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ginase-1联合Glypican-3在肝细胞肝癌和非肝脏来源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新刚 张亮 +4 位作者 王鹏 滕晓英 孙磊 马志园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脏转移癌和18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Arg-1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46/156)和0(0/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r=-0.264,P=0.001);GPC-3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4%(141/156)和14.0%(6/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r=0.179,P=0.026)。Arg-1和GPC-3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00%、100%、81.1%和90.4%、86.0%、96.0%、71.2%。结论 Arg-1是敏感和特异的肝细胞标志物,对鉴别肝脏源性和非肝脏源性肿瘤有显著优势;GPC-3是诊断HCC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尤其在低分化HCC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优势;联合应用Arg-1和GPC-3,对于HCC与肝脏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精氨酸酶-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下载PDF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Patchouli Alcohol: Involving Attenuation of Cyclooxygenase 2 and Modulation of Mu-Opioid Receptor 被引量:3
2
作者 YU Xuan WANG Xin-pei +5 位作者 YAN Xiao-jin JIANG Jing-fei LEI Fan XING Dong-ming GUO Yue-ying DU Li-ju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54-461,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patchouli alcohol(PA), the essential oil isolated from 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 and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in molecular levels. Methods: The acetic acid-in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patchouli alcohol(PA), the essential oil isolated from 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 and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in molecular levels. Methods: The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test and formalin-induced plantar injection test in mice were employed to con?rm the effect in vivo.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 was imaged to verify PA on mu-opioid receptor(MOR). Cyclooxygenase 2(COX2)and MOR of mouse brain were expres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PA’s target. Cellula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COX2 and MOR expression induced by PA. Results: PA significantly reduced latency period of visceral pain and writhing induced by acetic acid saline solution(P<0.01) and allodynia after intra-plantar formalin(P<0.01) in mice. PA also up-regulated COX2 mRNA and protein(P<0.05) with a down-regulation of MOR(P<0.05) both in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which devote to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A. A decrease in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level(P<0.05) induced by P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anti-nociceptive effect.PA showed the characters of enhancing the MOR expression and reducing the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 similar to opioid effect. Conclusions: Both COX2 and MOR ar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PA’s anti-nociceptive effect,and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the inhibi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are a new perspective to PA’s effect on 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 ne patchouli ALCOHOL an algesic EFFECT mu-opioid receptor cyclooxyge nase 2
原文传递
Lymphangiogenesis in tumor tissues and 5'-Nase, Flt-4, Flk-1 expressions
3
作者 廖新波 唐慰萍 +2 位作者 蔡琼珍 李飞虹 傅志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71-75,共5页
To investigate lymphangiogenesis in tumor tissues and 5' Nase, Flt 4, Flk 1 expressions Methods 5' Nase and Aplase expressions and the morphology of lymphatics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were observed... To investigate lymphangiogenesis in tumor tissues and 5' Nase, Flt 4, Flk 1 expressions Methods 5' Nase and Aplase expressions and the morphology of lymphatics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were observed with enzyme histochemistry Flt 4 and Flk 1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sarcoma tissues was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CNE 2z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subdermal layer of nude mice and hyaluronic acid was injected at the same sites After 4 or 5 week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xenograft tissues were cut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nzyme histochemistry, and lymphangiogenesis, 5' Nase, Alpase, Flt 4 and Flk 1 expression in NPC tissues was studied Hyaluronic acid contents in sera of the patients with NPC and mice with NPC xenograft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There were a lot of lymphatics and solid strip like tissues 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NPC xenograft treated with hyaluronic acid The total number of lymphatics (26 9±14 2/H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Flt 4 and Flk 1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gastric carcinoma, sarcoma tissues and NPC xenograft Most of the vessels with positive Flt 4 were lymphatics Flk 1 expression was only found in the walls of blood vessels Hyaluronic acid content (363 52±98 15?ng/ml)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NP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nasopharyngeal imflammation (306 29±27 15?ng/ml),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 039) The hyaluronic acid content in sera of nude mice with NPC (2120 59±490 22?ng/ml)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mice (1588 99±502 12?ng/ml),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P =0 007) Conclusion There are a lot of lymph capillaries with positive 5' Nase 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NPC xenograft treated with hyaluronic acid Flt 4 positive expression is shown in gastric carcinoma, sarcoma tissues and NPC xenograf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is lymphangiogenesis in these malignant tumor tissues Hyaluronic acid contents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NPC and nude mice with NPC increase, which ma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ymph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ngiogenesis · tumor · 5' nase · FLT 4 · hyaluronic acid · neopla$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遗尿症大鼠TLR4-p38 MAPK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董峥 陈秀芳 +2 位作者 邢燕如 徐浩岑 张银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228,I0048,共6页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遗尿症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甲...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遗尿症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黄芪甲苷中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去氨加压素组、脂多糖组、黄芪甲苷高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需采用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方法构建遗尿症大鼠模型,各组大鼠每天于进入动物舱前1 h进行给药处理,1次/d,持续4周。末次处理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排尿量及膀胱漏尿点压(bladder leak point pressures, BLPP)值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 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P2X3、TLR4、p-p38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严重,24 h排尿量增多,BLPP值变小,ADH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2X3、TLR4、p-p3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低剂量组、黄芪甲苷中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去氨加压素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减轻,24 h排尿量减少,BLPP值变大,ADH含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P2X3、TLR4、p-p38蛋白表达降低,LPS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加剧,24 h排尿量增多,BLPP值变小,ADH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2X3、TLR4、p-p3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比较,黄芪甲苷高剂量+LPS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严重,24 h排尿量增多,BLPP值变小,ADH含量、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2X3、TLR4、p-p38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TLR4/p38MAPK信号通路改善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大鼠遗尿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慢性间歇性缺氧 遗尿症 Toll样受体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氢吗啡酮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影响
5
作者 李少娜 贾长新 +3 位作者 吴秀云 朱尤壮 赵芹 徐业翔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H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0mg/LLPS处理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构建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A组,正常培养)、LPS组(B组,给予10mg/...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H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0mg/LLPS处理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构建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A组,正常培养)、LPS组(B组,给予10mg/L的LPS)、LPS+HM组(C组,给予1μmol/LHM和10mg/LLPS)、Nrf2siRNA+LPS+HM组(D组,Nrf2siRNA转染后给予1μmol/LHM和10mg/LLPS)和NC siRNA+LPS+HM组(E组,NCsiRNA转染后给予1μmol/LHM和10mg/LLPS)。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检测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蛋白97(Golgin-97)、甘露糖苷酶Ⅱ(MannosidaseⅡ)、钙转运ATP酶2C型成员1(ATP2C1)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高尔基体形态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IL-1β、IL-6、MDA含量显著升高及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SOD活性显著降低及GM130、Golgin-97、MannosidaseⅡ、ATP2C1蛋白的表达下调(F=2.33~47.61,P<0.05);与B组比较,C组IL-1β、IL-6、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及Nrf2、HO-1、GM130、Golgin-97、MannosidaseⅡ、ATP2C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IL-1β、IL-6、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及Nrf2、HO-1、GM130、Golgin-97、MannosidaseⅡ、ATP2C1蛋白表达下调(P<0.05)。透射电镜显示,C组细胞高尔基体损伤、空泡化与碎片化较B组减轻;D组细胞高尔基体损伤、空泡化与碎片化较C组加重。结论HM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高尔基体应激,减轻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肺泡 高尔基体 氧化性应激 血红素加氧酶-1 小鼠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的关系
6
作者 蒙玉娜 黄文娇 +2 位作者 高溧鲜 段宝英 万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免疫细胞的关系,为D...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免疫细胞的关系,为DLBC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查找获得22个铁死亡相关基因。从TCGA数据库获取48例DLBCL(DLBCL组)及54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对照组)淋巴结标本的铁死亡相关基因以及PD-L1的表达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软件包pheatmap分析DLBCL中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R软件GSVA包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DLBCL中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70 kDa热休克蛋白5(heat shock 70 kDa protein 5,HSPA5)、内质膜蛋白复合体亚基2(endoplasmic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2,EMC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金属硫蛋白1G(metallothionein 1G,MT1G)、热休克蛋白B1(heat shock protein B1,HSPB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4,GPX4)、范可尼贫血互补群D2(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ry group D2,FANCD2)、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CDGSH铁硫结构域1(CDGSH iron sulfur domain 1,CISD1)、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arnesyl diphosphate farnesyltransferase 1,FDFT1)、SLC1A5、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核糖体蛋白L8(ribosomal protein L8,RPL8)、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tivator 4,NCOA4)、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4)和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15-lipoxygenase,ALOX15)基因表达均上调(均P<0.05)。免疫细胞相关分析显示,铁死亡相关基因可激活体内巨噬细胞M1(P<0.05)。DLBCL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CDKN1A、DPP4、EMC2、谷氨酰胺酶2(glutaminase 2,GLS2)、HSPA5、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3,LPCAT3)、MT1G、NCOA4、红细胞衍生核因子2样蛋白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like-2,NFE2L2)、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1(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SAT1)、SLC7A11和TFRC这些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铁死亡相关基因LPCAT3、NCOA4和TFRC的表达均与PI3K-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结论多数铁死亡相关基因在DLBCL组织中高表达,且与PD-L1、免疫浸润及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铁死亡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雷贝拉唑对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和食管黏膜环氧化酶2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钟英强 许哲 +2 位作者 于钟 张世能 朱兆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CERD)的疗效和对食管黏膜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GERD病人89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组51例和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组38例,2组均予雷贝拉唑10 mg,po,qd,共8 wk。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CERD)的疗效和对食管黏膜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GERD病人89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组51例和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组38例,2组均予雷贝拉唑10 mg,po,qd,共8 wk。正常对照组30例。症状和胃镜表现采用分级和记分法记录;抑郁和焦虑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价;COX-2应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治疗前RE组和NERD组的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RE组与NERD组的烧心样胸痛和反酸的评分明显减低,并可明显改善黏膜的损害,使内镜表现积分明显减低。RE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NERD组(P<0.01,P<0.05);有效率与进步率NERD组明显高于RE组(P<0.01,P<0.05)。RE组复发率和伴随抑郁或焦虑均明显低于NERD。治疗后,RE组的COX-2的阳性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雷贝拉唑对RE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NERD组,并可明显地下调RE的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胃食管反流 黏膜 免疫组织化学 环氧化酶2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Raji细胞表达DAPK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海涛 冯哲玲 +2 位作者 梁念慈 朱振宇 马涧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SB)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生长和DAPK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丁酸钠作用于Raji细胞株,观察形态、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及该酶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团悬浮生长的Raji细... 目的探讨丁酸钠(SB)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生长和DAPK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丁酸钠作用于Raji细胞株,观察形态、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及该酶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团悬浮生长的Raji细胞呈现贴壁生长,细胞增殖速度明显被抑制,细胞阻滞在G0/G1期;DAPK启动子去甲基化,DAPK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增加。结论丁酸钠具有诱导Raji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DAPK重新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凋亡 丁酸钠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万美珍 徐建忠 +3 位作者 史永娟 陈玉芳 汪美华 潘耀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7.74%(21/31),对照组为19.35(6/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91.67%,无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52.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9.50±2.28,无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7.5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肿瘤的分化无关,P>0.05;DCs低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88.24%,DCs高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胃癌中COX-2表达与DCs浸润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环氧化酶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远旭 夏明珠 +3 位作者 黄强 戴中亮 李亚丽 张中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0-685,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HS/R组和HS/R+D组。容量复苏后6 h处死动物,采集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HS/R组和HS/R+D组。容量复苏后6 h处死动物,采集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NS组比较,HS/R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HS/R组比较,HS/R+D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NS组比较,HS/R组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P<0.05);与HS/R组比较,HS/R+D组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5)。与NS组比较,HS/R组肾组织NF-κB表达升高;与HS组比较,HS/R+D组肾组织NF-κB表达降低(P<0.05)。与NS组比较,HS/R组肾组织HO-1表达升高;与HS/R组比较,HS/R+D组HO-1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明显减轻肾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HS/R大鼠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O-1表达及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核因子ΚB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玲 徐梦菲 +4 位作者 刘曦 王维维 陈三妹 程锦国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2,338,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治疗组用0.2 mg·kg-1·d-1B06灌胃8周。治疗结束后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肝脏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型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p-AMPKα表达降低;经B06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形态学损害明显得到改善,且肝脏组织p-AMPK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肝脏p-AMPK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姜黄素衍生物B06 AMP活化蛋白激酶仪 大鼠
下载PDF
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波 郑嵘 +1 位作者 熊远著 胡春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559,共5页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本研究探讨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培养 鉴定 两步消化
下载PDF
硫化氢活化ERK抵抗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3
作者 祝晓莹 王桂美 +3 位作者 胡敏 陆欢 邓晶 严晓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7,262,共8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来抵抗心肌缺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SO模型组、NaHS+ISO组及PD98059阻断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大...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来抵抗心肌缺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SO模型组、NaHS+ISO组及PD98059阻断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ISO模型组大鼠第1、2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3、4天注射完生理盐水30min后背部皮下分别注射10mg/kg和5mg/kg的ISO;NaHS+ISO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1次/d,连续2d后,改为2次/d,连续2d,并在后2d的第1次注射30min后,于背部皮下分别注射10mg/kg和5mg/kg的ISO,1次/d;PD98059阻断组大鼠在上述NaHS+ISO组大鼠处理基础上,于注射ISO之前经尾静脉注射MEK/ERK抑制剂PD98059(4mg/kg),1次/d,连续2d。每组最后一次注射ISO并禁食12h后,检测心电图、心功能指标;测定血浆中H2S浓度变化;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中GRP78、CHOP及ERK磷酸化(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ISO模型组大鼠血浆的H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4μmol/kg NaHS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改变,而PD98059阻断组可以逆转NaHS的心肌保护作用;与ISO模型组相比,NaHS+ISO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pERK表达明显增多(P<0.01),AI、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均P<0.05);与NaHS+ISO组相比,PD98059阻断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的表达、AI、梗死面积均显著增加(均P<0.05),心功能明显降低(P<0.05),而p-ERK无表达。相关分析显示大鼠心肌细胞CHOP表达、AI与p-ERK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内源性H2S浓度的降低及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急性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生与发展,H2S对缺血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ERK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肌缺血 内质网应激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GRP78 CHOP
下载PDF
甲壳胺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PKC和DAG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东升 李明春 +2 位作者 安丰妹 王月军 袁锦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 观察甲壳胺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二酰基甘油(DAG)合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PKC活力和DAG含量。结果 ①甲壳胺剂量依赖性引起巨噬细胞中PKC活性明显增强并使... 目的 观察甲壳胺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二酰基甘油(DAG)合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PKC活力和DAG含量。结果 ①甲壳胺剂量依赖性引起巨噬细胞中PKC活性明显增强并使之发生质膜转位,达峰时间为25min,1.5 h恢复到基础水平;②甲壳胺促进巨噬细胞中DAG的合成,达峰时间为30 s,3 min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甲壳胺的免疫增强作用与其增强巨噬细胞中PKC活性和DAG合成有关,DAG/PKC信号途径参与了其对巨噬细胞的活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 二酰基甘油 信号转导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玲辉 金莹 +4 位作者 海力斯 李玉兰 除玉东 王全新 王云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应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家兔、豚鼠和Wistar大鼠多个器官的淋巴管和血管.在光镜下见到淋巴管壁呈5'-Nase阳性反应,显示褐色;而血管壁呈ALPase阳性反应。
关键词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器官内淋巴管
下载PDF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之全 陈前芬 田鹤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56-557,56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四逆汤组手术前用四逆汤0.1ml/g体重,每天灌胃,连续3d。然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皮质,制成匀浆,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 结果 再灌注组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小鼠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血管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模拟咬合压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惠 施生根 宋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 :观察模拟咬合压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环氧化酶 2 (COX 2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应用可控压力细胞加载装置模拟咬合压力 ,分别施加 3 0、60、90kPa的间歇性压力 ,每次 15min ,每天 3次 ,在 3、5... 目的 :观察模拟咬合压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环氧化酶 2 (COX 2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应用可控压力细胞加载装置模拟咬合压力 ,分别施加 3 0、60、90kPa的间歇性压力 ,每次 15min ,每天 3次 ,在 3、5d后提取细胞总RNA ,定量后点于尼龙膜上 ,同时利用引物扩增COX 2基因的一段特异性片段作为cDNA探针 ,将探针同位素标记后与膜杂交 ,以观察COX 2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加载模拟咬合压力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COX 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表达水平与加压力值成剂量依赖关系 ;各加压组加压 3d与 5d之间细胞COX 2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加载模拟咬合压力条件下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咬合压力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COX-2 环氧化酶-2 基因表达 咬合创伤 牙周膜损伤
下载PDF
泽兰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玉 张默函 +1 位作者 洪兰 崔昊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泽兰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模型组、泽兰组和LY294002组,各10只。取各组大鼠左心房建立心房灌流模型,正常对照组用氧饱和的HEPES缓冲液进行离体灌... 目的观察泽兰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肌缺氧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模型组、泽兰组和LY294002组,各10只。取各组大鼠左心房建立心房灌流模型,正常对照组用氧饱和的HEPES缓冲液进行离体灌流,其他三组制备急性心肌缺氧损伤模型,泽兰组灌流时加入泽兰乙醇提取物(0.1 mg/m L),LY294002组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1.0 mol/L)、泽兰乙醇提取物(0.1 mg/m L)。采用生理记录系统观察第1循环末、第7循环末、第13循环末时各组大鼠的心房搏动压,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心房搏动压在第7循环末时HI模型组、泽兰组、LY294002组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0.05),在第13循环末时泽兰组、LY294002组较HI模型组高(P均<0.05)。HI模型组心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泽兰组较HI模型组、LY294002组高(P均<0.05);HI模型组HIF-1α、HO-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泽兰组均较HI模型组及LY294002组高(P均<0.05)。结论泽兰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缺氧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其下游的HO-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 心肌缺氧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替米沙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政 杨勇 +4 位作者 吴瑞霞 陈彬 华先平 陈平英 周选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组(0.1μmol/L、1μmol/L、10μmol/L)、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GW9662)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替米沙坦处理内皮祖细胞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提高,且在不同浓度组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改善受到明显的抑制。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替米沙坦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具有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内皮祖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下载PDF
H460细胞与单个核细胞三维立体混合培养中MMP-2和MMP-9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继东 吴昌归 +3 位作者 朱运奎 肖永久 李荣硕 李盈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研究单个核细胞和肺癌细胞三维立体混合培养对MMP表达的影响.方法:活性胶原立体培养分为H460细胞组(HG)、单个核细胞组(MG)、混合组(HMG)3组,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明胶酶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MMP-2和MMP-9表达.结果:各组细胞... 目的:研究单个核细胞和肺癌细胞三维立体混合培养对MMP表达的影响.方法:活性胶原立体培养分为H460细胞组(HG)、单个核细胞组(MG)、混合组(HMG)3组,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明胶酶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MMP-2和MMP-9表达.结果:各组细胞在立体胶原内生长良好;MG未明显分泌MMP-2和MMP-9,HG和HMG分泌MMP-2和MMP-9,且HGM分泌的明显多于HG.结论:单个核细胞和癌细胞混合培养后MMP分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培养 基质金属蛋白酶 H460细胞 单个核细胞 肺肿瘤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