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the Time Narrative in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1
作者 柴晓丽 《海外英语》 2017年第3期167-169,共3页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a novel.The paper first gener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novel home and abroad.It goes on to describe the curious tim...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a novel.The paper first gener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novel home and abroad.It goes on to describe the curious time in the novel and analyze the effect.Then,in light of Geneard Genette’s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time duration and the effects.It points out that the narration of time contributes to reinforcing the them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narrative rhy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narrative time narrative effect time dura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People’s Nature in Woodcut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Shanxi
2
作者 ZHANG Tong-y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1期1032-1040,共9页
The anti-Japanese woodcuts focus on th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describ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era,which is self-evident in the commemorative value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history.F... The anti-Japanese woodcuts focus on th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describ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era,which is self-evident in the commemorative value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history.For example,in Shanxi,China,woodcut art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promotion activities organized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re also everywhere,which all show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Chinese people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red cultur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raditional art and culture,and its humanistic connotation is quite profound.In this paper,we first introduce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woodcu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and then show the people’s value connotation of woodcut art activities in Shanxi.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mage narration,language and picture narration and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of woodcuts in Shanxi’s War of Resistance,fully reveals the narrative nature of image media,strives to arouse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is period of Shanxi’s War of Resistance culture and history,and reflects the realistic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hanxi’s War of Resistance Woodcuts ar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s nature Shanxi anti-Japanese woodcarving image media narrative synergistic effect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humanistic cultural identity
下载PDF
网络谣言中的煽情话语构建策略研究
3
作者 冯德兵 王岚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
网络谣言常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煽动受众情绪,以此来达到扩散谣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批评话语分析模型,以来自微信辟谣助手平台上的200条食品健康类网络谣言为例,考察了网络谣言的话语实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研究发现... 网络谣言常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煽动受众情绪,以此来达到扩散谣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批评话语分析模型,以来自微信辟谣助手平台上的200条食品健康类网络谣言为例,考察了网络谣言的话语实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研究发现,这些策略主要包括:1)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资源制造轰动效应,引起人们对谣言的关注;2)通过情感渲染、标点活用等情感动员手段,诱发受众情感共鸣;3)通过场景描述、人物刻画、情感体验等情景化叙事方式,博取受众的同情与信任。此外,谣言中煽情话语的形成与谣言的营销策略、公众的焦虑、虚假信息的泛滥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上发现对我们进一步探讨网络谣言话语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化叙事 煽情 情感共鸣 网络谣言 轰动效应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小说外译的译者行为批评视角
4
作者 马婷婷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广义修辞,参与小说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隐含作者的精神建构。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研究视角,明确了不可靠叙述的阐释路径,重审了不可靠叙述的类型及其阐释机制。然后根据不可靠叙述小说的具体特征,拓展了“... 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广义修辞,参与小说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隐含作者的精神建构。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研究视角,明确了不可靠叙述的阐释路径,重审了不可靠叙述的类型及其阐释机制。然后根据不可靠叙述小说的具体特征,拓展了“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中的“求真”“译者行为方式”和“翻译内/外效果”的内涵,从而拟构了“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的不可靠叙述小说外译行为批评范式。为验证该范式的可行性,以《高兴》源文本及其英译本为例加以考察论证,希望藉此深化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现代小说外译及其批评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译者行为方式 翻译效果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叙述方式的转换与小说翻译效果——以《水浒传》第47回三个译文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克友 任东升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0,共4页
叙事方式是小说艺术整体的要素之一。在小说翻译中,叙述方式的转换与语言、文化的转换共同完成原作审美价值的整体转移,因而影响到译作的整体艺术效果。《水浒传》第47回的三个历时译本在叙述模式的转换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译本的出... 叙事方式是小说艺术整体的要素之一。在小说翻译中,叙述方式的转换与语言、文化的转换共同完成原作审美价值的整体转移,因而影响到译作的整体艺术效果。《水浒传》第47回的三个历时译本在叙述模式的转换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译本的出现符合译文读者的接受规律,叙述方式的不同,反映出它们在呈现原作整体风貌过程中的不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叙事方式 转换 艺术效果
下载PDF
《三国演义》:小说叙事修辞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6,共7页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修辞 镜像修辞 叙事因果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视像化叙事:实验戏剧与电子游戏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实验戏剧与电子游戏采用视像化叙事模式,但实验戏剧更多地采用形体动作的蒙太奇式展示来达到,而电子游戏则通过制造宏大的场面景观而产生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一叙事模式下,电子游戏的景观场面过多地对物进行堆砌,强调对物的感觉... 实验戏剧与电子游戏采用视像化叙事模式,但实验戏剧更多地采用形体动作的蒙太奇式展示来达到,而电子游戏则通过制造宏大的场面景观而产生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一叙事模式下,电子游戏的景观场面过多地对物进行堆砌,强调对物的感觉;而实验戏剧则更多是强调对物的感觉表达。在叙事策略上电子游戏与实验戏剧都运用一种空间叙事与无中心叙事,从而形成一种效果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像化叙事 形体 奇观 空间 无中心 效果
下载PDF
论文学叙事在医学伦理教育中的路径与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沧霖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2期247-249,共3页
论述了文学叙事中的医学主题,分析了文学叙事助力医学伦理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将文学叙事作为讲授医德基本原则的范例,引导伦理反思的素材,完善伦理教育的手段。而文学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形式多样,提高学习主动性,内容... 论述了文学叙事中的医学主题,分析了文学叙事助力医学伦理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将文学叙事作为讲授医德基本原则的范例,引导伦理反思的素材,完善伦理教育的手段。而文学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形式多样,提高学习主动性,内容具体,启发深刻反思,情境动人,升华医德情感,理想生活鼓舞实践行为以及文学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医学伦理教育 路径 效果
下载PDF
中国历史叙事中的间接虚构叙事及其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宝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中国历史叙事中存在着间接虚构叙事现象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就这一叙事现象的特征、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 中国 叙事学 历史叙事 间接虚构叙事 小说叙事 叙事模式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伊利亚特》叙事中的“重复”——由一个阻碍叙事欣赏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看似单一却实质上威力强大的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繁复叙事 重复 叙事机制 叙事效果
下载PDF
从模糊到清晰——谈情境、叙述者、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书彬 孙丽颖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在话语的理解方面,情境、叙述者本身及叙述者所使用的叙事技巧等方面因素是经常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叙事作品时,既要分析情境篇章的特殊属性,又要对叙述者的视角来进行解析,从而达到较清晰的理解效果。
关键词 情境 叙述者 叙事技巧 话语理解 人称代词 篇章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何在?——《喧嚣与骚动》中的叙事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凤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根据韦恩·布思的理论,《喧嚣与骚动》中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位被戏剧化的叙述者都因其智力或性格缺陷、思想偏见或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不可靠叙述,但根据詹姆斯·费伦关于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可以分离的观点,这三位叙事者在不... 根据韦恩·布思的理论,《喧嚣与骚动》中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位被戏剧化的叙述者都因其智力或性格缺陷、思想偏见或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不可靠叙述,但根据詹姆斯·费伦关于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可以分离的观点,这三位叙事者在不同轴上展示的叙事可靠性不同:班吉的叙述在事实/事件轴上属于不充分事实报道,但在价值/判断轴上却是可靠的;从认知/感知轴上来判断,昆丁的叙述属于不充分解读,但在价值/判断轴上却是可靠的;杰生的叙述在价值/判断轴上不可靠,但在事实/事件轴上却有一定的可靠性。由此,他们的叙述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获得了一种真实、复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隐含作者 叙述效果
下载PDF
“帐簿”叙述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桂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由于古代小说通常按照史书"系之年月"的历时顺序叙述故事,而这种叙述方式又如同记账,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帐簿"叙述。"帐簿"叙述首先是一种"拟史"叙述。因"帐簿"叙述本身存在着时序... 由于古代小说通常按照史书"系之年月"的历时顺序叙述故事,而这种叙述方式又如同记账,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帐簿"叙述。"帐簿"叙述首先是一种"拟史"叙述。因"帐簿"叙述本身存在着时序刻板等缺陷,故张竹坡等人不满于把有意"错乱其年谱"的《金瓶梅》等小说定性为"帐簿",提出了"变帐簿以作文章"的创作追求,这实际上代表了人们对小说"如史"而"胜史"的期望。凭实说来,"帐簿"叙述曾经以其文化底蕴有功于小说的文本建构,一方面,佛教因果性的孽债观念推出了一批借还性质的"帐簿"小说;另一方面,受道教功过观念的影响而在民间社会流行的记录善行与恶行的"功过格"也催生了一批报应性质的"帐簿"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簿叙述 历史叙述 孽债观念 文本建构
下载PDF
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海莉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是小说叙事效果的两种体现形式,而小说的叙事者和叙事视角又是决定小说叙事静态或是动态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作品中的这些因素,来阐释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的差别,以及这两种叙事对作品的叙... 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是小说叙事效果的两种体现形式,而小说的叙事者和叙事视角又是决定小说叙事静态或是动态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作品中的这些因素,来阐释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的差别,以及这两种叙事对作品的叙事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效果 动态叙事 静态叙事 巴尔扎克 福克纳
下载PDF
“少年侃”的叙事特征分析——以《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玉涓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4-68,73,共6页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为例,主要从第一人称叙事、句法结构、语言特征、艺术效果四个方面来分析“少年侃”的叙事特征,从而凸现“少年侃”叙事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创作手法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对美国文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侃 第一人称叙事 句法结构 语言特征 艺术效果
下载PDF
叙述者身份影响叙事效果的实验与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亚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研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请受试根据一个小故事原型设计不同身份的叙述者讲述故事,再请对象从真实感、动情感、深意感、新奇有趣感等方面为这些故事打分,同时调查对象重视的叙事效果和喜爱的题材。分析数据后发现:高于常... 本研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请受试根据一个小故事原型设计不同身份的叙述者讲述故事,再请对象从真实感、动情感、深意感、新奇有趣感等方面为这些故事打分,同时调查对象重视的叙事效果和喜爱的题材。分析数据后发现:高于常人的叙述者与较强的深意感、动情感和新奇有趣感相联系,与较差的真实感相联系;与常人大致相同的叙述者最具有真实感,动情性较好但深意感和新奇有趣感较差;低于常人的叙述者则能够带来较好的新奇有趣感,但真实感、动情性则非常普通,深意感则很差。虽然灵异类叙述者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读者最重视的叙事效果为真实感,所以现实中常见的叙事方式仍为全知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身份 叙事效果 常人 真实感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我”的身份之谜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斌 陈志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视角越界 多重指涉 叙事效果
下载PDF
《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德勇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8-100,共3页
《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的吸引力,除了题材重要以外,也跟其叙述方式有关。在叙述者、叙述角度和叙述时间等方面,它有相似、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联系着特定的效果。
关键词 叙述者 叙述时间 叙述角度 叙述效果 《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 叙事模式 中央电视台 专题节目
下载PDF
浅析《长日留痕》中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朝辉 王园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9-23,共5页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其中的叙事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对建构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策略和内聚焦的叙述方式的巧妙结合,凸...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其中的叙事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对建构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策略和内聚焦的叙述方式的巧妙结合,凸显了小说的双重叙述视角,增强了小说的反讽效果和叙述的不可靠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维度,彰显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叙事策略 艺术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 内聚焦
下载PDF
暴力叙事与诗学批评——《平家物语》的暴力美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欣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40-4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家物语》 暴力 暴力叙事 暴力美学 暴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