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级GaN基VCSEL中周期反射结构与电子阻挡层的设置作用分析
1
作者 祝震宇 贾志刚 +1 位作者 董海亮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7-1343,共7页
氮化镓(GaN)基微纳米结构生长技术的成熟为微纳级GaN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设计了基于GaN基轴向异质结微纳米柱的微纳级VCSEL结构,采用Al_(0.8)Ga_(0.2)N/In_(0.2)Ga_(0.8)N应变补偿结构作为上下分布... 氮化镓(GaN)基微纳米结构生长技术的成熟为微纳级GaN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设计了基于GaN基轴向异质结微纳米柱的微纳级VCSEL结构,采用Al_(0.8)Ga_(0.2)N/In_(0.2)Ga_(0.8)N应变补偿结构作为上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其中Al_(0.8)Ga_(0.2)N层的Al组分远高于传统结构中的电子阻挡层(EBL),能够更好地起到电子阻挡的作用。本文使用商用软件PICS3D构建了电子阻挡层处于不同位置的VCSEL数理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探索和分析物理机理,解释了不同位置EBL对空穴注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_(0.8)Ga_(0.2)N与In_(0.2)Ga_(0.8)N组成的应变补偿DBR可以更好地提高空穴注入效率,优化器件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族氮化物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空穴注入效率 微纳米结构 应变补偿DBR 电子阻挡层
下载PDF
纳米孔洞发射位错的愈合机理研究
2
作者 易小爱 李依轩 +3 位作者 黄宗吉 廖坤 邓芊芊 高英俊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46,共7页
孔洞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孔洞愈合的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晶体相场(Phase Field Crystal,PFC)模型,研究纳米孔洞缺陷在单轴压应变作用下的微观愈合过程中位错发射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压应变作用下,体系能量累积到某一临... 孔洞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孔洞愈合的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晶体相场(Phase Field Crystal,PFC)模型,研究纳米孔洞缺陷在单轴压应变作用下的微观愈合过程中位错发射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压应变作用下,体系能量累积到某一临界值时,孔洞发生变形并长出凸口,在凸口处位错开始萌生。随着压应变的增加,凸口处位错开始发射,使得孔洞不断缩小,最终通过该方式实现孔洞愈合。上述结果表明,位错发射机制是纳米孔洞愈合的主要形式,对防止材料裂纹的扩展以及提高材料的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模型 应变 位错发射 孔洞愈合 纳米孔洞
下载PDF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涛 申峰 +2 位作者 展转盈 窦倩 郭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了提高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固井质量,保证水泥环压裂封隔效果及压裂后的完整性,研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及其配套技术。采用纤维复配碳纳米管,研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其形成的水泥石具有低模量、高抗拉的特点。与常规水泥石相比,纳米增韧... 为了提高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固井质量,保证水泥环压裂封隔效果及压裂后的完整性,研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及其配套技术。采用纤维复配碳纳米管,研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其形成的水泥石具有低模量、高抗拉的特点。与常规水泥石相比,纳米增韧水泥石的弹性模量降低50.9%,抗压强度提高28.1%,抗拉强度最高可达5.2 MPa。同时,研究了配套的碳纳米管三级混配工艺,解决了大剂量纳米材料易缠绕、难分散的问题,首次实现了碳纳米管水泥浆的现场应用。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段固井质量合格率达98%;采用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评价了纳米增韧水泥环封隔效果,压裂过程中设计外区域的微地震事件为0,表明纳米增韧水泥环封隔良好。研究表明,纳米增韧水泥浆可为页岩气高效低成本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小井眼 固井 碳纳米管 纳米增韧水泥浆 三级混配
下载PDF
全稳定四方相YSZ热障涂层的飞秒激光打孔工艺研究
4
作者 王杰 黄迪 +3 位作者 朱文宇 鲍泽斌 江阔 王欣 《热喷涂技术》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激光打孔是对带热障涂层高温合金冷却孔加工的重要方法。采用球形薄壁空壳全稳定纳米t’-YSZ粉体进行了全稳定四方相热障涂层的制备,并使用飞秒激光对热障涂层进行气膜孔加工。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形貌、相组成和元素... 激光打孔是对带热障涂层高温合金冷却孔加工的重要方法。采用球形薄壁空壳全稳定纳米t’-YSZ粉体进行了全稳定四方相热障涂层的制备,并使用飞秒激光对热障涂层进行气膜孔加工。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形貌、相组成和元素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制备的孔型规则,无重铸缩孔。涂层中各界面未开裂,说明涂层在加工中保持了良好的结合力。高温合金中元素成分的分布未受激光打孔的影响,说明合金基材保持了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热障涂层经过1050℃水淬100次考核后,气膜孔形状依然保持完好,涂层未发生脱落,这说明加工了气膜孔的t’-YSZ涂层具有高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稳定纳米t’-YSZ 热障涂层 气膜孔 飞秒激光
下载PDF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强水锁伤害消减技术
5
作者 徐良伟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91-193,共3页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具有岩石亲水性与孔吼小的特征,微纳米控制的孔吼易产生自吸现象,造成强水锁伤害。造成强水锁伤害的微观因素为毛管压力,通过分析毛管压力的控制因素,形成水锁伤害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剂EM-50能有效降低表面张...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具有岩石亲水性与孔吼小的特征,微纳米控制的孔吼易产生自吸现象,造成强水锁伤害。造成强水锁伤害的微观因素为毛管压力,通过分析毛管压力的控制因素,形成水锁伤害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剂EM-50能有效降低表面张力至23.22 mN/m、增大接触角至76.3°,降低自吸水量72.7%。岩心实验渗透率恢复率为53.04%。在苏里格区块应用后,通过压裂液添加纳米增效剂及压后强制快排工艺,单井见气时间缩短至2.9 h,一次点火成功率100%,单井返排率增加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吼 毛管压力 强水锁 纳米增效 消减技术
下载PDF
纳米尺度孔洞周围应力集中现象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明 李革 张文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EAM势函数对纳米单晶铜杆拉伸过程进行分析。选择一个无孔的纳米单晶铜杆作为模型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内部拉伸应力分布情况;在该模型中间挖出一个孔洞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孔边拉伸应力分布情况,用工程应力的方法计...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EAM势函数对纳米单晶铜杆拉伸过程进行分析。选择一个无孔的纳米单晶铜杆作为模型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内部拉伸应力分布情况;在该模型中间挖出一个孔洞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孔边拉伸应力分布情况,用工程应力的方法计算应力、应力集中系数。改变模型尺寸、孔洞半径,对多个模型孔边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总结孔边应力集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纳米单晶铜 孔洞 应力集中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近场光刻制作二维纳米阵列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军 林文魁 +5 位作者 张晓东 王逸群 曾春红 赵德胜 王敏锐 张宝顺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重点介绍了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的近场光刻制作亚微米结构的二维点阵图形的技术。在研究亚波长纳米孔阵列超透射现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算法数值模拟了周期性孔阵列的电场强度分布,讨论了纳米孔阵列所激发的... 重点介绍了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的近场光刻制作亚微米结构的二维点阵图形的技术。在研究亚波长纳米孔阵列超透射现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算法数值模拟了周期性孔阵列的电场强度分布,讨论了纳米孔阵列所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提高近场光刻分辨率的微观机制。以金膜上的亚波长纳米孔阵列作为掩模版进行了接触式曝光实验,实际制作出了光刻胶的亚波长二维点阵图形,点阵图形的直径约为300nm,周期约为700nm。这种新型的微纳加工技术具有应用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大规模二维纳米点阵的制作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近场光刻 纳米孔阵列 二维纳米阵列 金膜
下载PDF
Surface effects on a mode-III reinforced nano-elliptical hole embedded in one-dimensional hexagonal piezoelectric quasicrystals 被引量:7
8
作者 Zhina ZHAO Junhong GUO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625-640,共16页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ield concentration around a hole or crack,an anti-plane shear problem of a nano-elliptical hole or a nano-crack pasting a reinforcement layer in a one-dimensional(1D)hexagonal piezoelectric ...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ield concentration around a hole or crack,an anti-plane shear problem of a nano-elliptical hole or a nano-crack pasting a reinforcement layer in a one-dimensional(1D)hexagonal piezoelectric quasicrystal(PQC)is investigated subject to remotel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loadings.The surface effect and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inside the hole are considered for actuality.By utilizing the technique of conformal mapping and the complex variable method,the phonon stresses,phason stresses,and electric displacements in the matrix and reinforcement layer are exactly derived under both electrically permeable and impermeable boundary conditions.Three size-dependent field intensity factors near the nano-crack tip are further obtained when the nano-elliptical hole is reduced to the nano-crack.Numerical examples are illustrated to show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reinforced layer,the aspect ratio of the hole,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einforcing layer on the field concentration of the nano-elliptical hole and the field intensity factors near the nano-crack tip.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reinforcement layer and the electr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field concentration of the nano-hole and nano-crack,which are useful for optimizing and designing the microdevices by PQC nanocomposite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ffect reinforcement layer exact solution piezoelectric quasicrystal(PQC) nano-hole/crack
下载PDF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施永明 赵高凌 +4 位作者 沈鸽 张溪文 翁文剑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127,10,共4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对其中关键问题 ,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
关键词 敏化染料 纳米薄膜 空穴传输材料 太阳能电池 结构 原理 二氧化钛薄膜
下载PDF
纳米尺度孔边裂纹裂尖Ⅲ型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俊华 崔友强 +1 位作者 徐耀玲 张福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47-2352,共6页
研究了纳米尺度圆孔孔边裂纹在远场反平面剪切载荷作用下的断裂性能。基于Gurtin-Murdoch表面弹性理论和保角映射技术,利用复变弹性理论获得了该类非均匀材料应力场的解析解,给出了裂尖Ⅲ型应力强度因子的闭合解。基于所得解答,研究了... 研究了纳米尺度圆孔孔边裂纹在远场反平面剪切载荷作用下的断裂性能。基于Gurtin-Murdoch表面弹性理论和保角映射技术,利用复变弹性理论获得了该类非均匀材料应力场的解析解,给出了裂尖Ⅲ型应力强度因子的闭合解。基于所得解答,研究了孔边的应力场分布规律,讨论了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尺寸依赖效应以及圆孔相对尺寸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边应力场呈现非单调分布,表面效应对孔边不同位置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当圆孔裂纹的尺寸在纳米量级时,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具有显著的尺寸依赖效应;圆孔相对裂纹尺寸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受表面性能的制约,同时表面性能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也取决于圆孔的相对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效应 纳米尺度孔边裂纹 Ⅲ型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接插件微孔深孔电镀工艺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勇强 蒋维刚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9-195,共7页
揭示了通信用高可靠电连接器微型化趋势及其对微小深孔和间隙电镀的需要,分析了镀件黑孔等镀层不良的原因,提出并验证了改善的措施,如采用超声波清洗,预镀半光亮铜,镀低应力镍,使用脉冲电镀等。系统论述了在微孔深孔电镀工艺技术方面的... 揭示了通信用高可靠电连接器微型化趋势及其对微小深孔和间隙电镀的需要,分析了镀件黑孔等镀层不良的原因,提出并验证了改善的措施,如采用超声波清洗,预镀半光亮铜,镀低应力镍,使用脉冲电镀等。系统论述了在微孔深孔电镀工艺技术方面的创新。采用超声波加振动的电镀方式,可以提高镀液的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有效解决了黑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小连接器 微孔 深径比 缺陷 振动电镀 超声波
下载PDF
纳米孔聚乙酸乙烯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改娟 周志平 《炭素》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用稻壳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 100m2/g,平均孔径为3.8nm的活性炭作为无机相,用乙酸乙烯酯作为有机相,制备纳米孔聚丙烯酸-活性炭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对染料的吸附。结果发现经聚合物修饰过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而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不会随时... 用稻壳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 100m2/g,平均孔径为3.8nm的活性炭作为无机相,用乙酸乙烯酯作为有机相,制备纳米孔聚丙烯酸-活性炭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对染料的吸附。结果发现经聚合物修饰过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而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不会随时间延长而导致被吸附物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聚乙酸乙烯酯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吸附
下载PDF
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立鸣 邓蔚 《新型建筑材料》 2000年第9期11-14,共4页
简述了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及绝热机理 ,介绍了Kistler法、焚烧法、“一步法”等3种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的生产工艺 ,并对其热工性能、加热线收缩率、电工性能。
关键词 超效绝热材料 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 绝热机理
下载PDF
高组分纳米碳酸钙填充聚丙烯及增韧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璞 陈浪 +1 位作者 钟苗苗 刘跃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74,共6页
采用工业级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nano-CaCO3填充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高组分nano-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而弯曲模量有较大提高;nano-CaCO3在低组分时对PP没... 采用工业级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nano-CaCO3填充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高组分nano-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而弯曲模量有较大提高;nano-CaCO3在低组分时对PP没有明显的增韧效果,但在20~40phr时对PP都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当填充40phr时,其CHARPY冲击强度达到17.0kJ/m2。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高含量nano-CaCO3对复合材料结晶的影响。POM观察表明nano-CaCO3使PP的球晶尺寸变小;DSC和XRD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从单纯的α晶型向α和β晶型共同存在转变,并且结晶峰温升高了约7.0℃(8#样),结晶度增加到62.7%;SEM观察表明PP/高组分nano-CaCO3复合材料内仅有少量的银纹-剪切带和刚性粒子脱粘。但有大量120~300nm的孔洞,估计原因是较蓬松的纳米碳酸钙粒子之间含有大量的微小气体,在加工剪切后保留于复合材料内,形成一种带亚微米级孔洞的复合材料。这些孔洞最有可能是导致材料韧性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组分nano-CaCO3 聚丙烯 增韧机理 亚微米级孔洞
下载PDF
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改娟 周志平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用比表面积为1200 m2/g,平均孔径是3.7 nm的活性炭作为无机相,用丙烯酰胺作为有机相,制备多孔纳米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经聚合物修饰过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并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容... 用比表面积为1200 m2/g,平均孔径是3.7 nm的活性炭作为无机相,用丙烯酰胺作为有机相,制备多孔纳米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经聚合物修饰过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并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容量随吸附时间、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达到平衡值,吸附过程更适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聚丙烯酰胺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吸附
下载PDF
纳米流采用多孔射流强化技术加强柴油机缸盖传热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忠根 郑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自搭建的一种针对柴油机缸盖进排气门"鼻梁区"进行射流冲击冷却的试验台,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纳米流较传统冷却液,进行了单孔和多孔射流方式在不同射流冲击参数下对柴油机缸盖"鼻梁区"传热系数影响的研究,同时... 通过自搭建的一种针对柴油机缸盖进排气门"鼻梁区"进行射流冲击冷却的试验台,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纳米流较传统冷却液,进行了单孔和多孔射流方式在不同射流冲击参数下对柴油机缸盖"鼻梁区"传热系数影响的研究,同时对比了单孔和多孔射流冲击方式下所实现的温度一致性的差异及电动泵耗损功率与所实现的传热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射流方式下与传统冷却液相比,采用纳米流冷却液能有效提高传热系数;不同射流参数下多孔射流方式和单孔射流方式存在不同,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加多孔射流方式下实现的传热系数比单孔的增加幅度减少,当射流速度增至9m/s后,传热系数增幅不足1%;射流距离在2.5~8mm时,射流距离的增加会有效增加单孔和多孔射流方式下的传热系数,但射流距离为8mm后,单孔冲击所实现的传热系数随射流距离的升高而降低,多孔射流冲击所实现的传热系数随射流距离的升高而略有下降;射流角度的变化使射流冲击在传热面的入射点改变,影响到各个测点的温度值,进而对计算的传热系数值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传热系数最大差异达到了75.8%;采用多孔射流冲击方式可有效避免单孔射流方式下的温度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测点温度值最大差距均小于5℃;多孔射流冲击方式比单孔射流冲击方式需消耗更多的驱动功率,但当驱动功率达到120W时,多孔射流冲击方式就能显现出更好的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缸盖 纳米流 射流冲击 多孔式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氧化镁颗粒污垢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志明 耿晓娅 +3 位作者 常振宇 王景涛 朱新龙 杨苏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55-5563,5732,共9页
为探讨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颗粒污垢特性,选用粒径为50nm的氧化镁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冲孔涡流发生器和未冲孔涡流发生器的污垢和流动阻力特性,考察了孔径、孔数及孔位置对颗粒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 为探讨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颗粒污垢特性,选用粒径为50nm的氧化镁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冲孔涡流发生器和未冲孔涡流发生器的污垢和流动阻力特性,考察了孔径、孔数及孔位置对颗粒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与未冲孔涡流发生器相比,冲孔涡流发生器具有良好的抑垢效果和较小的流动阻力损失;随着冲孔涡流发生器孔径的增大,污垢热阻渐近值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变小;污垢热阻渐近值随着冲孔涡流发生器孔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是二者并不成同比例变化;冲孔位于外侧位置的涡流发生器的抑垢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翼涡流发生器 冲孔 矩形通道 污垢特性 纳米氧化镁颗粒
下载PDF
柔性光电器件空穴注入层用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的制备
18
作者 宋继中 贺英 +3 位作者 潘照东 裴昌龙 朱棣 陈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47,共3页
弱磁场(0.4 T)下,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重均分子量可达3×104的聚苯胺(PANI)及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UV-vis数据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的粒径约为3nm;FT-IR谱图表明纳米ZnO的加入使聚苯胺的特征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KH550改性纳米... 弱磁场(0.4 T)下,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重均分子量可达3×104的聚苯胺(PANI)及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UV-vis数据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的粒径约为3nm;FT-IR谱图表明纳米ZnO的加入使聚苯胺的特征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KH550改性纳米ZnO的引入显著地提高了PANI的导电性(220S/m)透光性(80%),表明PANI/纳米ZnO复合材料是作为柔性光电器件空穴注入层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注入层 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透光率 导电性
下载PDF
黑影工艺在印制电路板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安维 曾福林 +3 位作者 李冀星 丁亭鑫 卢冯华 黄金 《电子工艺技术》 202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黑影工艺是与化学铜类似的一种导通孔直接电镀工艺。由于黑影工艺所提供的化学药水本身均不含甲醛、重金属和螯合剂等,所以黑影工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并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同时黑影是涂覆工艺而不是氧化还原工艺(化学铜工... 黑影工艺是与化学铜类似的一种导通孔直接电镀工艺。由于黑影工艺所提供的化学药水本身均不含甲醛、重金属和螯合剂等,所以黑影工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并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同时黑影是涂覆工艺而不是氧化还原工艺(化学铜工艺),此工艺对于不同介电材料的表面活性不敏感,可处理各种金属化难度高的材料。随着PCB设计材料及孔型不断升级,黑影工艺是替代化学铜的最佳可靠方案。主要介绍了黑影工艺的性能表现及各项性能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导通孔 黑影工艺 化学铜工艺
下载PDF
甲酸盐在纳米AgBr/I粒子乳剂中的增感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剑平 徐峰 +1 位作者 周涛 岳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盐 正空穴捕获剂 纳米卤化银粒子 化学增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