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被引量:9
1
作者 LIBinghu KANGZhanying +1 位作者 CHENWenge DINGBingju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Cu(NO3)(2) and (NH4)(6)H(2)W(12)O(40)center dot 4H(2)O were used to prepare W/Cu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an... Cu(NO3)(2) and (NH4)(6)H(2)W(12)O(40)center dot 4H(2)O were used to prepare W/Cu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an addition agent on particle size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XRD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certain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W/Cu nanoparticle size increases with the pH value or the amount of the addition agent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SOL-GEL particle size w/cu
下载PDF
纳米W-Cu复合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新娜 王喜然 +5 位作者 于华 潘昆明 王长记 张程 王晓东 张学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3-557,共15页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优越的W-Cu复合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W-Cu超细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燃烧法等,并通过分析现阶段制备W-Cu纳米复合粉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u复合粉体 w-cu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发展趋势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W@Cu Composite Powders by Direct Electroless Plating Using a Dripping Method
3
作者 刘树龙 YU Kan +4 位作者 沈强 LI Meijuan CHEN Wenshu LUO Guoqiang ZHANG Lianm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29-833,共5页
A direct electroless copper (Cu) coating on tungsten powders method requiring no surface treatment or stabilizing agent and using glyoxylic acid (C2H203) as a reducing agent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copper sul... A direct electroless copper (Cu) coating on tungsten powders method requiring no surface treatment or stabilizing agent and using glyoxylic acid (C2H203) as a reducing agent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copper sulf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 of the plat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W@Cu composite powders were assessed. The content of Cu in the composite powders was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sulfate in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solution. A uniform, dense, and consistent Cu coating was obtained under the established optimum conditions (flow rate of C2H203 = 5.01 mL/min, solution pH = 12.25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45.35℃)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method. In addition, the crystalline Cu coating was evenly dispersed within the W@Cu composite powders and Cu element in the coating existed as Cu~.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W@Cu composite powder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in the absence of surface treatment and stabilizing agent was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pping method electroless plating w@cu composite powders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4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W—Ni—Cu纳米复合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建勇 左坤玉 《湖南冶金》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制备W—Ni—Cu纳米复合粉末,对粉末的晶粒尺寸、粒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研究了过程控制剂(PCA)对粉末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w—ni—cu纳米复合粉末 过程控制剂
下载PDF
添加Cu、Ni改善Ag-W系合金的结构及性能
6
作者 林炳 刘海珊 丁华东 《电工材料》 CAS 2002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比较了添加和未添加 Cu,Ni的 Ag- W系合金的性能 ,指出添加 Cu和 Ni的 Ag- W系合金在浸透烧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系有限固溶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W- Ni- Cu- Ag合金时 ,发现除 Ag相与 W相外 ,存在一个环形结构物包裹 W颗粒。用扫... 本文比较了添加和未添加 Cu,Ni的 Ag- W系合金的性能 ,指出添加 Cu和 Ni的 Ag- W系合金在浸透烧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系有限固溶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W- Ni- Cu- Ag合金时 ,发现除 Ag相与 W相外 ,存在一个环形结构物包裹 W颗粒。用扫描透视电镜 (STEM)和能谱仪 (EDS)进行微区分析 ,证实了这个固溶相的存在。给出了一种含 5 0 wt% W,余为 Ag和 Cu,Ni的四元合金 (简称 AW5 0合金 )装配在电器开关 DW9- 440及 DW10 -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w系合金 结构 性能 绝缘材料 熔银渗透
下载PDF
粉末冶金72W-12Ni-8Fe-8Cu复杂形状零件的研制
7
作者 吴苑标 温利平 +1 位作者 朱繁康 蔡建新 《新技术新工艺》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介绍了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压制方法制造中高密度72W-12Ni-8Fe-8Cu合金复合块复杂零件的研制,该方法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制造成本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钨镍铁铜合金 复合块
下载PDF
AlN覆钨对AlN/W-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喻新喜 周锐 +3 位作者 杨光 魏邦争 陈鹏起 程继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1128,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AlN粉体进行表面覆W后,将其与适量W粉混合,经压制、预烧结,制得多孔AlN/W骨架,再熔渗Cu后制备出不同AlN含量(0~8%)的AlN/W-Cu复合材料。考察了AlN含量对于烧结体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由未覆钨AlN粉体制备的AlN/W-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在AlN颗粒表面均匀制备覆W层,其界面结合良好。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抗拉强度以及热导率均优于未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AlN/W-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及热导率随Al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随AlN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AlN含量为2%时,覆钨AlN/W-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达到97.69%,显微硬度达到277HV,热导率达到205.54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w-cu复合材料 覆钨AlN粉体 溶胶凝胶法 熔渗法 热导率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楠 梁淑华 李建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W和Cu两相的均匀分布对获得高性能W-Cu复合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均匀分布的W@Cu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建立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核-壳粉体理论镀层厚度与... W和Cu两相的均匀分布对获得高性能W-Cu复合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均匀分布的W@Cu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建立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核-壳粉体理论镀层厚度与电流、电沉积时间、待镀粉体粒径和承载量之间的关联,然后在承载量为1000 g的装置中进行实验验证。将W@Cu核-壳粉体在1375℃下进行无压烧结,研究成形压力对W-Cu复合材料致密度、烧结收缩率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A/dm^(2)、电沉积时间为6 h时,实际镀层厚度为3.93μm,与理论镀层厚度3.15μm相符。提高成形压力有利于获得高致密度、低烧结收缩率的W-Cu复合材料。同时,核-壳粉体在显微组织中形成Cu的导电通道,有利于复合材料电导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电沉积 核-壳粉体 机器学习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混合实验法在W-Ni-Cu合金组分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思彧 郭从盛 +1 位作者 董洪峰 景然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采用极端顶点设计法设计W-Ni-Cu合金组分,将组分自变量与相对应的性能因变量(相对密度、显微硬度、抗弯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和规划求解,同时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不同组分的W-Ni-Cu合金,测定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组分对合金... 采用极端顶点设计法设计W-Ni-Cu合金组分,将组分自变量与相对应的性能因变量(相对密度、显微硬度、抗弯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和规划求解,同时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不同组分的W-Ni-Cu合金,测定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组分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1,方程精确度高;合金性能随组分变化而呈规律变化;当Ni含量与Cu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5%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相对密度为94.295%、显微硬度286.55、抗弯强度931.51 MPa。W-Ni-Cu合金的相对密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为-0.45%~0.06%,显微硬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为-8.48%~4.46%,抗弯强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为-5.19%~4.15%。误差很小,说明混合实验和极端顶点设计法能优化W-Ni-Cu合金组分,并可靠预测合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顶点设计 w-ni-cu合金 组分设计 力学性能 冷压烧结
下载PDF
(V,Cr,W)C复合粉末对WC-11Ni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碧荷 金永中 +3 位作者 苏伟 钟健 赵建涛 曾守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39,46,共7页
以Cr_(2)O_(3)、WO_(3)、V_(2)O_(5)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在1500℃下反应2 h制备了(V,Cr,W)C复合粉末。采用XRD和SEM对(V,Cr,W)C复合粉末的相成分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粉末的添加方式及含量对WC-11Ni硬质合金组织及... 以Cr_(2)O_(3)、WO_(3)、V_(2)O_(5)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在1500℃下反应2 h制备了(V,Cr,W)C复合粉末。采用XRD和SEM对(V,Cr,W)C复合粉末的相成分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粉末的添加方式及含量对WC-11Ni硬质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Cr,W)C复合粉末的合金力学性能获得了显著提升,其抗弯强度、维氏硬度以及断裂韧性比未添加复合粉末的试样分别提高了19.97%、19.61%、12.18%。同时,添加(V,Cr,W)C复合粉末的合金性能优于添加(V,Cr)C复合粉末和添加WC+Cr_(3)C_(2)混合粉末的合金试样。另外,随着(V,Cr,W)C复合粉末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V,Cr,W)C复合粉末的添加量为0.6%时,合金的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35 MPa、1671 MPa、15.1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CR w)C复合粉末 wC-ni硬质合金 微量添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强立方织构Ni-40%Cu-3%W及复合基带的制备
12
作者 徐万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86-388,393,共4页
本工作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制备了无铁磁性的Ni-40%Cu-3%W合金及Ni-40%Cu-3%W/Ni9W/Ni-40%Cu-3%W复合基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Ni-40%Cu-3%W合金基带再结晶热处理后的织构进行了表征,结... 本工作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制备了无铁磁性的Ni-40%Cu-3%W合金及Ni-40%Cu-3%W/Ni9W/Ni-40%Cu-3%W复合基带。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Ni-40%Cu-3%W合金基带再结晶热处理后的织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Ni-40%Cu-3%W合金基带进行再结晶退火后(1 050℃保温60min),合金基带表面形成了锐利的立方织构。此外,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了Ni-40%Cu-3%W/Ni9W/Ni-40%Cu-3%W合金复合坯锭,并采用RABiTS技术制备出了无铁磁性的复合基带,其室温下的屈服强度为255MPa,明显高于商业化生产的Ni5W合金基带的屈服强度,弥补了Ni5W合金基带在磁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铁磁性 铜镍钨合金基带 复合基带 立方织构
下载PDF
添加Cu,Ni改善Ag-W系合金的结构及性能
13
作者 林炳 刘海珊 丁华东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本文比较了添加和未添加Cu,Ni的Ag-W系合金的性能,指出添加Cu和Ni的Ag-W系合金在浸透烧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系有限固溶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W-Ni-Cu-Ag合金时,发现除Ag相与W相外,存在一个环形结构物包裹W颗粒。用扫描透视电镜(STEM)和... 本文比较了添加和未添加Cu,Ni的Ag-W系合金的性能,指出添加Cu和Ni的Ag-W系合金在浸透烧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系有限固溶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W-Ni-Cu-Ag合金时,发现除Ag相与W相外,存在一个环形结构物包裹W颗粒。用扫描透视电镜(STEM)和能谱仪(EDS)进行微区分析证实这个固溶相的存在。列出一种含50wt-%W,余为Ag和Cu,Ni的四元合金(简称AW50合金)装配在电器开关DW_9-440及DW_(10)-200上进行通断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性能 Ag-w系合金
下载PDF
稀土元素钇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汪登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 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不同稀土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 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不同稀土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所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加稀土Y时还原粉末由W和y-(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稀土Y的还原粉末有W,y-(Ni,Fe)和Y(Ni0.75W0.25)O3三相组成;当Y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随着Y含量的增高,粉末dBET粒度由96.6 nm降到45.2 nm,粉末Fsss粒度由0.64 μm降到0.28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 nm降到19.8 nm;未添加稀土Y时粉末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粉末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纳粹级粉末 氢还原 稀土Y
下载PDF
超细/纳米W-10%Cu复合粉末制备与烧结工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涛 范景莲 +2 位作者 田家敏 成会朝 高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5-1239,共5页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W-10%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将该粉末压制成形后进行一步烧结,研究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粉末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粒度、氧含量、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体密度的影响。研究...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W-10%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将该粉末压制成形后进行一步烧结,研究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粉末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粒度、氧含量、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粉末可在较低温度下还原较完全,还原后的W-10Cu复合粉末粒度细小,团聚体粒度为100nm左右,单颗粒晶粒粒度约为22.6nm,W-10%Cu复合粉末在1350~1400℃烧结可达近全致密,其显微组织主要是细小的球形钨晶粒均匀弥散分布在铜相中,其中钨晶粒粒度约为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粉末 超细/纳米 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
下载PDF
注射成形W-Cu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云平 曲选辉 +2 位作者 郑洲顺 雷长明 段柏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本文就高热导率钨铜复合材料的应用及最新制备方法———注射成形作了报道 ,集中对比介绍了Jin-ChunKim、THKim ,以及German等人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射成形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近净成形技术 ,有独特的优势 ,钨铜复合材料的注射成... 本文就高热导率钨铜复合材料的应用及最新制备方法———注射成形作了报道 ,集中对比介绍了Jin-ChunKim、THKim ,以及German等人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射成形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近净成形技术 ,有独特的优势 ,钨铜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形技术必将成为今后钨铜复合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由于钨铜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形技术起步较晚 ,其工业化还需加倍努力实现。本文对W -Cu的产业化现状及趋势作了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粉末注射成形 熔渗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制备W-20%Cu复合粉体及其组织结构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晶晶 李继文 +3 位作者 张盘龙 魏世忠 张国赏 徐流杰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8-634,共7页
以钨酸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及550℃/1.5 h焙烧得到氧化钨铜复合粉体,氢气还原后获得W-20%Cu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对该复合粉体的组织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 以钨酸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及550℃/1.5 h焙烧得到氧化钨铜复合粉体,氢气还原后获得W-20%Cu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对该复合粉体的组织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钨铜的前驱体时混合溶液应调整为碱性,最好将pH值控制在9,水热反应产物主要是由CuWO4·2H2O与Cu2WO4(OH)2组成的复合络合物;550℃温度下焙烧时水热合成产物完全分解为由WO3、CuO和CuWO4-x组成的复合氧化物,粒度在2~5μm之间,分布均匀;复合氧化物在700~900℃下氢气还原成为典型的铜包钨结构的钨铜复合粉体,呈规则球形,晶粒度在70 nm左右,钨铜分布均匀,两相一体,保留了溶液中分子级的混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共还原 水热产物 氧化钨铜复合粉体 钨铜合金粉体
下载PDF
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刘文胜 熊翔 汪登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0~350 ℃时,出现Ni相;400~450 ℃时,出现Fe相;在450 ℃时出现γ-(Ni,Fe)相;500 ℃时出现W相;600 ℃时形成稳定的W相和γ-(Ni,Fe)相; 在300~650 ℃间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由20.77 %降至0.46%,并在700~800 ℃基本平衡在0.2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H2还原 复合氧化物粉末 动力学特征 氢气还原 ni 物相变化 X射线衍射仪 喷雾干燥法 形貌观察
下载PDF
La-Y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3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魏定池 汪登龙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3-466,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La-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La-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所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La-Y时还原粉末由W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La—Y的还原粉末有W,γ-(Ni,Fe),Y(Ni0.75W0.25)O3和La(Ni0.75W0.25)O3四相组成;当La.Y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时(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随着La—Y含量的增加,粉末dBET粒度由96.6降到50.3 nm,粉末Fsss粒度由0.64降到0.33 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降到22.2 nm;未添加La-Y时粉末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La-Y,粉末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添加一定量的La—Y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w-ni-Fe复合粉末 纳米级粉末 氢还原 稀土
下载PDF
稀土Y对超细W-Ni-Fe复合粉末制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彭石高 范景莲 +3 位作者 刘涛 祁美贵 丁飞 田家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还原法制备含稀土Y的超细90W-7Ni-3Fe复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还原过程中的粉末物相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粉末的大小和形貌,研究稀土Y对超细复合粉末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煅烧2 h的...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还原法制备含稀土Y的超细90W-7Ni-3Fe复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还原过程中的粉末物相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粉末的大小和形貌,研究稀土Y对超细复合粉末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煅烧2 h的前驱体粉末中稀土Y以复合氧化物Y2W3O12的形式存在,Y含量对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组成有很大影响,采用450℃/30 min+750℃/90 min的两步法进行还原,稀土Y的含量为5%时,稀土Y最终以Y2WO6的形式存在;稀土Y的含量为10%及20%时,稀土Y均以Y2WO6和Y6W2O15两种低价复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Y含量越大,粉末粒度越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纳米级粉末 氢还原 稀土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