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1
作者
姚树洁
房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性。顾名思义,战略腹地是相较于沿海(沿边)地区而言的。因此,中西部地区必将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数千公里的距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断追赶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该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规模较大、科技力量雄厚、战略地位特殊,是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的理想核心承载地区之一。本文首先梳理21世纪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人口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2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6,共16页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载地的发展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意义重大。“国家战略腹地”是邻近国家级的极核或先行地区,拥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承接能力,能在一般或特殊时期支撑总体经济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源供给及保障生态安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的内陆纵深区域。“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的重要定位,担负着“以一域谋全局”的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凝结了党中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价值属性,是局部性和系统性并存的关键空间,是带动广大战略腹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应具备经济组织活跃、产业部类齐备、要素供给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等发展优势。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有“扎实完备”的发展基础及产业体系、领有“保链稳链”的关键科技创新实力、具有“服务大局”的产业备份承接能力、富有“平战结合”的要素供应和设施支撑,已具备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区域空间结构发育不完全、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强、区内产业同质化和显示度弱等薄弱环节。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以战略思维建设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备份基地、以创新思维培育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与模式、以底线思维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以极限思维完善“平急转换”“平战结合”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腹地
重大生产力布局
核心承载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
被引量:
36
3
作者
赵宏波
马延吉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5-1532,共8页
针对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N-E-S)3方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
针对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N-E-S)3方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弱承载力上升到适中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相关性较大。2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耕地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及经济密度等成为影响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环境承载力
国家战略经济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1
作者
姚树洁
房景
机构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重点项目“重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研究”(2023-CQ-XZ-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跨城通勤:理论、实证与政策优化研究”(23YJC790024)。
文摘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性。顾名思义,战略腹地是相较于沿海(沿边)地区而言的。因此,中西部地区必将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数千公里的距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断追赶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该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规模较大、科技力量雄厚、战略地位特殊,是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的理想核心承载地区之一。本文首先梳理21世纪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人口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
新质生产力
Keywords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national strategic hinterland core carrying area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2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发展研究”(20BJL088)
重庆市科协2023年度智库调研重点课题“科技和数字赋能成渝地区协同建设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研究”(2023KXKT01)。
文摘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载地的发展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意义重大。“国家战略腹地”是邻近国家级的极核或先行地区,拥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承接能力,能在一般或特殊时期支撑总体经济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源供给及保障生态安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的内陆纵深区域。“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的重要定位,担负着“以一域谋全局”的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凝结了党中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价值属性,是局部性和系统性并存的关键空间,是带动广大战略腹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应具备经济组织活跃、产业部类齐备、要素供给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等发展优势。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有“扎实完备”的发展基础及产业体系、领有“保链稳链”的关键科技创新实力、具有“服务大局”的产业备份承接能力、富有“平战结合”的要素供应和设施支撑,已具备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区域空间结构发育不完全、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强、区内产业同质化和显示度弱等薄弱环节。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以战略思维建设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备份基地、以创新思维培育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与模式、以底线思维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以极限思维完善“平急转换”“平战结合”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关键词
国家战略腹地
重大生产力布局
核心承载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Keywords
national
strategic
hinterland
layout of major productive forces
core
carrier
area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
被引量:
36
3
作者
赵宏波
马延吉
苗长虹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5-153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35
411051128
+2 种基金
41430637)
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软科学项目(2012063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KZCX2-YW-342-2)资助
文摘
针对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N-E-S)3方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弱承载力上升到适中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相关性较大。2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耕地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及经济密度等成为影响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环境承载力
国家战略经济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Keywords
entropy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national
strategic
Economic Zones
Changchun-Jilin-Tumenjiang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Pilot
area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姚树洁
房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龚勤林
宋明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
赵宏波
马延吉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