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教育的减贫效果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国涛 贺茜骞 +1 位作者 石荣 陈清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1-33,共13页
基于2003-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教育对同代贫困和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能够降低其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只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水平时,教育才显著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村级... 基于2003-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教育对同代贫困和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能够降低其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只有户主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水平时,教育才显著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村级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效缓解地域贫困状况;亲代教育既可通过子代教育间接影响子代陷入贫困的概率,也会直接影响子代的贫困状态。重视农村教育,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代贫困 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农户“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琛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0,共11页
采用2004—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九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将土地要素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土地资源错配程度的指标,分析了两种不同情景下的农户土地资源得到... 采用2004—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九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将土地要素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土地资源错配程度的指标,分析了两种不同情景下的农户土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参数校准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离散程度越高的农户面临的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第二,当前中国农户土地要素存在着资源错配,消除土地要素的资源配置扭曲可以实现农户“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提升7.5%~38.4%;第三,种植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以及经营规模大于5亩均能够对农户“加总”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额外增加。未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户经营能力与经营规模的动态匹配是消除农户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土地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下载PDF
农户贫困及其决定因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程名望 张帅 史清华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6,159-160,共12页
本文旨在研究农户贫困问题及其决定因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市场并不能自然地消除贫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有其必要性;(2)... 本文旨在研究农户贫困问题及其决定因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市场并不能自然地消除贫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有其必要性;(2)农户贫困的决定因素十分复杂,不仅有人资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政治与社会资本和家庭特征等内在因素,更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与职业、公共政策等外在因素。基于此,精准扶贫不仅要因人施策,更要因地施策,还要注重优惠政策措施的实施。本文的贡献在于: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实证数据,也为“瞄准”中国农户贫困的决定因素提供了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贫困 精准扶贫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原文传递
中国农户收入极化的趋势与分解——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证据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琛 彭超 孔祥智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21-41,共21页
基于“认同—疏离”分析框架,本文采用2009-2015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四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构建多级分化DER指数反映农户收入极化的动态特征,采用Shapley值分解方... 基于“认同—疏离”分析框架,本文采用2009-2015年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四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构建多级分化DER指数反映农户收入极化的动态特征,采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户收入极化指标进行分解。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当前中国农户存在着收入极化的现象,且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二,农户收入极化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认同—疏离”分解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户收入极化出现的原因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农户收入极化是收入分布向少数群体集中的结果;第三,Sha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是加剧农户收入极化的最重要原因,转移性收入对于缓解农户收入极化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不同敏感性指标的情景下仍然成立。按区域类型划分,外出务工对于农户收入极化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因此,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加强农户非农就业培训是缓解中国农户收入极化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极化 DER指数 Shapley分解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