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栎次生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研究
1
作者 王维民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2,17,共3页
在山西省太岳山地区,选择10个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次生林,研究不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对辽东栎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理地表枯落物并刈割地表草本且采取水平阶整地的样地辽东栎幼苗出苗量与保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清理地... 在山西省太岳山地区,选择10个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次生林,研究不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对辽东栎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理地表枯落物并刈割地表草本且采取水平阶整地的样地辽东栎幼苗出苗量与保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清理地表枯落物且采取水平阶整地处理。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后,不同林分密度和海拔条件下辽东栎幼苗的出苗量与保存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适宜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对辽东栎次生林下的幼苗更新促进作用明显,可为辽东栎次生林可持续生长和正向演替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次生林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出苗量 保存量
下载PDF
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与人工林对比评价 Ⅲ人促阔叶林与人工林经济效益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清麟 李元红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44-247,共4页
对福建人促阔叶林与人工林直接经济效益对比评价结果表明 :人促阔叶林投入少、营林成本低 ,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人工林。因此 ,应改变观念、充分重视天然阔叶林的各方面价值 ,在实施保护的基础上 ,对福建天然阔叶林实施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 人促阔叶林 人工林 经济效益 天然阔叶林
下载PDF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2.5a生人促阔叶林与伐前林分的对比评价
3
作者 张晓红 黄清麟 张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8,共6页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2.5a生人促阔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2.0cm、1.8m、19533株/hm2、7.0m3/hm2和2.80m3/(hm2.a),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2.93、0.6...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2.5a生人促阔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2.0cm、1.8m、19533株/hm2、7.0m3/hm2和2.80m3/(hm2.a),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2.93、0.62和0.21,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25~3.00,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35a生的伐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3.6cm、10.5m、1185株/hm2、101.3m3/hm2和2.89m3/(hm2.a),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4、3.72、0.81和0.10,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44~2.50,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阔叶林 伐前林分 对比评价 福建省永安市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定向培育试验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省的地带性植被 ,但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 ,大量常绿阔叶林被破坏 ,形成了许多残次林。探索天然残次阔叶林改造成食用菌专用林的技术措施 ,对解决菌林矛盾和水土流失问题有重要意义。对次生阔叶林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省的地带性植被 ,但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 ,大量常绿阔叶林被破坏 ,形成了许多残次林。探索天然残次阔叶林改造成食用菌专用林的技术措施 ,对解决菌林矛盾和水土流失问题有重要意义。对次生阔叶林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定向培育食用菌专用林改造试验的结果表明 :次生阔叶林改造投资省、成林早、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 ,第 8年蓄积量可达 92 1m3 /hm2 ,可提供 78 3t/hm2 的食用菌原料 ,投入产出比为 1∶13 9;同时 ,人工改造措施对群落的物种组成 ,没有不良影响 ,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和培肥地力功能等生态效益。因此 ,采取封禁 ,择优选留目的树种幼苗、幼树 ,清除杂草、藤蔓和非目的树种 ,伐去过高的伐桩 ,选留健壮的萌条 ,在林中空地进行补植等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定向培育 食用菌产业 选留 树种 培肥地力 伐桩 效益研究 水土流失问题 投资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55a生人促米槠林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2,共5页
55a生人促(AMRP)米槠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7.6 m。乔木层共有25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50.96%,是典型的米槠单优群落,第Ⅰ亚层有7种树种,米槠占绝对... 55a生人促(AMRP)米槠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7.6 m。乔木层共有25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50.96%,是典型的米槠单优群落,第Ⅰ亚层有7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218.20%;第Ⅱ亚层有25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2.92,0.63和0.29,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7,1.08,0.23,0.68;第Ⅱ亚层分别为25,3.95,0.85,0.10。全林平均胸径24.69 cm,平均树高23.11 m,株数密度1 208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612.73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2.84 cm和10.99 c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4.31 m和11.99 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51.03%和48.97%,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94.46%和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槠林 林分特征 最大受光面法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花菇原料林的研究
6
作者 李小朋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为了缓解和根本上解决"林菌矛盾",进行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开展天然阔叶林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花菇专用林试验,结果表明:立木蓄积量净增76.8m3/hm2,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达15.36m3/hm2,收获期提前5~10a,蓄积量比同期人工... 为了缓解和根本上解决"林菌矛盾",进行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开展天然阔叶林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花菇专用林试验,结果表明:立木蓄积量净增76.8m3/hm2,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达15.36m3/hm2,收获期提前5~10a,蓄积量比同期人工林高3倍以上,为解决目前"林菌矛盾"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花菇原料林 培育 推广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34a生人促木荷林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7
作者 李志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8,106,共6页
34a生人促木荷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6.5m。乔木层共有33种树种,木荷重要值最大,达28.68%,是典型的木荷群落;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木荷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49.77%... 34a生人促木荷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6.5m。乔木层共有33种树种,木荷重要值最大,达28.68%,是典型的木荷群落;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木荷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49.77%;第Ⅱ亚层有30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4.37,0.87和0.08,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8,2.40,0.48,0.26;第Ⅱ亚层分别为30,4.41,0.88,0.06。全林平均胸径14.2cm,平均树高18.4m,株数密度1875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262.9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3.9cm和9.6cm,平均树高分别为21.9m和12.1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23.0%和77.0%,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75.2%和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木荷林 树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最大受光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