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s,Nations,and Civilizations
1
作者 Göran Therbor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2期225-242,共18页
Nation-states are inherently part of cultural formations,sustaining,legitimating,and inspiring them.The nations sustaining contemporary states are very different,and major routes of historical nation-state formation c... Nation-states are inherently part of cultural formations,sustaining,legitimating,and inspiring them.The nations sustaining contemporary states are very different,and major routes of historical nation-state forma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which means that global discussions of nation-states cannot be confined to such states<lin a European sense^only.Civilization(s)is a concept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in singular and in plural,belonging to different semantic fields,at least in European languages.As a singular concept it arose in mid-eighteenth century,distinguishing a high degre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barbarism”and“savagery”.It spread rapidly across European languag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European world supremacy and evolutionism,as a European self-designation.Civilizations in plural first appeared on a large intellectual scale after World War I,the horrendous slaughters of which shattered the Western ideas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progress,and of the West as the unique pinnacle of human development.In the plural,civilizations have been used in philosophies of comparative history and evolution,but it may also be used as a tool of cultural analysis.In this sense,civilizations refer to large,ancient enduring cultural configurations,to the deepest layer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geology.In terms of current demographic size five major such civilizations can be identified.They impinge upon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states,upon the visions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state rulers.They do not clash,and they do not determine state behaviour.Nations and civilizations are compared as cultural entities or referents,with a view to laying a basis for analytical comparisons of nation states and civilization-states,in particular their implications of agency,time and history,including their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 of emergence.The nation and civilization designations of states also related to a wider range of contemporary state categorizations.Contemporary politics and political theorizing of civilizations are looked at in brief empirical overviews of the impact of civilizations up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wake of Samuel Huntington’s thesis of“clashes of civilizations”,and of the promise of civilization states as a political project,and as an illuminating tool of 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 Civilization(s) nation-states Civilization states Modernity
原文传递
“全民一体”:一个述说中华民族的原创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体”概念,并通过原创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概念来丰富其内涵。因此,就能将从中华民族与现代国家关系角度提出的“全民一体”概念,与从国内民族关系角度提出的“多元一体”概念结合起来,在既揭示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现代民族的共同性,又揭示中华民族特殊性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进行完整、有效的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全民一体 多元一体 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
下载PDF
国际体育参与对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基于民国时期中国参与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的考察
3
作者 霍传颂 郝勤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20世纪初,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洪流的席卷下开启了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体育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之际即被引以为“救国强种”的有效途径,并与政治紧密结合。借助文献资料,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中国在20... 20世纪初,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洪流的席卷下开启了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体育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之际即被引以为“救国强种”的有效途径,并与政治紧密结合。借助文献资料,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的远东运动会及奥运会参与史,发现在民国时期通过国际体育参与,包括收回国人体育领导权、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竞争等,强化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意识,推动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议程,塑造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并借助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在争取国际合法权益、表达国家立场及输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行动中推进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外交进程,表达了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 民族国家 民间外交 民国体育 远东运动会 奥运会
下载PDF
“国家”、“民族”与“人民”的三重纠葛——重述闻一多的思想道路
4
作者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0,共11页
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 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族”是贯穿始终的情感中心,而“人民”则是思想的升华,从中,也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和知识分子的曲折探索。重述这里的思想演变,对于我们洞见现代国家意识在知识分子精神史上的深刻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国家 民族 人民
下载PDF
国家的城市及其限度——从政治仪轨到人民至上
5
作者 姚尚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166,共14页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中。但是不受控制的、基于资本的权力同样支配了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损害了城市的核心价值。人民国家意味着人民主权,国家的城市与人民的城市拥有一致的政治目标;城市增长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高水平的城市治理和高标准的公共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国家以妥善的形式重新进入城市,在权力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以人民性统领城市性,以人民性规范城市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城市 城市政治 国家仪轨 人民至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赋予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塑造现代国民的国家建构逻辑
6
作者 刘永刚 侯红霞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95-107,共13页
以人民性为核心原则与伦理基础整合国民、凝聚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构人民主权的现代中国的根本遵循。作为统合国家、民族与人民三维一体的政治领导与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承继传统“民本”思想,在马克... 以人民性为核心原则与伦理基础整合国民、凝聚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构人民主权的现代中国的根本遵循。作为统合国家、民族与人民三维一体的政治领导与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承继传统“民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创造性地运用整体性的“人民”概念整合全社会人口以塑造现代国民。在以全体国民为基础、以确立国民身份为途径推动中华现代国家建构的征程中,党坚持人民立场、认识把握社会矛盾、紧扣时代发展命题,开展系统的人民性实践。以人民性塑造整体的现代国民有力回应中华现代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也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社会政治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性 国民一体 主权国家建构 中华民族复兴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新特点的认识论探究
7
作者 上官酒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是一以贯之的。进入新时代,党对人大工作领导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对这些新特点可从三重逻辑进行分析:历史逻辑,即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是一以贯之的。进入新时代,党对人大工作领导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对这些新特点可从三重逻辑进行分析:历史逻辑,即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政党建设国家模式的内生性要求;制度逻辑,即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逻辑,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所在。此三方面密切联系、层层递进,共同构成新时代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新特点的认识论视角的学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全面领导 人大工作 最高政治原则 党建国家
下载PDF
理一分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差异化构造 被引量:3
8
作者 钱坤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通过多种方式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宪法监督是其中一项,在类型上属于政治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相对的优越地位,也有权开展政治控制型的宪法监督。1982年《宪法》特别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权限,使得常委会得以独占性地开展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属于规范控制型宪法监督,它的依据是宪法的规范效力。应注重两机关宪法监督权的性质差异,推进政治控制型监督与规范控制型监督共同保障宪法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民主集中制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下载PDF
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的接力生长与辩证统一
9
作者 陈正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目前对中国国家范式问题的解释虽呈现多元面貌,但大多基于一元视角。从复合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国家范式实现了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的辩证统一。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呈现出接力生长的历史逻辑。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起点,... 目前对中国国家范式问题的解释虽呈现多元面貌,但大多基于一元视角。从复合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国家范式实现了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的辩证统一。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呈现出接力生长的历史逻辑。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起点,到辛亥革命胜利,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民族国家逐步勾勒出中国国家范式之“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国家不断内嵌为中国国家范式之“神”。在中国国家范式中,民族国家反映了人民国家的价值取向与权力结构,人民国家形塑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地位和国族认同。因此,中国国家范式既非族群国家或霸权国家,也超越了个人国家或全民国家。它不仅在文明发展历史上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守正创新,也在内政外交格局方面保障人民利益、推动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人民国家 中国 国家范式 辩证统一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研究综述
10
作者 陈胜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人民至上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迅速成为政党建设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近年来,学界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的生成逻辑、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 人民至上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迅速成为政党建设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近年来,学界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的生成逻辑、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认识和体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提供了学术素材,但也存在着研究视野不够宏大、研究内容不够系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局限。着眼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代诉求,从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等向度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研究,成为勾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图谱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思想 治国理政 民族复兴 新时代
下载PDF
A State Leader,an Economist and a People's Representative——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Mr. Cheng Siwei,former Vice-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nd Presid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a National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CNDCA)
11
作者 张翼 《China Economist》 2008年第3期5-10,共6页
In the midst of a stock frenzy in China and tight monetary policy carried out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at knowledge can we glean from a respected state leader, an economist and a people representative?
关键词 A state Leader an Economist and a people’s Representative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Mr Cheng Siwei former Vice-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Presid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a national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Asso NPC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 被引量:72
12
作者 闫丽娟 李智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qu...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种民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分析,"天下观"赋予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思想,"民族主义"带来了"国族一体"的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合力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多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下观 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属性 被引量:39
13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中国的发展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凸显于历史舞台的当下,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的问题随之突出。而要达此目的,中华民族由全体中国人组成这一现代民族的基本属性,再也不能被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在近... 中国的发展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凸显于历史舞台的当下,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的问题随之突出。而要达此目的,中华民族由全体中国人组成这一现代民族的基本属性,再也不能被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在近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现代民族的本质所在。费孝通先生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断,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与“多元一体”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不同侧面体现中华民族的本质。今天,正视并弘扬中华民族的“全民一体”属性,关乎能否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关乎对中华民族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进行想象,关乎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中华民族进行进一步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全民一体 多元一体 两种属性
下载PDF
体育强国∶由重在国家建构到重在国族建构 被引量:48
14
作者 任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0,共7页
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国家建设中的国族建构滞后于国家建构,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进一步走向强盛。因此,有必要将体育发展的重点由促进国家建构转向促进国族建构,将"强国体育"转型为"强民体育",通过体育推... 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国家建设中的国族建构滞后于国家建构,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进一步走向强盛。因此,有必要将体育发展的重点由促进国家建构转向促进国族建构,将"强国体育"转型为"强民体育",通过体育推动中华民族的囯族一体化和国民现代化,这包括以体育促进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国族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国族的社会整合及培养国民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民族国家 国家建构 国族建构 强国体育 强民体育
下载PDF
美国健康战略及其对“健康中国2020”的启示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硕 张士靖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6,共5页
从产生背景、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美国"健康公民计划",着重介绍美国"健康公民2020"计划。指出对我国"健康中国2020"的启示:长远规划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加强同非卫生系统组织的合作,实施方案重... 从产生背景、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美国"健康公民计划",着重介绍美国"健康公民2020"计划。指出对我国"健康中国2020"的启示:长远规划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加强同非卫生系统组织的合作,实施方案重视科学性,构建网站平台并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重点解决健康公平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健康战略 健康公民计划 借鉴 健康中国2020
下载PDF
追寻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裴自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7,152,共7页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国家成为国民之公产;国民与国家直接的和没有中介的关联,切断了传统君权神授或天命人归的国家论所赖以存在的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的纽带,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格。但作为一种外源的、翻译的现代性,"国民国家"又在各种竞争性的阐释中没落:革命派理论家以民族吸纳和取代了国民,以民族国家取代了国民国家,以种族革命作为立国之道;改良派虽有新民以新国、铸造国民的意识,却以有机的国家、集体的国民吞噬了个体的国民,一度还以国民资格不足而误入开明专制的歧途。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中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虽不难理解,但也因其不能妥善安置个体的国民在国家中的位置而难以奠定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国家 民族国家 国民 国家 民族
下载PDF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自治发展的路径——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尧 王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4,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为例,在国家推动下,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经历了重要变革:一方面,人民调解被当做司法助手、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纠...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为例,在国家推动下,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经历了重要变革:一方面,人民调解被当做司法助手、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构成而逐渐被国家吸纳;另一方面,人民调解不仅在组织和功能上得到了扩张,而且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科层化发展,从而突破了地域性、群众性和自治性。通过治理吸纳自治,城市人民调解制度被纳入地方性国家科层制的框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中国基层社会自治的发展道路既不同于随着市场经济和个人权利发展而形成的西方城市社会自治发展的市场化路径,也有别于依赖伦理道德而形成的中国传统基层自治发展的社会化路径,而是一种国家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基层自治 城市人民调解制度 国家化路径
下载PDF
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的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亐道远 田江涛 张弨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9-84,共6页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几个层面。这些监督的性质、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都不同。因此,不能寄希望于依靠某种监督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应该探索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出资人的监...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几个层面。这些监督的性质、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都不同。因此,不能寄希望于依靠某种监督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应该探索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出资人的监督应该以股权的私权本质属性为基础,重构出资人的组织结构,转变出资人的监督方式;政府监督应该区分股权监督和行政监督,在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中应该创新审计监督的方法和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人大监督应该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构,整合人大各机构的监督力量,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应该通过法律规定相关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该构建社会公众行使监督权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国有资产 综合监督体制 出资人监督 政府监督 人大监督 社会公众监督
下载PDF
文化利用与“国民意识”的文化重构——对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研究的再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心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5,共7页
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研究不是一种静观的学术工作,而是他对中国现代思想进行反思批判的成果。他对希腊文学尤其是对其中神话和拟曲的译介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的国民意识建构的灵活参与,以阐释希腊为文化策略,周作人一方面从国族社会的压... 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研究不是一种静观的学术工作,而是他对中国现代思想进行反思批判的成果。他对希腊文学尤其是对其中神话和拟曲的译介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的国民意识建构的灵活参与,以阐释希腊为文化策略,周作人一方面从国族社会的压抑中解放出“人”的自然天性,另一方面希求激活中国民间传统的伦理性,使之成为现代民族主义的文化资源和表意工具。这一传统通过他的想象加以转化和重构,超越了狭隘的地方性范畴,具有了“世界主义”的合法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自然-文化”人 世界主义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改革国家审计体制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肃昌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0,15,共4页
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举措。改革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是加强人大立法监督的需要。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影响 ,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 ,为强化人大立法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 ,国家审... 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举措。改革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是加强人大立法监督的需要。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影响 ,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 ,为强化人大立法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组织应由当前的行政型模式向立法型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国家审计体制 国有资产监督 立法型模式 行政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