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合物BSA-NASI在琼脂糖上预辐射接枝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伊敏 张保林 哈鸿飞 《同位素》 CAS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结合形成的偶合物接枝在预辐照过的琼脂糖上。并以此为柱填料对色氨酸的不同构型进行分离,经一次柱分离可从色氨酸中获得约25%纯L型色氨酸。测定并计算了BSA-... 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结合形成的偶合物接枝在预辐照过的琼脂糖上。并以此为柱填料对色氨酸的不同构型进行分离,经一次柱分离可从色氨酸中获得约25%纯L型色氨酸。测定并计算了BSA-NASI偶合物与L-、D-、D,L-色氨酸分子的结合常数kL=1.8×104L·mol-1、kD=0.0、kD,L=2.3×103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 BSA nasi 预辐射接枝 柱层析
下载PDF
葡聚糖与 NASI 辐射接枝共聚及与 BSA 的偶合反应
2
作者 伊敏 李军 +1 位作者 魏金山 哈鸿飞 《同位素》 CAS 1997年第2期65-70,共6页
用辐射接枝技术将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接枝在SephadexG75和SephadexG50上。接枝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10kGy后趋于平缓,剂量率对接枝率无明显影响。两种接枝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用辐射接枝技术将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接枝在SephadexG75和SephadexG50上。接枝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10kGy后趋于平缓,剂量率对接枝率无明显影响。两种接枝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合反应。在0.2mol/L、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38℃下恒温缓慢搅拌6h可达偶合平衡。每克BSA可偶合SephadexG75-NASI3.0×10-4mmol。SephadexG50-NASI由于G50型孔隙度过小,BSA无法渗入,偶合反应难以进行。但SephadexG50-NSAI却可与带-NH2、小分子量的中性红发生偶合反应,偶合摩尔比接近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接枝共聚 偶合反应 葡聚糖 nasi BSA
下载PDF
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帅 黎明 +5 位作者 崔庆赢 王立冬 马文 彭灿邦 张长彬 吴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入路对35例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结... 目的:探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在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入路对35例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顺利拔除35例患者的多生牙;3例术中发生唇系带黏膜浅层撕裂,缝合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中切牙不适,于术后2~5周恢复;2例出现唇部轻微麻木,2~4周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术后感染,冲洗后痊愈;均未出现上唇高度、鼻尖高度、鼻孔形状的改变。结论:应用上唇系带旁纵形切口,可顺利拔除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不改变鼻唇形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带 多生牙 微创拔牙 降鼻中隔肌
下载PDF
MSi(M=Na,K)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郝正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8-21,共4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方法,对NaSi和KSi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能带结构计算表明NaSi是一种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32eV;KSi是一种准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42eV;并详细讨论了NaSi和KSi在费米面附...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方法,对NaSi和KSi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能带结构计算表明NaSi是一种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32eV;KSi是一种准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42eV;并详细讨论了NaSi和KSi在费米面附近的价带与导带的电子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i Ksi 第一性原理 电子能带结构 态密度
下载PDF
鼻丘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建春 王海青 +4 位作者 郎军添 范静平孙爱华 施小恬 石明 杨毓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丘气房的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鼻丘气房的最大前后径为 (8.4±1.4)mm(6.0~ 11.0mm) ;最大上下径为 (10 ...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丘气房的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鼻丘气房的最大前后径为 (8.4±1.4)mm(6.0~ 11.0mm) ;最大上下径为 (10 .8± 2 .3 )mm(7.0~ 16.0mm) ;鼻丘骨壁的厚度为 (0 .1± 0 .1)mm(0 .1~ 0 .5mm) ;鼻丘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为 (3 9.9± 2 .9)mm(3 4.0~ 46.0mm) ;其连线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77.3± 6.6)°(65 .0~ 90 .0 )°。结论 :鼻丘气房的发育大小是影响额窦引流的主要解剖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 前鼻棘 额窦炎 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海青 廖建春 +5 位作者 郎军添 范静平 孙爱华 施小恬 石明 杨毓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 90 .0 % (3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15 .0 %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向侧窦引流占75 % (3 0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2 5 .0 % (10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5 .0 % (3 0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解剖 额窦 鼻丘 筛泡 额隐窝 内窥镜鼻窦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两种入路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德利 房振胜 +2 位作者 杜志华 张岗 宫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侧(77.8%),好转4侧(14.8%),复发2侧(7.4%);鼻丘路径治愈29侧(78.4%),好转5侧(13.5%),复发3侧(8.1%)。两种路径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隐窝区解剖复杂。CT和鼻内镜检查结果是选择不同手术路径的重要依据。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具有等同的治疗效果。术中可根据情况选定一种路径或采用两种路径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炎 额隐窝 鼻丘 钩突 CT 内镜手术
下载PDF
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成君 崔子伟 +2 位作者 刘石 李红艳 崔红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用自体耳廓游离组织瓣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切取同侧耳廓全层楔形复合组织瓣,插入鼻翼缺损区,牢固固定,供区拉拢缝合。结果:自2006年以来,应用该方法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畸形8例,缺损最大面积1.6cm×1.4cm... 目的:探讨用自体耳廓游离组织瓣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切取同侧耳廓全层楔形复合组织瓣,插入鼻翼缺损区,牢固固定,供区拉拢缝合。结果:自2006年以来,应用该方法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畸形8例,缺损最大面积1.6cm×1.4cm,最小面积1.3cm×1.1cm。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访1~4年,耳廓组织瓣收缩小于10%。结论: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可以较好地恢复鼻翼形态,仔细地形成鼻侧衬里,阶梯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成,局部良好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复合组织瓣 鼻翼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鼻背断层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兵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 :为进一步确认隆鼻术假体植入的最佳层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 0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和 5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逐层解剖的基础上 ,2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制作鼻部矢状面和横断面标本 ,从矢状断... 目的 :为进一步确认隆鼻术假体植入的最佳层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 0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和 5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逐层解剖的基础上 ,2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制作鼻部矢状面和横断面标本 ,从矢状断面和横断面观察鼻背的解剖层次特点。结果 :⑴在鼻背筋膜下存在一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层 ,与骨膜之间为一潜在间隙。⑵鼻背分为软骨部和骨性部。软骨部主要由 2块鼻外侧软骨组成 ,向上与鼻骨相连。骨性部由 2块鼻骨、额骨鼻突和上颌骨鼻突共同构成。在鼻背骨与骨之间 ,软骨与软骨之间 ,骨与软骨之间均为缝隙连接 ,其表面的骨膜较薄并伸入到缝隙连接中 ,因此鼻背的骨膜 (软骨膜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而不是完整的一块。结论 :假体理想的植入层次是鼻背筋膜下疏松组织层与骨膜之间 (植入在骨膜的表面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鼻术 鼻背筋膜 断层解剖
下载PDF
单侧鼻腔、鼻窦病变CT诊断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婷 杨泽年 林建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6期40-41,3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CT表现,对各种常见病变做出总结,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术前均行CT扫描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40例,分析各种病变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鼻息肉16例,乳头状瘤9,鼻...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CT表现,对各种常见病变做出总结,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病理证实的术前均行CT扫描单侧鼻腔和鼻窦病变40例,分析各种病变的CT表现,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鼻息肉16例,乳头状瘤9,鼻腔鼻窦癌7例,血管瘤3例,霉菌性鼻窦炎3例,鼻腔恶性淋巴瘤1例,鼻腔神经鞘瘤1例。结论单侧鼻腔鼻窦常见病变有不同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鼻腔鼻窦 CT诊断
下载PDF
鼻丘气房的多层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建华 王振常 +3 位作者 张罗 李静 葛文彤 鲜军舫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8-881,共4页
目的研究鼻丘气房的CT多平面重组(MPR)断面的表现。资料与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鼻窦炎患者的鼻丘气房的MPR断面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0侧中,185侧(92.5%)可见鼻丘气房。146侧(78.9%)鼻丘气房开口于筛漏斗,39侧(21.1%)开口于中鼻道。鼻丘... 目的研究鼻丘气房的CT多平面重组(MPR)断面的表现。资料与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鼻窦炎患者的鼻丘气房的MPR断面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0侧中,185侧(92.5%)可见鼻丘气房。146侧(78.9%)鼻丘气房开口于筛漏斗,39侧(21.1%)开口于中鼻道。鼻丘气房上下径为(8.8±2.3)mm,左右径为(4.7±1.2)mm,前后径为(5.6±1.6)mm。88侧额窦炎组的鼻丘气房上下径为(10.3±2.4)mm,112侧非额窦炎组的鼻丘气房上下径为(7.8±1.8)mm,额窦炎组鼻丘气房上下径大于无额窦炎组。结论MPR断面可显示鼻丘气房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气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剑 张勤修 +3 位作者 刘世喜 王光辉 安会明 梁传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相关解剖数据;(3)另选成人湿性尸头标本5例(10侧),模拟经鼻内镜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观察额隐窝及毗邻结构解剖特征。结果:(1)额隐窝作为额窦引流通道,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2)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额隐窝范围,鼻丘、钩突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决定了具体的手术方式;(3)筛前动脉距鼻小柱与鼻翼交点(58.0±2.9)mm,与鼻底夹角(51.0±3.9)°,是辨认额窦口及前颅底的重要标志。结论:鼻丘、钩突及筛前动脉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准确辨认额隐窝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及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隐窝 鼻丘 鼻内镜 解剖
下载PDF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军 龙航 +6 位作者 潘翠云 李智 方鸿 黄慧娟 陈婉红 陈世玖 吴勇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行皮肤扩张器置入额部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充足的皮肤软组织;Ⅱ期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三叶瓣转移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结果:本组5例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全部存活,随访4-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鼻外形、功能良好,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能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修复后鼻外形、功能良好,疗效可靠,是治疗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车上动脉 三叶瓣 鼻尖 鼻翼 鼻小柱 额部皮瓣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经钩突径路和鼻丘径路开放额窦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琴 胡国勤 +6 位作者 徐明安 周汝环 刘斌 刘诗敏 郑文雯 孙晓飞 周虎军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9期24-26,共3页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 探索改良的经鼻内窥镜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手术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61例慢性额窦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照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月~12月,收集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钩突径路额窦开放术(P<0.05)。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对额隐窝和额窦的暴露较好,术中视野开阔,术后粘连较少,额窦和额隐窝引流通畅,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丘径路 额窦开放术 慢性额窦炎
下载PDF
鼻腔恶性肉芽肿的CT及病理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晓林 王承缘 张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本文报告7例鼻腔恶性肉芽肿患者,均经活检及手术证实,对其病理实质及CT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鼻腔恶性肉芽肿的组织学改变就是淋巴瘤,它的特征性CT表现是:(1)鼻前庭及鼻腔前部软组织肿块;(2)以鼻中隔及下鼻甲为主的对称... 本文报告7例鼻腔恶性肉芽肿患者,均经活检及手术证实,对其病理实质及CT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鼻腔恶性肉芽肿的组织学改变就是淋巴瘤,它的特征性CT表现是:(1)鼻前庭及鼻腔前部软组织肿块;(2)以鼻中隔及下鼻甲为主的对称性粘膜增厚;(3)对放疗敏感,治疗复查病变消退。CT扫描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肉芽肿 CT 病理学
下载PDF
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寅 刘天一 钱云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患者鼻翼缺损的范围,采用扩大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松解瘢痕组织,制作血运良好的受区,将耳郭复合组织瓣楔形植入,打包...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患者鼻翼缺损的范围,采用扩大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松解瘢痕组织,制作血运良好的受区,将耳郭复合组织瓣楔形植入,打包加压固定,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患者共32例,成功29例。修复最大的缺损面积为2.2cm×1.8cm,最小面积为1.5cm×1.5cm。随访患者3~6个月,其中7例患者移植耳郭瓣表皮部分脱落,8例患者的移植耳郭瓣均有不同程度地收缩。部分患者移植的耳郭体积缩小约10%,鼻翼大小及外观形态满意。结论通过精细的创面准备、移植固定和打包加压技术,对鼻翼缺损大于1.5cm×1.5cm,选用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翼缺损 耳郭复合组织瓣 游离移植
下载PDF
鼻丘及下鼻甲划痕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艳 刘洋 +2 位作者 蒋路云 谢辉 张勤修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 目的探讨鼻丘、下鼻甲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机制。方法对24例持续性AR患者行鼻丘、下鼻甲划痕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取其下鼻甲鼻黏膜组织各1块,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组织形态及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情况;肥大细胞(MCs)浸润及脱颗粒情况,并计算MCs活化分数;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IOD)的测定情况。结果 HE染色:手术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程度较手术前有一定改善;SP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测定: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情况:手术前后MCs浸润数量、脱颗粒情况及活化百分数经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SP积分光密度值变化与MCs活化分数变化经相关性检验,存在相关关系(R=0.594)。结论鼻丘、下鼻甲划痕通过阻断鼻腔黏膜表面C类阳性感觉神经纤维,进而抑制SP的表达水平,降低其对MCs脱颗粒反应的协同作用,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缓解鼻腔黏膜变应性炎症,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且SP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影响MCs的活化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丘、下鼻甲划痕 肥大细胞 P物质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四海 肖大江 +1 位作者 朱国臣 袁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鼻丘 慢性额窦炎
下载PDF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美容整形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宝华 艾玉峰 +1 位作者 韩岩 夏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方法在唇峰重建、唇珠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下三角瓣 继发畸形 鼻翼软骨
下载PDF
轮式装载机前车架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延斌 张潮 +1 位作者 姜彤 刘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为了降低车架在危险工况的变形,提高车架材料的效能和车架的动态刚度,以XG958轮式装载机前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前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基于有限元和静动态理论,运用ANSYS软件建立前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前车架进行形状结... 为了降低车架在危险工况的变形,提高车架材料的效能和车架的动态刚度,以XG958轮式装载机前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前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基于有限元和静动态理论,运用ANSYS软件建立前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前车架进行形状结构的改进。改进后前车架第一阶模态频率降低了14.937Hz,最大位移减少0.02mm;第二阶模态频率降低了2.308Hz,最大位移减少了0.222mm;第三阶模态频率降低了30.52Hz,最大位移减少了0.065mm。整体上提高了前车架的动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车架 ANSYS 有限元 模态分析 模态振型 模态频率 形状结构改进 动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