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天童国家野外站为依托
1
作者 郑泽梅 杨海波 +1 位作者 杨庆松 江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全球变化生态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面向生态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特色课程。课程充分利用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质的软、硬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强调... “全球变化生态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面向生态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特色课程。课程充分利用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质的软、硬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加入了现场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实施了提交研究计划的课程考核方式。通过实践,强化了学生学科知识认知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站 现场教学 实践平台 全球变化 小组讨论
下载PD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Global Ac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Overview of“2021·China-Europe Seminar on Human Rights”
2
作者 张祺乐 FENG Zhuoya(Translated) JIA Binrui(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4期697-717,共21页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the largest ever infectious disease facing mankind.It challenges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atterns.On June 8,2021,the“2021 China-Europe Seminar on Human Rights”was ...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the largest ever infectious disease facing mankind.It challenges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atterns.On June 8,2021,the“2021 China-Europe Seminar on Human Rights”was held in Chongqing,China.Its theme was“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which focused on five topics: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to life and health,the response of countries against the pandemic,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of specific groups during the pandemic response,the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in the public health crisis,and global coopera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pandemic.The conference reached two consensuses:First,in the face of the pandemic,countries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eople and protect the people’s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second,an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for figh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must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specific groups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global cooperation
下载PDF
沉浸式赋能: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 被引量:21
3
作者 袁佩媛 靳玉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拓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域,期冀在实践中能够“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群体聚集 符号 情感能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民族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一书的启迪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江 沈惠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解读西方著名学者安东尼.史密斯的著作《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概括性地考察民族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变情况。在比较其他民族主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史密斯认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能更好地把... 通过解读西方著名学者安东尼.史密斯的著作《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概括性地考察民族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变情况。在比较其他民族主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史密斯认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能更好地把握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并指出不应从现代化和全球主义的力量中,而应在族裔共同体与族裔类型的历史与文化中找寻民族主义的力量与轫性。因此,作为世界政治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全球化远远没有导致废弃民族主义,甚至可能在事实上还加强了它。史密斯的论说被称之为"族群-象征主义",它对我们认识民族主义的持久影响是有相当帮助的。但是,民族主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事物,即便是史密斯的族群-象征主义理论也只是在某一特定领域、特定时空和特定假定下具有解释力。对此,应该对当代西方其他民族主义理论,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也要继续保持学术上的兴趣,并且在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工作中,坚持比较客观的理性分析方法和治学态度,避免研究工作的简单化和情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族群-象征主义 全球化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平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10期1-10,共10页
全球化是一股巨大、深厚且广泛的力量。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以及世界格局和区域形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作为人类群体的民族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不仅生成了新的民... 全球化是一股巨大、深厚且广泛的力量。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以及世界格局和区域形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作为人类群体的民族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不仅生成了新的民族类型,使族类群体趋向于多样化,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族际关系,导致族际关系的复杂化。全球化过程带来的这些变化,有的已经成为现实并日渐凸显,而有的正处于量变的阶段,目前还只能偶见其端倪。今天,人类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为有效的治理形式。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确立适应形势需要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民族政策观,促进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族类群体 民族国家 族际关系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全球场域中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51-54,共4页
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意系统,它被赋予了许多独特、深层的象征意义,成为显示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符... 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意系统,它被赋予了许多独特、深层的象征意义,成为显示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符号内在的意义被消解、变形,并受到西方文化符号的冲击,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生成、强化、传递和保存民族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文化 文化符号 全球化
下载PDF
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的建构及其挑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永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
现代民族国家产物的跨界民族,对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形成与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的建构既是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基本方略。在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建构过程中,政治法律、文化... 现代民族国家产物的跨界民族,对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形成与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的建构既是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基本方略。在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建构过程中,政治法律、文化心理与公民文化途径被普遍采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界民族成员的公民身份面临着族性张扬、参与困境与权益维护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跨界民族 全球化
下载PDF
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倩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4-62,194,195,共11页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命题。在对“中华民族形象”界定的基础上,如何建构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准确把握“树立和突出什么”的问题;在资源选...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命题。在对“中华民族形象”界定的基础上,如何建构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准确把握“树立和突出什么”的问题;在资源选择方面,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历史、现实和精神等多种文化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形象;在路径优化方面,要注重借助各种纪念活动、民族节日庆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文化交流等多种途径,引导各族群众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形象 中华文化符号 各民族共享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化经济并非全球化的富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苓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贸易、投资、金融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而且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类重要的经济组织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 ,而... 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贸易、投资、金融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而且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类重要的经济组织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 ,而跨国公司则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因而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损失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全球化是牺牲弱者利益的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利益集团 民族自主性 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组织 利益分配 资本主义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10
作者 郭宏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7,共3页
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界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将国家利益的形成设定为国内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对一国国家利益的不同影响。认为,国际贸易基本上不影响国家利益的界定,经济全球化对... 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界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将国家利益的形成设定为国内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对一国国家利益的不同影响。认为,国际贸易基本上不影响国家利益的界定,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界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国投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家利益 利益集团
下载PDF
莫言小说《蛙》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11
作者 庞凤琴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创作受到广泛关注。小说《蛙》是其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深沉的现代主义主题意识,又融合了众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表现手法。它展现的不是中国的奇风异俗,而是中国曲折、艰辛的历史与复杂的现实,一个魔幻现实...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创作受到广泛关注。小说《蛙》是其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深沉的现代主义主题意识,又融合了众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表现手法。它展现的不是中国的奇风异俗,而是中国曲折、艰辛的历史与复杂的现实,一个魔幻现实主义还不足以说明莫言小说的特点,他创作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它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魔幻 象征 荒诞 张力 世界性 民族性
下载PDF
区域国别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及其形态、时空、语境要素——以中国南方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的比较为例
12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中国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在音乐艺术形态、社会文化形态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始终伴随着不同层级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形成、塑造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可分为地域性音乐符号、区域性音乐符号和国族性音乐符号等不同... 中国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在音乐艺术形态、社会文化形态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始终伴随着不同层级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形成、塑造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可分为地域性音乐符号、区域性音乐符号和国族性音乐符号等不同层级类型,这种区分以符号形态学和语义学分析为基础,并且在符号语义学的涵义层面,作为象征性和隐喻性音乐符号呈现出来。在研究思路上,区域国别学理论为这些讨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文化圈和文化(特质)丛理论则给予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依据。本文以云南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为例,聚焦音乐符号学涵义层,结合形态标准、时空条件和语境要素几方面标准,对不同层级、类型的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展开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标志性符号 南方与周边跨界族群音乐
原文传递
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及共同体意识的再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李莉 毛薇娜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156,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是身份认同的参照物,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树立中华民族形象的根本,因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是身份认同的参照物,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树立中华民族形象的根本,因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怎样回答这一时代命题,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关于文化符号的内涵”的辨析出发,提出“有关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定义”,探讨“中华文化符号背后共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回答如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这一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共享 中华文化符号 共同体意识 民族形象
原文传递
团体操表演功能:仪式、文化与艺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留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8,63,共7页
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 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源、表演形式与各种仪式的交汇、手段要素为线索探讨团体操的表演功能。得出:团体操起源于斯拉夫民族国家,因团体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受到斯拉夫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这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被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纪念日以及国家级会议的开幕式或晚宴所运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团体操表演是通过对手段要素的选择、重组,形成特定图案,这一特定图案用于彰显人性中的正能量,即对生命的礼赞。礼赞的对象,称为团体操的文化、艺术功能。团体操表演功能是,完成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完成民族命运密码的展示和完成主题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操 艺术功能 仪式表演 文化符号 民族命运密码
原文传递
奥运吉祥物的符号寓意及其跨文化接受——兼谈吉祥物设计的产业延伸 被引量:11
15
作者 阎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其本身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而奥运会的吉祥物,历来都是各主办国矢志创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符号品牌;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文化元素刺激下,奥运吉祥物已演变成为一种既反映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又体现各民族文化形态... 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其本身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而奥运会的吉祥物,历来都是各主办国矢志创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符号品牌;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文化元素刺激下,奥运吉祥物已演变成为一种既反映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又体现各民族文化形态差异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吉祥物 全球化 符号象征 民族语境 跨文化接受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回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榕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认同与乌玛家园作为回族的理想图景,与民间社会不断通过伊斯兰文化再生产来调适国家认同,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生活场景,成为回族国家认同现代性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国家认同 全球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全球利益:人类群体利益的最高位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兴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3,39,共10页
人类的发展不是单纯个人的发展过程,而是群体性不断提升与发展的过程。人类的群体性发展决定了人类利益的不断提升。在这个提升过程中,人类的经济类型、政治类型和群体利益是一致的。从经济类型上看,人类社会从采集狩猎经济社会发展到... 人类的发展不是单纯个人的发展过程,而是群体性不断提升与发展的过程。人类的群体性发展决定了人类利益的不断提升。在这个提升过程中,人类的经济类型、政治类型和群体利益是一致的。从经济类型上看,人类社会从采集狩猎经济社会发展到农牧商业经济社会,再发展到重工业经济社会,最后发展到后工业信息经济社会。因此,人类政治群体也相应地经历了采集狩猎群体政治、王族政治(东方某些古老民族)和贵族政治(如古希腊)、近现代民族国家政治、后现代网络政治等发展阶段。其背后隐含的利益机制是:采集狩猎经济和政治保护的是氏族利益,农牧商业经济和政治维护的是王族利益和贵族利益,重工业经济和政治保护的是民族国家利益,只有后现代网络经济和后工业政治才诞生了全球利益。因此,全球利益是人类政治经济发展到最高位阶的群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利益 全球利益 氏族利益 国家主义 全球主义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权保障与全球行动——“2021·中欧人权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祺乐 《人权》 CSSCI 2021年第4期188-205,共18页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首次共同遭遇的最大规模传染病,它挑战了国家治理能力及国际格局。2021年6月8日,"2021·中欧人权研讨会"在中国重庆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冠肺炎疫情与生命健康权保障"为主题,集中讨论了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首次共同遭遇的最大规模传染病,它挑战了国家治理能力及国际格局。2021年6月8日,"2021·中欧人权研讨会"在中国重庆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冠肺炎疫情与生命健康权保障"为主题,集中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当代生命健康权保障带来的挑战与各国的抗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特定群体的生命健康权保障、公共卫生危机中生命健康权保障的国家责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球合作五个议题。本次会议在各方代表论文和发言中可以归纳出两点共识:第一,在疫情面前,国家必须对人民负起责任,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第二,必须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国际抗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健康权 国际抗疫 特定群体 国家责任 全球合作
原文传递
新感觉派: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观照
19
作者 张文莉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当今时代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觉派 ,重新解读新感觉派 ,我们会发现 ,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作品一方面充斥着浓郁的都市和现代气息 ,另一方面也具有东方化的特征 ,体现了民... 当今时代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觉派 ,重新解读新感觉派 ,我们会发现 ,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作品一方面充斥着浓郁的都市和现代气息 ,另一方面也具有东方化的特征 ,体现了民族的情绪 ,民族的风格。他们的作品 ,体现了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完美融合 ,是“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因此既是现代的 ,也是传统的 ;既是世界的 ,也是民族的 ,这是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给新感觉派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现代性 民族性 全球化 本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