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llage Inspiration A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member turns the fortunes of an impoverished village around with determination and innovation
1
作者 Li Xiaoyu 《ChinAfrica》 2018年第4期25-25,共1页
On entering the mountainous vii lage of Yanbo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the first thing noticeable is the flat roads and rows of new houses with cars parked in front of them. Against the hillside behind ... On entering the mountainous vii lage of Yanbo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the first thing noticeable is the flat roads and rows of new houses with cars parked in front of them. Against the hillside behind ihe houses are several bustling village run enterprises, including a distillery and poultry fa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llage Inspiration A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member turns the fortunes of an impoverished village around with determination and innovation CPC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May not Absolutely Ensure a Favorable Turn
2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0年第1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May not Absolutely Ensure a Favorable turn
下载PDF
德育一体化的时代转向与可行路径——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震 陈亮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提出来的理念;就广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从全社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体系;就深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在借助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因此,开展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可以推进和深化对德育规律的认识。未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并进一步在管理机制、教材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狠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国家认同 大思政课 时代转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囿、审视与突破路径
4
作者 黄洪鑫 姜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体育领域,给物质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冲击,生产空间也相应地“转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转向视角入手,将供给服务与特定的“空间实践”结合,洞悉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体育领域,给物质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冲击,生产空间也相应地“转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转向视角入手,将供给服务与特定的“空间实践”结合,洞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空间的主体、内容、客体等在空间实践的运作方式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困囿:供给主体空间区隔化、供给内容结构失衡、需求主体空间挤压等。通过审视多维度、复杂结构的空间为供给服务带来更多的研究视角,进而提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突破路径,即释放智能化平台潜能,构建多元协同一体的供给空间;拓展场景式服务区域,营造互联互通多维的健身空间;完善个人化精准定制,获得健全均衡发展的需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全民健身 服务供给 困囿 审视 路径
下载PDF
西欧中世纪晚期战争伦理的“国家转向”——论奥诺雷·博内的战争伦理观
5
作者 卢兆瑜 王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西欧中世纪晚期在战争领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1387年奥诺雷·博内在《战争之树》一书中阐述了新的战争伦理观点。他抛弃了自奥古斯丁以来的“战争性恶说”,宣扬“战争性善说”;贬抑传统封建骑士的战争功绩,突出平民参战的... 西欧中世纪晚期在战争领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1387年奥诺雷·博内在《战争之树》一书中阐述了新的战争伦理观点。他抛弃了自奥古斯丁以来的“战争性恶说”,宣扬“战争性善说”;贬抑传统封建骑士的战争功绩,突出平民参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阐明平民的战争责任;主张以胜利为导向,抛弃或弱化战争中的道德限制。究其实质,奥诺雷·博内立足于主权政治的趋势,从国家视角评估战争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颠覆了中世纪传统的战争伦理观。同时,奥诺雷·博内的新学说范式也受到其他理论学说的制约而不至极端化。近代以来,西方战争伦理在关于“博内范式”的正反相持中不断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诺雷·博内 《战争之树》 中世纪 战争伦理 “国家转向”
下载PDF
新媒体场域民族虚无主义的叙事转向、隐忧识别及治理进路
6
作者 解帅 吕永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当前,民族虚无主义者全面升级了具象化渗透西式价值观的手段,通过媒介语言“潜隐”滥造民族间敏感性议题、以媒介影像“戏谑”剔除民族严肃性记忆、以媒介技术碎片化“迷惑”和肢解民族自豪感,造成受众的民族认同模糊、精神信仰瓦解和... 当前,民族虚无主义者全面升级了具象化渗透西式价值观的手段,通过媒介语言“潜隐”滥造民族间敏感性议题、以媒介影像“戏谑”剔除民族严肃性记忆、以媒介技术碎片化“迷惑”和肢解民族自豪感,造成受众的民族认同模糊、精神信仰瓦解和公共理性偏离等三大隐忧。鉴于此,一是要引导媒介受众群体树立民族自信,以大历史观正确看待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二是要端正全民媒介素养,提升在信息茧房中的“破茧之能”;三是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净化新媒体场域的空间生态;四是要破除颠覆性新传媒技术的垄断壁垒,筑起新媒体场域意识形态的技术高墙。这对于中华民族在新媒体时代汇聚精神伟力、凝聚民族合力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场域 民族虚无主义 叙事转向 隐忧识别 治理进路
下载PDF
因时而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对象三重转向
7
作者 焦若水 许淇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学新的学科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民族学依托专业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建构与具体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浪潮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重影... 新时代赋予了民族学新的学科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民族学依托专业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建构与具体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全球化浪潮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重影响下,以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传统田野调查将难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多元社会文化进行全方位阐释。本文认为,应当积极开展多点民族志研究、城市社区研究与网络民族志研究,推动民族学田野调查在研究对象上寻求转向,使民族学田野调查在回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需求的同时,推进民族学“现代化”“本土化”“应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 田野调查 转向
下载PDF
从新兴木刻到延安木刻:古元的创作转变与图像建构研究
8
作者 杨新芳 沈宝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73-77,共5页
在新兴木刻到延安木刻这一先进的美术浪潮中,木刻艺术家在讴歌时代、书写人民中实现了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变。被誉为“边区歌手”的古元,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求学时,模仿外国木刻的创作并呈现出尝试突破的自觉意识;碾庄时期的艺术下乡实践推... 在新兴木刻到延安木刻这一先进的美术浪潮中,木刻艺术家在讴歌时代、书写人民中实现了艺术创作的重要转变。被誉为“边区歌手”的古元,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求学时,模仿外国木刻的创作并呈现出尝试突破的自觉意识;碾庄时期的艺术下乡实践推动了古元从“形”似转向“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在探索“中西融合”的木刻艺术创作中实现了木刻艺术民族化风格的转变。古元从模仿借鉴—图像创造性表达—吸收传统与民间艺术形成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探索之路,既为创新木刻版画艺术风格提供了范例,也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 新兴木刻 延安木刻 创作转变 图像建构 民族风格
下载PDF
超越增长逻辑: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与转向 被引量:9
9
作者 叶林 周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12,207,共13页
在追求城市增长和资本剩余最大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支配逻辑的背景下,城市增长逻辑面临中央控制、组织依赖和社会压力等多重治理体制和治理压力的约束,进而形成多重治理逻辑。实现区域均衡、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秩序构成了不同面向的城... 在追求城市增长和资本剩余最大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支配逻辑的背景下,城市增长逻辑面临中央控制、组织依赖和社会压力等多重治理体制和治理压力的约束,进而形成多重治理逻辑。实现区域均衡、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秩序构成了不同面向的城市治理逻辑。然而,城市治理多重逻辑的显现不仅植根于地方的情境中,还来自国家角色的调整与转变。在央地互动过程中行政权力的重新分配成为塑造城市治理过程的重要维度。城市治理视角下的权力分配本质上是消解中央控制与地方自主、政策同构与空间差异、体制统一与机制灵活之间的张力,差异化行政分权对于空间塑造以及治理结果的影响则为理解城市治理多重逻辑提供了新的转向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增长逻辑 替代解释 治理情境 国家转向
下载PDF
论1895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继平 张晶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千年大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历程。长期沉溺于湘军收拾东南半壁河山事功的骄虚的湘人"转侧豁悟";醉心于八股辞章的举子们幡然醒悟,发起公车上书;孙中山揭起了&qu...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千年大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历程。长期沉溺于湘军收拾东南半壁河山事功的骄虚的湘人"转侧豁悟";醉心于八股辞章的举子们幡然醒悟,发起公车上书;孙中山揭起了"恢复中华"的民族大义,开启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历程。自周秦以来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并由此而形成具有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95年 转折 民族觉醒
下载PDF
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我国民族研究缺乏解释力、信度和效度的深层次原因,为初民社会研究范式、本质论和实在主义的旧认识论。只有推动民族研究的认识论转向,建立起复杂社会研究范式、实践论和关系主义的新认识论,才有可能实现我国民族学的知识体系重构。
关键词 民族研究危机 认识论转向 复杂社会范式 关系主义
下载PDF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兼析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认识的某些偏见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辛亥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满汉矛盾 ,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 ,这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动乱... 辛亥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满汉矛盾 ,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 ,这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动乱并未能从总体上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族复兴 转折点
下载PDF
美国国家技术大学三次转折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建中 丁新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0-16,共7页
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是世界著名的虚拟大学,与美国著名工科院校合作开展远程工程硕士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但是,近年来NTU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转折,NTU成立了一个赢利性的、非学历教育的远程教育公司,由原来的一所非赢利性大学... 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是世界著名的虚拟大学,与美国著名工科院校合作开展远程工程硕士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但是,近年来NTU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转折,NTU成立了一个赢利性的、非学历教育的远程教育公司,由原来的一所非赢利性大学,分裂为两个实体;第二次转折,NTU被一家更有经济实力的远程教育公司兼并,转变成为该公司的一所附属在线大学(公司);第三次转折,由单独运营的附属大学(公司)转向大公司中另一远程教育大学下属的一个专门学院。本文分析了这三次转折的原因,并提出这三次转折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技术大学 三次转折 远程教育 启示
下载PDF
加快城镇化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延斌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加重了人与土地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育。加快发展城镇化...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加重了人与土地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育。加快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性,在方向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政府职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产业化 产业结构
下载PDF
论国家形象跨文化转向的可能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单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身处权力关系体系中的国家形象经历了一系列危机,它有实现跨文化转向的可能吗?多元文化主义曾试图建构开放、多元的国家形象,提供了一种跨文化转向的可能性。在互联互通的语境下,国家形象指向对话性,因为只有进入"我—你"对... 身处权力关系体系中的国家形象经历了一系列危机,它有实现跨文化转向的可能吗?多元文化主义曾试图建构开放、多元的国家形象,提供了一种跨文化转向的可能性。在互联互通的语境下,国家形象指向对话性,因为只有进入"我—你"对话关系之中,国家形象才能体现人的交流需要。世界主义突破了民族国家认同的单一性与民族国家想象的封闭性,把国家形象推向对话之境。现在,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国家形象进一步推向跨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跨文化转向 多元文化主义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一)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云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2,共10页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自治 历史命运转机 价值蕴含 民族自治权 国家主权 文化与政治统治分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宪法国民教育新态:特征、目标与转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翌 王霞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9,共9页
政府主导推进下的宪法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推进过程中凸显出的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对象覆盖面窄、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形式不丰富等问题,影响了宪法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宪法教育的跨界融合,既可实... 政府主导推进下的宪法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推进过程中凸显出的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对象覆盖面窄、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形式不丰富等问题,影响了宪法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宪法教育的跨界融合,既可实现教育规模的全民性、终身性,又可实现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个性化,从而提升宪法国民教育实效,培养宪法信仰。"互联网+"宪法国民教育将促进灵活、开放、互助、终身、个性化宪法教育体系的构建,对宪法教育的主体、模式、对象等产生系统性变革,成为培养具有行权担责意识和能力的法治公民的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宪法国民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转向
下载PDF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朋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8-31,共4页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从而为...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治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共12页
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晚唐宋辽金元和明中叶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汇。基于长城内外农耕、游牧生产方式的世代并存,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携手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及璀璨文明。元... 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晚唐宋辽金元和明中叶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汇。基于长城内外农耕、游牧生产方式的世代并存,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携手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及璀璨文明。元和清王朝的建立,反映了北方民族向中原内聚等历史主动性和汉族、蒙古族、满族轮流为天下主的趋势。蒙古人、满族人较多汉化与汉人不同程度地受蒙古或满族文化影响,相互激荡,构成了元、清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基本风貌及走向。"崖山之战",特别是清朝建立之后,的确已无汉族为首的大一统王朝。但元、清二王朝分别以"内蒙外汉"和"内汉外满"君临天下却方兴未艾。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社会经济固然充当主要原动力或主线,同时还应格外重视民族融汇第二条基本线索。5世纪以后的江南,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及文化主脉所在,也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渊薮。唯有江南,能够充任华夏先进经济文化南渡转移的栖息地和再发展空间。北方民族南下及其所建立的元、清王朝,既带来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也携入不少主从隶属等落后旧俗,后者直接招致诸色户计"配户当差"及"君父"至上的复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帝制独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汇 多元一体 轮流为主 华夷涵化 第二条基本线索
下载PDF
社会转弯期的良法机理——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中的良法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耀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代,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中的良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认为,法律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工具。良法能够促进惩奸保民、国家富强、树立国威并节约资源。良法成立的继受标准,在于民众接受并守法。但是...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代,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中的良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认为,法律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工具。良法能够促进惩奸保民、国家富强、树立国威并节约资源。良法成立的继受标准,在于民众接受并守法。但是,良法不容易被民众立刻接受,往往需要国家权力作为中介,以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找到突破点的同时设定好关键点,开启民智,以促进良法确立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 社会转弯 国家推动力 良法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