/(m^(2)·s))、干度(0.2~0.8)、饱和温度(279~288 K)对制冷剂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喷... 本文实验研究了R32在外径为19.05 mm的不锈钢喷砂管、凹坑管、凹坑/喷砂管以及光滑管管外环形区域蒸发换热特性,分析了质量流速(50~140 kg/(m^(2)·s))、干度(0.2~0.8)、饱和温度(279~288 K)对制冷剂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喷砂管表面传热系数最高、凹坑管次之、光滑管最低;表面传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均与质量流速成正相关,与饱和温度成负相关;高质量流速下平均干度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较大。引入强化因子η_(EF)和性能评价因子η_(PEF)对强化换热效果进行量化,凹坑/喷砂管结合了喷砂与凹坑表面的优点展现出最佳的蒸发换热性能,其η_(EF)值和η_(PEF)值最高可达2.84和2.31。喷砂与凹坑复合处理换热管表面,增加传热面积和汽化核心数量,提高湍流强度,拉伸减薄液膜促进管外蒸发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换热 复合微纳换热管 表面传热系数 摩擦压降 环形区域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建华 刘贵民 +2 位作者 谢凤宽 李超 韩文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3-1457,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0.75%的纳米SiO2(n-SiO2)和0.75%Cu包覆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实验机,研究比较两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铜基摩擦材料中添加微量n-SiO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0.75%的纳米SiO2(n-SiO2)和0.75%Cu包覆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实验机,研究比较两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铜基摩擦材料中添加微量n-SiO2可改善材料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添加Cu/n-SiO2的铜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32%,耐磨性提高2.02倍;添加n-SiO2的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7%,耐磨性提高18%;经铜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 磨损 粉末冶金
下载PDF
石墨结构层包覆铜纳米粒子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宾晓蓓 陈加藏 +2 位作者 曹宏 刘洪波 涂文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硼氢化钠/乙二胺体系中还原一阶CuCl2石墨层间化合物前驱体制备石墨结构层包覆铜纳米粒子复合材料(GECNP),采用MQ-800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XP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GECNP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在硼氢化钠/乙二胺体系中还原一阶CuCl2石墨层间化合物前驱体制备石墨结构层包覆铜纳米粒子复合材料(GECNP),采用MQ-800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XP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GECNP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磨损表面元素组成.结果表明,GECNP的鳞片厚度为几十纳米,直径≤5μm.GECNP添加剂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承载能力,降低其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在载荷1 667 N下,当GECNP质量分数为3%时,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达到最小值,并且在摩擦副表面检测出铜元素沉积,形成了磨损自修复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包覆 纳米铜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链长对离子液体超薄膜微/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文杰 黄德明 +1 位作者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9,共6页
采用浸渍-提拉法在单晶硅片表面成功制备了纳米厚度的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离子液体超薄膜,系统考察了烷基链长对离子液体超薄膜微/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Mettler热重分析仪测定了离子液体在氮气气氛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采用多功能X射线光... 采用浸渍-提拉法在单晶硅片表面成功制备了纳米厚度的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离子液体超薄膜,系统考察了烷基链长对离子液体超薄膜微/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Mettler热重分析仪测定了离子液体在氮气气氛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采用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离子液体超薄膜表面的化学组分,并用接触角仪测定了其亲/疏水性质,薄膜的表面形貌、黏着和纳米摩擦学性质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测定,采用微摩擦试验机评价了薄膜的微摩擦学性质.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侧链烷基链长对其作为超薄膜的纳米摩擦学和黏着性质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黏着力和纳米摩擦力大幅度降低,但对其微摩擦性能影响不大.同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离子液体超薄膜减摩抗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超薄膜 链长 微/纳摩擦 黏着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纳米SiO2含量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杜建华 冯建林 +2 位作者 计德林 蒋守林 韩文政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纳米SiO2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经湿式摩擦材料摩擦性能试验机测试,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和耐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先减...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纳米SiO2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经湿式摩擦材料摩擦性能试验机测试,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和耐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加,静摩擦系数无明显变化;耐热系数逐步提高;磨损率则先减小后增加;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75%的材料性能最佳。研究认为:纳米SiO2对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添加适量的纳米SiO2可使材料具有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优异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