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目的论角度解析严复和林纾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叶玲 唐述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翻译家严复和林纾出于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出发点,他们的翻...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翻译家严复和林纾出于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出发点,他们的翻译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也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和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归化-异化 直译-意译 增添与删节 按语与评注 思想启蒙作用
下载PDF
文学叙述的评论干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桑迪欢 张大群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评论干预的要求越来越高,评论干预的研究也因此更加不容忽视。文章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评论干预研究... 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评论干预的要求越来越高,评论干预的研究也因此更加不容忽视。文章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评论干预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所在。首先,学界对于评论、干预以及评论干预三者之间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其次,评论干预研究多集中在显性评论干预,对于隐性评论干预关注不够。再者,研究多聚焦具体作品的评论干预分析探讨,鲜见评论干预的系统理论探究。最后,评论干预在叙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未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态度 评论干预 隐性评论
下载PDF
论清代文人小说叙事的演进——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说书人 内化的评点 评点叙事
下载PDF
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运亭 梁红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4-97,共4页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文学批评 文化评述 叙事
下载PDF
论《诗纬》对《诗经》的阐释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蓉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诗纬》是形成于汉代的纬书的一种,与《诗经》相配。《诗纬》中对诗的性质的认识"天地之心",对《大明》、《四牡》等提出的"四始"、"五际"说,以及对《诗经》中的篇义、诗句的揭示、阐释和引用等,都表现... 《诗纬》是形成于汉代的纬书的一种,与《诗经》相配。《诗纬》中对诗的性质的认识"天地之心",对《大明》、《四牡》等提出的"四始"、"五际"说,以及对《诗经》中的篇义、诗句的揭示、阐释和引用等,都表现出纬学的特点。《诗纬》对《诗经》的阐释,既是纬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对汉魏六朝的文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纬》 《诗经》 “四始”“五际” 诗句解说
下载PDF
论扬雄赋 被引量:2
6
作者 蓝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 ,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 ,即正文中杂以微讽 ,以点醒题旨 ;大量用典 ,夹叙夹议 ,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 ,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 ,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 扬雄大赋重视讽谏 ,并开辟了新的讽谏手法 ,即正文中杂以微讽 ,以点醒题旨 ;大量用典 ,夹叙夹议 ,以及结合行踪咏史怀古的体格。其意义在于试图摆脱描写与讽谏游离的格套 ,从而自然过渡到他本人后期的言志赋 ,也启发了以后的纪行赋作家。扬雄的言志赋则体现出儒、道、骚融合的倾向 ,既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又并不废弃道德操守的价值。他的创作从大赋到言志赋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谏 夹叙夹议 咏史怀古 文学评论 杨雄 艺术手法 文体特征 创作倾向
下载PDF
呐喊与叙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叙事诗探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93,共8页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 ,叙事诗创作形态的出现及成长 ,是现代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碰撞与对话中形成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 3 0年代叙事诗创作形态的描述 ,和它的文学成长经验与审美要求的历史考察分析 ,期望发...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 ,叙事诗创作形态的出现及成长 ,是现代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碰撞与对话中形成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 3 0年代叙事诗创作形态的描述 ,和它的文学成长经验与审美要求的历史考察分析 ,期望发现并探索叙事诗文体类型在现代文学整体中的演变及意义 ,以及对中国现代诗学文体形式核心骨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类型 现代叙事诗 激厉呐喊 史诗叙述 叙事诗论
下载PDF
《又来了,爱情》中叙述者的评论干预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又来了,爱情》中叙述者众多的评论干预,借助叙事学相关理论和具体的文本实例分析,表明在该小说文本中叙述者主要通过在正文中的直接评论、加括号的评论及对标题的类文本干预巧妙完成了其对所述故事和人物的评论干预,从而彰显自己... 针对《又来了,爱情》中叙述者众多的评论干预,借助叙事学相关理论和具体的文本实例分析,表明在该小说文本中叙述者主要通过在正文中的直接评论、加括号的评论及对标题的类文本干预巧妙完成了其对所述故事和人物的评论干预,从而彰显自己的情感指向和价值判断,实现对叙述接受者的指导和控制并有效统一全文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来了 爱情》 叙述者 评论干预
下载PDF
20年来我国对教育公益性的矛盾认识 被引量:7
9
作者 严奇岩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7,共3页
20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公益性问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许多矛盾,主要是政府教育公益性认识与教育产业化事实的矛盾;政府坚持教育公益性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教育走向市场与非营利的矛盾。解决教育公益性的矛盾认识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在... 20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公益性问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许多矛盾,主要是政府教育公益性认识与教育产业化事实的矛盾;政府坚持教育公益性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教育走向市场与非营利的矛盾。解决教育公益性的矛盾认识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从第三部门中寻找教育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益性 矛盾认识 第三部门
下载PDF
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活佛教育思想及实践评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静 戴宁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
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活佛在其短暂的宗教生涯中,在拉卜愣及夏河地区设立文化教育机构,发展民族教育,开创喇嘛职业教育和少数民族女子入学受教育之先声,为安多藏区现代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就活佛的... 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活佛在其短暂的宗教生涯中,在拉卜愣及夏河地区设立文化教育机构,发展民族教育,开创喇嘛职业教育和少数民族女子入学受教育之先声,为安多藏区现代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就活佛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做简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世嘉木样 教育思想 实践 述评
下载PDF
论赵翼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兴勤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4-43,共10页
乾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其间,既有统观全史、评判得失、以古鉴今、通经致用之类内容,又有立足于“史”之本体,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尤其可贵的是,瓯北根据大量史书编撰实际,归纳... 乾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其间,既有统观全史、评判得失、以古鉴今、通经致用之类内容,又有立足于“史”之本体,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尤其可贵的是,瓯北根据大量史书编撰实际,归纳出了七种叙事方法,即:直叙法、类叙法、带叙法、附传法、家传法、回护法、春秋法。反观史学界,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至于如何表现历史的论析,却难得一见。瓯北对史书传统编撰方法的研究,无疑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遗憾的是,赵翼于二百年前提出的研究命题,至今仍应者寥寥。这其间失落的,恐怕也不仅仅是思想与传统。文章将散落于瓯北著作中的七种叙事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并逐一剖析,希望在“藉史明义”的同时唤醒沉睡的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史传 叙事方法
下载PDF
论《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可永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7-64,共8页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史记>> <<左传>> 叙事方式
下载PDF
《左传》的卜筮叙述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5,共7页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巫史主体地位的失落,卜筮叙述存在蜕变为形式,存在的意义消失退隐,衰败的卜筮叙述被迫走下神坛,充当起统治者障人耳目、愚弄民众的工具。由此导致了卜筮叙述系统的分化,《左传》对其进行了重新构建,借助卜筮叙述表达对历史及事件的态度,历史的卜筮叙述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过去一系列事实的呈现,而且作为既成事实的预言式展开进入我们的视域。它扩展了情节的张力,造就了结构的回环,增加了故事的弹性,对后来的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作品均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卜筮 春秋 叙述模式 历史
下载PDF
试论“齐晋鞍之战”——兼及《左传》的战争描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庆浩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19-23,共5页
《左传》中 ,战争描写是最成功的篇章 ,集中体现了《左传》各方面的文学成就 ,通过“鞍之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的战争思想贯穿其中 ;以言叙事 ,分析性语言通过人物之口嵌入叙事性语言之中 ,使其叙事、记言交汇融合 ;在人物刻... 《左传》中 ,战争描写是最成功的篇章 ,集中体现了《左传》各方面的文学成就 ,通过“鞍之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的战争思想贯穿其中 ;以言叙事 ,分析性语言通过人物之口嵌入叙事性语言之中 ,使其叙事、记言交汇融合 ;在人物刻画上以细节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 ,并且体现出“守礼”的时代特色 ,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光辉的人物形象 ,其艺术成就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战争思想 叙事 细节描写
下载PDF
别样的文学史述学文体——读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
15
作者 徐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述学文体"在陈平原的语境里主要关涉"学术表达的能力",属修辞层面。本文借这一术语探讨文学史写作中由于作者与"拟想中的读者"地位的升降变迁,作者自觉调整述学的语气、策略、思路而形成的"述学文... "述学文体"在陈平原的语境里主要关涉"学术表达的能力",属修辞层面。本文借这一术语探讨文学史写作中由于作者与"拟想中的读者"地位的升降变迁,作者自觉调整述学的语气、策略、思路而形成的"述学文体"。笔者认为,陈平原此举的建设性意义在于昭示了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具体表现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自律意识的述学文体的产生,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 述学文体
下载PDF
试论《左传》的死亡叙事
16
作者 陈鹏程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9-92,共4页
死亡叙事在先秦史传散文中已臻成熟。《左传》中的死亡叙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礼在春秋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展现了春秋人"重死"意识与"轻死"意识有机交融、辩证统一的文化心理。《左传》死亡叙事主要有自杀叙... 死亡叙事在先秦史传散文中已臻成熟。《左传》中的死亡叙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礼在春秋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展现了春秋人"重死"意识与"轻死"意识有机交融、辩证统一的文化心理。《左传》死亡叙事主要有自杀叙事、死亡预言、临终情境叙事三种形态。《左传》中的死亡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效能,增强了叙事的完整性和内在联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死亡叙事 自杀叙事 死亡预言 临终情境
下载PDF
咏史怀古辨异
17
作者 李世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咏史诗与怀古诗都是涉“古”题材的诗歌,但诗论家历来都不大注意去仔细区别它们。近年始有论者对其各自特点予以辨别,但仍存在缠夹不清的地方。从它们各自的内容构成、抒情特点及创作渊源方面对其予以辨析。
关键词 咏史 怀古 叙述 史论
下载PDF
从《郑伯克段于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
18
作者 李冬英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95-96,共2页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关键词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叙事 特点
下载PDF
叙述学研究走进历史叙述文本——评潘万木的《〈左传〉叙述模式论》
19
作者 胡德才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潘万木的《〈左传〉叙述模式论》运用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相关原理,结合中国叙述之传统,就《左传》的叙述特色及由此而在征引、评论、预言等方面形成的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接受、传播、影响的意义上借鉴接受美学、传播学、... 潘万木的《〈左传〉叙述模式论》运用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相关原理,结合中国叙述之传统,就《左传》的叙述特色及由此而在征引、评论、预言等方面形成的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接受、传播、影响的意义上借鉴接受美学、传播学、阐释学原理,针对几个叙述模式作了探本溯源、沿波讨流的研究,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学 《左传》 历史叙述
下载PDF
从叙述学角度看《大浴女》对人性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宏莲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5期85-86,88,共3页
笔者试从叙述学角度对《大浴女》进行一番探访,分别从情节结构、不可靠叙述、评论性干预三方面来考察作者与作品之镜所观照出的“第二自我”之间隐秘而持久的对话,以求更深入地探讨作品的内涵及其价值。
关键词 叙述学 情节结构 不可靠叙述 评论性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