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Peking Opera Aria in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1
作者 Nan J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8期68-69,共2页
Peking Opera is one of ancient opera arts in China, known as the "national essence" , which has a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Because of its unique and systematic aria, phonology, performance and modeling, Pekin... Peking Opera is one of ancient opera arts in China, known as the "national essence" , which has a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Because of its unique and systematic aria, phonology, performance and modeling, Peking Opera is favored by people, which is an art that vocal music artists mutually research and learn. The Peking Opera aria has already formed a set of professional theories, whi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It not only can inherit the Peking Opera but also can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Peking Opera aria in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according to examples, 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king opera aria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REFERENCE APPLICATION
下载PDF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s Opera & Ballet──An Interview with Zhao Ruheng,head of China National Ballet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5期4-6,共3页
关键词 An Interview with Zhao Ruheng head of China national Ballet BALLET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s opera
下载PDF
民族声乐研究的艺术意境——从《长相知》《我多么想》的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角度
3
作者 李姗姗 周庆恬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么想》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其作品在表演风格,以及演唱技巧上均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风格、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不同的作品风格、艺术技巧等构成不同的民族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演唱技巧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 艺术内涵 《长相知》 《我多么想》
下载PDF
城乡关系视角下豫剧《朝阳沟》新解
4
作者 张乐林 刘芊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化旨趣,而有着风景政治学的当代价值指向。情感化的伦理叙事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城市知青如何受到乡民温暖而有力的关爱,得到日常身心的安顿。国家认同使银环把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心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想象是《朝阳沟》城乡关系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 豫剧 城乡关系 伦理叙事 国家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
5
作者 孙立萍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视唱练耳课程专业方向分类建设,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多声部训练与即兴创编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实践,中国...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视唱练耳课程专业方向分类建设,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多声部训练与即兴创编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实践,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与传承团队建设与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的关系四个方面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表演能力。通过引导关注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研究与实践,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视唱练耳 课程建设 音乐教育
下载PDF
杭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6
作者 杨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抗日救亡 歌咏运动
下载PDF
从民族歌剧表演看民族唱法的多样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雷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歌唱方法看似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唱法的运用关乎表演者对风格的选择,关乎表演者的审美意识。对于民族歌剧表演者而言,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就在于追求唱法的多样。作为风格不同的三部民族歌剧,以板腔体思维为主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 歌唱方法看似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唱法的运用关乎表演者对风格的选择,关乎表演者的审美意识。对于民族歌剧表演者而言,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就在于追求唱法的多样。作为风格不同的三部民族歌剧,以板腔体思维为主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以旋律化思维为主创作的歌剧《边城》、以交响性思维为主创作的歌剧《映山红》,其主要角色的塑造需要多样化的的民族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民族唱法 多样化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分析——以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为例
8
作者 张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京剧唱腔风格 《梅兰芳》 《贵妃醉酒》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音乐演绎研究--基于文化传承视角
9
作者 刘继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传承的危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民族唱法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京剧唱腔...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传承的危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民族唱法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发展历程、音乐特点以及演绎方法,探讨传统京剧唱腔在现代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民族唱法 文化传承 音乐演绎 声乐教学
下载PDF
民族歌剧《白毛女》经典化的启示
10
作者 朱洁琼 孟凡玉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民族歌剧《白毛女》历经多次蜕变,终于铸就为永恒经典。从其最初酝酿到秦腔《白毛女》试排失败的困境,再到最终成为民族歌剧的杰出代表,这一历程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自诞生之日起,《白毛女》便不断地自我完善,经历了延安版-张家口版-... 民族歌剧《白毛女》历经多次蜕变,终于铸就为永恒经典。从其最初酝酿到秦腔《白毛女》试排失败的困境,再到最终成为民族歌剧的杰出代表,这一历程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自诞生之日起,《白毛女》便不断地自我完善,经历了延安版-张家口版-东北版-北京版,每一次演变都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新的提升。数代演员,特别是主演喜儿的扮演者,传承赓续,开宗立派,使其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扛鼎的经典。该剧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运用民族音乐素材,在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反复锤炼,最终打造成为真正属于中国的民族歌剧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白毛女》 经典化 喜儿
下载PDF
莆仙戏《四郎探母》的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11
作者 林清霞 陈支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演绎了了中华民族和谐相处、相互融合交流交往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四郎探母 家国情怀 民族和谐
下载PDF
新世纪戏曲油画的题材研究与“类型化”问题--以全国美展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郎佳耕 林子涵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5期127-139,共13页
新世纪的戏曲油画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以近4届全国美展为考察中心,其题材内容大致分为表现台前幕后的戏曲演员、戏曲民间故事与历史事件、戏曲演出的场景氛围、戏曲视觉元素的解构与重构、泛戏曲化题材五类,共同形成了戏曲油画类型化发展... 新世纪的戏曲油画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以近4届全国美展为考察中心,其题材内容大致分为表现台前幕后的戏曲演员、戏曲民间故事与历史事件、戏曲演出的场景氛围、戏曲视觉元素的解构与重构、泛戏曲化题材五类,共同形成了戏曲油画类型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戏曲油画在题材表现上拓宽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语言形式与发展路径,在品格意蕴上发展了写意精神。同时作为跨媒介、跨学科的产物,戏曲油画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有重要意义,亦对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与革新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但也在题材内容与表现、展览效果与规模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因此,发掘戏曲艺术的视觉美学资源,促进戏曲文化与中国特色油画艺术本体的当代发展,守正创新正是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油画 题材 类型化 全国美展
下载PDF
东方的“命运交响曲”——民族歌剧《二泉》的艺术魅力与价值研究
13
作者 郝威威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民族歌剧《二泉》是东方音乐剧场的创新之作,深刻融合民间音乐与现代歌剧形式。本文旨在探讨《二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分析民间音乐在歌剧中的具体应用;其次探讨歌剧的艺术魅力;最后讨论其在艺术传承、创作原则和... 民族歌剧《二泉》是东方音乐剧场的创新之作,深刻融合民间音乐与现代歌剧形式。本文旨在探讨《二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分析民间音乐在歌剧中的具体应用;其次探讨歌剧的艺术魅力;最后讨论其在艺术传承、创作原则和艺术表现三个维度的价值。《二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现代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二泉》 艺术魅力 价值
下载PDF
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社会主义文艺新时代的民族歌剧创作探讨
14
作者 朱晏锋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70-173,共4页
民族歌剧作为一种传承民族思想意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展现民族特色风格的综合艺术形式,理应深化创作,积极探索,不断与时俱进、与民共振、与艺合辙。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时代,民族歌剧作为党和人民先进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 民族歌剧作为一种传承民族思想意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展现民族特色风格的综合艺术形式,理应深化创作,积极探索,不断与时俱进、与民共振、与艺合辙。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时代,民族歌剧作为党和人民先进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立足时代发展主题,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优质精品,才能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时代性 人民性 艺术性 文艺事业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闽南打城戏的复兴
15
作者 王荟 李宝佳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不仅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而且兼具佛、道教打城仪式的超度功能。回归传统是打城戏存续的重要方式,实现打城戏的文化再造是活络打城戏再生网络的关键。母语的再起、原生主体的召唤、现代性的民间表... 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不仅蕴含丰富的闽南文化元素,而且兼具佛、道教打城仪式的超度功能。回归传统是打城戏存续的重要方式,实现打城戏的文化再造是活络打城戏再生网络的关键。母语的再起、原生主体的召唤、现代性的民间表述、宗教仪式与社会功能的互动联结,均呈现出遗产主体繁荣永续的发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城戏 遗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生主体 传统文化体系
下载PDF
京腔化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曲目中的结合与体现研究——以《醉了千古爱》为例
16
作者 丁玥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醉了千古爱》是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醉了千古爱》格调高雅、旋律悦耳、歌词典雅,凸显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教学乃至声乐比赛时都是必选的作品。该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京腔化这一戏曲元素改造创... 《醉了千古爱》是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醉了千古爱》格调高雅、旋律悦耳、歌词典雅,凸显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教学乃至声乐比赛时都是必选的作品。该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京腔化这一戏曲元素改造创新演唱风格,从气息、咬字吐字、润腔与归韵等方面既传承民族音乐,又融合创新了古典艺术的多种方式,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腔化 戏曲元素 民族声乐 《醉了千古爱》
下载PDF
京歌《故乡是北京》音乐创作探究
17
作者 曹红星 李暮凡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故乡是北京》是京剧歌曲的代表作品,它将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创作手法相融合,形式新颖。其音乐创作特征主要表现为钢琴伴奏和旋律形成“紧打慢唱”风格;戏曲风格特征通过装饰音、弱起和偏音表现京剧的特色润腔;腔格特征表现为遵循京剧... 《故乡是北京》是京剧歌曲的代表作品,它将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创作手法相融合,形式新颖。其音乐创作特征主要表现为钢琴伴奏和旋律形成“紧打慢唱”风格;戏曲风格特征通过装饰音、弱起和偏音表现京剧的特色润腔;腔格特征表现为遵循京剧咬字发音的行腔方式。因此,其浓郁的戏曲元素为声乐的舞台表演、声腔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极大提高了声乐表演的欣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元素 民族声乐 戏曲风格 欣赏性
下载PDF
民族服饰在非遗侗戏《珠郎娘美》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18
作者 谭阳 刘逸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39-41,共3页
通过分析侗戏《珠郎娘美》剧目的发展历程和艺术表征,提出民族服饰应用于侗戏动画角色的设计思路。依据原著的人物性格和舞台服饰设计出相应的动画形象,向大众传达更加形象化、多样化的民族内涵。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侗戏 动画角色 服饰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表征——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民族寓言”品质
19
作者 唐骋帆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民歌情结”和壮族人民“大爱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隐喻。“刘三姐”形象的发展与演变,凸显了中国民族艺术内在蕴含的审美“韵味”与“余韵”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彩调剧 《新刘三姐》 民族寓言 隐喻
下载PDF
白马藏族民歌演唱技巧及民族音乐特征
20
作者 陈茜 魏希梅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7,168,共9页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藏族民歌演唱的“颤”“擞”技巧与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白马藏族民歌的“颤”“擞”技巧区别于汉族民歌中装饰音“倚音”,音程关系表现得更为狭窄,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旋律调性、歌词内涵、文化特征等方面将白马藏族民歌与羌族、彝族民歌进行对比,探讨三者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差异,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民歌的演唱形式、曲调旋律等方面有不同的浸润和影响,三者在民歌演唱技巧和音乐特征上又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最后提出新时代白马藏族民歌传播的可行性建议,以多维度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民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歌 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特征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